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種常用車載雷射雷達光源技術的優缺點解析

2020-11-23 訊石光通訊諮詢網

  雷射光源是車載雷射雷達的核心器件之一。雷射光源的選擇需綜合考慮實際應用環境、雷射雷達技術方案、性能需求以及成本需求,需要多種類型的雷射光源來適應不同的道路環境。目前常見的幾種光源主要包括邊發射雷射器(EEL)、垂直腔面發射雷射器(VCSEL)、固體雷射器以及光纖雷射器等。

  邊發射雷射器(EEL)

  用於雷射雷達的邊發射雷射器,最常用的是InGaAs/GaAs應變量子阱脈衝雷射二極體(PLD, Pulsed laser diode),波長以905 nm最為流行。

  相較於1550 nm波長,905 nm的主要優點是矽在該波長處吸收光子,而矽基光電探測器通常比探測1550 nm光所需的銦鎵砷(InGaAs)近紅外探測器更加成熟,從成本和整體成熟度方面來講是大批量應用的必然選擇,性價比更高。

  因此,為了實現遠距離的測距,首先選擇905 nm脈衝雷射二極體,再使雷射脈衝的峰值功率儘可能大。同時對於高精度的雷射雷達方案,雷射脈衝的寬度和上升沿質量對後續時間間隔的精確測量具有重要意義。905 nm脈衝雷射二極體常見於掃描式雷射雷達,包括機械旋轉式和MEMS固態雷射雷達。

  905 nm 脈衝雷射二極體在測距領域已廣泛應用很多年,技術也是突飛猛進。雷射器晶片的發射單元結構已由單層發展到兩疊層或三疊層甚至四疊層。隨著雷射雷達對905 nm 脈衝雷射二極體輸出功率及光學點陣雲要求的提高,雷射雷達所需的晶片結構也由單通道發展到4通道,甚至6通道或8通道。這樣,905 nm 雷射器的峰值功率隨之顯著增加,由單通道結構約75 W提高到多通道結構400 W甚至近千瓦。

  常見的905 nm PLD的封裝結構是TO、蝶式、尾纖以及更好的散熱基座上直接安裝晶片等。德國歐司朗(Osram)公司是全球905 nm PLD主要的生產商,封裝結構涉及到塑料TO-can、金屬TO-can,以及陶瓷基座上直接封裝晶片,峰值功率75 W到400 W不等, 單個通道電流40 A,峰值光功率最高達125 W,能效高達33%。而四通道的晶片具有四個發射區,如圖1所示,光功率高達480W,使得雷射的探測範圍要遠得多。

圖1 歐司朗四通道雷射器產品

  日本濱松光子公司也發布了4通道905 nm脈衝雷射二極體,圖2即是典型的基座上直接封裝晶片的結構,可以滿足車規級的使用要求。

圖2 濱松陶瓷封裝的4通道 PLD

  此外,還有Excelitas Technologies、Laser Components、OSI LaserDiode Inc.、Wavespectrum Laser Group、瑞波光電等。

  雷射雷達廠商在使用多通道高峰值功率PLD時,需要解決納秒級大電流驅動電源及光學準直兩個技術難題,西安炬光科技推出了集成了8通道PLD,如圖3所示,高速驅動,光學整形的一體化雷達光源模塊,該模塊產品可實現900W峰值功率輸出,0.1x 25 °的準直光斑輸出。這樣的高度集成光源模塊為雷射雷達廠商解決了光源使用中的技術難題,降低了使用高功率PLD光源的技術門檻,是遠距離車載雷射雷達產品的優選光源。

圖3 炬光科技 8通道905 nm雷射雷達光源模塊

  垂直腔面發射雷射器(VCSEL)

  VCSEL(Vertical Cavity Surface Emitting Laser)是一種垂直表面出光的新型雷射器,其製造工藝與邊發射半導體雷射器相兼容,且大規模製造的成本很低。另一方面,VCSEL的生長結構更易於晶片級的二維VCSEL陣列,不僅可以提高輸出功率,還為設計各種複雜結構的點陣光源提供了可能。

  VCSEL目前已廣泛應用在消費電子、工業控制、光通信等領域,是3D傳感的主要光源技術,隨著光功率的不斷提升,VCSEL在車載雷達、智慧機器人等中長距領域也逐步開始得到應用。

  近年來,車載雷射雷達及3D感知發展非常迅速,引得國內外大量廠商在VCSEL領域布局,國外廠商包括Lumentum、Finisar、Osram、II-VI等,國內蘇州長光華芯建成投產了國內首條具有完整生產工藝的VCSEL晶片生產線,提供850~940 nm波段的VCSEL產品,適用於飛行時間(ToF)和結構光(Structured light)的方案。

  固體雷射器

  固體雷射器是閃光式車載雷射雷達(Flash LiDAR)技術路線的雷射光源方案。閃光式雷射雷達是真正意義上的固態面雷射雷達,雷射雷達內部沒有任何掃描或運動部件。

  用於Flash LiDAR的固體雷射光源在設計和工藝上具有很大的挑戰,首先需要形成大角度視場(如125°x 25°)均勻照射市場,這需要將固體雷射MW級點光源通過特殊的光場勻化技術進行勻化,在三維空間形成均勻照射大視場。

  其次,需要讓固體雷射器滿足車規級高低溫、震動、壽命等可靠性要求。目前市場公開報導能夠提供車規級固體雷射光源的是西安炬光科技的AL01系列光源,如圖4所示。該產品可實現1064 nm/1.5 mJ/3 ns/單脈衝能量輸出,重複頻率30-50H。

圖4 炬光科技固體雷射光源產品及雷射照射視場能量分布數據

  閃光式雷射雷達低時延、高解析度顯著特點,特別適合於高速行駛路況下中遠距離的雷射雷達探測。業內領先的汽車零配件公司已經布局該技術路線,最先進入市場的汽車零配件廠商預計將於2020年進入量產實現L2+級智能駕駛。

  光纖雷射器

  1550 nm波長的雷射光源也是某些車載雷射雷達產品選擇的光。原因是1550 nm雷射遠離人眼吸收的可見光光譜,相比於905 nm雷射, 同等功率的1550 nm雷射人眼安全性提高40倍。

  在相同人眼安全等級的功率下,905 nm雷射雷達很難在200 m以外的高速公路上看到高度為10 cm左右的物體,但是1550 nm雷射雷達卻可以將檢測距離提高到300 m以上。此外,1550 nm配合調頻連續波(FMCW)的技術,不僅可以檢測距離,同時可以利用都卜勒頻移來測量物體的速度。大氣穿透能力強,人眼安全性高是1550 nm雷射光源的顯著特點,但是相較於905 nm雷射雷達,1550 nm雷射雷達在光源及探測器成本、體積以及供應鏈成熟度上還有明顯的不足。

  1550 nm雷射雷達一般採用光纖雷射器作為光源, 主要廠家有法國Lumibird、昂納(訊石備註:海創光電、AOI)此外也有一些雷射雷達公司採用自已開發的光纖雷射器,如美國Luminar、鐳神智能等。

  總結

  車載雷射雷達是未來智能輔助駕駛、無人駕駛汽車多傳感器體系中必不可少的核心傳感器之一,隨著無人駕駛市場的高速發展,車載雷射雷達光源的發展方興未艾,根據不同的駕駛環境需要,邊發射型半導體雷射器,VCSEL雷射器,固體雷射器,光纖雷射器都有各自的用武之地。


  作者簡介

  張雪峰,西安炬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公司業務拓展總監;李勇,汽車事業部副總經理;王警衛,首席科學家。

  閔大勇,蘇州長光華芯光電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吳真林,工程師,副總經理。


相關焦點

  • 智能駕駛車載雷射雷達關鍵技術與應用算法
    為達到智能駕駛對車載雷射雷達的高要求,針對車載雷射雷達關鍵技術與應用算法的相關研究正在不斷地深入拓展。在雷射發射、接收、掃描等諸多雷射雷達硬體技術中,目前人們普遍認為掃描技術是車載雷射雷達的關鍵,它直接決定了雷達的掃描頻率、掃描範圍、點雲數據量等各項重要參數,是縮小車載雷射雷達的整體體積與降低成本的關鍵,也直接影響了車載雷射雷達的車規級量產的實現。
  • FMCW 雷射雷達光源參數分析及技術基礎與研究進展
    FMCW 雷射雷達的光源需要根據測量目的對光載波的頻率進行不同形式的調製,目前常用的包括三角波形式 在工作波長固定的前提下,為了提高角分辨能力,常用的方法是增加天線孔徑 d 以減小光束髮散角。所以用於成像的 FMCW 雷射雷達通常和綜合孔徑技術結合,通過對目標在不同位置的多次測量與相關算法增大虛擬孔徑以提高角分辨能力。
  • 五大LiDAR公司齊聚美股,車載雷射雷達將走向何方?
    本文內容將包括:Velodyne 核心技術解析:MLALuminar:最高功率帶來最高性能Innoviz:MEMS 帶來最低成本Aeva:堅持 FMCWOuster:近似於 Flash 的技術路線雷射雷達基本構成值得注意的是,Velodyne、Luminar、Innoviz、Aeva 和 Ouster ,這 5 家公司在針對前裝車載市場的主力產品上
  • 雷射雷達原理、關鍵技術及應用的深度解析
    按雷射發射波形分:有脈衝雷射雷達、連續波雷射雷達和混合型雷射雷達等。 按顯示方式分:有模擬或數字顯示雷射雷達和成像雷射雷達。 按運載平臺分:有地基固定式雷射雷達、車載雷射雷達、機載雷射雷達、船載雷射雷達、星載雷射雷達、彈載雷射雷達和手持式雷射雷達等。
  • 20家國內企業參與車載雷射雷達角逐
    2017年7月,搭載法雷奧4線SCALA雷射雷達的奧迪A8作為全球首款產量L3車型一經亮相便引起行業內廣泛討論,車載雷射雷達作為關鍵的傳感器為自動駕駛汽車起到「眼睛」的作用。國際上,我們聽到的更多是Velodyne、Quenargy、LeddarTech、Innoviz 和IBEO等車載雷射雷達企業的信息,這些都是目前車載雷射雷達優秀代表。
  • 車載毫米波雷達的原理和應用技術
    車載雷達通過對目標大小、速度(相對)、距離、角度、數量等參數進行測量、計算、分析、顯示、預警、自動控制等操作。隨著汽車市場的日益開拓,車載毫米波雷達技術測量精度更高,數據處理時間更短,探測目標更密集且搜索預警半徑更大,安全可靠性更高端。而且隨著技術不斷成熟,車載毫米波雷達生產成本更加低廉,將能夠滿足無人駕駛雷達系統需求[1]。
  • 20家本土企業參與車載雷射雷達角逐
    2017年7月,搭載法雷奧4線SCALA雷射雷達的奧迪A8作為全球首款產量L3車型一經亮相便引起行業內廣泛討論,車載雷射雷達作為關鍵的傳感器為自動駕駛汽車起到「眼睛」的作用。
  • 五大雷射雷達公司「大亂鬥」
    本文將對五大雷射雷達的技術路線進行分析,帶大家一起看看炙手可熱的 LiDAR 炸子雞們走向何方。值得注意的是,Velodyne、Luminar、Innoviz、Aeva 和 Ouster ,這 5 家公司在針對前裝車載市場的主力產品上,都放棄了傳統的軸承電機機械旋轉方案。
  • 毫米波雷達與雷射雷達兩種類別的雷達技術究竟有什麼區別?
    毫米波雷達與雷射雷達兩種類別的雷達技術究竟有什麼區別? 2015年,日內瓦世界無線電通信大會將77.5-78.0GHz頻段劃分給無線電定位業務,以支持短距離高解析度車載雷達的發展,從而使76-81GHz都可用於車載雷達,為全球車載毫米波雷達的頻率統一指明了方向。 02毫米波雷達與雷射雷達 無人駕駛技術想要真正上路行駛,最關鍵的技術難點就在於汽車如何能對現實中複雜的交通狀況了如指掌,這樣一來就必須使用雷達裝置。
  • Mobileye/英特爾雷射雷達剖析
    雷射雷達某種意義上可以看做一種特殊的雷射收發器,而英特爾在伺服器領域有強大的光纖收發器產品線,英特爾在光電領域根基深厚,英特爾也推出了用於室內環境的L515雷射雷達,有效探距最遠9米。2020年5月SPIE(國際光學工程學會)大會上,英特爾光纖收發器事業部的工程師Jonathan K. Doylend對車載晶片級雷射雷達做了詳細介紹。
  • 深度解析自動駕駛雷射雷達技術原理、感知系統的發展趨勢
    原標題:深度解析自動駕駛雷射雷達技術原理、感知系統的發展趨勢   目前,機械旋轉雷射雷達的高
  • MEMS雷射雷達被視為最快落地技術的三個原因
    那麼,2019年真的會成為MEMS雷射雷達技術路線元年嗎?技術路線更受到雷射雷達製造商的青睞kKwednc我們知道,機械式雷射雷達體積龐大且價格昂貴,如Velodyne 的32線雷射雷達HDL-32E需要32組發射光源與32組接收光源進行一一對應調試,對裝配要求非常高,量產出貨效率堪憂;或者使用旋轉鏡,在不同方位和下傾角度,以略微不同的傾斜角度來控制單束脈衝雷射,如法雷奧SCALA。
  • 從四個維度深度剖析雷射雷達核心技術
    因此,雷射雷達成為了產業界和資本界追逐的「寵兒」,投資和併購消息層出不窮。很多老牌整車廠和網際網路巨頭都展開了車載雷射雷達的「軍備競賽」。近期,MEMS雷射雷達技術發展最為活躍,並且吸引了大多數投資,同時寶馬宣布將於2021年推出集成MEMS雷射雷達的自動駕駛汽車。
  • 不同於特斯拉的路線蔚來ET7搭載的雷射雷達是什麼?
    核心觀點不同於市場的觀點:市場認為雷射雷達產業規模商用尚早。根據莎莉文預測2020~2025年車載雷射雷達市場複合增速將達到80.89%,到2025年市場規模將達到35億元。當前,車載的雷射雷達主要工作在24GHz、77GHz頻段,前者用於中段距離雷達,探測範圍在15~30m;後者主要用在長距離雷達,探測範圍在100~200m。由於77GHz產品在解析度和體積上更具有優勢,成為車載雷射雷達的主流方案。儘管毫米波雷達具有更好的環境適應性,但其固有的特徵限制了其在高等級自動駕駛領域的應用,主要體現為毫米波雷達對於行人等非金屬物體反射波較弱,難以進行識別。
  • 無人駕駛環境感知設備中 雷射雷達和攝像頭各自的優缺點
    導讀在無人駕駛汽車上,雷射雷達和攝像頭相對於是汽車的「眼睛」,他們倆各有不同的優缺點。那麼無人駕駛汽車到底用雷射雷達還是用攝像頭?或者還有其它的解決方案呢?
  • 從iPhone12攝像系統說起 淺談車載雷射雷達系統
    LiDAR是(LightDetectionandRanging)光檢測和測距的縮寫,你可以理解為是雷射雷達,一種測量距離的傳感器,但它測量介質使用的是雷射。使用在iPhone12Pro上,雷射雷達會發出肉眼不可見的雷射束,它的優勢在於可以測量出絕對的深度,這將極大的優化深度圖,賦予圖片更多的細節;同時還能提升自動對焦的速度。而除了手機,目前高階的掃地機器人,你也能找到它的身影。不過對於一個汽車網站來說,再聊下去似乎有些跑題了,其實LiDAR使用在上述領域只能說是大材小用,為汽車進行自動駕駛才是物盡其用。
  • 不同於特斯拉的路線 蔚來ET7搭載的雷射雷達是什麼?
    當前,車載的雷射雷達主要工作在24GHz、77GHz頻段,前者用於中段距離雷達,探測範圍在15~30m;後者主要用在長距離雷達,探測範圍在100~200m。由於77GHz產品在解析度和體積上更具有優勢,成為車載雷射雷達的主流方案。
  • 【解析】產業鏈上遊的雷達技術是什麼樣的?服務機器人和無人駕駛的...
    雷射雷達,製造廠商主要有幾家,分別是國內的和日本的,還有一些是歐美的,另外還有一些汽車駕駛的供應商也在做雷射雷達,雷射雷達這個技術壁壘很高。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雷射雷達包括三個方面,一個是光學,一個是電路,電路包括算法,再一個是精準的控制。
  • 雷射雷達探測及三維成像技術進展,讀這一篇就知曉
    然而雷射雷達除發射外還需對回波信號進行同步接收,目前技術上還有待成熟。 掃描成像雷射雷達從搭載平臺來看主要分為星載掃描成像雷射雷達、機載掃描成像雷射雷達、車載成像雷射雷達等。 (3)車載成像雷射雷達 近年來無人駕駛汽車發展迅速,掃描成像雷射雷達作為無人駕駛一種有效的解決方案,吸引著世界各國都在積極開展車載雷射雷達的研究。
  • 專欄| 如何利用雷射雷達檢測車道線?這裡提供了4種方法
    後三種方法需要多線雷射雷達,最少也是16線雷射雷達。前者可以使用4線或單線雷射雷達,考慮到奧迪A8已經開始使用4線雷射雷達,4線雷射雷達已經進入實用階段。 當然,這四種方法也可以混合使用。車道線檢測兩步走車道線檢測基本分兩部走:提取幾何或物理特徵,利用離散數據擬合成車道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