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國內首個25T全超導磁體問世

2020-11-26 科學網

 

本報訊(記者彭科峰 通訊員徐小傑、劉建華)記者從中科院電工研究所獲悉,日前,該所王秋良研究部採用自主研發的高溫內插磁體技術,研製成功國內首個25 T全超導磁體,成為繼日本理化學研究所、美國高場實驗室和韓國蘇南超導公司之後,世界上第四個實現25 T以上全超導磁體的研究機構。

據介紹,與其他高溫超導帶材製作的內插超導磁體相比,ReBCO超導磁體具有更高的上臨界磁場和臨界電流,運行穩定性更高,更易獲取極高磁場。但ReBCO帶材的結構是層狀的,在極高場條件下由於應力集中可能會出現分層的現象,導致磁體損傷,不能穩定運行。

針對ReBCO極高場內插磁體的應力集中問題,王秋良研究部採用設計精巧的綁紮裝置對磁體外層導線予以保護,並利用分級設計的方式提高端部線圈的安全裕度,使整個內插磁體的運行裕度得以大幅提高。經測試,在液氦測試條件下,內插磁體在運行電流達到194.5安時,在15 T的超導背場中產生了10.7 T的中心磁場,從而實現了中心場為25.7 T的全超導磁體。

專家指出,這標誌著我國在研製高場內插磁體技術方面走到了世界前列,為後續研製30 T極高場科學裝置和GHz級別的譜儀磁體奠定了基礎。

《中國科學報》 (2017-05-23 第1版 要聞)

相關焦點

  • 中國成為世界第四個實現25T全超導磁體國家—新聞—科學網
    日前,記者從中科院電工研究所獲悉,該所王秋良研究部採用自主研發的高溫內插磁體技術,研製成功國內首個25 T全超導磁體,成為繼日本理化學研究所(27.6
  • 全球首臺3.0T/850型核磁共振分子成像超導磁體問世
    原標題:全球首臺3.0T/850型核磁共振分子成像超導磁體問世   8月18日,全球首臺3.0T/850型核磁共振分子成像超導磁體樣機通過了專家組檢測。由中國科學院院士葉朝暉等組成的專家檢測組認為,該磁體各項指標均滿足於3.0T核磁共振系統高質量成像要求,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臨床應用及醫療科研方面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它的問世不僅打破了國外技術長期壟斷,也標誌著我國高端醫療影像裝備研發已走在世界前列。   核磁共振分子成像超導磁體是核磁共振系統中最核心的部件,其磁場強度、穩定度、均勻度對系統形成的圖像影響較大。
  • 中科院電工所成功研製世界最高磁場超導磁體—新聞—科學網
    32.35特斯拉(T)的全超導磁體。 研究團隊成員、電工所副研究員劉建華告訴《中國科學報》,研究高磁場全超導磁體,初衷是建設世界一流的極高磁場的超導磁體,滿足綜合極端條件實驗裝置等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對極端強磁場的需求,為我國在材料、能源、信息等領域破解關鍵科學問題提供最先進的公共實驗裝置,為重大創新研究提供持續、重要支撐。 據介紹,低溫超導磁體產生的磁場強度上限為23.0T左右。
  • 自第一個超導磁體問世以來,超導磁體的研製工作得到了迅速的發展
    超導磁體具有輕便的特點,如一個五萬高斯的中型磁體,以常規材料製作時,其重量約為20噸,而同樣場強的超導磁體僅重幾公斤。即使把它的致冷設備也計算在內,重量之差仍達上百倍!超導磁體還具有穩定性好、均勻度高的性能,所以能滿足各種應用的需要。超導磁體的磁場梯度可達每釐米十四萬高斯,這是常規磁體所達不到的。超導磁體的空間磁場均勻度可達到一億分之一。
  • 全球首個混合磁體掃描隧道顯微鏡「中國造」—新聞—科學網
    目前,世界上最強穩態磁場是通過混合磁體獲得的。由於混合磁體運行過程強震動的幹擾,國際上只能應用其開展如輸運、磁性、磁光等宏觀平均效果的測量。但空間原子分辨測量更接近於揭示物性的微觀量子起源,在新的電子材料和納米材料、新物性、新理論探索中發揮著決定性作用。
  • 中科院:成功研製國際熱核聚變工程大型超導磁體系統首個部件
    中科院:成功研製國際熱核聚變工程大型超導磁體系統首個部件 帥俊全/央視新聞客戶端 2017-07-26 16:17
  • 【中國科學報】我國科學家率先研製出24T全超導磁體
    24@4.2K,使得我國成為繼美國、日本、韓國之後實現24T全超導磁體的國家。  與Bi2223內插超導磁體相比,YBCO超導磁體具有更高的上臨界磁場和臨界電流,運行穩定性更高,更易獲取極高磁場。目前僅有美國國家高場實驗室、日本東北大學高場實驗室以及韓國的一家超導公司能夠實現24T以上全超導磁體。  王秋良研究組採用YBCO帶材研製高場內插磁體。
  • 我首臺1.5T液氦零揮發核磁共振成像超導磁體下線
    原標題:我首臺1.5T液氦零揮發核磁共振成像超導磁體下線   [導讀] 該公司董事長王兆連告訴記者,公司未來三年將達到年產300臺磁體的生產能力,以滿足國內外市場需求,同時爭取用一年時間集中力量展開技術攻關,研發出更為尖端的3.0T(特斯拉)液氦零揮發核磁共振分子成像超導磁體
  • 星球大戰,地球人用上全超導磁體,就不會被捲走武器了
    新聞報導,12月5日,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王秋良團隊成功研製出中心磁場高達32.35特斯拉(T)的全超導磁體。這意味著,在目前發現的最高磁場環境下,中國能夠採用全超導磁體當保護殼,拒絕磁場影響,自由運行、自由飛翔,所向披靡。
  • 全球首臺3.0T/850型核磁共振分子成像超導磁體樣機在濰坊高新區誕生
    魯網濰坊8月19日訊(記者 張盟)8月18日,由濰坊新力超導磁電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全球首臺3.0T/850型核磁共振分子成像超導磁體樣機順利通過權威部門檢測,打破了該項技術的國際壟斷,標誌著濰坊高新區加速新舊動能轉換再出新成果。
  • 布魯克成功安裝世界首臺緊湊型900兆ASCEND AEON 超導磁體
    2013年12月11日,布魯克公司(納斯達克:BRKR)今天宣布成功安裝世界首臺緊湊型、佔用單樓層實驗室、主動製冷900兆Ascend™ Aeon超導磁體。用戶為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 (UCSD)。
  • 我國自主生產商用1.5T超導磁體實現產業化
    2月25日,商用1.5T超導磁體在南京豐盛超導技術有限公司正式下線。這是我國首次完全依靠自己的能力掌握和生產超導磁體這一核心技術和核心部件,打破國外企業在該技術上的壟斷地位,從而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4個具備超導磁共振製造能力的國家。
  • ...超導行業發展現狀和市場格局分析 西部超導實現低溫超導材料全...
    低溫超導行業產業鏈主要包括上遊原材料、超導線材、超導磁體、超導設備四個環節,其中NbTi線材的上遊還包括NbTi棒材環節,由於Nb和Ti的熔點相差較大,且NbTi合金中Nb的含量較多,如果控制不好熔煉技術,易產生不熔塊,導致後續細芯絲NbTi線加工中斷線,因此NbTi二元合金棒的製備非常困難。公司是全球唯一的NbTi錠棒、超導線材、超導磁體的全流程生產企業。
  • 科技名詞 | 什麼是超導磁體?
    超導磁體 superconducting
  • 中國科學家研製出高磁場超導磁體 破世界紀錄
    科學家研製出世界最高磁場超導磁體正在實驗室測試的高磁場全超導磁體(位於液氮罐體中)中科院電工所供圖中國科學報訊12月6日,《中國科學報》記者從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王秋良團隊採用自主研發的高溫內插磁體技術,研製出了中心磁場高達32.35特斯拉(T)的全超導磁體。
  • 聯創光電:研製成功國際領先的兆瓦級高溫超導磁體感應加熱裝置
    中證網訊(記者 齊金釗)7月1日晚間,聯創光電(600363)公告,由公司組織研製的兆瓦級超導磁體感應加熱裝置和該裝置用的大口徑高溫超導磁體近日研發成功。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技成果評價辦公室評價專家委員會對該項科技成果進行評價後認為,該項目整體技術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
  • 超導磁體那麼牛 一家三板公司憑啥突破進口替代?
    近日,公司研發的1.5T磁共振超導磁體面世,成功實現該產品的國產進口替代,同時也讓公司再次受到市場矚目。而事實上,辰光醫療也曾是創業板IPO的一顆「遺珠」。  掘金磁共振「心臟」加速進口替代  2013年8月15日,終止了創業板IPO徵程4個月的辰光醫療迅速掛牌新三板,成為三板首隻「磁共振」概念股。
  • 中國超導磁體神級突破:不小心世界第一!-磁體,超導,磁場,物理,科技...
    據中國科學院官方消息,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的研究人員在用於混合磁體裝置的大型超導高場磁體上實現了10萬高斯的設計指標,為40萬高斯混合磁體的聯調成功奠定了一項關鍵基礎。
  • 超導磁體打破世界紀錄
    6月12日,Nature上(doi:10.1038 / d41586-019-01869-1)發表了關於目前世界上最強的超導磁體,能夠產生創造新世界紀錄的45.5特斯拉的磁場強度,打破了之前發表於同時,新磁鐵的強度也超越了傳統的超導磁鐵和「混合」超導—阻抗磁鐵。
  • 世界首個室溫超導材料問世!
    一個多世紀以來,開發室溫超導材料一直是凝聚態物理學的「聖杯」。據羅徹斯特大學物理和機械工程助理教授蘭加·迪亞斯(Ranga Dias)所言,這些材料一旦問世,甚至可以徹底改變當今世界的面貌。 為什麼室溫超導材料會有如此大的威力呢? 超導體有兩個特性:零電阻和完全抗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