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降解塑料爆發!「最嚴禁塑令」下千億藍海起航

2020-12-06 樂晴智庫

隨著越來越多國家對於塑料汙染問題的重視,為對抗白色汙染,全球禁塑熱潮持續升溫。

根據歐洲生物塑料協會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生物可降解塑料的產能達到117.4萬噸,較2018年增長10萬噸,同比增速達9.01%。預計2024年將達到133.4萬噸,5年年均複合增長率為2.59%。

全球可降解塑料產能主要分布於中國、西歐和北美,行業集中度不高。西歐和北美是最早開始可降解塑料研究生產並推廣應用的地區,產能合計佔全球的一半。

我國雖然可降解塑料發展起步較晚,但是研發和工業化生產推進較快,2019年產能達到61.7萬噸,佔全球總產能的45.3%,領先歐美。

2020年1月,我國發布最嚴「禁塑令」,全面限制不可降解塑料使用,有序禁止、限制部分塑料製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積極推廣替代產品,規範塑料廢棄物回收利用,建立健全塑料製品生產、流通、使用、回收處置等環節的管理制度,有力有序有效治理塑料汙染。

從12月1日開始,海南全省在全國率先全面禁止銷售和使用10個類型的塑料膜袋、餐具等一次性塑料製品。

新版限塑令三步走,按照「禁限一批、替代循環一批、規範一批」的原則,分2020年、2022年、2025年三個時間段,明確加強塑料汙染治理分階段的任務目標。

最嚴「禁塑令」政策下,紙基材料及生物降解塑料都將成為行業新寵。

可降解塑料的需求主要集中於包裝領域,軟包裝和硬包裝佔比合計達到53%。

汽車、家電等領域對塑料的要求是經久耐用、容易分離,且單體塑料用量較大,故傳統塑料的地位較為穩固。

而塑膠袋、餐盒、地膜、快遞等包裝領域,由於塑料的單體用量低,容易汙染,難以高效分離,這使得可降解塑料更有機會在這些領域成為傳統塑料的替代品。

從市場規模來看,光考慮快遞、外賣等4大領域143萬噸的替代需求量,如果按噸平均售價2.5萬元計算,2025年我國可降解塑料市場規模有望達到358億元,而2018年我國可降解塑料消費量僅為4.2萬噸,塑料替代是一個從無到有的新興市場。

據華西證券統計,目前已投產PLA項目的上市公司包括中糧科技,具備3萬噸/年PLA產能。

在建PLA項目的上市公司有金髮科技、金丹科技和中糧科技,金髮科技3萬噸/年PLA產能預計於2021年底前投產,金丹科技1萬噸/年PLA產能預計於2021-2022年投產,中糧科技遠期規劃在吉林投產21萬噸。

國內聚乳酸產能多處於在建籌建狀態,產能規模以1萬噸上下居多,規模較大的包括浙江海正生物材料1.5萬噸,中糧科技3萬噸,上海同傑良、南通九鼎、光華偉業具有年產千噸級以上的生產能力,目前國內已建成PLA年設計生產能力約10.3萬噸。

全球部分可降解塑料龍頭企業已投產產能情況:

圖表來源:華西證券

可降解塑料種類豐富,按照降解方式分類,可降解塑料可以分為生物降解塑料、光降解塑料、光和生物降解塑料、水降解塑料四大類。

目前,光降解塑料、光和生物降解塑料的技術還不成熟,市場上的產品較少。

隨著全球部分地區開始大規模限塑以及國內禁塑政策逐步實施,生物可降解塑料需求快速增長。

生物基可降解塑料是以生物質為原料生產的塑料,能夠減少對石油等傳統能源的消耗,主要包括PLA(聚乳酸)、PHA(聚羥基烷酸酯)、PGA(聚穀氨酸)等。

石油基可降解塑料是以化石能源為原料生產的塑料,主要包括PBS(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AT(聚己二酸/對苯二甲酸丁二酯)、PCL(聚己內酯)等。

其中,PLA、PBAT的生產較為成熟,且總產能佔比居於前列;PHA的性能優異,隨著成本下降,未來有望從醫療高端領域拓展至包裝、農膜等更大的市場。

這三種可降解塑料或成為替代傳統塑料的主力。

PLA是最常見的可降解塑料之一,是以乳酸為主要原料聚合得到的聚合物。具有可靠的生物安全性、生物可降解性、良好的力學性能和易加工性,廣泛用於包裝、紡織行業、農用地膜和生物醫用高分子等行業。

PBAT主要市場是塑料包裝薄膜、農用薄膜、一次性塑膠袋和一次性塑料餐具。

目前國內多家公司正積極擴建可降解生物塑料產能,預計到2020年底,我國PBAT和PBS的總產能將達25萬噸/年左右。

可降解塑料因其有更穩定的性能和更低的回收成本,在包裝、農膜等使用時間短、難以回收分離的應用領域更具有替代優勢,市場空間廣闊。

由于禁塑令的影響,包裝用塑料使用量每年預計下降1%。隨著可降解塑料生產規模的持續擴大、產能利用率的持續提升,規模效應將帶來成本的不斷下降,市場需求和可接受度也將隨之增加,形成正反饋。隨著政策推動和成本降低,未來可降解塑料市場前景廣闊。

相關焦點

  • 可降解塑料:「禁塑令」下的環保替代藍海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固廢網訊:受全球「限塑」、「禁塑」法令影響,全球部分地區開始大規模限塑以及國內禁塑政策逐步實施,可降解塑料需求持續增長。根據IHSMarkit的統計數據,2019年全球可降解塑料產量為117.4萬噸,預計2024年可達133.4萬噸。
  • 史上最嚴「禁塑令」拍馬趕到 可降解塑料千億藍海市場即將啟航
    隨著越來越多國家對於塑料汙染問題的重視,為對抗白色汙染,全球禁塑熱潮持續升溫。今年一月我國發布了史上最嚴「禁塑令」,全面限制不可降解塑料的使用。僅就中國市場而言,可降解塑料就是一個百億級別的風口,並有千億級的潛在空間,這個巨大的市場即將爆發,大小玩家已準備起跑。可降解塑料成為行業新寵可降解塑料的需求主要集中於包裝領域,軟包裝和硬包裝佔比合計達到53%。
  • 明日起禁塑!最嚴禁塑令,禁止生產和銷售一次性發泡塑料製品!
    2020年即將結束,隨之而來的還有被成為「最嚴限塑令」的落地實施也進入倒計時階段。 各地跟進「史上最嚴限塑令」! 其實早在2020年初國家發展改革委和生態環境部發布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就已經被業界譽為「史上最嚴限塑令」。
  • 評論|期待最嚴禁塑令落地有聲
    楚天都市報評論員 屈旌江城最嚴禁塑令出爐,到今年底,不可降解塑料購物袋、一次性塑料餐具等部分塑料製品,將在武漢市重點區域、重點領域被禁止銷售和使用。大型商超內的塑膠袋銷量極好,限塑變成了「賣塑」,而在農貿市場或小商鋪,塑膠袋依然是想用就用;而隨著外賣、快遞、團購等業態興起,包括塑膠袋在內的一次性塑料用品更是用到飛起。老辦法不好使,就得有新辦法,白紙黑字,改限為禁,是邁出了關鍵一步,體現了治理決心。與舊政不同,新版「禁塑令」的亮點,不僅在於要求更為嚴格,而且更具有針對性和系統性。
  • 「禁塑令」下生物可降解材料迎風口,寧波企業紛紛搶奪這片「藍海」
    繼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後,近期,北京、山東、浙江等多地出臺了升級版的「限塑令」,變成了「禁塑令」。「禁塑」後可以替代塑料的材料迅速站上風口,尤其是為「全生物可降解塑料」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為了搶奪這片「藍海」,很多科研機構和企業早就開始摩拳擦掌,寧波上市公司也不例外。
  • 最嚴禁塑令實施進入倒計時,江城部分商家提前進入「可降解時代」
    楚天都市報12月2日訊(記者滿達 見習記者張奇 剪輯李儀)隨著江城最嚴禁塑令出爐,在武漢市重點區域、重點領域,不可降解塑料購物袋和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的銷售和使用進入倒計時。(見本報12月2日A02版報導)2日,楚天都市報記者探訪江城部分商超、醫院發現,雖然PE材質的不可降解塑膠袋(簡稱PE購物袋)等產品還在使用,但不少商家已經在為年底生效的禁塑令做準備,部分商家已停止供應PE購物袋,提前進入可降解時代。
  • 全面限塑令倒計時,上市公司搶灘百億可降解塑料市場
    12月1日起,《海南經濟特區禁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製品規定》正式實施,意味著海南正式全面禁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膠袋、塑料餐飲具等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製品。當日,A股可降解塑料板塊全面走強,金丹科技大漲13.55%、丹化科技封板。我國實施全面限塑令已進入倒計時。
  • 可降解塑料概念股有哪些?禁塑令概念龍頭股有哪些?
    截至今年底,全市餐飲行業將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咖啡攪拌棒;本市建成區外賣(含堂食打包)服務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本市建成區、景區景點堂食服務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新版限塑令三步走,按照「禁限一批、替代循環一批、規範一批」的原則,分2020年、2022年、2025年三個時間段,明確加強塑料汙染治理分階段的任務目標。最嚴「禁塑令」發布後,省級政策出臺相關政策明顯加快。  市場預計禁塑令下的替代材料市場有望進一步放大。
  • 環保行業:中國最嚴禁塑令下 塑代材料迎來最佳紅利期
    自2011年開始實施禁塑令的義大利,將於2021年起對塑料的使用徵收每公斤45歐分的稅,由于禁塑時間早,義大利以第一代澱粉基生物可降解塑料替代為主,並擁有全球最大的澱粉基塑料企業Novarnont公司。2008年開始實施禁塑令的盧安達,由於人口及經濟體量有限,製造業不發達,選擇了紙質包裝進行塑料替代。
  • 「最嚴」禁塑令落地,企業擴產可降解塑料搶佔千億市場
    進入2021年,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等9部門聯合印發的《關於紮實推進塑料汙染治理工作的通知》正式落地實施。這份「史上最嚴」的禁塑令,要求從2021年1月1日起,直轄市、省會城市的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場所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全國範圍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
  • 「最嚴」禁塑令落地 企業擴產可降解塑料搶佔千億市場
    這份「史上最嚴」的禁塑令,要求從2021年1月1日起,直轄市、省會城市的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場所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全國範圍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  釋放千億可降解塑料市場  據央視報導,目前很多大型餐飲企業,包括各品牌奶茶店、咖啡店都已經不再提供一次性塑料吸管,大部分換成了紙質吸管,也有改成了聚乳酸可降解吸管,還有一部分用可直接飲用的杯蓋來代替。  這一禁塑令的落地實施,以及即將到來的2022年冬奧會也宣布採用生物可降解餐具,將加速釋放可降解塑料行業的利好。
  • 「禁塑」新起點,可降解塑料的春天來了嗎?
    「可降解」原材料火了,但因產能有限價格飛漲。 文/圖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徐振天9月2日,廣東「禁塑」新政實施第二天。截至目前,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已有24個省份相繼發布了當地的「禁塑令」。
  • 2020年限塑令新規出爐 可降解塑料概念股有哪些?
    11月16日消息,可降解塑料概念早盤走強,截至發稿,蘇美達封漲停,金丹科技、長虹高科、揚農化工、美瑞新材、齊翔騰達、莫高股份等多股拉升。  消息面:  今年,各地密集出臺新版限塑令。
  • 「禁塑令」來了,記者探訪我國最大澱粉基生物降解塑料企業
    從今年1月1日起,史上最嚴格「禁塑令」正式生效。武漢市重點區域、重點領域禁止不可降解塑料購物袋和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等部分塑料製品的銷售和使用。目前,武漢市部分商超已開始投用新型可降解塑料購物袋。那麼可降解塑料購物袋、可降解一次性餐具等這些替代產品,未來是否能保障充足供應呢?
  • 最嚴禁塑令倒計時!千億風口下龍頭二次狂飆
    「史上最嚴限塑令」之下,受益的板塊不少。除了我們之前分析的白卡紙,更直接受益的就是可降解塑料。政策風口下,可降解塑料大概率成為長期趨勢。【事件爆發點】商務部發布重磅文件,「禁塑令」再升級!「限塑令」最早是從2007年開始,滿打滿算到今年已經是第十三個年頭。而今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對於塑料製品行業也是如此。「限塑令」變成了「禁塑令」。
  • 最嚴「限塑令」落地 可降解塑料發展未來可期
    本報首席記者 梁文豔報導 最嚴「限塑令」來了。 「別說北京了,就是你們老家農村那邊,都得用這種可降解的塑膠袋。」北京市朝陽區北三環附近京客隆超市一名收銀員告訴《中國產經新聞》記者。
  • 「禁塑令」下 可降解發泡材料成新寵
    據世界有關部門統計,全世界已經生產了超過80億噸塑料,其中9%得以回收,90%被填埋、焚燒或拋進大海導致逾百萬的海洋生物因塑料而停止呼吸。中國塑料製品生產總量約佔全球總量的25%,全球最大的塑料生產國和消費國。 「限塑令」已推廣十餘年,雖然取得了很大成績,但相對現在的經濟社會發展形勢,已然出現了一定的脫節滯後。《固廢法》將於2020年9月1日起施行。
  • 可降解塑料行業迎風口!丹化科技實現四連板
    最嚴禁塑令來了,可降解塑料行業或迎風口。受消息面影響,多家A股上市公司連日大漲,其中丹化科技實現四連板。截至發稿,丹化科技報4.24元,最新總市值為37.4億元。
  • 可降解塑料火了!這隻A股狂拉四連板
    來源:中國基金報中國基金報記者 李智最嚴禁塑令來了,可降解塑料行業或迎風口。受消息面影響,多家A股上市公司連日大漲,其中丹化科技實現四連板。截至發稿,丹化科技報4.24元,最新總市值為37.4億元。「最嚴」限塑令來了外賣、電商等行業實行限塑11月30日,商務部發布《商務領域一次性塑料製品使用、回收報告辦法(試行)》,鼓勵環保替代產品供應商依據本辦法規定報告可降解塑料原料、可降解塑料製品以及其他環保替代產品的生產和銷售情況。
  • 可降解塑膠袋2020限制塑令會成為環保降解新商機嗎?
    2020限塑令帶來的商機,可降解塑膠袋的魅力所在!第一:史上最強禁塑令來襲。國家對未來環保問題看的很重,每年使用的包裝袋不可計數,從當下塑膠袋行業目前的整體趨勢來看:傳統塑膠袋已不能滿足當下節能環保的發展要求,而可降解塑膠袋正代替傳統塑膠袋成為新的發展方向。同時也因為最嚴「禁塑令」,全生物可降解塑膠袋正式走進人們的生活,目前已有各類商場來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