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半導體材料三個高景氣方向

2021-01-15 今日投研

全球半導體產業高景氣,國內晶圓廠積極擴產,景氣度逐漸向上遊材料傳導,國內矽片、前驅體以及拋光材料廠商已具備一定的技術實力以及量產能力,有望在2021年迎來放量。

一、國內晶圓廠積極擴產,行業高景氣向材料端傳導


2020年下半年以來,伴隨著疫情企穩,半導體下遊需求環比改善,晶圓廠、封測廠的產能利用率上行。2020年四季度,臺積電單季實現營業收入126.8億美元,環比增長4.45%,同比增長22.04%;2020年四季度存儲領軍企業美光實現營收61億美元,環比增長11%,同比增長24%。


「價值投研」在2020年11月24日《【晶片】深度剖析行業高景氣度》一文中已指出,目前晶片全產業鏈均維持高景氣,不管是前段晶圓代工還是後段封測,晶片產能全線吃緊,並對高景氣度進行了深度剖析。


國內長江存儲、華虹集團、中芯國際、合肥長鑫等晶圓廠正在積極擴產。長江存儲一期項目於2020年擴產至5萬片/月以上,預計未來將達10萬片/月,二期土建已於2020年6月開工,兩期產能規劃共30萬片/月;華虹半導體(無錫)產能預計從2020年末2萬片/月擴張至2021年末4萬片/月,後續仍有4萬片/月擴產空間;合肥長鑫產能預計從2021年初4萬片/月擴張至2022-2023年的12.5萬片/月;中芯國際在北京即將新建10萬片/月新廠房。


「價值投研」在2020年12月7日《【晶片】從大基金二期再看材料和設備環節》一文中指出,晶片產業鏈景氣度具有傳導關係,目前晶片製造景氣度已持續將近2個季度,向上遊原材料的傳導大概需要1-2個季度,因此邏輯上來說,上遊材料領域即將迎來高景氣。


從全球半導體材料的需求格局看,2011年中國大陸佔全球市場的比例為10%,到2019年已達到16.7%,僅次於中國臺灣(21.7%)及韓國(16.9%)。近期,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上調了2021年全球半導體材料市場的預測,我國半導體材料市場有望從從95億美元增長至超100億美元,超越韓國位居全球第二。


我們梳理了以下三個半導體材料的細分高景氣方向:我國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市場,預計矽片市場增速將領先全球,國內矽片廠商持續受益。在半導體前驅體領域,國內廠商通過收購填補空白,產品接近國際第一梯隊,未來有望保持高速增長。此外,拋光材料(CMP)被美國高度壟斷,國內已有廠商實現了一定的技術突破,國產替代空間較大。



二、矽片:國內12英寸矽片國產化率僅13%,8英寸矽片也只有少數廠商可以供應


矽片是半導體、光伏等行業的基礎材料。半導體級矽片純度須達99.9999999%(7個9)以上,在半導體晶圓製造材料中佔比為37%。矽晶棒通過長晶過程在熔融態的矽原料中逐漸生長,再經過切片、磨片、倒角、熱處理、拋光、清洗等工序,最後成為矽片。


矽片按產品差異,主要分為拋光片、退火片和外延片三種。拋光片約佔矽片總量的70%,廣泛用於數字與模擬晶片、存儲器和功率器件等產品。矽片按尺寸差異,主要分為8英寸和12英寸。8英寸主要用於成熟製程,12英寸主要用於先進位程。2019年,全球12英寸半導體矽片出貨面積佔總出貨面積的67.2%。


2019年,全球半導體矽片市場規模為735億元,其中中國大陸市場約91億元。2020至2024

年,全球矽片需求有望保持5.1%的複合增長率。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市場,隨著國內晶片製造持續擴產,預計中國半導體矽片市場規模將以高於全球市場的速度持續增長。


目前,日本信越(27.6%)、SUMCO(24.4%)、德國Siltronic(14%,即將被環球晶圓收購)、中國臺灣環球晶圓(16%)、韓國SK Siltron(10%)合計佔據全球92%的市場份額。中國12英寸矽片主要依賴進口,國產化率僅13%,8英寸矽片也只有少數廠商可以供應,國產替代空間廣闊。


【滬矽產業】12英寸矽片營收佔比14.7%,8英寸矽片營收佔比74.8%,公司於2018年率先實現12英寸矽片國產化突破,已實現了28nm以上所有節點的產品認證以及64層3D NAND產品驗證。


【立昂微】半導體拋光片和外延片營收佔比57.7%,子公司金瑞泓主營6/8/12英寸矽片,客戶包括華潤微、中芯國際、華虹宏力、ONSEMI等。


【中環股份】半導體材料業務(主要為矽片)營收佔比為6.0%,曾承接國家「02專項」之「大直徑區熔矽單晶及國產設備產業化」項目。目前公司8英寸、12英寸矽片均已實現量產,產能分別為50萬片/月、7萬片/月,預計2021年內將分別達到70萬片/月、15萬片/月。



三、前驅體:半導體製造氣相沉積核心材料,國內雅克科技通過收購進入第一梯隊


前驅體是晶片製造的重要材料之一,主要用於氣相沉積(包括物理沉積PVD、化學氣相沉積CVD及原子氣相沉積ALD)鍍膜過程,以形成符合半導體製造要求的各類薄膜層,也可用於半導體外延生長、蝕刻、離子注入摻雜以及清洗等。


前驅體材料的增長驅動主要有三點:隨著NAND的堆疊層數不斷增多,前驅體用量快速增長;當DRAM向更高的深寬比發展,需要單位價值量更高的High-K前驅體;隨著邏輯晶片線寬越細,用到的前驅體品種越多,產品價值量越高。


全球半導體前驅體主要生產商包括德國默克、法國液化空氣集團以及韓國UP Chemical、DNF、Mecaro等。2019年,全球半導體前驅體市場規模在98億元左右,預計至2023年將達137億元。在國內,雅克科技通過收購UP Chemical填補了我國在該領域的空白,未來有望躋身全球第一梯隊,提升全球市場佔有率。


【雅克科技】半導體化學材料業務營收佔比37.7%,子公司UP Chemical的SOD和前驅體業務處於全球領先地位,涉足壁壘最高的High K及ALD用半導體前驅體,此類材料在國內尚處於空白階段,公司是海力士、三星連續多年的主要供應商,並新增了對鎧俠、Intel、臺積電的批量供應。



四、拋光材料:拋光液、拋光墊國產化率均不足5%,近3年拋光墊國內需求將倍增


化學機械拋光(CMP)是晶片製造過程中實現晶圓表面平坦化的關鍵工藝,相較傳統的純機械或純化學的拋光方法,CMP技術處理後的晶圓平坦度更高。拋光材料是CMP過程中使用的重要原材料,可分為拋光液與拋光墊,在晶圓製造材料中佔比7%。


「價值投研」在2020年9月22日《【半導體】拋光材料全景圖》中指出,拋光材料市場高速成長,國產替代空間巨大。


隨著技術發展,晶片製造過程中CMP工序越來越複雜,所需拋光材料的種類、用量也越來越多。2019年全球CMP拋光材料市場規模達140億元,預計2023年可達176億元,CAGR達5.9%。


拋光液方面,全球市場規模在2019年為88億元,國內市場規模在2018年為16億元,預計2023年將達到24.4億元。國內拋光液行業主要被美日企業壟斷,美國Cabot和日本的Fujimi市佔率分別為36%和11%,目前拋光液國產化率不到5%,國產替代空間廣闊。

拋光墊方面,拋光墊全球市場規模在2019年為52億元,國內市場規模在2018年為19億元。拋光墊下遊中存儲器佔比最高,因此國內採購額前三大廠商依次為長江存儲、合肥長鑫、中芯國際。根據長江存儲兩期產能規劃,預計到2023年實現30萬片/月的128層NAND產能,對應拋光墊採購額約40億元;中芯國際、合肥長鑫拋光墊採購額將分別超10億元。預計2023年後,本土晶圓廠商拋光墊採購額將達75億元,較2018年增長近3倍。


國內拋光墊市場主要被美國陶氏化學、Cabot佔據,二者市佔率分別為80%、5%,國產拋光墊滲透率不到5%,國產替代空間巨大。


【安集科技】CMP拋光液營收佔比88.8%,產品打破了國外廠商對CMP拋光液的壟斷,下遊客戶覆蓋全球晶片製造核心廠商。


公司作為項目責任單位完成了「90-65nm集成電路關鍵拋光材料研究與產業化」和「45-28nm集成電路關鍵拋光材料研發與產業化」兩個國家「02專項」,目前正在負責「高密度封裝TSV拋光液和清洗液研發與產業化」和「CMP拋光液及配套材料技術平臺和產品系列」兩個國家「02專項」。


【鼎龍股份】拋光墊產品在2019年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導入國內主流晶圓廠商,實現營收0.12億元,佔總營收1%,目前擁有拋光墊產能10萬片/月。


2020年上半年,公司拋光墊業務在長江存儲、中芯國際、合肥長鑫等取得重大進展,順利通過中芯國際28nm生產線驗證,公司拋光墊技術已進入14nm研發階段。公司上半年拋光墊營收0.21億元,佔總營收2.6%,為2019年拋光墊營收的1.8倍,產品正處於放量階段。


1月14日盤後,公司發布公告,擬投資1.67億元用於CMP拋光墊項目(三期)建設,項目產能為50萬片/年。


相關焦點

  • 【晶片材料】2021年的三大景氣方向!
    晶片產業鏈維持高景氣,國內晶圓廠積極擴產,上遊材料需求預期提升,晶片產業鏈景氣度正在向材料端傳導。
  • 半導體行業將迎來高景氣階段
    有分析人士表示,半導體行業將迎來高景氣階段。 半導體企業紛紛發布「調價函」 歲末年初,半導體行業迎來「調價潮」。從2020年第四季度開始,聯電、格芯和世界先進等公司產品價格提高了約10%~15%。國信證券預計,2021年的產品價格漲幅可能接近20%,「急單」價格漲幅甚至達40%。
  • 石英材料:重要的半導體輔材,國產替代加速
    集成電路產業鏈可以大致分為電路設計、晶片製造、封裝測試三個主要環節,其中半導體產品的加工過程主要包括晶片製造(前道,Front-End)和封裝(後道,Back-End)測試,其中晶片製造生產工藝複雜,工序繁多,生產過程需要使用到多種輔助性石英器件,因而高純度石英材料是半導體IC晶片生產過程中廣泛使用的關鍵性輔助耗材。
  • 2021年功率半導體可望迎來高景氣周期
    打開APP 2021年功率半導體可望迎來高景氣周期 變頻器世界 發表於 2021-01-06 17:47:29 據報導,日前,比亞迪股份公告表示
  • A股「最便宜」半導體材料股創新高!券商:新材料春天將至
    A股「最便宜」半導體材料股創新高!券商:新材料春天將至 摘要 【暴漲30%!A股「最便宜」半導體材料股創新高!券商:新材料春天將至】近日,晶片上遊材料靶材股持續走強。有著「最便宜半導體材料股」稱號的隆華科技(300263)股價反彈已超過30%,延續年前迅猛漲勢。
  • 亞光科技:軍工微波半導體器件及電路領先企業 高景氣賽道未來可期
    作為國內最大的微波半導體器件、微波電路軍用企業之一,亞光科技(300123,股吧)(子公司)的軍用晶片功能是微波信號的收發處理。亞光科技7月以來漲幅高達70%,是近期強勢股,大漲背後除了與軍工板塊熱火外,離不開公司處於高景氣賽道,未來成長性可期。
  • 半導體(晶片)發展史
    什麼是半導體? 半導體是導電性介於導體和絕緣體中間的一類物質。與導體和絕緣體相比,半導體材料的發現是最晚的,直到20世紀30年代,當材料的提純技術改進以後,半導體的存在才真正被學術界認可。
  • 科學家突破晶片材料極限,讓高性能半導體材料「軟」下來
    中國晶片的尷尬局面,一定程度上也有晶片材料的「鍋」。近日剛剛上榜《麻省理工科技評論》2020 年度全球 「35 歲以下科技創新 35 人」 榜單(TR35)的王思泓告訴 DeepTech,晶片製備過程中離不開材料,其涉及到的材料還非常廣。從矽的晶圓加工,再到晶片光刻時用的光刻膠、薄膜沉積需要的靶材等,都屬於材料範疇。
  • 晶片製造的根基!半導體材料深度報告,詳解七大核心材料| 智東西內參
    半導體材料是半導體產業基石。在集成電路晶片製造過程中,每一個步驟都需要用到相應的材料,材料質量的好壞影響最終集成電路晶片質量的優劣。由於其技術壁壘高,其出口政策的調整甚至能作為維護國家利益的重要手段。國內半導體材料在部分細分領域已具備一定競爭力。
  • 半導體晶片為什麼重要 半導體晶片是如何生產出來的
    磨嘰半天,該回正題了,半導體晶片之所以難,是因為它不但涉及海量燒錢的應用技術,還有眾多燒錢燒時間的材料技術。為了便於小盆友理解,這話得從原理說起。  半導體這種曖曖昧昧的性格最容易搞事情,所以與電子設備相關的產業基本都屬於半導體產業,如晶片、雷達。  下面有點燒腦細胞。  基於一些簡單的原因,科學家用矽作為半導體的基礎材料。矽的外層有4個電子,假設某個固體由100個矽原子組成,那麼它的滿軌道就擠滿了400個電子。
  • 中國在半導體材料和集成電路晶片行業發展
    現階段因為中微半導體材料研發的5納米技術蝕刻機早就根據臺積電的驗證,那麼在臺積電生產製造5氧化矽晶片時,生產流水線的一部分蝕刻機可能是中國生產製造。現階段中微半導體材料早已向臺積電的供應鏈管理出示5納米技術蝕刻機機器設備,而從臺積電的加工工藝路線地圖上看,在2020年第三季度臺積電可能應用全世界更為優秀的極紫外光刻機生產製造5氧化矽晶片。
  • 半導體產業鏈高景氣趨勢明確 華燦光電定增乘風而上
    作者:林續國家發改委官宣「新基建」的範圍,正式定調了5G基建、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等七大領域的發展方向。以氮化鎵 (GaN) 和碳化矽(SiC) 為首的第三代半導體是支持「新基建」的核心材料,LED作為氮化鎵 (GaN)材料最成熟的商業化應用,電力電子器件則為氮化鎵 (GaN)材料另一廣闊應用領域。受益於「新基建」對下遊產業的大力扶持,在「新基建」與國產替代的加持下,國內半導體廠商將迎來巨大的發展機遇。
  • 碳基半導體:中國晶片產業新機遇
    為維持矽基半導體晶片性能高速提升的勢頭,半導體領域的學者和工程技術人員從結構、工藝和材料三個方面尋找破局之道,雖然推出電晶體3D結構、異構集成架構、應變矽技術、矽基光電集成技術等新成果,但矽基半導體晶片性能提升效果逐漸下滑,即將達到物理和技術的「天花板」已是業界共識,尋找和轉向新材料替代的呼聲越發高漲。碳基半導體展現的優異性能,為晶片技術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
  • 半導體晶片股票有哪些 2018半導體晶片概念股一覽
    半導體是指一種導電性可受控制,範圍可從絕緣體至導體之間的材料。無論從科技或是經濟發展的角度來看,半導體的重要性都是非常巨大的。那麼,半導體晶片股票有哪些呢?下面隨小編來簡單的了解一下相關的信息吧。半導體晶片龍頭股有哪些?
  • 晶片投資黃金坑?解密七大半導體材料和17家中國龍頭企業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蔓延,國外疫情的爆發,將對半導體行業的格局造成一定影響,特別是日本及歐美疫情的加劇,將影響半導體材料供給。據中證報消息,國家大基金二期三月底可以開始實質投資。國家大基金是半導體行業風向標,國家大基金二期將更加注重對半導體材料及設備的投資。
  • 分立器件行業專題報告:功率半導體和射頻晶片
    可以說用 電的地方即有功率半導體,其功率覆蓋範圍從幾 W(消費電子產品)至幾 GW(高 壓直流輸電系統),下遊應用極為廣泛。自上個世紀 50 年代功率二極體被發明以來, 功率器件家族不斷發展,晶閘管、功率三極體、MOSFET、IGBT 等功率器件逐步面 世。未來高頻控制、低損耗的高性能全控型器件 MOSFET、IGBT 以及第三代半導體 功率器件將成為市場發展的重心。
  • 碳基半導體,更好的半導體材料
    背景步入21世紀以來,傳統矽基晶片的發展速度日益緩慢,科學家們一直試圖尋找能夠替代矽的晶片材料,碳納米管就是最具前景的方向之一。然而,製造出符合要求的碳納米管材料,一直是碳管電子學領域所面臨的最大的技術挑戰。目前,晶片絕大部分採用矽基材料的集成電路技術,該項技術被國外廠家長期壟斷。據統計,中國每年進口晶片的花費高達3000億美元,甚至超過了進口石油的花費。
  • 半導體晶片概念股大解析
    不管是工業網際網路、人工智慧、虛擬實境、影音娛樂、汽車數碼,新產業的發展都要圍繞這三個行業進行,所以大數據、5G和半導體晶片是工業4.0的根基,是所有新興行業的根本,足可見晶片的重要核心地位。我國國產晶片領域現狀如何呢?工信部電子信息司司長刁石京4月21日談到,2017年我國包括晶片在內的集成電路產業規模達到5411億元。
  • 國產半導體設備的四個思考
    3、半導體設備的意義:硬科技是要素創新,是科技發展的底層源動力,是一種縱向的探索式創新,從上往下依次劃分為三個層級,分別是:淺層要素(雲、系統軟體、伺服器、晶片設計)、中層要素(代工、封測、製造、存儲)、深層要素(半導體設備),半導體設備是硬科技的底盤,決定了晶圓代工行業內循環為主、外循環為輔的實現水平。
  • 晶片製造基礎:半導體材料
    目錄:一、晶體結構二、晶面與晶向三、晶體中的缺陷和雜質四、單晶矽的製備五、晶圓加工晶體結構晶體可分為單晶和多晶,若在整塊材料中,原子都是規則的、周期性的重複排列的,一種結構貫穿整體,這樣的晶體稱為單晶,如石英單晶,矽單晶,巖鹽單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