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一顆雷射雷達需要幾步?

2020-11-22 騰訊網

專欄作者 / Sentinels

首發 / 汽車之心(微信 ID:Auto-Bit)

聲明:本文不是官方文檔,亦不是某種形式的斷言或結論,本文僅僅是技術討論性質的文章,無論是否用了確定性的語氣,作者都不保證內容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亦不明示或暗示此文章不是在胡說八道。(事實上,作者過去常常胡說八道並樂此不彼)。因此,所有因採用本文章涉及的方法、數據或其他任何信息,所造成的直接或間接損害,包括但不限於生命和財產損失,作者、撰寫團隊和平臺概不負責。

想完成一顆雷射雷達需要分幾步?

1. 搭建一套體積足夠小的脈衝式雷射測距系統;

2. 重複搭建測距系統,並根據特定規則將它們進行空間排列;

3. 增加一套電機帶動測距系統進行 360°旋轉;

4. 增加一套控制和通信模塊,確保系統穩定工作並與外部實現通信。

完成!

瞧,看上去打造雷射雷達 Demo 並非難事,至少比把大象裝冰箱容易得多。

但以上只為陳述一個流暢的邏輯,就像汽車並非簡單四個輪子加一套沙發,雷射雷達的設計和開發也並非易事。

搭建一套體積足夠小的脈衝雷射測距系統

雷射雷達基本原理可以簡單等同於脈衝式雷射測距儀原理。

它基於一個完美的公式,L=0.5*CT,我們稱它為 TOF(Time of flight),飛行時間法。

典型測距儀要通過一個發射單元,一個接收單元和一個計算單元來實現。

發射單元輸出的脈衝經目標物體反射後又被接收單元接收,計算單元同時記錄脈衝往返的渡越時間 T,計算光速 C 和渡越時間 T 的乘積的一半,就是測距儀和目標物體之間的距離 L。

這種測距儀的一種典型應用出現在軍事行動上(民用的測繪領域也常見)。

採用大功率的 1064nm 雷射照射器,單脈衝能量達 100mJ,峰值功率可達兆瓦,配合極小的雷射發散角,實現對 10Km 範圍內的軍事目標進行測距和指引。

著名的 Hellfire 飛彈就是依靠這套測距和照射系統實現精確的雷射末制導打擊。從上世紀 80 年代服役至今,依然是美軍戰術武器上的優選。

當然,把軍用雷射雷達測距儀拿來民用是不合理的。

首先,1064nm 雷射器並非人眼安全波段。

另外,單脈衝能量過高;最後軍用測距儀的體積較大,成本昂貴。

但相同的原理,我們通過改造就可以將其合理利用。

有這樣一種波長的雷射,它屬於人眼安全波段,可以通過體積極小半導體雷射器泵浦輸出納秒級別的窄脈寬,同時具備足夠好的能效比——這就是 903nm。

如今 903nm 的半導體雷射器可以將裸 Die(螺片封裝)通過金絲鍵合工藝封裝在 PCB 上,其尺寸只有毫米級,同時保持足夠好的性能和穩定性。

當然,單純的 903nm 半導體雷射器是無法點亮自己的,還需要一套完備的電路來驅動它。

目前常見的機械旋轉式雷達都採用了驅動電路板的形式,相比幾個毫米的雷射器,驅動電路則大得多。

因此,將驅動電路打包 ASIC 化是未來的趨勢,即縮小了體積,又優化了穩定性和工藝。

至此,我們大致搞定了發射端。接下來,我們還需要一個接收器來配合。

常用的光電探測器有 PIN,APD,CCD,CMOS 等,當然還有 SPAD,MPPC 等等聽上去更高端的選項。

但選擇探測器的準則要滿足,在 903nm 波段有足夠好的帶寬、響應度跟信噪比,足夠小的尺寸和穩定性,以及足夠高的性價比。

首先是帶寬的需求,由於雷射脈衝的寬度在納秒級別,其信號帶寬在百兆以上,因此探測器也需要具備足夠的帶寬,從而帶來足夠的響應速度。

如果帶寬太窄,則信號會失真,導致接收端輸出的上升沿緩慢,從而為後端的信號處理帶來麻煩。

響應度需求,這個容易理解。

如果探測器響應度不夠,則接收端的信號強度極弱,由此會給後級放大電路帶來負擔。

你可能會說,我們可以提高後級運算放大電路的能力來彌補,但這就涉及到信噪比的問題。

信噪比是雷射雷達系統中非常重要的設計指標,對探測距離,測距精度都產生重大影響。

理想狀態下,我們期望噪聲平躺在地上,永遠不要露面,但這不現實。

對於 903nm 波長的雷射雷達,有一個重要的噪聲來源不可避免。

陽光中包含豐富的 903nm 成分,這些成分又包含非常豐富的頻率分量。而 LiDAR 光學系統的濾光片是允許 903nm 通過的。

也就是說,雷達的光學接收系統,會將自己發射的 903nm 脈衝,和陽光中的 903nm 成分,一視同仁。

這些混雜了非常多頻率的 903nm 成分,會被探測器接收並放大成噪聲。

這個噪聲同時會被後級運放逐級放大,最後就成為生長在有效 pulse 上的雜草,這些雜草會給系統的 TOF 計算引入麻煩。而後級運放的放大倍數越高,雜草生長越瘋狂。

這也就是為什麼不能無節制的提高運放能力。

說回到探測器的信噪比,光電探測器本身也會引入噪聲到後級電路當中。所以理想的探測電路設計,為了儘量確保源頭的乾淨,應該選擇信噪比足夠高的探測器。

尺寸,穩定性和性價比,這就看供應商的能力了。

隨著雷射雷達行業的發展,供應商也是火力全開,在上遊行業取得了不小的進步。

根據上述探討,滿足現實需求的是矽基的 APD,雪崩光電二極體。其響應特性曲線美妙的在 900 附近留下了極大值點,剛好和 903nm 半導體雷射器牽手一段姻緣。

如今同樣裸 Die 封裝的 APD 尺寸可以做到毫米級別,知名供應商如 First sensor,濱松(HAMAMATSU)的探測器都可以敏感數百米的 903nm 雷射脈衝,配合放大電路能夠實現高信噪比響應。

你可能會問,如今 SPAD,MPPC 這種具備史詩級響應度的單光子探測器用在雷達上,豈不是可以測出天際?

蓋革模式探測能力很強,毋庸置疑。

但雷射雷達是高動態範圍的全天候設備,需要覆蓋弱背景光的夜晚和強背景光的正午,陽光中的近紅外成分非常容易讓單光子探測器飽和,這也就是單光子探測通常是用在測星領域的原因。

當然,如果在動態範圍上能有所突破,這種探測器依然不失為一種選擇。

至此我們步入了雷射雷達設計初級階段,距離小康還很遙遠。

搞定了雷射發射單元和接收單元,配合合適的邏輯控制和計時單元,就可以實現測距功能。

重複搭建測距系統

一對收發系統,在目標物體上只能呈現一個點的距離信息,如果想獲得更多信息量怎麼辦?

我們可以利用重複搭建的方式,將多對相同且獨立雷射收發系統,通過特定的規則實現空間排列,就可以在目標上呈現多個點的距離信息。

簡單以線性排列為例(當然,實際的雷射雷達通常不會粗糙的線性排列,這裡面有多方面原因,節省空間是其中之一):

至此,我們通過這套收發模組,可以在目標物體上獲取線狀的距離信息。

增加一套電機帶動測距系統進行 360°旋轉

為了獲得更多的信息量,貪婪的工程師想到了新的主意:

加裝一套電機,帶動收發模組旋轉,隨著電機旋轉,收發模組掃描周圍環境,反饋所接觸的第一道障礙物的距離信息,由此構成了我們所見到的漂亮點雲。

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務實,且推動了一項產業的絕佳想法,同時所帶來的專利糾紛也賺足了眼球。

但這個電機也是如今讓機械旋轉式雷射雷達飽受詬病的所在——車企紛紛對它的穩定性和壽命提出質疑。

這種質疑合情合理,雖然汽車上也存在很多電機裝置,電機本身也符合車規等級要求,但雷射雷達有所不同:

其一,雷達所搭載收發模組作為負載相對較重,會對電機的壽命造成影響;

其二,雷射雷達是精密的光學設備,車載環境下大溫度範圍和複雜震動難免引起結構的配重失衡,機械結構的微小變動會導致光學系統失衡,從而在探測效果上打折扣。

所以才會有諸多優秀的公司湧入了固態雷達市場。

當然,這個市場目前正處於技術爬坡階段,篇幅關係暫不討論。

增加一套控制和通信模塊,

確保系統穩定工作並與外部實現通信

打好上述基礎,我們仍然需要一些收尾工作確保這顆雷達工作正常。

首先,雷射收發模組需要精確的邏輯時序控制,計算 TOF 時間需要精確到皮秒級別的計時模塊,這些工作需要一個邏輯控制核心完成。

其次,需要一個電機驅動單元確保電機工作正常,以及無線供電或者滑環單元實現能量傳遞(滑環存在壽命問題)。

另外,為了實現外部控制與數據傳輸,還需要通信模塊實現信息交互。以及,以上所有單元都需要的供電模塊。

至此,我們大體走完了雷射雷達的開發流程。

打開上位機,就可以欣賞漂亮的點雲啦!

不得不說,機械式雷射雷達的熱度已經在下降了,更多的技術、資金和目光都聚焦在固態雷射雷達這片藍海上。

P.S. 後續我們可以聊聊固態雷射雷達。

「汽車之心·行家說」預告

3 月 19 日周四晚20:00-21:00,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清華大學人工智慧研究院視覺智能研究中心主任鄧志東將帶來主題為《AI與5G如何助力智能駕駛產業發展—— 「新基建」與「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解讀》的線上分享。

相關焦點

  • FMCW雷射雷達完勝ToF雷射雷達,是真是假?細節分析來了!
    ToF雷射雷達確實需要多次發射雷射以確定目標物體的速度。與FMCW雷射雷達所稱的單次雷射發射相比,這似乎是額外的「開銷」。更重要的是,並非所有速度測量意義都是相同的。儘管兩輛汽車正面行駛時的徑向速度是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雷射雷達對最大探測距離參數的要求是越大越好),其實橫向速度也很重要,因為橫向速度引起的緊急情況佔90%以上。
  • 廉價化雷射雷達的希望:MEMS雷射雷達 vs 固態雷射雷達 | 雷射雷達...
    很多人選擇鑽研深度學習和圖像識別來取消雷射雷達,也有人選擇雷射雷達的廉價化。目前雷射雷達價格高的原因包括了需求量少,組裝和調試成本高。Velodyne公司此前的機械旋轉式產品在車用雷射雷達領域佔據統治地位,後續推出混合固態的產品,成本有所降低,正在逐步研發純固態雷射雷達。Velodyne LiDAR獲得百度與福特1.5億美元的投資,計劃到2020年左右成本降至500美金。
  • 固定翼雷射雷達,純電動才是未來!
    近年來,使用雷射雷達航測的客戶越來越多。國土測繪和工程勘察行業雷射雷達國內的銷售總額,從2017年的不到1億到2019年的超過2億,基本每年行業內對雷射雷達的需求是翻倍增長,預計到2020年,雷射雷達國內需求量會接近4億!
  • 馬斯克PK中國新造車勢力:雷射雷達到底是啥?
    汽車要實現自動駕駛,需要攝像頭、毫米波雷達和雷射雷達等傳感器在汽車上代替人眼,對周圍環境進行感知,通過對這些感知信息分析、處理,能讓汽車自主決策如何轉向、變道、剎車等等。雷射雷達登陸國內新造車,下一步將會成為智能汽車的標配嗎?圖像識別、雷射雷達誰更強?是否需要搭載雷射雷達,一直是自動駕駛領域爭論的焦點之一。
  • 攝像頭、毫米波雷達、雷射雷達誰會來投資
    C-V2X路側設施部署是車路協同場景中的核心組成部分,而其中路側環境感知設備視頻攝像頭、毫米波雷達和雷射雷達的布設被認為是交通環境感知的重要手段,是車路協同未來市場投資的重要方向。車載端環境感知設備由於存在感知盲區以及安裝成本過高,因此需要路側環境感知設備在交叉口、盲區、彎道、匝道等位置布設,以提升自動駕駛交通安全和效率。
  • 毫米波雷達進入成像時代,低線束雷射雷達危險了!
    打造4D毫米波雷達 性能叫板雷射雷達 在如今的毫米波雷達市場上,汽車零部件巨頭已經牢牢掌握了市場,對初創公司來說,最大的機會是在全新的技術方向上。傲酷的機會,便是4D點雲成像毫米波雷達。 傳統的民用毫米波雷達,由於其信號天線只在二維方向上排布,因此其對目標的探測只有二維水平坐標,沒有高度信息。
  • 機械雷射雷達群雄鏖戰,固態雷射雷達硝煙再起
    導航定位、運動控制、感知交互(視覺、語音)這幾項技術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服務機器人的智能性,而雷射雷達作為服務機器人產業的上遊,也順勢爆發出空前的需求。 在雷射雷達這個領域,國內企業目前也已經取得了一些成績。
  • 成像雷射雷達技術概述
    摘要:簡要介紹了成像雷射雷達技術的應用特點, 闡述了成像雷射雷達可採用的幾種成像技術及部分單元技術包括雷射器和可用的掃描系統技術
  • 小鵬「吃了幾碗涼粉」,雷射雷達是對是錯?
    「到底是幾碗涼粉」在 2020 年 1 月,特斯拉傳喚小鵬汽車美國業務公司 XMotors,要求獲得小鵬汽車 XPilot 完整原始碼庫以及小鵬汽車高管的硬碟副本的訪問權限,此外,特斯拉還要求獲得蘋果對小鵬汽車前僱員張小浪刑事指控的法院記錄。
  • 實現高級自動駕駛,一定要用雷射雷達嗎?
    這就意味著自動駕駛不能完全只依靠雷射雷達,而必須依賴其他傳感器的共同協助。雷射雷達最備受爭議之處還在於其一直以來高過攝像頭和毫米波雷達的成本價格。當然相較於一開始機械雷射雷達動輒幾萬美元的價格,現在的固態雷射雷達的售價已經能夠降到數百美元,大大降低了雷射雷達的應用成本。具體而論,雷射雷達的性能又跟線束的多少有關,線束越多其覆蓋角度也越高,但同時其成本也越高。
  • 3顆96線雷射雷達 ARCFOX極狐新車引爆業界關注
    新車搭載3顆96線雷射雷達,6個毫米波雷達,12個攝像頭,13個超聲波,華為提供的晶片算力達到352萬億次每秒」,引發了不僅汽車圈,也包括科技圈的廣泛關注,一時間激起廣泛熱議。  不過此次並非是於立國首次爆料,就在幾天前的廣州車展2020中國汽車產業峰會上,於立國就已經透露,在10月24號的極狐αT發布會的最後神秘的彩蛋,就是和華為聯合打造的HBT這款產品。
  • 研究人員開發新的雷達系統 或可取代雷射雷達
    自動駕駛汽車依靠像雷射雷達和雷達等技術來觀察周圍環境,並進行導航,但每種技術都有其缺點。在晴朗的天氣條件下,雷射雷達可以繪製高解析度3D圖像,但在霧、塵、雨或雪等環境中卻無法看清周圍環境。而雷達雖然不受天氣影響,但卻只能捕捉部分道路圖像。
  • 蘋果沒說謊:iPhone和火星車都在用雷射雷達
    iPad Pro探測點雲示意圖 | 蘋果宣傳片雷射雷達也讓拍照技術提升了一大步:在低光場景下,雷射雷達的主動探測能力可以輔助攝像頭實現快速自動對焦,並提供更多的深度信息,拍攝極為出色的人像照片。基於T-LiDAR數據自動提取樹幹、枝葉結構參數 | 論文[3]建模:真作假時假亦真傳統的建模軟體一般根據設計需求直接在軟體中進行模型的構建,但對於更精細的實體細節,往往還需要花更長的時間來調整參數。雷射雷達可以直接掃描整個實物,直接將物體數位化,存儲在計算機中。
  • ARCFOX BU總裁於立國:極狐即將量產搭載3顆雷射雷達新車
    在一年一度的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網際網路汽車烏鎮夜話」論壇上,北汽新能源副總經理、ARCFOX BU總裁於立國語出驚人:「我們和華為聯合打造了ARCFOX極狐最新款產品HBT。新車搭載3顆96線雷射雷達,6個毫米波雷達,12個攝像頭,13個超聲波,華為提供的晶片算力達到352萬億次每秒」,引發了不僅汽車圈,也包括科技圈的廣泛關注,一時間激起廣泛熱議。
  • 感知未來世界,雷射雷達市場掃描 沙利文發布《全球雷射雷達行業...
    近日,全球著名增長諮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 & Sullivan, 以下簡稱「沙利文」)發布《全球雷射雷達行業獨立市場研究報告》。該報告詳盡分析了雷射雷達所屬行業及分類,主要應用領域市場規模及未來發展趨勢。
  • 雷射雷達有輻射嗎_雷射雷達有什麼用
    雷射雷達有輻射嗎   首先,什麼是雷射?雷射得益於其高度聚焦性,可以將光源實際功率幾乎全部傳遞到目標距離,但是,LED發散程度大,想達到同樣的測量距離,它的光源功率可能要比同樣採用雷射大10多倍甚至幾百倍。   換句話說,想獲得較遠的測量距離,毫無疑問需要大幅增加光功率,LED相較於雷射來說,其潛在危害更大。   除了光學特性完全不同外,LED與雷射的實際表現差異也很大。
  • 雷射雷達產業及核心元器件-2020版
    我們曾經對自動駕駛雷射雷達市場的增長速度寄予過高的期望值,認為其市場份額將迅速超過ADAS汽車雷射雷達市場份額。實際上,自動駕駛車輛對雷射雷達技術要求更為苛刻;2018年3月28日美國亞利桑那州,一輛Uber(優步)自動駕駛汽車撞倒一名女性行人E. Hertzberg並導致其死亡,該事故對自動駕駛汽車行業的衝擊力非常巨大。
  • 一文看懂雷射雷達
    機械式雷射雷達以一定的速度旋轉,在水平方向採用機械 360°旋轉掃描,在垂直方向採用定向分布式掃描以搜集動態信息;混合固態雷射雷達 MEMS(微機電系統)微鏡把所有的機械部件集成到單個晶片上,利用半導體工藝生產,不需要機械式旋轉電機,而是以電的方式來控制光束;固態雷射雷達分為 OPA 固態雷射雷達和 Flash 固態雷射雷達,其中 OPA技術原理與相控陣雷達類似,它由元件陣列組成,通過控制每個元件發射光的相位和振幅來控制光束
  • 無人駕駛環境感知設備中 雷射雷達和攝像頭各自的優缺點
    對於環境感知所需要的傳感器,我們把它分成三類:感知周圍物體的傳感器,包括雷射雷達、攝像頭和毫米波雷達這三類;實現無人駕駛汽車定位的傳感器,就是 GPS 、IMU 和 EnCODer;其他傳感器對車道線的檢測主要分成三個步驟:第一步,對獲取到的圖片預處理,拿到原始圖像後,先通過處理變成一張灰度圖,然後做圖像增強;第二步,對車道線進行特徵提取,首先把經過圖像增強後的圖片進行二值化( 將圖像上的像素點的灰度值設置為 0 或 255,也就是將整個圖像呈現出明顯的黑白效果),然後做邊緣提取;第三步,直線擬合。
  • 雷射雷達的特點、分類及其發展
    其中摻鉺YAG雷射波長為2微米左右,而GaAiAs雷射波長則在0.8-0.904微米之間。   根據探測技術的不同,雷射雷達可以分為直接探測型和相干探測型兩種。其中直接探測型雷射雷達採用脈衝振幅調製技術(AM),且不需要幹涉儀。相干探測型雷射雷達可用外差幹涉,零拍幹涉或失調零拍幹涉,相應的調諧技術分別為脈衝振幅調製,脈衝頻率調製(FM)或混合調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