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科學家打破美國記錄,研製出世界上最耐高溫材料

2020-08-10 蘇俄科技

俄羅斯最新研製的材料可承受4000°C以上的溫度,此前美國的記錄是3800°C。

國立研究型技術大學莫斯科國立鋼鐵合金學院 (МИСиС)材料科學家們研製出一種獨特材料,該材料可承受4000℃以上的溫度,成為世界上最耐高溫的材料。

國立研究型技術大學莫斯科國立鋼鐵合金學院(圖片來源:ok.ru)

以前,鉭鉿碳化物(tantalum hafnium carbide)是最耐高溫的材料,可承受3800℃的溫度。美國同行的研究成果激發了俄羅斯材料科學家們合成新材料的靈感,2015年,研究人員建立了複合材料的計算機模型,即鉿-碳-氮三重複合體系,理論上該複合材料可以承受4000℃以上的溫度。

鉭鉿碳化物在顯微鏡下的圖像(圖片來源:SpringerLink)

「通過自擴散式高溫合成法獲得了氰化鉿,即富氮的碳化鉿」,國立研究型技術大學莫斯科國立鋼鐵合金學院結構和陶瓷納米材料科研中心主任德米特裡·莫斯科夫斯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國立研究型技術大學莫斯科國立鋼鐵合金學院結構和陶瓷納米材料科研中心(圖片來源:pvsm.ru)

目前為止,已經能夠將富氮的碳化鉿複合材料加熱到4000℃,而其材料特性保持不變。研究人員計劃在疫情結束後將進行第二次實驗,他們將嘗試在更高溫度下採用雷射熔化的方法進一步測試該材料的性能。

科學家們認為,這種新型耐高溫超級材料將應用於航空航天裝備、火箭製造和特種軍事技術設備等領域。



「蘇俄科技」,帶來俄羅斯及中亞地區的科技資訊,歡迎關注!

相關焦點

  • 俄研製新材料氰化鉿陶瓷可耐4200攝氏度高溫
    報導稱,俄羅斯國家科學技術大學的材料科學家研製出一種氰化鉿陶瓷,理論上能承受4200攝氏度高溫。在此之前,世界上公認的最耐高溫、最難熔化的人造物質是鉭鉿碳化物。
  • 4100攝氏度以上,世界最耐高溫材料
    福布斯世界紀錄 見證世界無限精彩 為客戶創造無限財富 眾所周知,航天材料費用高昂,可重複使用的太空飛行器將使太空探索大大的降低。這就使得麼航天機構一直積極研究和發展的原因。
  • 我國發動機耐高溫提高150度並減重 全靠這種材料
    發動機,作為工業皇冠上的明珠,是我國軍工產品長期以來的「心病」。但近些年來,我國發動機行業呈現普遍式突破的狀態,國產發動機已經在軍事裝備中佔據主導地位。近日,又有好消息傳來,我國通過在發動機噴口調節片上使用連續碳化矽纖維材料,顯著提升了整體性能。
  • 《自然》封面:刷新記錄!科學家製備出世界上第一個常溫超導材料
    這是高溫超導材料的全新記錄,這一突破性進展也代表著,人類向著長久以來希望創造出具有最優效率電力系統的目標又邁近了一步。一旦找到,這些材料 「絕對可以改變我們所熟悉的世界。」「由於低溫的限制,具有如此優異性能的材料並沒有像許多人想像的那樣徹底改變世界。然而,我們的發現將打破這些障礙,並為許多潛在的應用打開大門。」Dias 說。
  • 耐1000度高溫二氧化矽電纜組件研製成功
    【電纜網訊】4月22日,航天科工二院203所透露,該所近日成功研製出耐1000度高溫二氧化矽電纜組件,產品性能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 203所設計師創新性地採用了具有耐高溫特性的特種材料,克服了常用材料在某種特定使用環境下耐高溫缺陷。
  • 俄羅斯科學家研製出可殺死微生物的移植物所用材料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莫斯科4月7日報導:俄羅斯國立研究型技術大學莫斯科國立鋼鐵合金學院的專家開發出一種生物相容性材料,其特殊性質有助於對移植物進行消毒,這對外科非常重要。通過用刺激成骨細胞(患者的骨細胞)分裂的生物活性材料製成移植物可加大存活率。要藉助於抗生素才能抵抗感染,但是細菌會迅速對抗生素產生抵抗力。這一問題要求創造新的有效方法來抵抗感染,例如,使用以其殺菌特性而聞名的金屬離子。大多數現代移植物均由鈦製成,但鈦不具有生物活性和抗菌特性。
  • 中科院再立新功,全超導磁體研製成功,美國領先的領域還剩多少?
    就在近日,中科院再次傳出好消息,再立新功將美國的記錄打破,也讓人們發出感慨,美國領先的領域還剩多少?據俄羅斯媒體最近的消息稱,中國科學家日前成功研製出了全超導磁體,打破了美國國家強磁場實驗室在2017年創下的記錄。
  • 打破國際壟斷!上海自主研發高溫新材料,對航空航天意義重大
    直徑為7-12微米,看上去像一卷白色綢緞,摸上去光滑柔軟且富有彈性,常規使用溫度可達1375℃,高溫穩定性好且導熱率低。這種新材料在工博會上首次發布,即引發高度關注。昨天,上海榕融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在工博會上宣布,國產氧化鋁連續纖維完成中試,這標誌著歷時15年的科研攻關走出了實驗室,打破國外對耐高溫新材料的壟斷,對航空航天等高端製造業具有重大意義。氧化鋁連續纖維是國際公認的耐高溫熱端構件新一代主力材料,由於生產工藝橫跨紡織、化學等多學科,各生產環節都是非標設備,因此量產工藝設備的研發難度很大。
  • 芳綸-國防軍工上的高分子材料解密!
    對位芳綸最突出的性能是其高強度、高模量、質量輕和突出的耐熱性。其綜合性能更勝芳綸1313一籌。對位芳綸的耐熱性能高於間位芳綸,在200 ℃高溫下經歷上百個小時,仍能保持原強度,在560 ℃高溫下不分解、不熔化。此外,對位芳綸還具有良好的抗衝擊、耐腐蝕和抗疲勞性能。
  • 美國加利福尼亞死亡谷記錄到54.4度高溫 可能是地球上最高溫度記錄
    美國加利福尼亞死亡谷記錄到54.4度高溫 可能是地球上最高溫度記錄(© AP Photo / U.S.National Park Service)(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俄羅斯衛星網:天空新聞臺報導,科學家正在研究在美國加利福尼亞死亡谷(Death Valley)記錄到54.4度高溫的消息,這可能是地球上的最高溫度記錄。
  • 「世界上最輕的材料」紀錄
    從氣凝膠到「飛行石墨」,再到「碳海綿」,科學家們一次一次地刷新著「世界上最輕的材料」的紀錄,今天就讓我們走進氣凝膠,來看看世界上「最輕的材料」。氣凝膠氣凝膠是一種固體物質形態,世界上密度最小的固體。
  • 最小耐高溫等離子體電晶體問世
    原標題:最小耐高溫等離子體電晶體問世   >   美國猶他大學的研究人員研製了迄今為止最小的等離子體電晶體,其可承受核反應堆的高溫和離子輻射環境條件,有助於研製在戰場上收集醫用X射線的智慧型手機、實時監測空氣品質的設備、無需笨重的鏡頭和X射線光束整形裝置的X射線光刻技術。
  • 《自然》封面:科學家製備出世界上第一個常溫超導材料
    這是高溫超導材料的全新記錄,這一突破性進展也代表著,人類向著長久以來希望創造出具有最優效率電力系統的目標又邁近了一步。一旦找到,這些材料 「絕對可以改變我們所熟悉的世界。」「由於低溫的限制,具有如此優異性能的材料並沒有像許多人想像的那樣徹底改變世界。然而,我們的發現將打破這些障礙,並為許多潛在的應用打開大門。」Dias 說。
  • 美國研製出世界最小的微型機器人(圖)
    美國研製出世界最小的微型機器人(圖) 2001年6月20日09:14 北京青年報   美國山迪亞國家實驗室的科學家,日前成功研製了世界上最小的微型機器人,這微型機器人體積只有1/4立方寸,體重小於一盎司
  • Nature 封面:科學家製備出世界上第一個常溫超導材料
    這是高溫超導材料的全新記錄,這一突破性進展也代表著,人類向著長久以來希望創造出具有最優效率電力系統的目標又邁近了一步。論文通訊作者、羅徹斯特大學物理和機械工程助理教授 Ranga Dias 表示,開發在室溫下沒有電阻和磁場驅逐的超導材料,是凝聚態物理學的 「聖杯」。無數科學家已經尋找了一個多世紀。一旦找到,這些材料 「絕對可以改變我們所熟悉的世界。」
  • Nature 封面:科學家製備出世界上第一個常溫超導材料
    這是高溫超導材料的全新記錄,這一突破性進展也代表著,人類向著長久以來希望創造出具有最優效率電力系統的目標又邁近了一步。 論文通訊作者、羅徹斯特大學物理和機械工程助理教授 Ranga Dias 表示,開發在室溫下沒有電阻和磁場驅逐的超導材料,是凝聚態物理學的 「聖杯」。無數科學家已經尋找了一個多世紀。
  • 新記錄誕生了,世界上最耐熱的材料問世 可承近4000度高溫
    下面釺焊君介紹下,全球最耐溫的新材料碳化鉭鉿合金 Ta4HfC5 (3990oC)
  • 研製石墨烯超導體,打破困擾世界107年魔咒的科學家,只有22歲
    打破魔咒在美國讀博期間,曹原的才華發揮得更加淋漓盡致。在電力的傳輸過程,能源損耗巨大一直是令科學家頭疼的問題。荷蘭物理學家卡末林·昂內斯曾經發現了一種能夠將電子損失降到0的傳輸材質,命名為「超導體」。此後的107年中,無數科學家前赴後繼,希望研製出能夠在常溫條件下實現「超導體」性能的材料,卻都以失敗告終。但是曹原發現,當疊在一起的兩層石墨烯彼此之間發生輕微偏移的時候,按照他的理論推測,材料會發生劇變,有可能實現超導體性能。為了證實自己的猜測,他日夜蹲守在實驗室,無論嚴寒酷暑,白天黑夜。
  • 俄學者研製出超硬材料可用於建造汽車車身加固板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莫斯科11月27日消息 俄託木斯克理工大學新聞處通報稱,俄羅斯學者研製出超硬材料,可以用於建造汽車車身加固板。 照片 : MISIS隱形和超導:科學家創造未來材料託木斯克理工大學和彼爾姆理工大學學者共同參與了這種材料的研製工作。學者指出,這種材料的製造不需要稀缺、昂貴和有毒的成分,例如氧化鈷或碳化物。
  • 中國科學家研製出高磁場超導磁體 破世界紀錄
    科學家研製出世界最高磁場超導磁體正在實驗室測試的高磁場全超導磁體(位於液氮罐體中)中科院電工所供圖中國科學報訊12月6日,《中國科學報》記者從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王秋良團隊採用自主研發的高溫內插磁體技術,研製出了中心磁場高達32.35特斯拉(T)的全超導磁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