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嚴限塑令來襲:可降解塑料與紙業輪番漲價 多家公司瞅準機會擴產

2020-12-06 新浪財經

來源:e公司

原標題:最嚴限塑令來襲 可降解塑料與紙業輪番漲價 多家上市公司瞅準機會忙擴產

時隔十二年,限塑令捲土重來。相比上一輪限塑令在執行過程中或多或少地被打了折扣,新版限塑令還未正式實施就被冠以了「史上最嚴」的稱號。

今年初,國家發改委與生態環境部發布限塑令要求,並明確了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城市需在今年底前應完成的限塑任務,限塑範圍包括這些城市建成區的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場所以及餐飲打包外賣服務和各類展會活動等。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20餘個省份相繼發布了「地方版」限塑令,為「史上最嚴」做出註解。與此同時,市場對於傳統塑料替代品的關注度與日俱增,可降解塑料與紙包裝是替代品中的佼佼者,不少上市公司瞅準機會忙擴產,希望解決替代品面臨的成本高企、產能不足等問題。

20餘省份頒布「地方版」限塑令

傳統塑料製品大限將至,距離今年年底的時間表已不足4個月。近日,「地方版」限塑令紛紛出爐,例如,陝西省發文要求,按照循序漸進、分時分段原則,到2020年,西安市(含西鹹新區)率先禁止、限制部分塑料製品的生產、銷售。

具體來看,到2020年底,西安市(含西鹹新區)建成區的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場所以及餐飲打包外賣服務和各類展會活動,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集貿市場規範和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禁止使用厚度小於0.025毫米的超薄塑膠袋。

這一舉措將在西安市(含西鹹新區)率先起步,到2022年底,實施範圍擴大至陝西省各設區市建成區,到2025年底,陝西省各設區市建成區的集貿市場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

此外,根據陝西省的規定,到2020年底,全省範圍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各設區市建成區、景區景點的餐飲堂食服務,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規定中還對快遞行業禁用不可降解塑料包裝的安排給出了時間表。

濟南市有關部門也於近日印發文件,要求有序禁用不可降解塑膠袋、分批禁用一次性塑料餐具、減少賓館酒店一次性塑料用品使用,同時,加強快遞塑料包裝管控等塑料製品使用、流通環節監管,嚴控塑料汙染。

記者注意到,在諸多省份中,海南省於今年3月率先發布了禁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製品生產銷售使用名錄,並定於年底12月1日實施。其中明確了不可降解塑料的類型和產品形式,尤其強調了所有含非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的種類,對不可降解這一概念進行了明確劃分。

相比不少省份將限塑令的首批期限定為今年底,廣東省已於9月1日正式執行限塑令。根據廣東省的安排,廣州、深圳兩市已率先執行;此外,到2020年底,廣東省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等單位食堂還要帶頭停止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

實際上,限塑令並不是新鮮事,上一輪限塑令於2008年6月1日起實施,但正如前述,執行過程中出現了打折扣現象,例如,在農貿市場等場所,免費塑膠袋仍十分普遍。業內認為,最新的限塑令考慮到了快遞、外賣等新業態發展對塑料製品的消耗增長,同時,新版限塑令從一次性塑膠袋、塑料吸管等製品切入,也能夠使政策對企業經濟的影響保持可控。

可降解塑料PK紙包裝

在新版限塑令提出早期,業內普遍認為隨著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的的禁止,塑料包裝行業將迎來較大的替代產品市場空間,其中可降解塑料包裝與紙包裝材料受關注程度較高。

據了解,可降解塑料包裝的原材料能夠實現商業化使用的主要包括PLA(聚乳酸)、PBAT(聚對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等,在國內實現量產並有潛力持續擴大產能的集中在PLA和PBAT兩類。此外,紙包裝的原材料則以瓦楞箱板、白卡白板等包裝原紙為主。

卓創資訊分析師曹慧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作為傳統塑料的兩個替代方向,究竟哪一種更勝一籌可以從成本、替代領域及產能三個方面進行權衡。首先,在原材料成本方面,可降解塑料與紙包裝成本差異較大。

具體而言,PLA與PBAT兩種材料的國內市場價格大約在每噸2萬元左右,是傳統塑料價格的3倍。包裝原紙主要品種的價格區間雖然只有4000-5000元/噸,但就紙袋與塑膠袋而言,紙袋重量是同等大小塑膠袋的4倍左右,實際應用中的成本也將明顯高於傳統塑料。

其次,從替代品的應用領域來看,曹慧認為,考慮到成本的比較優勢,在一次性塑料製品方面,可降解塑料的替代作用將更為明顯;而在非一次性塑料包裝製品方面,尤其是諸如食品以及其他高附加值的相關產品上,紙包裝的替代作用將得以增強。

一項測算顯示,基於目前一次性塑膠袋及外賣包裝的年使用量估計值400萬噸計算,再加上快遞業務相關替代,預計未來能夠替代的塑料製品佔塑料製品總量約在6%-10%左右,量級水平約700萬噸。

其中,可降解塑料的替代將主要在一次性塑料製品方面,其替代量或將接近60%,約在400萬噸水平。而另外的40%主要為非一次性包裝材料,包括快遞塑料包裝85萬噸、食品及其他高附加值產品包裝約10%的替代大約能達到200萬噸,將由紙包裝替代。

考慮到潛在的需求情況,可降解塑料與紙包裝究竟哪種方式更適合作為傳統塑料的替代方案還需要依據其產能情況。曹慧介紹說,國內在可降解塑料與紙包裝的產能支撐上實際上是存在較大差異的。

一方面,國內可降解塑料產能水平短期內難以滿足國內及全球巨大的需求市場,但同時,紙包裝供應端有30%左右的產能可以在短期內快速進入一次性塑料替代品市場。曹慧認為,隨著限塑令的推進,可降解塑料產業將迎來產能擴張階段,而短期內紙包裝的需求也將出現大幅提升。

上市公司謹慎中擴產

正如前述,新版限塑令發布的背景之一是眾多新業態的相繼崛起,例如快遞與外賣行業正成為塑料使用大戶。一項2018年的數據顯示,當年全國快遞業約產生80萬噸塑料垃圾,而外賣訂單量約為110億單,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約176萬噸。

快遞、外賣行業的巨大存量只是限塑令下塑料製品可替代空間的一個縮影,面對廣闊的替代空間,替代品產能成了主要制約因素。

根據歐洲生物基塑料協會2019年的市場數據,全球塑料3.59億噸的理論產量中,可生物降解塑料總產能僅為93.4萬噸,量級佔比為0.26%。同時,據不完全統計,國內可生物降解塑料PLA和PBAT的總產能也僅僅為25.7萬噸和7.5萬噸。

以PLA為例,其發展在國內仍處於起步階段,市場份額仍為 NatureWorks等外資企業佔據,國內企業受制於技術水平、產品質量、生產規模等方面的原因,市場份額仍較小,已建並投產的生產線不多。目前,國內PLA生產規模較大的企業是浙江海正生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卓創資訊的統計顯示,國內PLA計劃在建產能為88萬噸/年,PBAT的計劃在建產能為51.3萬噸。記者注意到,在擴建可降解塑料產能的企業中,不少都是上市公司,例如金丹科技、金髮科技、恆力石化等。

金丹科技半年報顯示,公司規劃項目中包含10萬噸的PLA工程項目。上半年,金丹科技營業收入及淨利潤雙雙增長一成多,公司提到的有利因素中就包括PLA市場需求快速增長。

金丹科技表示,預計未來幾年,作為環境友好型生物基可降解材料,隨著禁塑令的推進,塑料、包裝、紡織、農用地膜等新興應用領域需求將快速增長,帶動聚乳酸需求快速增長,聚乳酸將超過食品和飲料行業成為乳酸的第一大應用領域。

金髮科技的人士向記者表示,公司很早就已經研發並批量銷售可降解塑料產品,在建產能預計明年上半年投產。「我們現有的可降解塑料產品主要是銷往國外,原因是國外市場消費能力比較強,也有這方面的意識;國內市場遲遲沒有起來的原因之一是成本更貴,行業的既得利益格局也成為一定阻礙。」在該人士看來,可降解塑料的需求正處在比較旺盛的階段。

此外,恆力石化在半年中提到,預計今年下半年,公司將投產3.3萬噸的PBAT可降解塑料產能。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雖然部分公司啟動了擴產計劃,但擴產規模僅幾萬噸,相比巨大的產能缺口仍顯不足,在限塑令正式實施及替代路徑更加明晰前,相關企業仍保持謹慎。

當然,面對可降解塑料的新增市場,也不乏財大氣粗者,例如,華峰集團就與南通市籤約,將投資100億元建設華峰可降解新材料一體化項目,其中包括年產30萬噸PBAT。根據計劃,該項目將於今年10月份開工建設。

可降解塑料是傳統塑料替代品中擴產的主力,相比之下,紙包裝廠商的供應格局相對穩定,且集中度較高,白卡紙主要生產商包括博匯紙業、晨鳴紙業等。

值得一提的是,限塑令加速落地,相關替代品原料的價格也水漲船高,例如,市場已經出現了高價購買PLA的買家,每噸報價甚至達到5萬元,遠超紙包裝的原料成本;與此同時,經過6月以來的連續上漲後,紙廠近日連續發出漲價通知,造紙行業也已進入漲價行情。

相關焦點

  • 最嚴「限塑令」實施首周:可降解塑膠袋漲價15%
    史上最嚴「限塑令」已經落地!從今年1月1日起,在北京、上海等地買東西不得使用不可降解的塑膠袋;一次性塑料吸管也會在全國所有飲料店消失;在地級以上城市景區吃飯,一次性塑料餐具不能「上桌」。這意味著市場即將迎來大考。一次性塑料製品正在梯次退出,但形成的巨大市場真空誰來填補?
  • 最嚴「限塑令」激活需求 紙價起飛造紙股擴產搶「風口」
    本報記者 朱寶琛 見習記者 郭冀川在2020年12月的最後幾天,國內白卡紙龍頭集體發聲宣布漲價,國金證券數據統計,白卡紙名義均價將達到7400元/噸,已經非常接近2017年的歷史高點7600元/噸。一方面是需求增加而白卡紙產能不足,另一方面是限塑令下「以紙代塑」的新市場契機出現,多家紙業上市公司紛紛發布產能擴充公告,積極分享這場周期盛宴。
  • 史上最嚴限塑令落地實施:可降解塑膠袋價格飆漲 多隻概念股漲停
    來源:數據寶史上最嚴限塑令落地實施!可降解塑膠袋價格飆漲,多隻概念股率先漲停(附股)原創 郭潔2021年1月1日起,史上最嚴限塑令落地實施,可降解塑膠袋成為主角,開啟漲價模式。自1月1日起,史上最嚴限塑令落地實施,各大購物場所的一次性塑膠袋逐漸退出市場,可降解塑膠袋成為主角,閃亮登場的同時開啟漲價模式。可降解塑料原材料PBAT一個月漲價達13%,可降解塑膠袋短短一周每噸竟漲了4000元。據悉,北京某連鎖超市的普通塑膠袋已全部替換成可降解塑膠袋,價格由0.4元/個漲至1.2元/個。
  • 史上最嚴限塑令落地實施!可降解塑膠袋價格飆漲,多隻概念股率先...
    來源:證券時報·數據寶2021年1月1日起,史上最嚴限塑令落地實施,可降解塑膠袋成為主角,開啟漲價模式。自1月1日起,史上最嚴限塑令落地實施,各大購物場所的一次性塑膠袋逐漸退出市場,可降解塑膠袋成為主角,閃亮登場的同時開啟漲價模式。
  • 限塑令首周:可降解塑膠袋漲價15% 紙製品24小時滿負荷生產 上遊正...
    原標題:限塑令首周:可降解塑膠袋漲價15%,紙製品24小時滿負荷生產,上遊正瘋狂擴產…… 摘要 【限塑令首周:可降解塑膠袋漲價15% 紙製品24小時滿負荷生產
  • 限塑令首周:可降解塑膠袋漲價15%,紙製品24小時滿負荷生產,上遊正...
    史上最嚴「限塑令」已經落地!從今年1月1日起,在北京上海等直轄市、省會城市等地買東西不得使用不可降解的塑膠袋;一次性塑料吸管也會在全國所有飲料店消失;在地級以上城市景區吃飯,一次性塑料餐具不能「上桌」……這意味著市場即將迎來大考。一次性塑料製品正在梯次退出,但形成的巨大市場真空誰來填補?
  • ...塑令實施首周行業現狀:可降解塑膠袋漲價15% 紙製品企業滿負荷...
    原標題:實探限塑令實施首周行業現狀:可降解塑膠袋漲價15% 紙製品企業滿負荷生產   史上最嚴「限塑令」已經落地!
  • 「最嚴」禁塑令落地,企業擴產可降解塑料搶佔千億市場
    進入2021年,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等9部門聯合印發的《關於紮實推進塑料汙染治理工作的通知》正式落地實施。這份「史上最嚴」的禁塑令,要求從2021年1月1日起,直轄市、省會城市的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場所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全國範圍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
  • 最嚴「限塑令」落地 可降解塑料發展未來可期
    本報首席記者 梁文豔報導 最嚴「限塑令」來了。 「別說北京了,就是你們老家農村那邊,都得用這種可降解的塑膠袋。」北京市朝陽區北三環附近京客隆超市一名收銀員告訴《中國產經新聞》記者。
  • 「最嚴」禁塑令落地 企業擴產可降解塑料搶佔千億市場
    這份「史上最嚴」的禁塑令,要求從2021年1月1日起,直轄市、省會城市的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場所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全國範圍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  釋放千億可降解塑料市場  據央視報導,目前很多大型餐飲企業,包括各品牌奶茶店、咖啡店都已經不再提供一次性塑料吸管,大部分換成了紙質吸管,也有改成了聚乳酸可降解吸管,還有一部分用可直接飲用的杯蓋來代替。  這一禁塑令的落地實施,以及即將到來的2022年冬奧會也宣布採用生物可降解餐具,將加速釋放可降解塑料行業的利好。
  • 「限塑令」帶動上市公司擴產能 紙吸管供不應求
    原標題:「限塑令」帶動上市公司擴產能 紙吸管供不應求   新一輪塑料汙染治理意見從2021年1月1日起開始正式實施,在史上最嚴「限塑令」之下,可降解塑料行業迎來了新的商機
  • 「限塑令」調研|金髮科技6萬噸PBAT 產線擬明年上半年投產 可降解...
    財聯社(廣州,記者 徐學成 關婉怡)訊,被稱為史上最嚴的「限塑令」逐步落地,可降解塑料市場關注度不斷升溫。財聯社記者近日在金髮科技(600143.SH)調研了解到,公司目前擁有生物降解聚酯合成產能6萬噸,當前正處於滿產狀態,公司在建的6萬噸PBAT 產線預計將在2021年上半年投產。但公司對「限塑令」帶來的市場空間則持相對謹慎態度,並表示會根據市場需求,適時作出調整。
  • 多家紙企發布漲價函 禁塑令下以紙代塑成趨勢
    昨日多隻造紙概念股不同程度上漲,晨鳴紙業A股收盤漲停,H股收盤報漲14.05%,百亞股份、仙鶴股份、華泰股份漲幅均超過4%。多家紙企發布漲價函消息面上,近日包括太陽、晨鳴、華泰等在內的龍頭紙企連續發出漲價函,對自家文化紙提價200/噸,新價格執行周期定於12月1日。
  • 龍頭強勢漲停:多家紙企發布漲價函 禁塑令下以紙代塑成趨勢
    多家紙企發布漲價函,禁塑令下以紙代塑成趨勢原創 劉俊伶 今日多隻造紙概念股不同程度上漲,晨鳴紙業A股收盤漲停,H股收盤報漲14.05%,百亞股份、仙鶴股份、華泰股份漲幅均超過4%。最嚴限塑令下以紙代塑成趨勢2020年1月,我國發布最嚴「禁塑令」,全面限制不可降解塑料使用。據發改委等聯合發布的意見,2021年起直轄市、省會等地區商超、藥店及餐飲打包外賣服務等領域將率先禁塑。在社會公共場所,推廣使用環保布袋、紙袋等非塑製品和可降解購物袋。
  • 「限塑」加速可降解塑料概念股走強
    我國塑料製品的消費量非常驚人。以塑料購物袋這項「限塑令」中重點管制的對象為例,據中國塑協塑料再生利用專業委員會統計,我國每天使用塑膠袋約30億個,截至2019年,塑膠袋年使用量超過400萬噸。從2008年開始,我國一直在執行「限塑令」,12年間,國家及地方政府先後共出臺了14項法案、規劃,加速推進限塑政策落地。今年以來,20多個省份又相繼密集發布了新的升級版「限塑令」,堪稱史上最嚴,「限塑令」的涉及範圍將會進一步擴展。
  • 最嚴「限塑令」:各類不可降解塑料製品紛紛下架
    最嚴「限塑令」:各類不可降解塑料製品紛紛下架2021年01月12日 15:11:00來源:洞頭新聞網核心提示:2021年1月1日起,全國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一次性塑料吸管、一次性塑料杯等。面對最嚴「限塑令」,我區各超市、奶茶店積極響應,將各類不可降解塑料製品下架,換上了全生物降解塑膠袋、紙質吸管等。
  • 最嚴「限塑令」來襲,利好這8隻概念股,金髮科技一年上漲2倍多
    Wind數據顯示, A股市場目前有6隻「可降解塑料概念股」,產業涉足可降解塑料領域,分別為金髮科技、億帆醫藥、揚農化工、海正藥業、齊翔騰達、*ST兆新。除此之外,金丹科技、彤程新材也在「可降解塑料」上有所布局。據Wind數據顯示,上述8家上市公司中,有多家公司股價早在一年前就已起飛。
  • 限塑令引發可降解塑料原料價格大漲
    時代周報記者 陳婷限塑令帶火了替代品的新風口。「最近來問詢的人太多了,懂的人又不多,我的嘴巴都講幹了。」8月26日,上海某進出口公司負責人黃易(化名)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長期以來,他從事聚乳酸(PLA)的進出口銷售工作。據他介紹,目前國際品牌Nature Works的PLA含稅價是48200元/噸。
  • 「限塑令」密集出臺 可降解塑料概念火了 這一板塊蓄勢待發丨行業...
    原標題:「限塑令」密集出臺,可降解塑料概念火了,這一板塊蓄勢待發丨行業風口   近日,商務部的一則消息引爆可降解塑料板塊行情。
  • 緊抓「限塑令」機遇 山鷹紙業布局多領域替代產品
    面對新限塑令下多領域的替代需求,山鷹紙業(600567)發揮造紙主業優勢,積極研發替代產品,提前布局相關領域市場。2020年1月16日,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發布《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分2020年、2022年、2025年三個時間段,明確了加強塑料汙染治理分階段的任務目標,「限塑令」迎來升級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