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子產業進入爆發期:巨頭加持,加速布局新賽道

2020-12-01 集微網

集微網消息,隨著電子科技產品的更新換代,人們對於電子產品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而決定電子產品性能的關鍵在於晶片。不過,隨著摩爾定律逐步逼近物理規律極限,微電子技術集成電路發展瓶頸已經出現,而利用光信號進行數據傳輸、處理和存儲的光子晶片有望成為下一代晶片技術發展方向。

作為一項新興技術,光子晶片技術有望帶動整個信息技術產業進入「從電到光」的轉變,並在未來光存儲、光顯示、光互聯、光計算,以及醫療衛生和航天、國防等領域的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目前,全球部分國家正在加緊進行科研和產業布局,可以預見是,未來誰能率先在光子技術上實現突破,誰就能搶佔信息技術產業鏈的「制高點」。

光子產業進入爆發前期

眾所周知,在過去的幾十年裡計算機行業的發展始終遵循著「摩爾定律」——半導體電路電晶體的體積越來越小,單個晶片上可容納的電晶體數變得越多,並呈每18到24個月翻一番的速度在迭代增長。而電晶體數量的增多意味著處理器的速度越快、效率越高。

而為了能在高速發展的IT行業立足,晶片製造商也一直致力於研發更小的電晶體。不過,電晶體的體積已經達到納米級別,繼續縮小的可能性正逐漸變小,「摩爾定律」的發展軌跡似乎已逼近極限。同時,電晶體依賴於電子移動來實現信息傳遞。而在晶片中由於光子不受電磁阻力等的影響,所以其傳播速度比電子快,可達二十倍以上。這意味著如果將半導體通路中的電子信號替換為光子,則晶片在不改變大小的情況下,計算機運算速度也能加快數十倍。

在業內人士看來,光晶片在提升計算機運算速率上具有巨大的潛力,未來光子晶片替代微電子晶片將是大勢所趨。「光進電退」演進至晶片內部,光晶片與微電子晶片比較,在算力、能耗、成本、尺寸方面優勢明顯。光晶片不僅可用於光通信設備、數據通信設備、無線通信設備、數據中心、超級計算、物聯傳感、人工智慧等,還可以應用於智慧型手機、平板、穿戴等消費領域。

目前,整個IT產業正處在「從電到光」的轉換過程,現在正是集成光路發展的最佳時間點。中科創星創始合伙人、「硬科技」理念提出者米磊認為光晶片是5G和物聯網的基礎設施,是真正人工智慧時代的基礎設施,未來不是消費電子時代,而是消費光子時代。

隨著「消費光子」時代的到來,集成電路將走向集成光路時代,突破」摩爾定律」瓶頸;同時,消費電子時代將過渡到「消費光子」 時代,將帶來萬億美金市場。在目前光子器件的應用領域中,各類攝像頭模組、生物識別技術產品、5G通訊技術和設備的創新是未來光子器件的主要增量市場。

從產業鏈來看,下遊及終端客戶對上遊光子器件的要求更加精密、輕薄,加工工藝更加高效、精準、複雜。隨著下遊智慧型手機攝像、識別模組的升級、自動駕駛技術的成熟、安防監控攝像機的智能化到無人機的普及等,直接帶動光子器件的市場需求。同時,隨著移動通信技術從4G到5G的發展,生物識別技術在消費電子中的應用、晶片材料的改良改進等外部技術的進步,光子產業將迎來了良好的發展機遇。

市場研究公司MarketsandMarkets預計,到2023年,全球光子學市場的規模將從2017年的5200億美元增長到2023年的7804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為7.0%。市場需求增長主要是受到信息通信技術、醫療技術、生命科學、自動化視覺等領域的應用需求增長的驅動。其中,信息通信技術在整個光子學市場中佔據最大的市場份額,未來將會保持著快速增長的態勢。

加速布局「新賽道」

由於這一技術未來將在數據通信、生化醫療、自動駕駛、國防安全等大顯身手,光子技術正成為資本市場的寵兒,歐美一批傳統集成電路和光電巨頭通過併購,正迅速進入光子領域搶佔高地,以傳統半導體強國為主導的全球光子產業格局悄然成形。

從大企業的行動上看,蘋果、華為、英特爾、思科、IBM等國際頂尖公司紛紛布局光晶片,體現出行業對於光晶片的重視和投入。

而我國由於外部壓力加上關鍵技術短缺,集成電路產業正在艱難前行。從產業角度來說,我國在光晶片研發速度上有望趕超國際,因此推動國內光晶片研發或許是為我國集成電路產業鏈紓困的關鍵一步。而我國也加快光子產業鏈的布局,掌握關鍵核心技術,讓國內企業擺脫對國外光晶片供應商的依賴。

2018年1月,國家工信部發布了中國光電子器件發展五年路線圖(2018-2022),其中明確提及了中國光通信器件產業目標:2022年中低端光電子晶片國產化率超過60%,高端光電子晶片的國產化率突破20%;2022年國內企業佔據全球光通信器件市場份額的30%以上,有1家企業進入全球前3名。

除了國家政策,國內企業也紛紛加碼光晶片技術領域。近年來,華為加速布局光晶片領域,比如在英國購置500畝地建設光晶片廠,收購了英國集成光子研究中心CIP Technologies以及比利時矽光技術開發商Caliopa等,這些都展示了華為對光晶片領域的重視。

另外,不得不提的一家公司便是中科創星。早在2014年,中科創星便已側重在光電領域的布局,以突破「卡脖子」技術為目標,在信息的獲取、傳輸、存儲、計算、顯示與交互等細分領域持續組網「修路」。目前已經累計投資了源傑半導體、鯤遊光電、魯汶儀器、曦智科技、阿達智能、橙科微電子、銳思智芯、芯聲智能、本源量子、洛微科技、賽富樂斯等在內的90餘家半導體企業。

在國家政策以及資金的大力扶植之下,我國光電產業正在迅速發展,中高端晶片也逐漸由國外進口,轉向自主研發、供給。在新興科技的發展與中國整體市場的推動作用下,我國光子產業將迎來全面發展。

而為了推進光子產業更快發展,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聯合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共同舉辦的「2020中國光子產業高峰論壇」將於11月24日在經開區舉辦,旨在推進北京光子產業大力發展,促進企業及市場深度對接,聚集國內外光學青年人才,著力為北京市打造新興科技品牌。

為期一天的2020中國光子產業高峰論壇以「聚合產業勢能、開啟光子元年」為主題,同期還將舉辦2020中國光子智庫閉門會議,以及光子硬科技平行論壇,浦丹光電、外號科技、中科慧遠、摩爾芯光等企業將參與論壇。

此外,本次高峰論壇還設置共同推動北京光子產業創新發展項目籤約儀式。包括北京電控與西科控股的戰略合作籤約以及燕東微電子、電子城高科、電控產投、西科控股、中科創星、先導院六方集中簽約,旨在打造光電子產業集群,進一步提升北京光子產業核心競爭力,搶佔未來經濟及科技發展制高點。

相關焦點

  • 政策助力、布局加碼光子產業能否迎來井噴式增長?
    面對洶湧而至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光子也成為中國實現技術超越和產業變革的重要抓手。目前,光子技術已經覆蓋了信息產生、獲取、傳輸、交換與處理等各個環節,並通過深度融合產生出智能駕駛、智慧機器人、新一代通信等新的應用領域,呈現井噴式的發展態勢。
  • 2020年氫能產業將進入爆發期
    原標題:2020年氫能產業將進入爆發期   10月18日,2017年北京國際風能與2017中國光伏大會暨展覽會上,產自佛山(雲浮)產業轉移工業園的氫能燃料電池汽車吸引了眾多人的圍觀。
  • 5G產業進入爆發期!千億龍頭砸出「深坑」,業績最猛的是它
    5G產業進入爆發期!重磅大會開幕在即,華為將亮相!千億龍頭砸出「深坑」,業績最猛的是它5G行業最大盛會將在節後拉開帷幕,哪些概念股最具爆發潛力?全國已建成5G基站超過60萬個9月27日國慶前夕,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總工程師史德年在「2020中國500強企業高峰論壇」上提到,我國5G發展取得顯著成績,截至目前,全國已建成5G基站超過60萬個,5G終端連接數超過一個億, 5G應用正在從單一化應用探索向體系化場景轉變,行業應用新產品、新業態和新模式不斷湧現,正在從應用試點向產業生態穩步邁進
  • 洞察者|鋰電池領域迎3000萬輛新「風口」寧德時代ATL加速布局
    [導讀]一方面,巨大的市場前景引發電池企業加速轉型升級和戰略布局;另一方面,新的產品形態和成本上升又制約著中小企業的投入。不管是傳統鋰電供應商「中高端」之路,還是巨頭下探新興市場,一個加速洗牌的鋰電產業「風頭」正勁。
  • 政策紅利加持健康產業進入快速發展期
    多位業內專家指出,在健康消費新趨勢下,健康產業也迎來了新的機遇。推動健康經濟中非醫療產業的發展,建立非醫療健康產業鏈,打造覆蓋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經濟發展,既能夠滿足人們的健康需求,同時將成為中國消費的新增長點。
  • 光子晶片有望成為下一代晶片技術發展方向
    不過,隨著摩爾定律逐步逼近物理規律極限,微電子技術集成電路發展瓶頸已經出現,而利用光信號進行數據傳輸、處理和存儲的光子晶片有望成為下一代晶片技術發展方向。 作為一項新興技術,光子晶片技術有望帶動整個信息技術產業進入「從電到光」的轉變,並在未來光存儲、光顯示、光互聯、光計算,以及醫療衛生和航天、國防等領域的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
  • 2021年主流賽道或格外擁擠,基民宜關注布局周期賽道的主動基金
    來源:證券市場紅周刊證券市場紅周刊作者 | 王曉明2019年公募更多在垂直領域、細分領域中布局產品,臨近年末,廣發等公司適時推出了環保ETF、智能車ETF、光伏產業ETF等主題類指基,它們的共同點是聚焦於短期市場熱門賽道。
  • 半導體產業投資趨勢:新一輪矽含量提升周期到來,行業新機遇產生
    由於技術封鎖等因素,國內半導體產業主要仍集中在低端商用及軍工領域,在高端商用領域與國際領先者仍有較大差距。 目前,半導體產業鏈從集成化到垂直化分工越來越明確,由此也降低了每個賽道的進入壁壘;國內優質玩家通過逐個擊破的模式,正在逐漸實現國產替代。
  • 布局加速!我國基因治療產業現狀及趨勢簡析
    同時對於藥物研發的規模化生產能力,目前企業雖加速布局,但整體市場空間尚需時日才能完全釋放。二、國內基因治療產業發展趨勢趨勢一:政府成為重要入局者,構建產業生態,服務產業創新。近年以來我國各地政府細胞/基因治療領域創新服務體系布局加速,北京、濟南、深圳、四川等地產業服務體系逐步完善。
  • 國元證券賀茂飛:多重因素催化下,國內功率半導體賽道進入黃金髮展期
    從在研項目和產品布局看,國內廠商開始向價值量更高的中高端產品轉型,通過提升性能和降低成本推動晶片向集成化、小型化發展。從技術迭代角度來看,功率半導體不需要追趕摩爾定律,倚重製程工藝、封裝設計和新材料迭代,整體趨向集成化、模塊化。在市場需求、政策、人才、資金和技術多因素催化下,國內功率半導體行業未來3-5年有望進入黃金髮展期。
  • 從新藥研發到守護健康,生命科技將成AI巨頭新賽道
    從新藥研發到守護健康,生命科技將成AI巨頭新賽道 2020-12-01 11: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人工智慧產業深度報告:賽道清晰,紅利兌現,有望實現戴維斯雙擊
    需求爆發疊加政策鼓勵加速產業化落地,AI 企業進入紅利兌現期。從需 求端來看,發展 AI 已是全球共識。目前安防、智能汽車、教育、醫療、新零 售等是熱點應用領域。從政策端 來看,中央政治局在 2020 年年初和其後的「內循環新格局」發展理念中,都 有提及新基建的投資方向,而人工智慧就是新基建的重要組成部分。隨後 11 月份發布的十四五規劃建議稿中,人工智慧與其他前沿科技一起,成為了中 國科技領域的發展重點。我們認為,在需求爆發和政策鼓勵下, 產業化落地加速,當前人工智慧產業有望進入規模商用的紅利兌現階段。
  • 億緯鋰能,鋰電池佼佼者,投資電子菸,雙重賽道加持,未來可期
    中國出臺政策,2025年新產銷的汽車裡面,新能源汽車要佔比25%,2019年這個比例不到5%,要增長4倍。歐洲出臺政策碳排放規則,車企不達標要罰款,新能源汽車佔比正在快速提升。2019全球新能源汽車220萬輛,滲透率不足3%,行業正處於發展期,即將迎來黃金增長期,預計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車產量達到3000萬輛,對應30%滲透率,十年十倍的增長空間。
  • 計算速度是電子晶片1000倍,光子AI晶片商用產品今年面世!
    不過可以看到,各家公司正在積極推進商用,Lightmatter公司就表示今年將會推出搭載光子AI晶片的商用產品,光子計算無疑將成為AI晶片領域的另一個賽道。他認為,即使是在實際應用中,該款演示的光子計算晶片將擊敗AI加速領域的市場領導者——英偉達A100 GPU。 光子算數也是國內國內少有的光子AI晶片賽道玩家,該公司與高校一起打造了面向伺服器的光電混合AI加速計算卡,目前已完成一些定製化加速任務,包括機器學習推理、時間序列分析等特定任務。
  • 創新驅動 禾賽科技領跑雷射雷達賽道
    相比於歐美國家,國內雷射雷達產業起步較晚,但是基於來自政策、人才、技術儲備等多方面的良好條件,近年來,崛起了以禾賽科技為代表的具有自主創新能力的國內雷射雷達企業,國產雷射雷達行業實現了直道超車。另有機構預測,到2021年我國車載雷射雷達市場的年均增幅將保持在50%以上,屆時國產雷射雷達的發展或將進入新一輪的爆發期。作為雷射雷達領域的領跑者,一直以來,禾賽科技都秉持著追求極致的信念,持續引領產業轉型升級。在禾賽科技董事長李一帆先生、禾賽科技孫愷先生與向少卿先生的帶領下,公司在全球有眾多專利布局,產品受到業界廣泛認可,客戶遍布全球多個國家與地區。
  • 量子科技概念股齊漲 產業鏈競逐新賽道
    1920年,以愛因斯坦為首的科學家正式創立量子力學,由此開啟了近百年來人類對於微觀世界的新認知。  在上世紀直接催生出原子彈、雷射、核磁共振等革命性技術後,進入21世紀的量子技術又開始與ICT技術融合,孕育出新的應用產業,業界將其稱為「量子科技革命的第二次浪潮」。
  • 量子計算,巨頭如何布局?
    習近平主席指出要找準我國量子科技發展的切入點和突破口,統籌基礎研究、前沿技術、工程技術研發,培育量子通信等戰略新興產業,搶佔量子科技國際競爭制高點,構築發展新優勢。比如:搜索、數字安全、人工智慧、機器學習等……三、量子科技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前沿領域量子科學技術進入最高層視野,量子科技發展進入快車道同時也彰顯走科技創新驅動的決心。2020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量子科技研究和應用前景進行了集體學習。
  • 國內偏光片企業加速布局 未來產業格局如何變化
    國內偏光片企業加速布局 未來產業格局如何變化
  • 多地加速布局 行業爆發元年開啟(附股)
    多地加速布局 行業爆發元年開啟(附股)】2019年有望成為氫產業商業化之元年。國泰君安指出,雖然當前燃料電池車輛存量僅為千餘輛,氫能相關基礎設施仍遠不完善,且是否把燃料電池當作推廣類比於鋰電池新能源車2009年十城千輛推廣工程的階段仍有爭議。但在政策補貼疊加和技術進步支持下,未來數年氫能勢必與內燃機、鋰電池,氫能產業長期共存並佔據一席之地,行業當前具備爆發潛質。
  • 產業觀察:政策密集推動 氫燃料電池產業加速布局
    進入11月以來,中央及地方政府紛紛出臺文件,對氫能產業的發展加大支持力度。業內普遍認為,我國氫能源汽車產業正處於即將進入「產業化發展」的前夕,即主要技術瓶頸「將通未通」,但成本尚未降到商用化水平。  與此前純電動汽車產業發展不同的是,對於氫燃料電池產業,政策扶植的方向一方面傾向開放技術的合作研發,一方面也未急於推動產業商用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