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嚴」禁塑令落地 企業擴產可降解塑料搶佔千億市場

2021-01-09 化工網

  進入2021年,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等9部門聯合印發的《關於紮實推進塑料汙染治理工作的通知》正式落地實施。

  這份「史上最嚴」的禁塑令,要求從2021年1月1日起,直轄市、省會城市的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場所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全國範圍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

  釋放千億可降解塑料市場

  據央視報導,目前很多大型餐飲企業,包括各品牌奶茶店、咖啡店都已經不再提供一次性塑料吸管,大部分換成了紙質吸管,也有改成了聚乳酸可降解吸管,還有一部分用可直接飲用的杯蓋來代替。

  這一禁塑令的落地實施,以及即將到來的2022年冬奧會也宣布採用生物可降解餐具,將加速釋放可降解塑料行業的利好。據國信證券測算,中國可降解塑料市場約有1017萬噸的潛在需求空間,對應市場規模約1777億元(人民幣,下同)。

  據悉,目前市場上主流的可降解塑料主要是以生物質為原料生產的PLA(聚乳酸)和以化石能源為原料生產的PBAT(聚己二酸/對苯二甲酸丁二酯)為代表。

  這兩種塑料的生產較為成熟,且總產能佔比居於前列。目前國內多家上市公司已經在積極擴建可降解生物塑料產能。

  龍頭企業加速布局擴產

  ●中石化入股海正生物

  中國石化集團資本有限公司(簡稱「中國石化資本」)宣布投資入股浙江海正生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海正生物材料」),布局高端聚乳酸可降解材料。

  據介紹,海正生物材料實現了聚乳酸產業化,目前擁有年產5000噸聚乳酸的生產線,現在的年產能是1.5萬噸,新增的年產能3萬噸的生產線已在2020年12月1日投產。

  ●恆力石化生物可降解聚酯項目一次性開車成功

  恆力石化子公司營口康輝石化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康輝石化」)年產3.3萬噸PBS類生物可降解聚酯新材料項目已於2020年12月25日一次性開車成功,順利投產並產出合格產品。

  有分析指出,該項目投產後,產能躍居國內前三,將大幅緩解國內PBS類生物可降解塑料供需缺口,預計增加年收入6-7億元。

  ●長鴻高科60萬噸PBAT產能項目落地嵊州

  熱塑性彈性體企業長鴻高科發布公告稱,全資子公司浙江長鴻生物材料有限公司(「長鴻生物」)順利摘得嵊州市經濟開發區M2020-10號出讓地塊,標誌著長鴻高科60萬噸全生物降解熱塑性塑料產業園項目正式落地嵊州。

  根據規劃,項目分二期進行,每期30萬噸/年,總建設周期5年。其中一期投資25億元,一期首次投資10億元,先行建設年產10萬噸可降解材料生產線,主要生產PBAT、PBS、PBT等不同產品,同時配套下遊薄膜、塑膠袋、一次性快餐盒等終端成品生產、儲運設施。

  據介紹,該項目總面積約213畝,其中一期首批10萬噸產能,有望在2021年6月建成投產。「如果一期投產,這將是浙江規模較大的PBAT產能項目。」長鴻生物表示。

  ●瑞豐高材年產30萬噸PBAT項目達成合作意向

  此外,山東瑞豐高分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瑞豐高材」)已與上海聚友化工有限公司就公司規劃年產30萬噸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PBAT項目達成合作意向。中糧生化通過技術攻關,已經掌握可降解生物材料全產業鏈生產工藝和加工技術。

  ●彤程新材擬建造產能6萬噸的PBAT工廠

  已獲巴斯夫授權的彤程新材將在上海建造一座一期產能為6萬噸的PBAT工廠。該工廠將使用巴斯夫的工藝技術,出產的原材料將部分交由巴斯夫作為ecoflex產品銷售。新工廠將於2022年投產,供應全球生物聚合物市場。

  降成本、穩技術是關鍵

  相關資料統計,在禁塑令正式實施的前一周,聚乳酸的市場價格漲到3.3~3.4萬元/噸,而12月中旬的PLA價格還在3.2萬元/噸,整整漲價2000元/噸。隨著這些企業的擴產布局,可降解塑料的價格有望進行新一輪調整。

  不過,目前在聚乳酸合成路線中,關鍵中間體丙交酯純化技術壁壘極高,國內廠商鮮有突破。PBAT要求固體化運輸,一般的生產廠家購買後需高溫溶解,若能採用一體化生產,可將PBAT生產出來後固體化之前直接進入下道工序,節省大量能耗、運輸成本及中間廠商所賺的利潤。

  風口來了豬都能上天,但只有掌握了技術並持續創新,才能真正笑到最後。

【版權聲明】秉承網際網路開放、包容的精神,化工網歡迎各方(自)媒體、機構轉載、引用我們原創內容,但要嚴格註明來源化工網;同時,我們倡導尊重與保護智慧財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將版權疑問、授權證明、版權證明、聯繫方式等,發郵件至info@netsun.com,我們將第一時間核實、處理。

相關焦點

  • 「最嚴」禁塑令落地,企業擴產可降解塑料搶佔千億市場
    進入2021年,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等9部門聯合印發的《關於紮實推進塑料汙染治理工作的通知》正式落地實施。這份「史上最嚴」的禁塑令,要求從2021年1月1日起,直轄市、省會城市的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場所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全國範圍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
  • 史上最嚴「禁塑令」拍馬趕到 可降解塑料千億藍海市場即將啟航
    隨著越來越多國家對於塑料汙染問題的重視,為對抗白色汙染,全球禁塑熱潮持續升溫。今年一月我國發布了史上最嚴「禁塑令」,全面限制不可降解塑料的使用。時至今日,全國各省市已經紛紛響應,密集發布了自己的新版「禁塑令」。新華社指出,「生物降解塑料將成為替代材料,預計至2025年,我國可降解塑料市場規模將達到358億元。」而據數據顯示,在2018年我國可降解塑料消費量僅為4.2萬噸,所以塑料替代是一個從無到有的新興市場。
  • 12月起海南率先禁塑,最嚴「禁塑令」進入倒計時,20隻概念股飄紅
    財聯社11月30日訊,12月起海南在全國率先全面禁塑,隨著最嚴「禁塑令「進入倒計時,將引爆可降解塑料需求。除此之外,金丹科技昨日發布丙交酯項目試車公告,機構表示,可降解PLA產業鏈將打破海外壟斷,有望加速國內PLA發展,快速提升可降解塑料滲透率。
  • 最嚴限塑令來襲:可降解塑料與紙業輪番漲價 多家公司瞅準機會擴產
    來源:e公司原標題:最嚴限塑令來襲 可降解塑料與紙業輪番漲價 多家上市公司瞅準機會忙擴產時隔十二年,限塑令捲土重來。相比上一輪限塑令在執行過程中或多或少地被打了折扣,新版限塑令還未正式實施就被冠以了「史上最嚴」的稱號。
  • 最嚴「限塑令」落地 可降解塑料發展未來可期
    本報首席記者 梁文豔報導 最嚴「限塑令」來了。 「別說北京了,就是你們老家農村那邊,都得用這種可降解的塑膠袋。」北京市朝陽區北三環附近京客隆超市一名收銀員告訴《中國產經新聞》記者。
  • 和塑料說再見 禁塑令落地掀起風暴 紙質和可降解哪種替代更得你心
    進入2021年,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等9部門聯合印發的《關於紮實推進塑料汙染治理工作的通知》正式落地實施。這份被稱為「史上最嚴」的禁塑令,要求從2021年1月1日起,直轄市、省會城市的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場所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全國範圍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
  • 史上最嚴限塑令落地實施:可降解塑膠袋價格飆漲 多隻概念股漲停
    來源:數據寶史上最嚴限塑令落地實施!可降解塑膠袋價格飆漲,多隻概念股率先漲停(附股)原創 郭潔2021年1月1日起,史上最嚴限塑令落地實施,可降解塑膠袋成為主角,開啟漲價模式。自1月1日起,史上最嚴限塑令落地實施,各大購物場所的一次性塑膠袋逐漸退出市場,可降解塑膠袋成為主角,閃亮登場的同時開啟漲價模式。可降解塑料原材料PBAT一個月漲價達13%,可降解塑膠袋短短一周每噸竟漲了4000元。據悉,北京某連鎖超市的普通塑膠袋已全部替換成可降解塑膠袋,價格由0.4元/個漲至1.2元/個。
  • 「禁塑令」來了,記者探訪我國最大澱粉基生物降解塑料企業
    從今年1月1日起,史上最嚴格「禁塑令」正式生效。武漢市重點區域、重點領域禁止不可降解塑料購物袋和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等部分塑料製品的銷售和使用。目前,武漢市部分商超已開始投用新型可降解塑料購物袋。那麼可降解塑料購物袋、可降解一次性餐具等這些替代產品,未來是否能保障充足供應呢?
  • 史上最嚴限塑令落地實施!可降解塑膠袋價格飆漲,多隻概念股率先...
    來源:證券時報·數據寶2021年1月1日起,史上最嚴限塑令落地實施,可降解塑膠袋成為主角,開啟漲價模式。自1月1日起,史上最嚴限塑令落地實施,各大購物場所的一次性塑膠袋逐漸退出市場,可降解塑膠袋成為主角,閃亮登場的同時開啟漲價模式。
  • 可降解塑料爆發!「最嚴禁塑令」下千億藍海起航
    隨著越來越多國家對於塑料汙染問題的重視,為對抗白色汙染,全球禁塑熱潮持續升溫。根據歐洲生物塑料協會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生物可降解塑料的產能達到117.4萬噸,較2018年增長10萬噸,同比增速達9.01%。預計2024年將達到133.4萬噸,5年年均複合增長率為2.59%。
  • 明日起禁塑!最嚴禁塑令,禁止生產和銷售一次性發泡塑料製品!
    2020年即將結束,隨之而來的還有被成為「最嚴限塑令」的落地實施也進入倒計時階段。 各地跟進「史上最嚴限塑令」! 其實早在2020年初國家發展改革委和生態環境部發布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就已經被業界譽為「史上最嚴限塑令」。
  • 可降解塑料行業深度報告:千億市場,群雄逐鹿
    2 、禁塑令給可降解塑料帶來巨大投資機會在歐美國家,可降解塑料已快速發展 18 年,而其市場依舊靠政策驅動,每一 次禁塑令的推出都會帶來對可降解塑料需求的快速增加。我們認為與限塑令不同, 禁塑令對於可降解塑料的市場增量貢獻更大,有利於可降解塑料替代率快速上升。 2020 年 1 月,我國第一次頒布「禁塑令」,隨後各省市相繼制定禁塑政策。
  • 「禁塑」新起點,可降解塑料的春天來了嗎?
    「可降解」原材料火了,但因產能有限價格飛漲。 文/圖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徐振天9月2日,廣東「禁塑」新政實施第二天。截至目前,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已有24個省份相繼發布了當地的「禁塑令」。
  • 最嚴「禁塑令」實施進入倒計時,替代材料市場將迎高增長
    據證券時報e公司 19日消息,《海南經濟特區禁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製品規定》12月1日施行。據發改委等聯合發布的意見,2021年起直轄市、省會等地區商超、藥店及餐飲打包外賣服務等領域將率先禁塑。目前全國已有20多個省區市公布塑料汙染治理實施方案。業內認為,隨著最嚴「禁塑令」實施,生物降解塑料、高性能環保紙等替代材料市場將迎高增長。
  • 最嚴「禁塑令」實施進入倒計時,A股受益個股匯總(附股)
    據報導,12月1日,《海南經濟特區禁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製品規定》將正式施行,海南全島將全面禁止生產、運輸、銷售、儲存、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膠袋、塑料餐具等禁塑名錄中的產品。按照國家發改委和生態環境部聯合發布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2021年1月1日起,直轄市、省會等地區的商超、藥店以及餐飲打包外賣服務等領域將率先禁塑。截至目前,全國已有20多個省區市公布了塑料汙染治理實施方案,確保最嚴「禁塑令」嚴格落實。
  • 可降解塑料概念股有哪些?禁塑令概念龍頭股有哪些?
    截至今年底,全市餐飲行業將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咖啡攪拌棒;本市建成區外賣(含堂食打包)服務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本市建成區、景區景點堂食服務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新版限塑令三步走,按照「禁限一批、替代循環一批、規範一批」的原則,分2020年、2022年、2025年三個時間段,明確加強塑料汙染治理分階段的任務目標。最嚴「禁塑令」發布後,省級政策出臺相關政策明顯加快。  市場預計禁塑令下的替代材料市場有望進一步放大。
  • 塑料之鄉安徽桐城的禁塑令「前夜」:小作坊不打烊 大廠「訂單荒」
    桐城一位從事塑料行業多年的企業主難掩內心糾結。「觀望心態」成了塑料之鄉眾多企業主的一個縮影。在桐城市最大塑膠袋生產基地新渡鎮,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近期走訪發現,已經轉型的塑料企業寥寥數家,隨處可見的家庭作坊一如往常日夜忙碌。依照歐美地區經驗,「禁塑令」下,可降解塑料包裝取代一次性塑料包裝是大勢所趨。
  • 「禁塑令」大限將至 產業鏈條上的企業又將走向何方?
    今年1月19日,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與十多年前的「限塑令」相比,此次號稱最嚴「禁塑令」不再只針對塑料購物袋,而是在2020年、2022年和2025年分階段禁止13類塑料製品,範圍也遠遠超過「限塑令」。距離2021年還有兩個月,「禁塑令」的第一階段大限將至,部分普通塑料製品即將退出舞臺。
  • 可降解塑料:「禁塑令」下的環保替代藍海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固廢網訊:受全球「限塑」、「禁塑」法令影響,全球部分地區開始大規模限塑以及國內禁塑政策逐步實施,可降解塑料需求持續增長。根據IHSMarkit的統計數據,2019年全球可降解塑料產量為117.4萬噸,預計2024年可達133.4萬噸。
  • 史上最嚴限塑令進入倒計時,你準備好了嗎? —禁塑限塑、一次性塑料...
    2020年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和生態環境部,發布了「史上最嚴限塑令」,對需要禁止和限制使用的一次性塑料製品按照不同時間段、不同城市,不同領域,做出不同的禁塑限塑規定。2020年底是限塑令實施的重要時間節點,零售、餐飲、外賣企業作為限塑令的監管對象,須在規定的時間完成相關產品的調整和替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