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諾丁漢大學:實現無液氦超導磁體技術突破

2020-07-24 中國教育新聞網

近日,由寧波諾丁漢大學、寧波高思超導技術有限公司、鑫高益醫療設備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中國科學院大學寧波華美醫院聯手攻堅的2019年科技部重點項目「1.5T無液氦低溫超導磁體技術研發」取得階段性突破。

「我們成功研發了1.5T-Alpha全身型無液氦超導磁體,現已穩定運行了一年,證明了該技術的可行性。」該項目課題負責人,寧波諾丁漢大學醫學影像中心主任王成波介紹,這臺超導MRI磁體以成本低、安全性高的銅帶代替了原來的冷媒液氦,通過直接傳導冷卻技術製冷。該團隊自主開發了無液氦磁體結構設計、超導開關設計、超導結頭設計、冷卻網絡設計等關鍵核心技術,使得醫用MRI系統徹底擺脫了對液氦的依賴。

據了解,作為核磁共振超導磁體的理想冷凍氣體,液氦在核磁共振成像儀(MRI)的用量佔用了全球氦氣供應的近25%。然而自然界中氦資源含量極微,加之氦是重要的戰略資源,全球氦資源中國僅有0.2%。因此,近年來全球各大科研機構和磁共振生產廠家都不遺餘力探索研發少液氦乃至無液氦超導MRI系統。

王成波介紹,在整個項目中,寧波諾丁漢大學承擔的主要課題是無液氦MRI創新新需求和新應用研發。隨著全身型無液氦超導磁體的研發成功,一系列原來受困於液氦物理性能的MRI研究將有諸多新的突破。比如可移動MRI,站姿下多器官MRI的受力態成像等等。

「原來我們只能以躺臥姿進行磁共振掃描。無液氦冷卻技術壁壘的突破使得磁體旋轉成為可能。」王成波提到,站立姿下的MRI成像在血流灌注、脊柱成像等領域的臨床研究上有突出的意義,如常見的「椎間盤突出」的站立姿MRI評估。此外,新冠肺炎主要攻擊肺部,這臺可旋轉的MRI與超極化惰性氣體MRI結合也將為肺部疾病的診斷和愈後評估提供全新的理解和新的研究視野。

目前,該團隊正在全力研發一套1.5T可旋轉雙姿態(躺臥姿或站姿)無液氦MRI,這臺機器有望在明年落戶寧波諾丁漢大學,與中心現有的MRI設備形成研究矩陣。(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史望穎 通訊員 蘇鈞天)

作者:史望穎 蘇鈞天

相關焦點

  • 寧波諾丁漢大學:實現無液氦超導磁體技術突破
    近日,由寧波諾丁漢大學、寧波高思超導技術有限公司、鑫高益醫療設備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中國科學院大學寧波華美醫院聯手攻堅的2019年科技部重點項目「1.5T無液氦低溫超導磁體技術研發
  • 無液氦低溫超導磁體技術取得階段性突破
    本報訊(記者蔣煒寧 通訊員蘇鈞天)近日,由寧波諾丁漢大學、寧波高思超導技術有限公司、鑫高益醫療設備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中國科學院大學寧波華美醫院聯手攻堅的2019年科技部重點項目「1.5T無液氦低溫超導磁體技術研發」取得階段性突破。
  • 全球首臺可旋轉的雙姿態核磁共振成像儀有望落戶寧波諾丁漢大學
    眼下,全球液氦價格持續飆升。作為核磁共振超導磁體的理想冷凍氣體,液氦在核磁共振成像儀(MRI)的用量佔用了全球氦氣供應的近25%。然而自然界中氦資源含量極微,氦已然是重要的戰略資源,全球氦資源中國僅有0.2%。因此,近年來全球各大科研機構和磁共振生產廠家都不遺餘力探索研發少液氦乃至無液氦超導MRI系統。
  • 我國研發全球首例無液氦乾式超導磁體插杆式掃描隧道顯微鏡
    隧道針尖的結構是掃描隧道顯微技術要解決的主要問題之一。針尖的宏觀結構應使得針尖具有高的彎曲共振頻率,從而可以減少相位滯後,提高採集速度。如果針尖的尖端只有一個穩定的原子而不是有多重針尖,那麼隧道電流就會很穩定,而且能夠獲得原子級分辨的圖像。針尖的化學純度高,就不會涉及系列勢壘。
  • 我首臺1.5T液氦零揮發核磁共振成像超導磁體下線
    原標題:我首臺1.5T液氦零揮發核磁共振成像超導磁體下線   [導讀] 該公司董事長王兆連告訴記者,公司未來三年將達到年產300臺磁體的生產能力,以滿足國內外市場需求,同時爭取用一年時間集中力量展開技術攻關,研發出更為尖端的3.0T(特斯拉)液氦零揮發核磁共振分子成像超導磁體
  • MRI分系統技術講解 | 超導MR液氦液位知識(一)
    近一段時間除了電腦,另一個狂轟亂炸老王的事情就是液氦,尤其是移交的液氦液位。因此老王準備用兩期專門介紹一下超導MR系統的液氦液位測量技術以及系統運行液氦的相關知識。本期我們先介紹MR超導磁體運行液氦液位知識。      首先我們回顧一下MR超導磁體的相關知識,依照慣例先列出磁體內部結構圖。
  • MRI即將進入「100%無液氦時代」
    核心提示:專家認為鑫高益的無液氦全身 1.5T 超導磁共振在產品整個生命周期無需任何液氦,真正實現了無液氦全身超導磁共振,預計臨床能力在達到現有醫用超導磁共振水平的基礎上,更具備創新臨床應用的前景。如果該產品上市,將使醫院完全擺脫對液氦的依賴,讓我國全面走向無氦超導磁共振時代,並且讓國內磁共振產品進一步走向世界舞臺。
  • 核磁共振或將進入「100%無液氦時代」
    全球各大磁共振生產廠家與研究性機構都在不遺餘力的研發無液氦超導磁共振系統。近日召開的第28屆中國國際醫用儀器設備展覽會暨技術交流會上,鑫高益醫療設備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的全球首臺1.5T大孔徑全身成像無液氦超導磁體面世,該無液氦超導磁體技術突破了對液氦的依賴,顛覆了傳統設計思路,為全球首創,中國製造,開創了醫學影像產業的全新局面。
  • 中國實現超導磁體技術突破 力推產業化應用
    中科院高能所當天與山東華特磁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聯合舉行超導磁體項目技術突破及產業化應用展示會議,旨在加強科研機構與相關企業合作,大力推動超導磁體技術實現產業化應用
  • 【中國科學報】我國科學家率先研製出24T全超導磁體
    與Bi2223內插超導磁體相比,YBCO超導磁體具有更高的上臨界磁場和臨界電流,運行穩定性更高,更易獲取極高磁場。目前僅有美國國家高場實驗室、日本東北大學高場實驗室以及韓國的一家超導公司能夠實現24T以上全超導磁體。  王秋良研究組採用YBCO帶材研製高場內插磁體。
  • 中科院電工所成功研製世界最高磁場超導磁體—新聞—科學網
    該磁體採用了自主研發的高溫內插磁體技術,打破了2017年12月由美國國家強磁場實驗室創造的32.0特斯拉超導磁體的世界紀錄,標誌著我國高場內插磁體技術已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目前,高溫內插磁體普遍採用稀土鋇銅氧(REBCO)帶材,但層狀結構的REBCO帶材存在層間結合力弱、在極高磁場條件下易被巨大的電磁應力拉扯分層的現象,嚴重製約磁體運行的穩定性。如何在設計理論和關鍵工藝上實現突破成為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
  • 科技名詞 | 什麼是超導磁體?
    超導磁體 superconducting
  • 中國成為世界第四個實現25T全超導磁體國家—新聞—科學網
    日前,記者從中科院電工研究所獲悉,該所王秋良研究部採用自主研發的高溫內插磁體技術,研製成功國內首個25 T全超導磁體,成為繼日本理化學研究所(27.6
  • 科學網—國內首個25T全超導磁體問世
    本報訊(記者彭科峰 通訊員徐小傑、劉建華)記者從中科院電工研究所獲悉,日前,該所王秋良研究部採用自主研發的高溫內插磁體技術
  • 布魯克成功安裝世界首臺緊湊型900兆ASCEND AEON 超導磁體
    2013年12月11日,布魯克公司(納斯達克:BRKR)今天宣布成功安裝世界首臺緊湊型、佔用單樓層實驗室、主動製冷900兆Ascend™ Aeon超導磁體。用戶為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 (UCSD)。
  • 中國超導磁體神級突破:不小心世界第一!-磁體,超導,磁場,物理,科技...
    據中國科學院官方消息,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的研究人員在用於混合磁體裝置的大型超導高場磁體上實現了10萬高斯的設計指標,為40萬高斯混合磁體的聯調成功奠定了一項關鍵基礎。
  • 【小哥答疑】超導磁共振怎麼形成的磁場?液氦和冷頭又是什麼?
    >超導體是20世紀的重要發明,特殊的合金會在低溫下表現出電阻為0的特點,即電流經過由此合金形成的導體時不會發生消耗,會永久存在於閉合的迴路之中。
  • 高溫超導感應加熱技術及應用淺談
    二、超導及高溫超導感應加熱技術早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通過用液氦冷卻水銀,意外發現當溫度下降到-268.95℃(4.2K)時,水銀的電阻完全消失,這種現象也稱為超導電性,之後各國科學家開展了超導技術及應用研究。超導材料,目前有低溫超導材料和高溫超導材料。低溫超導是指在-269℃(4K)的液氦環境中,超導所具有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