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S Lab成功開發了一款1550nm單光子雷射雷達概念原型

2020-12-03 電子發燒友

SOS Lab成功開發了一款1550nm單光子雷射雷達概念原型

MEMS 發表於 2020-12-02 09:53:16

據麥姆斯諮詢報導,韓國SK電訊(SK Telecom)攜手韓國雷射雷達(LiDAR)創新廠商SOS Lab成功開發了一款1550nm單光子雷射雷達概念原型,用於自動駕駛和智慧城市應用。例如,安裝在公共區域的3D雷射雷達可以實時監測車輛和兒童。當兒童突然衝進馬路時,雷射雷達可以準確識別危險,並向中央控制中心和附近的車輛發送警告信息。相比監控攝像頭,3D雷射雷達可以準確識別這類傳統監控設備難以把握的情況。

雷射雷達是一種通過發射雷射束並檢測返回光束,利用三維圖像對周圍環境進行建模,進而檢測物體的距離和特性的技術。通過機器學習,雷射雷達可以掌握物體信息,從而準確識別和分類汽車、行人、自行車和樹木等物體。
 

SK電訊和SOS Lab通過應用1550nm波長雷射和單光子探測技術,打造了世界一流的雷射雷達精度。與當前主流商用雷射雷達905nm波長雷射相比,1550nm波長雷射可以提高雷射雷達的探測性能,使其可以探測到500米範圍內的物體,並且,該波長的雷射被認為是對人眼更安全的波段。

SK電訊的單光子雷射雷達收發技術包括1550nm波長雷射器、單光子雪崩二極體(SPAD)和時間相關單光子計數器(TCSPC)。

SK電訊沒有使用線性模式雪崩光電二極體(APD),而是使用SPAD來確保對反射光的更高靈敏度。通過採用SPAD,其下一代單光子雷射雷達可以精確探測低反射率的物體,例如輪胎或穿黑色衣服的行人等。

現有雷射雷達在面對雨、霧、雪等惡劣天氣條件時性能降低,為了彌補這一弱點,SK電訊採用了TCSPC和識別算法,它可以準確區分雨、霧、雪和實體障礙物(如車輛),以顯著提高自動駕駛車輛在大雨或大雪中的安全性。

SK電訊和SOS Lab開發的這款1550nm單光子雷射雷達結合了上述創新技術,通過66640個雷射點進行橫向120°和垂直20°掃描,準確識別車輛周圍的物體。

可以預期,雷射雷達作為「自動駕駛之眼」的作用將越來越重要,它們可以幫助自動駕駛車輛更準確地識別周圍環境,從而做出更適合的駕駛決策。此外,雷射雷達還可以應用於智慧城市服務。例如,它不僅能夠用於探測學校路段的兒童等行人,還可以用於在夜間視野受限的情況下監測海岸線、港口和機場跑道等重要基礎設施。

SK電訊計劃在港口和地方政府安裝1550nm單光子雷射雷達測試平臺。通過對港口頻繁的貨櫃運輸進行嚴密監控,防止事故發生。而對於當地政府的自動駕駛實驗平臺,將在道路沿線的路燈上安裝雷射雷達,以監控道路及十字路口的行車狀況。

SK電訊成功地將1550nm波長雷射和單光子探測技術,與SOS Lab的雷射雷達掃描技術相結合,通過這款雷射雷達解決方案提供一系列創新的服務。

兩家公司計劃在2021年將1550nm單光子雷射雷達產品商業化。

SK電訊SP雷射雷達項目負責人Ji-hyuk Cho強調:「雷射雷達技術的發展將加快智慧基礎設施的建設,這是為公民創造安全社會的重要一步。」
 

責任編輯:lq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未來自動駕駛的「眼睛」——InGaAs單光子探測陣列
    雷射雷達中接收端的核心元件是光電探測器陣列,包括PIN器件、雪崩探測器件以及人眼安全波段的單光子雪崩探測器件等。InGaAs單光子雪崩探測陣列可工作於1550nm,具有人眼安全、長距離探測、快速響應和部件可靠等性能,有望滿足下一代雷射雷達的要求,助力高級別自動駕駛的發展。
  • 深度解析自動駕駛雷射雷達技術原理、感知系統的發展趨勢
    然而,昂貴的 InGaAs 基光電二極體需要探測 1550nm 的雷射回波。InGaAs 基光電二極體的效率低於成熟的矽基光電二極體。另外,大氣對 1550nm 的吸收比 850-950nm 強。因此,近紅外波段(例如 905nm)的雷射雷達系統仍然是主流。   3) 光電探測器:光電探測器通過光電效應將光功率轉換為電能。光敏感度是描述光電探測器接收光子時的響應的最關鍵特性之一。
  • MEMS雷射雷達被視為最快落地技術的三個原因
    光學相控陣(OPA)雷射雷達作為全固態雷射雷達之一,體積大幅減少,裝配時間也可控,可靠性高,但受到晶片成熟度不足等各種問題的牽制,離落地還有一段較長的路要走。閃光(Flash)雷射雷達暫時無法同時滿足遠近成像的要求,但隨著單光子面陣探測技術的成熟,有望成為未來的雷射雷達技術路線方向。
  • 超導單光子雷射雷達!中電科突破反隱身技術,五角大樓:不做回復
    這是繼超導單光子能實現空間碎片探測與雷射測距的優異成績後,取得的又一項新成就,中國超導單光子探測儀具有強大應用潛力。這款雷達系統利用量子雷達的應用,在原來基礎上創新處理方式,讓雷達系統整體性能得以提升。 量子雷達具有兩大優勢,一個是在對單光子的信號處理上加強了反隱身技術,另一個則是提高了雷達對外界抗幹擾能力。
  • 瑞士科學家開發出FMCW雷射雷達並行測量新技術
    據麥姆斯諮詢報導,3D雷射雷達傳感技術在自動駕駛領域的應用起源於2007年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項目署(DARPA)自動駕駛挑戰賽,當時首次採用Velodyne的128線機械旋轉式雷射雷達。大多數現代雷射雷達傳感器都採用脈衝式飛行時間法(ToF)的原理。脈衝式ToF雷射雷達的原理是通過傳感器孔徑發射出短脈衝或脈衝模式的雷射,並使用平方律光電探測器探測返回的光功率,從而計算出距離。
  • 為什麼說FMCW雷射雷達是代表未來的終極方案?
    人眼安全問題此外,目前大部分ToF雷射雷達系統的工作波長為850 nm和905 nm,非常接近可見光譜。更好的波長選擇是1550 nm,其人眼安全性相對高40倍,並且不容易受到日光幹擾。雷射雷達必然會像雷達一樣向相干探測方案發展。與發射簡單的脈衝不同,相干探測發射並依賴於低功率頻率啁啾。
  • 獨家專欄 | 固態雷射雷達的前世今生
    一類是以三維坐標數據合成點雲數據為重點輸出內容,如 Velodyne 的 16、32、64 線雷射雷達,還有固態單光子雷射雷達。最後一類是 2 維或 3 維圖像為重點輸出內容的雷射雷達,大多數 Flash 固態雷射雷達都是如此。
  • 國科光芯劉敬偉:矽光雷射雷達有何發展前景?|青桐對話
    這一期,我們推出了《雷射雷達:成功「破圈」,駛入量產快車道》的行研文,同時也和該賽道的創業者——國科光芯創始人劉敬偉進行了訪談,對賽道中的前沿技術進行抽絲剝繭、探本溯源,分享一些一線專家對行業現狀、趨勢的觀察與思考。
  • 雷射雷達一度價高又複雜 揭秘蘋果如何將其塞進iPhone 12
    但是Ouster公司生產的這些旋轉式雷射雷達傳感器仍然需要數千美元,用在主流汽車上都太貴了,更不用說智慧型手機了。 上周,Ouster宣布計劃發布一款沒有移動部件的新型固態雷射雷達。與Ouster目前雷射雷達中排列16到128個雷射器不同,Ouster的新裝置中將排列超過20000個VCSEL。
  • FMCW和TOF在車載雷射雷達中各有什麼優勢?
    業內人士表示,905nm的雷射雷達在技術以及整個產業鏈上,都相對成熟,但在安全性上存在一定的隱患。雷射雷達在惡劣環境下,傳輸距離以及效果會大打折扣,傳輸的距離也不夠遠(實際效果,並非企業標稱的數據,目前市面上的雷射雷達廠商的指標大多數都是在良好的天氣環境下測試的數據)。 造成這一結果的,與其工作的功率大小有關。
  • Photonic Vision推新雷射雷達傳感器 可同時抓獲雷達和視頻數據
    Photonic Vision獲得了Innovate UK的一項Open Competition撥款,該筆資金將用於生產全固態雷射雷達和全景雷射雷達的原型,此兩種雷射雷達都採用了LidarVision探測器。此外,該公司還一直與矽鑄造廠合作製作模型,以生產完全定製的傳感器,滿足汽車OEM客戶的需求。
  • 4種常用車載雷射雷達光源技術的優缺點解析
    相較於1550 nm波長,905 nm的主要優點是矽在該波長處吸收光子,而矽基光電探測器通常比探測1550 nm光所需的銦鎵砷(InGaAs)近紅外探測器更加成熟,從成本和整體成熟度方面來講是大批量應用的必然選擇,性價比更高。   因此,為了實現遠距離的測距,首先選擇905 nm脈衝雷射二極體,再使雷射脈衝的峰值功率儘可能大。
  • 潮科技|或於ToF「剛正面」,FMCW會是雷射雷達的未來方案?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一些ToF雷射雷達供應商開始通過將發射信號分成多個脈衝來引入編碼技術。但是,測距性能與系統的峰值功率成正比,將可用能量分成多個脈衝會導致測距性能的下降。人眼安全問題此外,目前大部分ToF雷射雷達系統的工作波長為850 nm和905 nm,非常接近可見光譜。
  • 中科院攜手企業推進超導單光子探測系統產業化
    近日,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與中船重工鵬力(南京)超低溫技術有限公司在南京籤署合作協議,雙方將正式合作研發超導單光子探測系統。   超導納米線單光子探測技術是近紅外波段綜合性能最好的單光子探測技術,在量子通信、深空通信、雷射雷達、光纖傳感以及生物螢光光譜等領域具有重要的應用前景。
  • 我國超導單光子雷射雷達系統實現對數百公裡外小目標跟蹤探測
    從中國電科十四所某試驗外場傳來消息,超導單光子雷射雷達系統,實現了對低空大氣層中數百公裡外目標的實時跟蹤探測,展現了超導單光子探測器的強大應用潛力。 由於光子是光的最小能量單元,具備單光子靈敏度的雷達系統可將雷射雷達系統的性能發揮到極致。在單光子雷射雷達系統的研究上,團隊與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四研究所攜手合作多年。
  • 濟南成功研製國際首個集成化量子頻率轉換晶片
    近日,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作,成功研製出國際首個集成化的多通道量子頻率轉換晶片。該晶片基於逆向質子交換的周期性極化鈮酸鋰波導(PPLN),實現了多通道光子非線性頻率轉換,且頻率轉換過程中保持光子的量子特性不變。
  • 第二代雷射雷達的競爭,從寶馬和Innoviz開始
    與雷達或攝像頭在車載領域已經大規模量產的情況不同,而第一款車載產品LiDAR在增加出貨量和降低價格方面仍然還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關係。在2016-2017年左右,人們期望到2020年左右,非機械型雷射雷達產品的成本可低於100美元)。然而,實際上LiDar製造商們最新的預期是,在2025年左右,能提供滿足汽車製造商需求的LiDAR成本可實現100到數百美元(圖3)。
  • 淺析我國超導光電子雷射雷達系統
    這是繼超導單光子能實現空間碎片探測與雷射測距的優異成績後,取得的又一項新成就,中國超導單光子探測儀具有強大應用潛力。 雷射雷達試驗成功 超導光電子雷射雷達系統是中國電科十四所與南京大學共同研究而成,研究團隊根據大氣層具體情況分析,結合低空大氣減弱的複雜環境,針對性研製探測器,使其更加精準靈敏。
  • 打造一顆雷射雷達需要幾步?
    增加一套控制和通信模塊,確保系統穩定工作並與外部實現通信。 完成! 瞧,看上去打造雷射雷達 Demo 並非難事,至少比把大象裝冰箱容易得多。 但以上只為陳述一個流暢的邏輯,就像汽車並非簡單四個輪子加一套沙發,雷射雷達的設計和開發也並非易事。
  • 雷射雷達真的可以灼燒相機的影像感測器嗎?
    雷射雷達真的可以灼燒相機的影像感測器嗎?文遠知行的工程師為我們作了解答。上述事件背景是某工程師拍攝一家企業推出的1550nm波段的雷射雷達,後來發現相機損壞出現壞點, 而官方給的說明是相機CMOS的敏感度是眼球的1000倍。也就是說,他不排除是旗下雷射雷達把相機CMOS灼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