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7月以來,軍工行業從市場暗線晉升成為主線,與外圍環境的導火索有關,如中美貿易摩擦、美方強行關閉領事館、中印邊緣衝突等事件。而更重要的是軍工行業的蓬勃發展及政策扶持等因素。最近,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23日成功發射,稱得上標誌性事件。
作為國內最大的微波半導體器件、微波電路軍用企業之一,亞光科技(300123,股吧)(子公司)的軍用晶片功能是微波信號的收發處理。亞光科技7月以來漲幅高達70%,是近期強勢股,大漲背後除了與軍工板塊熱火外,離不開公司處於高景氣賽道,未來成長性可期。
要點:
◆子公司亞光電子處於飛彈和衛星的高景氣賽道;
◆亞光電子2017年至2019年實現營收4.14億元、7.61億元和10.86億元;
◆公司積極持續擴大營銷力度,提高市場佔有率。
立足飛彈、衛星高景氣度賽道的軍用晶片龍頭
亞光科技成立於2003年,公司是國內大型微波半導體器件、微波電路軍用企業,與中電科13所、55所同處國內軍用微波組件第一梯隊。其中亞光科技控股97.38%的亞光電子,主要產品為半導體分立器件、晶片、微波電路及組件,應用在導引頭和航天通信(600677,股吧)(衛星等太空飛行器)等領域。
亞光電子產品可應用於飛彈的導引頭。導引頭由天線、接收機、信號處理器等部分組成,是飛彈的眼睛,對飛彈的打擊效果具有決定性的意義,而飛彈是我國戰略防禦和進攻中的最直接的規模化打擊武器。在飛彈武器的全部構造中,制導分系統的佔比為各分系統佔比最高,並且隨著飛彈類型和制導功能技術含量的不同有增強的趨勢。國盛證券認為,未來「十四五」期間,飛彈是增速快、確定性高的軍工裝備。預計當前飛彈市場規模或達到1000億元左右,未來5年複合增速有望達到30%以上。
此外,公司產品還可應用於航天通信,根據美國衛星工業協會統計的數據,截止2018年底,衛星產業規模達到2774億美元,其中衛星製造突破195億美元,增速快於整個產業,高達28%。按照20%的年增速估算,預計2025年衛星製造產業規模將達到300億美元。而國內衛星通信市場規模在2018年只為600億元,佔世界份額的7.1%,相比美國等發達國家,有較大的增量空間。
航天通信的範圍涵蓋了衛星通信、空間站通信、火箭發射過程通信等。目前國內首張國產衛星移動通信終端入網牌照已發放,完整產業鏈已被打通,未來大規模組網將受到需求刺激呈現爆發增長。亞光電子20多年前就參與了我國首次載人航天工程(603698,股吧)協作配套工作,並於1999、2003、2004年獲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國家信息產業部頒發的相關表彰榮譽,公司有望備考技術優勢,率先搶佔市場。
子公司營收增速可期對母公司盈利貢獻巨大
子公司亞光電子2017年以來營業收入實現穩步增長,2017年至2019年營業收入分別為4.14億元、7.61億元和10.86億元。短短三年,營收實現翻倍。亞光電子更是在2019年實現3.2億元的淨利潤,同比增長42.7%。
作為公司重要的子公司,亞光電子對公司的淨利潤作出了重大貢獻。今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39億元,同比增長52.79%;實現淨利潤3077.3萬元,同比下滑23.32%。一季度業績下滑主要是受新型冠狀疫情影響,公司船艇業務訂單在交付和收入確認方面存在一定的延後,加之軍品業務的季節性影響。但子公司亞光電子實現4.39%的淨利潤增長,在疫情大環境下實屬不易。
軍工電子業務持續加大技改與營銷力度
2019年以來,子公司亞光電子準確把握軍工電子發展的小型化、國產化兩大趨勢,積極開展新產品戰略預研。軍工產品在質量與技術方面穩步提升,公司完成武器裝備承制資格和軍體系「兩證合一」整改驗收並取得證書。公司同時持續擴大營銷力度,提高市場佔有率,其中微波單片集成電路銷售推廣取得一定成效,外銷用戶數量從去年僅7家增長到超過100家,銷售型號數量從去年36項增長到接近200項。
隨著我國重點武器裝備列裝交付提速,軍改邁入中後期訂單恢復性、補償性增長確定性高。
公司長期從事陸海空天全空間領域的雷達、導引頭以及航天通信領域的配套,市場地位穩固。受益於子公司亞光電子的高成長性,中航證券預計公司2020年至2022年將實現淨利潤分別為4.09、5.00、6.03億元,同比淨利潤增速在20%左右。
編輯:睿城
研報來源:
《國盛證券-亞光科技-300123.SZ-立足飛彈、衛星高景氣度賽道的軍用晶片龍頭》,2020年7月22日;《中航證券-亞光科技-300123.SZ-2019年報,2020一季報點評:軍工電子業務持續發力》,2020年4月28日。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巨豐投顧。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張洋 HN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