「禁塑」新起點,可降解塑料的春天來了嗎?
金羊網 2020-09-02
廣東「禁塑」第二天,批發市場反響平平。「可降解」原材料火了,但因產能有限價格飛漲。
文/圖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徐振天
9月2日,廣東「禁塑」新政實施第二天。截至目前,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已有24個省份相繼發布了當地的「禁塑令」。記者注意到,除了禁止和限制塑料製品的使用,各地新政也著重提出加快推廣可替代產品和模式的應用。
新政背景下,可降解塑料市場似乎前景可期。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儘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我國仍新增了可回收塑料相關企業1.8萬家,同比增長了12%。站在國內「禁塑」的新起點,產業鏈上的經銷商、工廠如何適應新政環境?
記者走訪發現,伴隨新政實施,國內可降解塑料原材料價格已出現上揚,有原材料生產商的產品供不應求。不過,在批發市場端,成本高、儲存難等缺點較為突出,使得各經銷商對可降解塑料反響平平。
廣東「禁塑」第二天,批發市場反響平平
早上9點,廣州市南泰百貨食品批發中心忙碌的一天開始了。這裡集中了十餘家塑膠袋的經銷大戶,它們大多面向商超企業等客戶。商戶劉斯正忙著將數十種大小、厚薄、色彩各異的塑膠袋樣品擺放到店鋪門口,記者以採購的名義諮詢是否出售可降解塑膠袋。「暫時沒做這個業務,已經很久沒人來問這類塑膠袋了。」劉斯頭也不抬,繼續擺弄手裡的常規塑膠袋樣品。
記者走訪該批發中心8家經銷商發現,市場對廣東施行「禁塑」新政的反響平平。不止是劉斯的店鋪,其他的店鋪也均未售賣可降解塑膠袋現貨。記者了解到,實際上,在廣東施行「禁塑」新政之前,國內其他省份陸續升級「限塑令」的消息早已在店鋪主中流傳開。不過,就經銷商的角度而言,他們並不看好可降解塑膠袋的市場空間。
可降解塑膠袋在批發市場並不多見
可降解塑膠袋在批發市場並不多見
「一方面,可降解塑膠袋的價格太貴。以我在佛山南海區工廠的拿貨價,可降解塑膠袋的價格是普通塑膠袋的兩三倍,平均每個達三毛錢以上,發貨到商場、醫院等消費場所,價格又翻一番,消費者會不會買帳?另一方面,可降解塑膠袋的材質不穩定,保質期不長,產品運輸、存儲的便利性不佳,成本也會提高。」劉斯告訴記者,因為這些原因,經銷商對可降解塑膠袋的反響並不熱烈,目前市場內仍以銷售普通塑膠袋為主。
該批發中心另一位店鋪老闆透露,他曾在去年銷售過可降解塑膠袋一段時間,不過,據客戶反映意見,可降解塑膠袋的質地太軟,使用體驗遠遠比不上普通塑膠袋。9月1日廣東的「禁塑」新政正式實施後,這位店鋪老闆計劃根據客戶需求,10月份向廠家提出新訂單。還有一家店鋪老闆向記者表示,目前已和上遊廠家聯繫,半個月後會有可降解塑膠袋樣品到店。
廣東於9月1日實施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實施意見》指出,到2020年底,廣州、深圳城市建成區的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場所以及餐飲打包外賣服務和各類展會活動,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集貿市場規範和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對此,劉斯笑言:這不是還有三個月嗎,暫時能用幾個月算幾個月咯。
站在風口上的PLA,產能有限價格飛漲
廣東升級「限塑令」不是突如其來的。早在1月16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生態環境部發布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並在其中突出「禁塑」的目標。此後,全國各省陸續出臺實施辦法,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24個省份發布了當地的「禁塑令」。
值得注意的是,多地「禁塑令」不僅要求禁產、禁售、禁(限)用對環境汙染較大的塑料製品,還提出了加快推廣可替代產品和模式的應用的目標。可以預見的是,未來5年內,禁塑政策將在全國範圍內落地開花,對可替代產品和模式應用的討論逐漸成為熱門話題。新政推動下,聚光燈緩緩打在了替代產品之一的可降解塑料身上。
「可降解塑膠袋的原材料分為生物基生物降解塑料和石化基生物降解塑料兩種。」專業從事環保技術開發與應用的廣東卓勵高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不止是可降解塑膠袋,這類生物降解材料可以廣泛應用於清潔、服裝、商超、醫療、保鮮、日用品等不同細分行業領域。
可降解塑料原材料的市場似乎前景可期。9月2日,記者致電山東的一家環保科技公司,銷售經理劉先生告訴記者,進入今年下半年後,他接聽客戶電話的次數漸漸多了起來,訂單量也隨之上漲。這家以銷售可降解塑料材料及其產品為主的公司,目前備貨較足,「對於十幾噸的單量,都可提供現貨」。
可降解塑料原材料價格出現飛漲
政策推動需求量上漲,用於環保塑料製品的可降解原材料價格也隨之水漲船高。聚乳酸(PLA)是生物基降解塑料的主要原材料,浙江海正生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內PLA生產規模較大的企業之一,據其工作人員透露,「根據不同型號目前每噸價格約為3萬至4萬元,今年已經漲了50%。每年的產能有限,現在下單無法提供現貨,要排隊等到今年底開闢新生產線時才能供貨」。
「可降解」火了,企業也在做出改變
政策產生的蝴蝶效應下,企業也在做出改變。「我們關注到國家的環保政策,目前生產線正逐步轉化成可降解生產工藝,也正在籌建一個生產降解原料的車間。」東莞愷進塑膠製品有限公司此前的業務範圍以生產、銷售保鮮袋、環保袋等塑料製品為主,公司總經理蔡佳君感嘆,「一個需求的增加必會帶來一個行業的革命,就像今年的口罩機一樣,之前誰也想不到可以從每分鐘45個突破到每分鐘100個,並且自動化程度越來越高」。
也有企業將目光重新投到環保產業領域。廣州新鍍越貿易有限公司主營汽車塗料、噴膜產品,其總經理林長浩告訴記者,環保產業的發展是政策環境帶來的大趨勢,去年,公司開闢了可降解原材料業務線,「目前已經建立了自己的研究團隊和工廠,現正在著力洽談客戶」。
從全國範圍來看,可降解塑料市場早已對此做出了反應。據天眼查關於可回收塑料相關企業年度註冊數量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8月27日,我國可回收塑料相關企業的註冊總量已由2008年的4萬家增長到如今的17萬家,增長近4倍。今年以來,儘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我國仍新增了可回收塑料相關企業1.8萬家,同比增長了12%。
大浪淘沙,濤聲依舊。記者在走訪前述企業中同時了解到,這些加入到可降解塑料生產、銷售鏈條中的參與者,也注意到目前可降解塑料成本高、存儲難等痛點。蔡佳君向記者表示,「原材料的可降解性質和儲存運輸之間本就是一個矛盾關係,其影響因素很多,條件不同,降解的速度也各有不同。我們成立了專項技術研究小組,正在針對性地攻堅克難。」
編輯: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