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再立新功,全超導磁體研製成功,美國領先的領域還剩多少?

2020-12-03 強國觀察室
圖源:中科院電工所

先進的科學技術對於21世紀來說,就像汽油與發動機一樣,只有優質的科學技術才能推動社會、乃至是國家的進步。就在近日,中科院再次傳出好消息,再立新功將美國的記錄打破,也讓人們發出感慨,美國領先的領域還剩多少?

據俄羅斯媒體最近的消息稱,中國科學家日前成功研製出了全超導磁體,打破了美國國家強磁場實驗室在2017年創下的記錄。這一成果,是由中科院電工研究所王秋良團隊採用了自主研發的高溫內插磁體技術打破的,這也標誌著中國在這一技術領域,已經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消息顯示,此前國際上低溫超導磁體產生的磁場強度上限為23.0特斯拉左右。此次,中科院王秋良團隊不僅提高了線圈的整體工程電流密度和局部安全裕度,還提高了超導接頭抵抗局部拉應力集中的能力。而後經測試,此次建造的極高磁場超導磁體在液氦浸泡條件下產生了32.35特斯拉的中心磁場。

示意圖

更重要的是,這個新的全超導磁體還實現了在32.35特斯拉環境下的穩定運行,同時其關鍵技術參數也已經全部滿足綜合極端條件實驗裝置、國家重大科技基礎實施項目對極端強磁場的技術要求。也正是因為這樣,不少人對美國再次發出了提問,「美國現在剩下的領先領域還有多少?」「留給美國的時間真的不多了!」為什麼網絡上儘是這樣的聲音呢?這還要從中國近幾年的快速崛起說起。

依靠著中國人的辛苦努力以及不斷付出,中國在多個領域都實現華麗的逆襲。就拿和此次中科院取得的新成績來說,雖然其具體應用場景我們並不清楚,但僅從其能提供最先進的強磁場試驗環境來看,其未來對我國新型材料、電磁技術的發展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示意圖

而說到超導磁體、電磁技術等,首先映入我們腦海的就是電磁軌道炮。雖然我們並清楚此次中科院取得的相關研究成果與電磁炮是否有關係,但有趣的是,我們這項技術的發展,和我們在電磁炮方面的研究,有著相同的地方,電磁炮方面我們同樣屬於一個後來者,但目前唯一進行了電磁炮上艦試驗的國家卻是中國。

也就是說,中國在這一方面實現了反超。同時隨著此次我們成功研製出了全超導磁體,這似乎也意味著,中國超越美國的地方真越來越多。

5G

近幾年來,人工智慧、5G、量子計算等科技領域,美國正在大幅的退化,同時在先進艦艇的製造方面,美國也同樣處於焦頭爛額的狀態。這也是人們問出,「美國領先的領域還剩多少?」的原因所在。實際上美國人自己也承認,人們都在心懷擔憂地談論著,中國的崛起和美國優勢地位的喪失。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美國人生活中的「中國製造」正在變得越來越多,以至於美國空軍作戰訓練基礎設施部部長傑拉德·瑞安還發出吶喊,「難道我們沒有中國不行麼?」由此可見,美國剩下的時間似乎真的不多了。(智忠)

相關焦點

  • 中科院電工所成功研製世界最高磁場超導磁體—新聞—科學網
    )(電工所供圖) 高低溫混合超導磁體測試曲線(電工所供圖) 12月6日,中科院電工所對外發布消息,該所研究員、中科院院士王秋良團隊成功研製出了中心磁場高達該磁體採用了自主研發的高溫內插磁體技術,打破了2017年12月由美國國家強磁場實驗室創造的32.0特斯拉超導磁體的世界紀錄,標誌著我國高場內插磁體技術已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 中科院:成功研製國際熱核聚變工程大型超導磁體系統首個部件
    中科院:成功研製國際熱核聚變工程大型超導磁體系統首個部件 帥俊全/央視新聞客戶端 2017-07-26 16:17
  • 聯創光電:研製成功國際領先的兆瓦級高溫超導磁體感應加熱裝置
    中證網訊(記者 齊金釗)7月1日晚間,聯創光電(600363)公告,由公司組織研製的兆瓦級超導磁體感應加熱裝置和該裝置用的大口徑高溫超導磁體近日研發成功。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技成果評價辦公室評價專家委員會對該項科技成果進行評價後認為,該項目整體技術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
  • 中科院研製成功世界一流穩態磁體裝置
    新華社合肥11月14日電(記者蔡敏、馬姝瑞)記者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了解到,該院強磁場科學中心自主研製的混合磁體裝置13日實現了任務目標——40萬高斯穩態磁場,達世界一流水平,正式成為磁場強度在世界排名第二高的穩態強磁場裝置。
  • 【中國科學報】我國科學家率先研製出24T全超導磁體
    ,該所王秋良研究組採用自主研發的高溫內插磁體技術,將YBCO內插磁體在15T超導背場下的中心磁場提高到了24@4.2K,使得我國成為繼美國、日本、韓國之後實現24T全超導磁體的國家。  與Bi2223內插超導磁體相比,YBCO超導磁體具有更高的上臨界磁場和臨界電流,運行穩定性更高,更易獲取極高磁場。目前僅有美國國家高場實驗室、日本東北大學高場實驗室以及韓國的一家超導公司能夠實現24T以上全超導磁體。  王秋良研究組採用YBCO帶材研製高場內插磁體。
  • 中國科學家研製出高磁場超導磁體 破世界紀錄
    科學家研製出世界最高磁場超導磁體正在實驗室測試的高磁場全超導磁體(位於液氮罐體中)中科院電工所供圖中國科學報訊12月6日,《中國科學報》記者從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王秋良團隊採用自主研發的高溫內插磁體技術,研製出了中心磁場高達32.35特斯拉(T)的全超導磁體。
  • 科學網—國內首個25T全超導磁體問世
    本報訊(記者彭科峰 通訊員徐小傑、劉建華)記者從中科院電工研究所獲悉,日前,該所王秋良研究部採用自主研發的高溫內插磁體技術
  • 大型超導高場磁體裝置研製獲得成功
    國家「十一五」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項目包括產生40萬高斯磁場的混合磁體裝置,它由口徑為920毫米的10萬高斯超導磁體及包含其內的30萬高斯水冷磁體組合而成,其中的水冷磁體已在9月份的單獨試驗中成功實現技術指標。大口徑超導高場磁體由於成本高、難度大、風險高、研製周期長等因素,成為混合磁體研製能否成功的關鍵技術之一。
  • 自第一個超導磁體問世以來,超導磁體的研製工作得到了迅速的發展
    從1911年人們發現超導電性以來,超導體作為固體物理一個活躍的分支,已經有六十多年的歷史了。隨著低溫製冷技術和實用超導材料的發展,近十幾年來,超導體的應用得到了迅速的發展。目前,超導電技術已成功地應用在磁流體發電、電機、磁力選礦、核物理等領域,並顯示出超導體非凡的能力。
  • 中國成功研製世界最高磁場超導磁體,向科技文明創造者們致敬
    從人民日報發的官方微博中我們了解到,中國在科技領域又有了突破性進展,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王秋良團隊成功研製出了一個中心磁場高達32.35特斯拉的全超導磁體,並且自主研發了高溫內插磁體技術,該技術的出現,打破了2017年12月由美國國家強磁場實驗室創造的32.0特斯拉超導體的世界紀錄,標誌著我國已成為世界高場內插磁體技術研究領域的引領者。
  • 中國成為世界第四個實現25T全超導磁體國家—新聞—科學網
    日前,記者從中科院電工研究所獲悉,該所王秋良研究部採用自主研發的高溫內插磁體技術,研製成功國內首個25 T全超導磁體,成為繼日本理化學研究所(27.6
  • 中國研製難度最高的超導磁體抵達ITER現場
    葉華龍 攝中新網合肥6月29日電 (記者 吳蘭)記者29日從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獲悉,法國當地時間6月26日上午11時,在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總裝現場ITER計劃極向場6號超導線圈(PF6線圈)抵達歡迎儀式上,由該院等離子體所承擔研製的PF6線圈正式交付至法國ITER現場。
  • 中國實現超導磁體技術突破 力推產業化應用
    這一局面有望很快被打破,24日來自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消息說,場強為1.5特斯拉的核磁共振成像超導磁體本月上旬已在該所勵磁成功,為實現 該產品的國產化奠定了基礎。中科院高能所超導磁體工程中心主任朱自安介紹說,該中心通過研製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上大型探測器——北京譜儀的超導磁體,掌握超導磁體關鍵技術,並相繼自主研發出超導除鐵器、1.5特斯拉核磁共振超導磁體等。
  • 聯創光電:全球領先超導技術產業化落地 國內超導領域再添領頭羊
    去年7月1日,聯創光電發布公告:通過六年研製,世界首臺國際領先水平的兆瓦級高溫超導磁體感應加熱技術及裝置等兩項科技通過了成果鑑定。彼時上市公司宣布,計劃用三年左右時間,達到年產200臺兆瓦級高溫超導直流感應加熱設備規模化生產能力,並將高溫超導感應加熱設備功率提升到2MW以上,用於更大尺寸鋁合金的加熱要求。
  • 中國超導磁體神級突破:不小心世界第一!-磁體,超導,磁場,物理,科技...
    據中國科學院官方消息,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的研究人員在用於混合磁體裝置的大型超導高場磁體上實現了10萬高斯的設計指標,為40萬高斯混合磁體的聯調成功奠定了一項關鍵基礎。
  • 我國成功打破美國超導磁體性能數據,為磁懸浮列車普及打下基礎
    如果說過去中國製造是低端廉價的代名詞,那現在經過我國科學家的不斷努力,中國製造已經逐漸在高科技領域嶄露頭角。這不,最近就傳來了一個令人振奮的好消息,我國科學家研製出世界最高磁場超導磁體,這個超導磁體的中心磁場高達32.35特斯拉,超過了之前美國創造的世界紀錄,這意味著我們又在一領域走到了世界前列。說到這裡,很多人可能聽得雲裡霧裡的,不知道超導磁體究竟是什麼?
  • 「科學島」為中法聚變國際合作再立新功
    這兩大核聚變裝置重要部件的成功研製,標誌著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國際科技合作項目取得了又一新的重要進展。 校正場超導磁體系統是ITER主機重要部件之一,共計包含3組18個線圈,製造工藝極其複雜,涉及到超導、低溫、絕緣、材料、焊接、無損檢測、電測試等多學科交叉,由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所承擔全部設計工藝開發和研製。
  • 星球大戰,地球人用上全超導磁體,就不會被捲走武器了
    新聞報導,12月5日,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王秋良團隊成功研製出中心磁場高達32.35特斯拉(T)的全超導磁體。這意味著,在目前發現的最高磁場環境下,中國能夠採用全超導磁體當保護殼,拒絕磁場影響,自由運行、自由飛翔,所向披靡。
  • 超導磁體那麼牛 一家三板公司憑啥突破進口替代?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10月,公司1.5T 磁共振超導磁體新產品研製成功,將實現在醫療領域替代進口同類產品。磁共振成像系統作為高端醫療影像產品,其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超導磁體、射頻、梯度、及計算機軟體部分。
  • 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成功研製國產緊湊型超導迴旋質子加速器
    近日,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自主研製的緊湊型超導迴旋質子治療系統加速器順利引出200兆電子伏特的質子束流,實現高能量級超導回旋加速器技術關鍵突破,標誌著國產緊湊型超導迴旋質子加速器研製成功。  相比國際上同類裝置,該加速器超導磁體電流密度可達到每平方毫米140安培,是國內外同類裝置磁體水平的3倍;靜電電場達到每釐米170千伏的國際最高應用水平;加速器實現3.0特斯拉最高場強;直徑縮小25%,僅2.2米;重量降低50%,總重不超過50噸。這是目前世界上最近湊型的質子加速器,具有體積更小、重量更輕、精度更高、能量切換更快的顯著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