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臺3.0T/850型核磁共振分子成像超導磁體問世

2020-11-26 人民網

原標題:全球首臺3.0T/850型核磁共振分子成像超導磁體問世

  8月18日,全球首臺3.0T/850型核磁共振分子成像超導磁體樣機通過了專家組檢測。由中國科學院院士葉朝暉等組成的專家檢測組認為,該磁體各項指標均滿足於3.0T核磁共振系統高質量成像要求,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臨床應用及醫療科研方面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它的問世不僅打破了國外技術長期壟斷,也標誌著我國高端醫療影像裝備研發已走在世界前列。

  核磁共振分子成像超導磁體是核磁共振系統中最核心的部件,其磁場強度、穩定度、均勻度對系統形成的圖像影響較大。相比傳統的1.5T核磁共振系統,具有成像速度快、圖像質量高、掃描噪音小等明顯的技術優勢,使患者可得到最快捷、最精準的診斷,為疾病的有效治療贏得寶貴時機。

  該磁體是山東省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由濰坊新力超導磁電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據國家磁電與低溫超導磁體應用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濰坊新力超導磁電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兆連介紹,磁體設計了先進的低溫系統,可達到液氦零揮發,大大降低了設備使用成本和維護費用。(記者魏東)

(責編:熊守朋(實習生)、申寧)

推薦閱讀

世界首臺!我國量子計算機超越早期經典計算機「這是歷史上第一臺超越早期經典計算機的基於單光子的量子模擬機,為最終實現超越經典計算能力的量子計算這一國際學術界稱之為『量子稱霸』的目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潘建偉說。【詳細】

從「氣象特警」到「隨身空調」 航天技術來到你身邊航天技術民用化已經不是新鮮事。寶寶使用的尿不溼、方便麵裡的蔬菜包等,這些產品最初都是由航天技術轉化而來,而我國現如今在航天技術轉化民用方面,更是已經覆蓋汽車、電子通信、醫療儀器等多個民用領域。【詳細】

相關焦點

  • 全球首臺3.0T/850型核磁共振分子成像超導磁體樣機在濰坊高新區誕生
    魯網濰坊8月19日訊(記者 張盟)8月18日,由濰坊新力超導磁電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全球首臺3.0T/850型核磁共振分子成像超導磁體樣機順利通過權威部門檢測,打破了該項技術的國際壟斷,標誌著濰坊高新區加速新舊動能轉換再出新成果。
  • 中國醫用超導磁體技術邁向高端型3.0T
    □記者 張 蓓 通訊員 沈振江 丁雅寧 報導 本報濰坊訊 由濰坊新力超導磁電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全球首臺3.0T/850型核磁共振分子成像超導磁體樣機,8月18日順利通過權威部門檢測,打破了該項技術的國際壟斷,成為中國醫用超導磁體技術從通用型1.5T邁向高端型3.0T的標杆,標誌著濰坊高新區加速新舊動能轉換再出新成果
  • 我首臺1.5T液氦零揮發核磁共振成像超導磁體下線
    原標題:我首臺1.5T液氦零揮發核磁共振成像超導磁體下線   [導讀] 該公司董事長王兆連告訴記者,公司未來三年將達到年產300臺磁體的生產能力,以滿足國內外市場需求,同時爭取用一年時間集中力量展開技術攻關,研發出更為尖端的3.0T(特斯拉)液氦零揮發核磁共振分子成像超導磁體
  • MRI成像基礎(1)--MRI發展簡史
    1985年,我國引進首臺常導型(0.282T)MRI。1986年,我國引進首臺超導型(0.6T)MRI。1986年,安科公司成立,標誌著自主研發MRI設備的開始。1987 年,我國第一臺 1500 高斯永磁體磁共振儀(安科公司)問世。1988 年,安科 0.15T 永磁型磁共振成像系統正式進入市場。
  • 全球首臺可旋轉的雙姿態核磁共振成像儀有望落戶寧諾
    眼下,全球液氦價格持續飆升。作為核磁共振超導磁體的理想冷凍氣體,液氦在核磁共振成像儀(MRI)的用量佔用了全球氦氣供應的近25%。然而自然界中氦資源含量極微,加之氦是重要的戰略資源,全球氦資源中國僅有0.2%。
  • 全球首臺可旋轉的雙姿態核磁共振成像儀有望落戶寧諾
    眼下,全球液氦價格持續飆升。作為核磁共振超導磁體的理想冷凍氣體,液氦在核磁共振成像儀(MRI)的用量佔用了全球氦氣供應的近25%。然而自然界中氦資源含量極微,加之氦是重要的戰略資源,全球氦資源中國僅有0.2%。因此,近年來全球各大科研機構和磁共振生產廠家都在做一件事,就是不遺餘力探索研發少液氦乃至無液氦超導MRI系統。
  • 布魯克成功安裝世界首臺緊湊型900兆ASCEND AEON 超導磁體
    2013年12月11日,布魯克公司(納斯達克:BRKR)今天宣布成功安裝世界首臺緊湊型、佔用單樓層實驗室、主動製冷900兆Ascend™ Aeon超導磁體。用戶為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 (UCSD)。
  • 全球首臺可旋轉的雙姿態核磁共振成像儀有望落戶寧波諾丁漢大學
    眼下,全球液氦價格持續飆升。作為核磁共振超導磁體的理想冷凍氣體,液氦在核磁共振成像儀(MRI)的用量佔用了全球氦氣供應的近25%。然而自然界中氦資源含量極微,氦已然是重要的戰略資源,全球氦資源中國僅有0.2%。因此,近年來全球各大科研機構和磁共振生產廠家都不遺餘力探索研發少液氦乃至無液氦超導MRI系統。
  • 我國自主生產商用1.5T超導磁體實現產業化
    2月25日,商用1.5T超導磁體在南京豐盛超導技術有限公司正式下線。這是我國首次完全依靠自己的能力掌握和生產超導磁體這一核心技術和核心部件,打破國外企業在該技術上的壟斷地位,從而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4個具備超導磁共振製造能力的國家。
  • ...到醫院主動要求醫生用它給自己做身體檢查核磁共振一定比CT好嗎?
    其實,用「核磁共振成像」才能更準確地定位這種臨床檢查儀器的本質,因為它是靠強磁場中的原子核共振現象成像的,這裡的「核」不是核輻射,而是指「原子核」,核磁共振與核輻射沒有任何聯繫。   1980年核磁共振成像首次被應用於臨床診斷   1946年,美國哈佛大學研究人員愛德華·米爾斯·帕賽爾發現了核磁共振現象。
  • ...超導行業發展現狀和市場格局分析 西部超導實現低溫超導材料全...
    全球僅有少數幾家企業掌握低溫超導線生產技術,主要分布在英國、德國、日本和中國,西部超導的業務涉及NbTi錠棒和線材、Nb3Sn線材(包括「青銅法」和「內錫法」)和超導磁體的生產,是全球唯一的鈮鈦(NbTi)錠棒、超導線材、超導磁體的全流程生產企業。在NbTi錠棒領域:全球僅有西部超導和美國ATI兩家公司。
  • 布魯克超導液體核磁1742萬中標天津大學儀器採購項目
    日前,天津大學發布超導液體核磁共振波譜儀採購項目中標公告,項目編號:0682-174120173463(TDZC2017J0171),布魯克超導液體核磁共振波譜儀AVANCE NEO 800以263萬美元(1741.7175 萬元人民幣)中標。
  • 超導磁體那麼牛 一家三板公司憑啥突破進口替代?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10月,公司1.5T 磁共振超導磁體新產品研製成功,將實現在醫療領域替代進口同類產品。磁共振成像系統作為高端醫療影像產品,其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超導磁體、射頻、梯度、及計算機軟體部分。
  • 首臺1.5T液氦零揮發核磁共振成像超導體下線—新聞—科學網
    科技日報訊 (記者魏東 通訊員沈振江)4月26日,濰坊新力超導磁電科技有限公司車間裡人頭攢動,隨著紅色布幔徐徐拉開,一臺兩米多高、重達4000千克的圓形白色物體呈現在人們眼前
  • 中國實現超導磁體技術突破 力推產業化應用
    目前,中國各地醫院所使用的超導核磁共振設備絕大部分為進口,特別是其關鍵核心部件——超導磁體為國外若干大企業所壟斷控制,造成核磁成像醫療項目高額費 用。
  • 國產磁共振廠商現狀一覽 他們能盈利嗎?
    磁共振主要幾個大的部件構成:磁體,譜儀,線圈,梯度。核磁裡最難的是頻譜儀,磁體,還有控制和應用軟體。  按磁場強度,磁共振分低場(永磁,開放型,0.2t到0.7t)和高場(超導,1.5t到7.0t)。永磁現在基本是以中國廠家為主,日立西門子都不再進行新品研發。也許接下來永磁慢慢會退出市場,畢竟跟超導相比成像質量較低。
  • 寧波諾丁漢大學:實現無液氦超導磁體技術突破
    近日,由寧波諾丁漢大學、寧波高思超導技術有限公司、鑫高益醫療設備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中國科學院大學寧波華美醫院聯手攻堅的2019年科技部重點項目「1.5T無液氦低溫超導磁體技術研發
  • 寧波諾丁漢大學:實現無液氦超導磁體技術突破
    近日,由寧波諾丁漢大學、寧波高思超導技術有限公司、鑫高益醫療設備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中國科學院大學寧波華美醫院聯手攻堅的2019年科技部重點項目「1.5T無液氦低溫超導磁體技術研發」取得階段性突破。「我們成功研發了1.5T-Alpha全身型無液氦超導磁體,現已穩定運行了一年,證明了該技術的可行性。」
  • 「壓縮時間,感知精華」西北首臺3.0T光速科研型磁共振在蘭大二院...
    ingenia cx 3.0t中國甘肅網5月21日訊 (本網記者 王莉文)近日,蘭州大學第二醫院核磁共振科再添新「武器」,西北地區第一臺超高端臨床科研型磁共振飛利浦Ingenia 3.0T CX(以下稱:3.0T CX)光速磁共振正式投入臨床使用。
  • 我院引進廊坊市首臺「3.0T高端超導磁共振」
    這是廊坊市首臺3.0T高端磁共振成像系統,搭載了 此醫療重器的引進,使我院成為全省唯一一家同時擁有三臺超導磁共振,其中包括一臺「3.0T超導磁共振」儀器的縣級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