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晶片的關鍵材料中國企業募資50億有望打破海外的壟斷

2021-01-21 東方財富網

在半導體產業中,原材料處於產業鏈中最上遊,牽動著整個行業的發展。半導體矽片是半導體的支撐材料行業,重要性可想而知。

根據預測,2020年全球半導體矽片出貨量為109.21億平方英尺。長久以來,全球半導體矽片行業都處於寡頭壟斷態勢,全球前五的矽片企業,共佔據了行業93%的市場份額。

這一境況令人擔憂。但好在,近年來我國晶圓廠密集擴展,矽片需求量不斷增加,再加上國產替代化趨勢,以滬矽產業為首的中國半導體矽片企業,有望實現破局。

1月12日,滬矽產業發布2021年度向特定對象發行A股股票預案,本次滬矽產業將發行不超過7.44億股,募集不超過50億元。

募集資金將用作:集成電路製造用300mm(12英寸)高端矽片研發與先進位造項目、300mm高端矽基材料研發中試項目、補充流動性資金。

目前,全球300mm矽片壟斷現象尤為嚴重,高達98%。而我國的主要生產產品,還是6英寸及以下矽片,與國際有著不小的差距。這給我國集成電路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為了打破這一局面,滬矽產業成為我國第一家專注矽片材料產業及其生態系統發展的企業,力求攻克300mm矽片難題。

並且,滬矽產業還制定了「一二三戰略」,希望能成為一站式矽材料服務商,打造大尺寸矽材料平臺、SOI特色矽材料平臺,以及走自我創新發展、對外合作併購、建設生態體系的三條發展路徑。

有明確的發展方向作為指引,滬矽產業多年來穩步邁進。到2020年10月1日,滬矽產業12英寸半導體矽片出貨量已達200萬片。據估計,2021年滬矽產業12英寸產能將提升至30萬片/月。

如今的滬矽產業,已經成為中國半導體矽片行業的領頭者,是中國大陸首家實現300mm半導體矽片規模化銷售的企業,表現優異。

目前滬矽產業募資50億元,並發力300mm高端矽片研發,將進一步推動我國半導體關鍵材料生產技術的突破,打破海外壟斷。

據SEMI數據顯示,2020到2024年,全球至少增加38個12英寸晶圓廠,全球12英寸晶圓月產能增加180萬片,這給矽片產生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加之滬矽產業12英寸產能的不斷提升,與國產替代化的大趨勢,滬矽產業的未來發展還是很令人期待。

(文章來源:創投時報)

相關焦點

  • IPO估值超百億,這家科創企業刻蝕設備打破國際壟斷,還是全球MOCVD...
    半導體產業亦如此:沒有能加工出人頭髮絲幾千分之一到上萬分之一尺度的微觀加工設備,就無法造出晶片。作為科創板首批上市公司之一,中微公司生產的是晶片製造中最關鍵設備之一——刻蝕機。從獨立研發的刻蝕設備打破國際企業在國內市場壟斷,到成為全球MOCVD龍頭,再到刻蝕設備應用於全球最先進的5納米生產線,十五年來中微公司砥礪前行,用不斷的技術創新詮釋中國製造。
  • 半導體製造端PVD設備:打破壟斷 進口替代進行時
    摘要 【半導體製造端PVD設備:打破壟斷 進口替代進行時】上市公司來說數量較少,主要集中在中微公司(688012)、北方華創(002371)。
  • 國產晶片材料的黃金十年到了!十四個核心材料看懂晶片製造【附下載...
    半導體材料是產業鏈上遊環節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在晶片的生產製造中起到關鍵性的作用。根據半導體晶片製造過程,一般可以把半導體材料分為基體、製造、封裝等三大材料,其中基體材料主要是用來製造矽晶圓半導體或者化合物半導體,製造材料則主要是將矽晶圓或者化合物半導體加工成晶片的過程中所需的各類材料,封裝材料則是將製得的晶片封裝切割過程中所用到的材料。
  • 半導體PVD設備龍頭打破壟斷 未來國產化有望進一步提升
    晶片製造過程中沉積不同薄膜所使用的PVD設備也不同,關鍵的PVD設備主要包括:硬掩膜(Hard Mask )PVD設備、銅互聯(CuBS)PVD 以及鋁襯墊(Al PAD)PVD。1、硬掩膜PVD:設備應用廣泛 國內技術成熟硬掩膜工藝可以為金屬互連線的形狀提供精準控制,在集成電路製造中十分關鍵。低介電材料氮化鈦(TiN)作為硬掩膜材料應用廣泛。
  • 安集科技:打破國外壟斷進入全球供應鏈的半導體材料公司
    來源:巨豐投顧雖然我國半導體行業與國際巨頭仍有很大差距,但是最近五年的政策、資金、人力、技術等方面的不斷追趕,國內也湧現出一批優秀公司和團隊,特別是已經陸續看到一些公司在某一細分領域取得的突破進展,打破了國外壟斷甚至開始向國外巨頭接單供貨。今天就來看一家科創板公司---安集科技(688019)。
  • 打破晶片壟斷,是國產晶片公司一項艱巨而又光榮的任務!
    國家對晶片產業的支持力度是空前巨大的。1.晶片製造技術含量有多高首先,晶片內的電子元器件體積特別小,小到只有細胞那麼大,一塊晶片需要把上10億的電子元器件整齊的排列在晶片內部,這是一道非常精密的工序。同時國發達國家禁止向中國出口光刻機,即便某些國家願意出售光刻機給中國,那也是被淘汰下來的落後設備,用這種落後設備生產出來的晶片毫無市場競爭力。3.企業為何寧願進口晶片而不研發晶片我國去年進口晶片數量高達2300億美元。進口金額已經超過了石油進口。
  • 國產晶片又獲新突破:7nm ArF光刻膠技術,打破日本、美國壟斷
    光刻,是晶片製造中難度最大、耗時最久的工藝,成本超過整個晶片生產成本的30%,它也是我國高端晶片製造急需解決的主要問題之一。因為尚未完全掌握14nm以下晶片製造的核心技術,晶片加工只能依靠代工(光刻設備和光刻材料一直是被國外壟斷的)。
  • 【晶片】半導體材料三個高景氣方向
    2020年四季度,臺積電單季實現營業收入126.8億美元,環比增長4.45%,同比增長22.04%;2020年四季度存儲領軍企業美光實現營收61億美元,環比增長11%,同比增長24%。從全球半導體材料的需求格局看,2011年中國大陸佔全球市場的比例為10%,到2019年已達到16.7%,僅次於中國臺灣(21.7%)及韓國(16.9%)。近期,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上調了2021年全球半導體材料市場的預測,我國半導體材料市場有望從從95億美元增長至超100億美元,超越韓國位居全球第二。
  • 晶片投資黃金坑?解密七大半導體材料和17家中國龍頭企業
    同期,韓國從日本進口的光刻膠價值就達到 1.1 億美元。據韓國貿易協會報告顯示,韓國半導體和顯示器行業在氟聚醯亞胺、光刻膠及高純度氟化氫對日本依賴度分別為 91.9%、43.9%及 93.7%。 在半導體製造過程包含的 19 種核心材料中,日本市佔率超過 50%份額的材料就佔到了 14 種,在全球半導體材料領域處於絕對領先地位。
  • 打破技術壟斷,中國高能離子注入機取得突破,華為晶片「有救」了
    導讀:打破技術壟斷,中國高能離子注入機取得突破,華為晶片「有救」了?眾所周知,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如今我們對半導體晶片的依賴程度已經越來越高了,無論是我們現在使用的智慧型手機,電腦還是人工智慧AI技術,幾乎都離不開高端智能晶片的支持,可以說半導體晶片在整個科技領域的發展過程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正是因為晶片如此的重要,所以我們也要不斷的加大在晶片領域的研發才行!
  • 濺射靶材:晶片製造材料王者
    隨著全球晶圓製造廠產能逐步轉移至中國大陸,我國靶材等半導體核心材料將持續受益。5G時代到來,需求進一步釋放,靶材行業將迎來高速發展,其中預計2023年僅5G智慧型手機設備更新的對靶材的需求為9.56億美金,所有設備更迭將產生18.7億美金的市場空間。
  • 海歸博士創立中國合成生物學第一股!打破國外壟斷,單項產品年入17億
    年入 17 億,全靠生物基「長鏈二元酸」 首先來看一下合成生物技術的宏觀潛力。生物產業可以稱為是 21 世紀創新最為活躍、影響最為深遠的新興產業之一,與半導體晶片產業一樣,同是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主攻方向。
  • 國產耐高溫新材料有望打破壟斷 國產氧化鋁連續纖維完成中試
    來源:中國證券網原標題:國產耐高溫新材料有望打破壟斷上海榕融宣布國產氧化鋁連續纖維完成中試,明年在臨港量產正在舉行的2020中國工博會上傳來好消息,上海榕融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昨天宣布,國產氧化鋁連續纖維完成中試,預計明年一季度將在臨港實現量產,一舉打破國內耐高溫新材料長期被國外巨頭壟斷的局面。
  • 遍覽科創板|銅拋光液營收佔比7成,「安集科技」擬募資3億擴大生產
    安集科技主營業務為關鍵半導體材料的研發及產業化,目前產品包括不同系列的化學機械拋光液和光刻膠去除劑,產品主要面向集成電路製造和先進封裝領域。安集科技於2019年7月22日上市,截至2019年8月30日,安集科技股價為141.45元。以下是對公司兩大主營產品的介紹。
  • 集成電路產業鏈深度報告:製造、封測、設備、材料
    2017 年 以來,中微公司的 MOCVD 設備逐步打破維易科、愛思強的壟斷,根據 IHS Markit 數據,2018 年公司 MOCVD 設備佔據全球氮化鎵基 LED 用 MOCVD 市場的 41%, 實現領先地位。
  • 他攻克技術難關,打破國外壟斷,創造這一關鍵領域「中國製造」的新紀元!
    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理工大學傑出校友彭壽用幾十年的心血給出了答案——他曾攻克浮法玻璃工藝裝備的技術難關,打破國外壟斷,填補國內空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曾僅用70天,創造了自主生產高世代液晶玻璃基板的「中國速度」,開闢了這一領域「中國製造」的新紀元……三十餘年來,彭壽始終堅守在玻璃產業研究第一線,忘我工作,不斷奮鬥。
  • 【晶片材料】2021年的三大景氣方向!
    ,目前晶片製造景氣度已持續將近2個季度,向上遊原材料的傳導大概需要1-2個季度,因此邏輯上來說,上遊材料領域即將迎來高景氣。從全球半導體材料的需求格局看,2011年中國大陸佔全球市場的比例為10%,到2019年已達到16.7%,僅次於中國臺灣(21.7%)及韓國(16.9%)。近期,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上調了2021年全球半導體材料市場的預測,我國半導體材料市場有望從從95億美元增長至超100億美元,超越韓國位居全球第二。根據最新的產業鏈信息,我們梳理了以下三個半導體材料的細分高景氣方向——矽片、前驅體、拋光材料。
  • 華大MGISEQ-T7基因測序儀有望打破歐美進口壟斷
    作為第二個可以實現臨床級二代測序儀量產的國家,我國測序市場必將迎來新的變化和契機,而本土自主創新將是打破壟斷的必經之路。作為目前全球日生產數據量最高的測序儀,華大智造的MGISEQ-T7適用於全基因組測序、超深度外顯子組測序、表觀基因組測序、腫瘤大Panel等大型測序項目。
  • 中國晶片產業已取得了哪些成就?
    晶片封測方面,其實中國已取得較大的成績,長電科技已是全球第三大封測企業,此外華天科技和通富微電兩家企業分列第 6、7位,中國大陸和中國臺灣在晶片封測方面已形成近乎平分天下的格局,只不過這個行業主要針對企業市場,大眾並不熟知。可以說,中國從晶片設計、晶片製造到後期封裝方面都已逐漸形成一條較為完整的產業鏈,具備一定與中國大陸以外的企業進行競爭的實力。
  • 面板行業深度報告:產業轉移+景氣向上,LCD國產材料有望受益
    混晶:高端材料依賴進口,國產崛起望打破德日壟斷混晶材料壁壘高築,國產企業走向高端液晶材料的生產從原材料到液晶中間體到液晶單體,最終和成混合液晶。隨著 中國大陸各高世代液晶面板線陸續建成投產,預計中國將成為全球偏光片新增需求最大的 市場。從 2007 年開始,海外液晶面板企業開始垂直整合偏光片企業,面板企業主動控制上 遊偏光片生產企業,其結果是海外液晶面板企業偏光片供貨得到保障,整體競爭力提升, 因此,中國大陸液晶面板廠商對實現偏光片國產化配套的需求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