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廣州,記者 徐學成 關婉怡)訊,被稱為史上最嚴的「限塑令」逐步落地,可降解塑料市場關注度不斷升溫。財聯社記者近日在金髮科技(600143.SH)調研了解到,公司目前擁有生物降解聚酯合成產能6萬噸,當前正處於滿產狀態,公司在建的6萬噸PBAT 產線預計將在2021年上半年投產。但公司對「限塑令」帶來的市場空間則持相對謹慎態度,並表示會根據市場需求,適時作出調整。
產線的擴充將大幅提升,將為金髮科技參與分享「限塑令」帶來的紅利奠定基礎。據相關機構統計,至2025年,我國可降解塑料的市場規模有望超過350億元,多家上市公司已經「入局」。但行業主流觀點亦指出,塑料汙染治理並非一蹴而就,可降解塑料替代將是一個相對漫長的過程。
金髮科技:冷靜看待市場變化
今年上半年,金髮科技完全生物降解塑料產品實現銷量3.14萬噸,同比增長49.28%。公司在半年報中表示,國內頒布了限制使用一次性塑料製品的政策,使降解塑料的市場需求進一步增加,進一步提升了公司的銷量。
金髮科技目前擁有生物降解聚酯合成產能6萬噸。公司投資者關係總監聶凱告訴記者,上半年產線基本上是滿產狀態,目前也正處於滿負荷生產。不過,聶凱也表示,目前公司可降解塑料大多銷往海外市場,國內市場佔比比較低,可能就在20%-30%左右。
「限塑令」將加速可降解塑料產品的替代,目前市場上最受關注的替代產品主要是PLA和PBAT,其市場需求亦將因「限塑令」的逐步落地而不斷釋放。
除已投產的生物降解聚酯合成產線外,金髮科技在建的還有一條年產6萬噸的PBAT產線。此外,據公司此前公開透露,金髮科技3萬噸/年PLA產能預計於2021年第四季度投產。
「目前進展順利,預計新建產能將於 2021 年一二季度可投產。明年6萬噸投產後,相信大部分也是出口國外。最近國內政策、市場上各方面也在提這一塊,相關政策落地後相關需求也會提高。隨著國內需求的提高,公司方面也會適時作出相應的調整。」聶凱談到公司目前在建6萬噸PBAT 產線時表示。
總體來看,面對可降解塑料市場熱度的不斷升溫,金髮科技方面則顯得較為「冷靜」。
「目前國內政策也積極推進塑料汙染相關治理工作,這個東西是循序漸進的,有一個過程。一段時間後,市場上可能會有變化,公司方面目前還是比較冷靜的看待市場變化。而國內市場一旦起來了,對於公司而言,就是產能的問題。公司會綜合各種因素,擇時地作出相應的調整,滿足市場的需求。」聶凱表示。
金髮科技的主營業務為化工新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包括改性塑料、完全生物降解塑料、高性能碳纖維及複合材料、特種工程塑料、輕烴及氫能源、環保高性能再生塑料和醫療健康產品等七大類。作為改性塑料和完全可降解塑料領域的頭部公司,金髮科技今年以來的區間漲幅超過127%。
市場需求料緩慢釋放
繼今年1月被業界稱為史上最嚴「限塑令」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意見》(下稱治理意見)下發後,7月10日,國家發改委聯合相關部門再次發布《關於紮實推進塑料汙染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省於8月中旬前出臺省級實施方案。截止8月21日,已有多個省(市、自治區)出臺了塑料汙染治理實施方案。
可降解塑料多個概念股亦在近期收穫強勢行情。進入8月份以來,莫高股份(600543.SH)在15個交易日中收穫8個漲停,其中包括連續4個一字板。金丹科技(300829.SZ)自4月份上市以來漲幅已超過2倍。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多家企業公開表示公司在可降解塑料領域有新的計劃。王子新材(002735.SZ)已設立三級子公司開拓可降解環保製品的業務。瑞豐高材(300243.SZ)公告擬投資建設年產6萬噸PBAT生物降解塑料項目。彤程新材(603650.SH)通過引進巴斯夫授權的PBAT聚合技術,在上海化工園區落地PBAT生產建設項目,一期6萬噸。金丹科技(300829.SZ)目前在建1萬噸/年PLA產能也預計於2021-2022年投產。
華西證券研報認為,生物降解塑料由於其接近普通塑料的性能及環保性,預計將成為首選替代材料。忽略其餘領域可降解塑料消費需求,僅考慮快遞、外賣等4大領域143萬噸的替代需求量,如果按噸平均售價2.5萬元計算,2025年我國可降解塑料市場規模將達到358億元。
但市場熱度不斷攀升的背景下,可降解塑料產品的替代進程卻是一個相對緩慢的過程。
相關分析認為,完全從市場出發,商家用可降解塑料產品替代的主動性並不充分,這也折射出政策引導將在推進可降解塑料替代的過程中發揮關鍵作用。但就目前來看,地方細則落地的步調並不統一。
根據治理意見中「三步走」的基本策略,2020年底、2022年底和2025年底將是可降解塑料替代的3個關鍵時點。但截至目前,已經明確「時間表」的省份仍是少數。如江蘇8月20日出臺的實施意見,明確了到今年年底之前,將禁用不可降解塑料餐具。而廣東8月21日出臺的方案則明確到2020年,率先在部分地市、部分領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製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
這意味著,可降解塑料很難在短時間內形成大的市場空間,其需求釋放亦將是一個相對長期的過程。
信達證券研報亦指出,未來兩年,將迎來我國可降解塑料產能投放的高峰期,但由於可降解塑料生產存在一定的技術壁壘,目前整個行業開工率較低。因此,只有能夠率先投產並實現穩定生產的企業能夠享受政策趨嚴的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