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半導體設備的四個思考

2021-01-08 手機鳳凰網

核心觀點

本文主要回答半導體設備行業四個根本性問題:

1、行業最終的市場格局是什麼?

2、此輪半導體設備周期有何不同?

3、國產設備在全產業鏈中的地位?

4、如何給國產設備行業估值?

1、最終的行業格局:中國巨大的增量市場必定會培育出一大批有國際競爭力的半導體設備企業,按照目前的行業格局,我們將未來國產半導體設備市場的格局定義為:「一超四霸多強」,北方華創以其最齊全的設備管線和最全的下遊客戶群將成為唯一的平臺級設備商,另外屹唐、盛美的多管線突破有望成為準平臺,萬業、中微、華峰等是優秀的單產品集成電路設備商。

2、半導體設備的周期:本輪是朱格拉周期(設備投資周期)+國產替代周期+創新周期+庫存周期,是四個周期的疊加,與上一輪以泛半導體為主的投資周期不同,這次是以集成電路投資為主線的全新機遇。

3、半導體設備的意義:硬科技是要素創新,是科技發展的底層源動力,是一種縱向的探索式創新,從上往下依次劃分為三個層級,分別是:淺層要素(雲、系統軟體、伺服器、晶片設計)、中層要素(代工、封測、製造、存儲)、深層要素(半導體設備),半導體設備是硬科技的底盤,決定了晶圓代工行業內循環為主、外循環為輔的實現水平。

4、設備如何估值:影響半導體設備估值的四個因素:1、產業發展階段;2、行業成長天花板;3、產品稀缺度;4、業績增速。在不同的階段,公司亦對應不同估值方法。如只關注單一估值指標,從歷史來看,也呈現出較大的波動,出現階段性的估值失真。對於業務進入成熟階段,盈利趨於穩定的半導體設備類企業,PE或者EV/EBITDA是有較強參考價值的估值指標。

對於早期的半導體設備類公司,PS或者EV/Sales估值更為適用。根據我們的研究發現,海外半導體設備龍頭公司PS估值,與行業或公司BB值變化有較為明顯的關聯性。選取應用材料與北美半導體行業BB值比較後發現,當行業景氣,即BB值高於100%時,PS估值會顯著提升,在高速成長期公司的PS達到15.2X平臺位。2007年後,隨著兩家公司的盈利趨於正常水平,PS估值中樞均有所下降,轉為PE估值法為主。

風險提示:行業景氣度不及預期、國際形勢持續不明朗、科技發展不及預期。

正文如下

1 設備的格局如何?

我們將設備公司分為:生態級、平臺級、產品級三類。平臺化是全球半導體巨頭的必經之路,全球半導體設備的大部分份額都被少數幾家(應用材料、LAM、TEL等)把持。

通過分析巨頭的成長之路,我們總結出半導體設備的兩大必然趨勢:

1、產品的平臺化:前道工藝設備全覆蓋(除光刻、量測設備外);

2、泛半導體領域全覆蓋:泛半導體技術的同源性導致了產品矩陣必須要擴充到LCD、LED、第三代半導體等多重領域。

基於以上分析,我們將未來國產半導體設備市場的格局定義為:「一超四霸多強」:

一超(跨平臺級):北方華創;

四霸(多產品級):屹唐半導體、盛美半導體、中微半導體、上海微電子;

多強(單產品級):瀋陽拓荊、萬業企業、華海清科、中科飛測、中科信、華峰測控、精測電子、至純科技。他們共同構成了整個中國半導體的底層生態。

我們認為設備行業發展的必然就是平臺級(多下遊平臺+多產品管線),誰能做好這兩種擴張,誰就能在發展中取得先機。一超四霸多強的格局來源正是以上研究半導體設備的兩個維度:

1、橫向(場景擴張):半導體集成電路(IC)、半導體顯示(面板)、半導體照明(LED)、半導體能源(光伏)。

2、縱向(全棧技術):光刻機、沉積設備、刻蝕機、清洗機、離子注入機、爐管、量測設備、其他設備(CMP等)。

正是由於半導體技術的同源性,導致其發展過程中會順著半導體的底層處理工藝逐步橫向和縱向擴張,所以,下遊的廣覆蓋是半導體平臺級企業的基礎,我們以國內外各巨頭為例:

應用材料:集成電路+面板+LED+光伏

TEL/KLA:集成電路+面板+LED

Nikon/Canon光刻機:集成電路+面板+LED

北方華創:集成電路+面板+LED+光伏

中微公司:集成電路+LED

另外,最核心的產品管線,全球半導體巨頭都是全棧覆蓋,實現平臺級的銷售。最後我們得出一張半導體產業的終局圖:

跨平臺級(北方華創):刻蝕機+沉積設備(PVD+CVD+ALD)+清洗機+熱處理設備

多產品級(屹唐):刻蝕+退火+去膠

多產品級(盛美):清洗機+鍍銅+爐管

單產品級(中微):刻蝕機

單產品級:瀋陽拓荊(CVD)、萬業企業(Imp)、華海清科(平坦)、中科飛測(量測)、中科信(Imp)、華峰測控(測試)、精測電子(量測)、至純科技(清洗)

2 此輪半導體設備周期有何不同?

此輪國產設備周期背後是兩個周期的疊加:

1、朱格拉周期也叫設備投資周期,其背後就是中國的產業升級周期。

2、下遊庫存周期的逆向傳導,從創新傳遞到庫存,然後傳遞到設備投資。

目前這兩個周期都在啟動的早期:

我們先回顧上一輪朱格拉周期(2009~2019),中國的半導體建設主要集中在泛半導體領域,中國大陸通過十年密集的順周期+逆周期的投資將面板、光伏、LED、消費電子製造、新能源均發展成全球前列,分別在半導體能源(光伏)、半導體照明(LED)、半導體顯示(面板)培育出了隆基股份、三安光電、京東方三大世界龍頭。

下一輪朱格拉周期(2020~2030),中國將在集成電路領域進行巨額投資,以存儲(DRAM、NAND)、晶圓代工(成熟工藝為主、先進工藝為輔)、第三代化合物半導體為主。這就是國產設備的黃金紅利期。

與前一輪周期相比,此輪周期有兩個不一樣:

1、國產設備的投資金額巨大,此輪設備投資周期的金額將數倍於上一輪泛半導體。

2、國產設備的參與度大幅提升。上一輪周期由於裝備基礎薄弱問題,雖然在光伏設備領域培育出了晶盛機電和北方華創,LED設備領域的北方華創和中微公司,但是在面板領域,絕大多數設備都來自海外,錯失了一輪行業紅利。僅京東方一家公司在此輪擴產周期中就投資超過2000億元,但其中絕大多數都是國外設備,北方華創作為旗艦龍頭,僅僅供應部分,佔比極其有限。

此輪朱格拉周期是以集成電路為主,國內產業已經開始在低端和成熟工藝匹配,除了光刻環節,已經在PVD、CVD、刻蝕機、氧化設備、ALD、清洗設備、量測設備逐漸匹配。

3 設備的意義是什麼?

我們將技術分為四個層次:根技術、幹技術、枝技術、葉技術,其中處於支配地位的就是根技術,而半導體設備在根技術中具備支配地位。

我們將科技股分為兩類:

1.科技觀,雙重維度:我們從兩個維度定義科技股,第一種是基於技術的要素創新(硬科技),另外一種是基於模式的場景創新(軟科技)。基於要素創新的公司主要分布在半導體和底層軟體領域,他們突破現有的技術瓶頸,不斷的拓展要素的技術邊界,從而實現技術的深層次進步,我們稱之為硬科技;基於模式創新的公司主要集中在網際網路和各類集成商領域,他們基於現有的科技要素,進行模式的匹配和組合,並應用於各種場景,我們稱之為軟科技。

2.硬科技,要素創新:是科技發展的底層源動力,是一種縱向的探索式創新,從上往下依次劃分為三個層級,分別是:淺層要素(雲、系統軟體、伺服器、晶片設計)、中層要素(代工、封測、製造、存儲)、深層要素(晶片設備、材料、IP、EDA),而這三層硬科技歸根結底來源於數學、物理、化學、材料等基礎科學。對於技術邊界的拓展,這些基礎設施背後的要素創新,自上而下,層次越深,難度越大,中國與國外的差距也越大。

目前,我國已經在部分領域開始有所突破,但是與國外先進水平相比差距仍存。華為目前已提出將在半導體全面布局,從深層要素通過新工藝、新材料緊密聯動,實現全棧要素創新。國內外硬科技代表公司是半導體設備(應用材料、北方華創)。

半導體設備是中國實現科技自強的根本,是實現外循環的內在條件。

我們認為未來的格局將是:

1、成熟工藝=內循環為主+外循環為輔

2、先進工藝=外循環為主+內循環為輔

4 如何估值

影響半導體設備估值的四個因素:1、產業發展階段;2、行業成長天花板;3、產品稀缺度;4、業績增速。在不同的階段,公司亦對應不同估值方法。如只關注單一估值指標,從歷史來看,也呈現出較大的波動,出現階段性的估值失真。

從海外龍頭廠商看半導體設備估值:對於業務進入成熟階段,盈利趨於穩定的半導體設備類企業,PE或者EV/EBITDA是有較強參考價值的估值指標。對於早期的半導體設備類公司,PS或者EV/Sales估值更為適用。根據我們的研究發現,海外半導體設備龍頭公司PS估值,與行業或公司BB值變化有較為明顯的關聯性。

當公司處於內生、外延等高速發展階段時,行業高景氣度(BB值大於100%),公司PS估值將會有更高溢價。從應用材料1987-2019年的PS估值來看,2000年2004年的峰值分別達15.2X與9.6X,2007年後隨著業務成熟,估值逐步趨於平穩,2017年後的估值中樞約2.7X,2017年峰值曾達5.8X。整體來看,1987-2019年公司PS估值中樞為3.04X。從泛林集團1987-2019年的PS估值來看,其PS估值歷史中樞為2.28X,其中2000年與2004年的峰值分別達到9.8X與5.9X。2007年後,公司估值波動性亦有所下降。

國產半導體設備廠商估值分析:國內半導體設備仍處於早期的高速成長階段,以北方華創為例,近幾年研發費用持續增長,研發費用率持續保持在高位,對利潤侵蝕也較大。利用市盈率PE估值,並不適合目前國內的半導體設備類公司。所以在當下階段,我們選取以PS為主的估值方法。

我們認為,海外半導體設備龍頭廠商,PS估值與BB值變化的高度關聯性,對於國內設備龍頭企業具體較強的參考價值。北方華創/中微公司自身的訂單BB值中樞為20%。20Q1、Q2、Q3隨著訂單額的顯著改善,BB值出現快速回升,達208%,表現出較高的景氣度。我們預計半導體設備訂單的高景氣有望持續,即公司BB值有望持續保持在較高水平,PS估值相較其中樞值應有顯著溢價。對比海外龍頭廠商發展歷史,我們認為國產半導體設備(北方華創/中微公司)考慮到增速和行業發展階段合理PS估值為15X。

(編輯:趙錦彬)

相關焦點

  • 半導體設備行業專題報告:刻蝕機走在國產替代前列
    半導體設備行業需要理解的三個問題2.1 為何設備企業在客戶集中度很高的情況下仍擁有定價權?2018 年全球半導體設備銷售額為 645 億美元,僅四家晶圓廠(臺積電,三星,海力士,美光)的採購額就接近 450 億美元,半導體設備的客戶集中度極高。依照產業經濟學的一般規律,下遊客戶集中度越高,行業的定價權越弱,然而半導體設備卻打破了這個規律。
  • 巨·研究|國產半導體設備正在逆襲 刻蝕機有望率先實現國產替代
    刻蝕設備由於技術原因全球形成多寡頭壟斷格局,國產替代走在半導體設備中前列,這也同時意味著機會,我們具體來看一下。晶圓加工工藝包括氧化、擴散、退火、離子注入、薄膜沉積、光刻、刻蝕、化學機械平坦化(CMP)等,這些工藝並不是單一順序執行,而是在製造每一個元件時選擇性地重複進行。
  • 從國產晶片到半導體設備細分領域,瀋陽芯源微電子面面觀
    來源:財華網FinetHK為什么半導體產業如此重要?列個數據大家就清楚了。據中國海關統計,2011年我國集成電路進口額逆差額為1376.3億美元,到了2018年該類貿易逆差擴大到了2274.2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為6.48%。
  • 半導體設備行業深度報告:國產突破正加速
    鍍膜與刻蝕兩環節設備合計約 50%,是國產替代的主力領域,相關公司有望從中受益。國內半導體設備企業技術逐漸成熟,加上近年來本土晶圓產線建設力度加大,各環節設備企業迎來高 速成長。從國內部分晶圓產線招標情況看,屹唐半導體在國內佔 主導地位,市佔率達 81%,國產化率較高,泛林半導體和 Screen 分別佔 17%和 2%。此外,國內廠商芯源 微和中電科 45 所也可生產去膠機。屹唐半導體:成立於2015年,亦莊國投通過屹唐半導體以約3 億美元收購美國半導體設備廠商Mattson。
  • 北方華創:第三代半導體重要設備供應商,國產替代領軍企業
    半導體設備、電子元器件雙線並行前文已經說過,半導體國產替代勢在必行,近年來,中興通訊(000063)、華為海思、中芯國際(688981)等一系列事件,凸顯半導體設備重要戰略地位,下遊客戶國產設備採購意願強烈,積極配合產品驗證導入。
  • 半導體設備行業專題報告:國內需求增長,國產替代進展提速
    持續關注中國「芯」陣列核心標的,如晶圓代工、封測、IP 授權及設計服務、設備材料等國產化機會。隨著中芯國際即將於科創板上市,A 股國產半導體家族將再得一名大將。隨著當前國產半導體板塊的日漸完善,我們已經看到從 IP 授權及設計服務、設計、晶圓代工、封測、設備、以及材料多領域的不同程度的國產化出現。
  • 半導體設備刻蝕機走在國產替代前列
    半導體產業之風已至,政策環境利好國內半導體設備企業。在全球半導體產業向大陸轉移的過程中,半導體設備國產化具有重要戰略意義。刻蝕機是用來做什麼的刻蝕機,顧名思義,對應的是晶片製造中的「刻蝕」這一步。半導體設備刻蝕機走在國產替代前列在晶片製造中,有三個核心的環節,分別是薄膜沉積、光刻和刻蝕。刻蝕就是用化學或物理方法對襯底表面或表面覆蓋薄膜進行選擇性腐蝕或剝離的過程,進而形成光刻定義的電路圖形。
  • 機械行業:大基金二期蓄勢待發 加速半導體設備國產替代
    二、強化半導體設備國產替代邏輯強化半導體設備國產替代邏輯,二期預計加大半導體設備、材料和IC設計投資。大基金一期投資範圍涵蓋集成電路產業上、下遊各個環節,重點在IC製造環節,其中IC製造佔67%,設計佔17%,封測佔10%,裝備材料類佔6%,目前中芯國際14nm先進位程產品和長江存儲64層3DNAND均已實現量產,IC製造投資戰果顯著。
  • 半導體設備行業專題報告:全產業鏈視角看半導體檢測設備
    目前終端需求構成裡,大部分行業進入平緩增長階段,打破行業增長邊界 的增長點依賴於新的技術創新,技術創新帶動下遊產品結構升級對晶片制 程提出更高的要求,這些增長點包括 5G 及其應用場景、新能源汽車帶動 的電子化趨勢、可穿戴設備等。 國產半導體設備的採購需求除了跟隨半導體資本開支周期外,還有國產替 代的邏輯。
  • 半導體國產替代,哪些公司值得投資?
    從投資角度出發思考,國內半導體產業鏈未來的業績增速將受兩大核心因素的影響,一是行業需求增速,二是國產替代率增速,其中國產替代速度彈性最大,是影響國內半導體細分領域各公司能否率先「跑出來」的決定性因素。那麼A股上市公司中,哪些公司的技術含量高?國產替代實力強呢?
  • 前瞻半導體設備行業研報合集:被ASML壟斷32年,看了才懂「國產光刻...
    前瞻半導體設備行業研報合集:被ASML壟斷32年,看了才懂「國產光刻機」去哪兒了?目前,ASML已在中國設有12個辦事處,11個倉儲和物流中心,2個開發中心和1個培訓中心,共有1000多名員工。國產光刻機的缺失,不僅意味著每年中國企業要付出巨大代價去採購外國產品,更代表了半導體工業已經將自己的「命脈」拱手讓人。那麼中國為什麼造不出自己的光刻機?中國的高端半導體設備究竟差在哪裡?
  • 半導體設備行業深度報告:市場再創新高,國產化替代空間廣闊
    在 2020 年晶圓廠密集的資本支出之 後,SEMI 預計中國大陸 2021 年半導體設備市場將小幅回落,市場規模為 168 億 美元,同比下降 7%。半導體設備市場為海外廠商壟斷,國產設備企業奮起直追。2019 年國產半導體設 備銷售額為 161.82 億元,中國大陸 2019 年半導體設備市場規模 134.5 億美元, 國產化率約 17%,具備較大國產替代空間。
  • 半導體設備行業深度報告: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國產替代正當時...
    根據 SEMI 預測,2020 年全球半導體設備市場規模達創紀錄的 689 億美元,同比增長 16%,2021 年將達 719 億美元,同比增長 4.4%,2022年仍舊保持增長態勢,市場將達 761 億美元,同比增長 5.8%。半導體產業向中國轉移,中國成為最大半導體設備市場。
  • 半導體設備行業深度報告:國產突破正加速,迎來中長期投資機會
    從國內部分晶圓產線招標情況看,屹唐半導體在國內佔 主導地位,市佔率達 81%,國產化率較高,泛林半導體和 Screen 分別佔 17%和 2%。此外,國內廠商芯源 微和中電科 45 所也可生產去膠機。CVD 設備方面,AMAT、LAM、TEL 和日立國際電氣四 家廠商市佔率達 84%。PVD 設備方面,應用材料遙遙領先,獨佔 74%的市場份額。其他薄膜生長設備方面, 應用材料和泛林半導體兩家合計市佔率達 53%,國內廠商中微半導體佔有 7%的市場份額,主要生產 MOCVD。
  • 半導體崛起的必由之路——國產替代進口
    國產替代進口已經到了一個刻不容緩的關鍵時刻,而在眾多本土提供半導體製造設備的上市公司當中,中微公司絕對是一個高點坐標。高端半導體設備的領軍者中微公司全稱中微半導體設備(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半導體設備是半導體產業的基石,其投資總額佔半導體產線總投資的75%,是典型的高壟斷、高技術,高附加值的行業。中國大陸半導體設備需求量約佔全球總量的21%,已成為全球第二大半導體設備需求市場。全球半導體設備前五大生產廠商佔據著全部市場65%的份額,而國產半導體設備僅佔據1-2%的市場份額,國產替代進口的潛力巨大。
  • 一文看懂半導體檢測設備
    檢測設備相對於中前道的光刻、刻蝕設備來說,絕對製造技術難度相對低,國產廠商更容易突破,但由於涉及到度量衡標準,因此品牌壁壘,以及推廣難度還是較高的。半導體檢測貫穿整個半導體製造過程,可避免製造損失的指數式增長。隨著半導體技術的迅速發展,行業設計能力和製造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這一方面使得半導體實現的功能日益強大,另一方面其內部結構的複雜度也不斷提高,檢驗測試面臨越來越多的挑戰。
  • 中芯國際遭斷供,半導體設備國產替代備選企業有哪些?
    這顯示了整個世界對美國半導體設備企業的強依賴性,也成為美國制裁中國半導體產業的底氣。面對美國半導體設備的禁售封鎖,國產半導體設備廠商也在奮力尋求突破和成長。在這過程中也湧現出了一批有潛力的本土半導體設備廠商,以尋求在各種半導體設備領域實現突破,他們也將成為中國半導體設備國產化率提高的希望。
  • 國產集成電路設備重大突破 中微半導體5納米刻蝕機通過臺積電驗證
    中證網訊(記者 楊潔)根據解放日報12月18日消息,近期中微半導體自主研製的5納米等離子體刻蝕機經臺積電驗證,性能優良,將用於全球首條5納米製程生產線。5納米相當於頭髮絲直徑的二萬分之一,是集成電路製程工藝最小線寬。臺積電宣布2019年將進行5納米製程試產、預計2020年量產。
  • 技術封鎖下突圍有道,先進位程,不是國產半導體設備唯一的出路
    技術封鎖下突圍有道,先進位程,不是國產半導體設備唯一的出路很多人可能接受了一個比較極端的想法,那就是有錢萬事都可以,從一些方面來說,有錢確實可以解決很多事,但是針對技術上的東西,錢是沒有辦法解決的就拿美國對於我國的技術封鎖來說,在這種情況下就算我們有很多的錢,美國為了限制我們的發展,他們也不可能把核心技術售賣給我們,所以在技術封鎖下我們就需要突圍而突圍並不是像無頭蒼蠅一樣亂撞而需要有道,說到在技術封鎖下的突圍有道,先進位程不是國產半導體設備唯一出路。
  • 「芯觀點」從「紅皇后效應」看中國半導體:國產替代不是終點,要...
    過去70多年來,由美國主導、引領的半導體技術發展,並以此構建起來的產業生態、技術生態和全球產業鏈布局正在發生巨變。美國對於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打擊步步升級。從限制集成電路製造設備、工藝技術,到EDA工具,再到科技交流,以及影響同盟國貨地區聯手限制中國等。當前的中國半導體產業面臨的局面可以說是「被逼上懸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