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翼雷射雷達,純電動才是未來!

2020-12-06 傲勢AOSSCI

近年來,使用雷射雷達航測的客戶越來越多。國土測繪和工程勘察行業雷射雷達國內的銷售總額,從2017年的不到1億到2019年的超過2億,基本每年行業內對雷射雷達的需求是翻倍增長,預計到2020年,雷射雷達國內需求量會接近4億!

*近三年國土測繪和工程勘察行業雷射雷達銷售總額

雷射雷達市場接受程度越來越高,但是在面對大面積測量項目的時候,始終缺乏一種高效又安全的測量方法。

雖然旋翼機載雷射雷達在小面積1:500測圖應用中很方便,但是在面積更大,精度要求不那麼高的情況下,旋翼無人機就需要不斷轉場,背著飛機在深山裡尋找合適的起降場地,非常不符合當代新生測量人員高效灑脫、一戰到底的工作理念。

關鍵時刻,還得靠固定翼無人機啊。那麼你會選擇?

油動固定翼or電動固定翼?

仔細分析兩種無人機的特點,總結如下:

純電動安全穩定,垂直起降不受起飛場地限制,固定翼航時持久……這……說的就是傲勢X-Chimera雙頭龍無人機!

純電動固定翼無人機+雷射雷達智能航測應用登場!專門解決雷射雷達大面積測量的問題。

雷射雷達重量4.35kg,加上相機和掛架線纜,總重量超過了5kg。傲勢X-Chimera雙頭龍無人機的載重為6kg,搭載重量當然輕鬆搞定。

要搭就搭1350m測程的雷射雷達!

選擇雷射雷達時,我們將華測導航的AS-900HL和AS-1300HL做了對比,保證在較高的航高有最好的數據採集效果。固定翼無人機的航高與航速通常都高於旋翼無人機,旋翼的時速一般為8m/s,而固定翼一般高於20m/s,1300的點頻為75萬點/秒,900的點頻為50萬/s,故AS-1300HL可以有更好的點密度,讓地物更好辨識,勘界等更加準確。

集兩家之所長,創各家之特色。傲勢與華測深度改進飛機結構,合作研發出一款純電固定翼雷射雷達系統,根據用戶的實際需求匹配解決方案。

成功的第一步:想辦法把雷射雷達裝進去

還在圖紙設計階段,我們就發現了一個關鍵問題:

「雷射雷達都這麼小了,還裝不進機艙?

這時有兩種選擇,

第一種:不管了,外掛在飛機下方;

第二種:機艙擴容,內置雷射雷達。

由於外掛雷射雷達,對航時和飛機安全性都會造成影響,為此我們不能妥協!我們堅定地選擇內置雷射雷達路線,最大限度的減少擴艙對飛機的影響。為此我們單獨對載荷艙進行設計↓(見下圖)

雖然載荷艙內部適配雷射雷達的想法實現了,但新的問題出現了,

相機鏡頭外露,風阻變大,影響航時

由於相機凸了出來,為了減弱相機風阻,特意設計了下部整流罩,可以極大減小風阻,提升續航;同時也保證了美觀,提高飛行效率和飛機安全性。

當相機和雷射雷達都安置完成之後,又發現一個問題,

雷射雷達的天線如何安置?

衛星天線需要和雷射雷達主機保證一個相對不變的位置,可以避免客戶在使用中,多次量取相對位置關係,為此我們將雷達主機和天線設計到了一起,確保相對位置關係不變,但是抗幹擾能力強悍的雙螺旋天線又破殼而出,同樣會增加風阻,飛機的上艙蓋得重新設計才能保證兩者和諧共處,為此,我們設計了這樣的上艙蓋,既方便天線的的安放,又儘可能降低風阻。

成功的第二步:把雷射雷達裝得更穩一點!

經過以上幾個步驟的設計,機艙與雷射雷達已經基本適配。但我們發現,原來的碳纖維掛架強度不夠高,為了能夠讓雷射雷達更穩定,選用了質量輕、強度高的鋁合金材質做掛架,再配合空氣減震器,讓雷射雷達更穩,拆裝更快。

傲勢載荷掛載的電氣接口和機械接口均採用通用設計,在設計掛架的時候,我們也考慮到了客戶一機多用這一需求,這個飛機掛架也可以適配正攝相機、傾斜相機、光電球等多種載荷,快速換裝,便捷安全。

最後一步,試一試續航!

好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讓問題都不成問題,經過這一整套流程下來,大功即將告成。接下來我們飛一飛,看看X-Chimera雙頭龍無人機搭載1350m測程雷射雷達的續航情況!

起飛!

搭載整套雷射雷達系統的載荷在5.5kg,經過多次測試,X-Chimera雙頭龍無人機續航時長可達2h。在此還有專業檢測機構出具的航時報告↓

*部分檢測報告截圖

到此,純電動固定翼無人機搭載雷射雷達應用才算真的搞定。傲勢的眾多客戶將雷射雷達解決方案運用到實際作業中,都說效率倍增,讚不絕口。

目前,X-Chimera雷射雷達智能航測系統還在航空測繪、公路勘測、電力巡檢等領域繼續深耕,立足市場,投身用戶,讓我們持續發力!

*文章授權轉載自【華測導航】,部分內容有修改

相關焦點

  • 雷射雷達vs純計算機視覺 自動駕駛的兩大流派
    雷射雷達流派和純計算機視覺流派一直在自動駕駛技術中的感知層解決方案上喋喋不休。雷射雷達派認為純視覺算法在數據形式和精度上的不足;純視覺流派則認為雷射雷達不必要且過於昂貴。本文將對雷射雷達、攝像頭以及毫米波雷達等主流傳感器、各自動駕駛公司的解決方案以及傳感器市場格局作介紹。
  • 全新升級·縱橫股份大鵬雷射雷達2.0版發布
    硬體雷射雷達硬體的升級是此次發布會的重點和亮點,是縱橫股份十年來技術積累的集中體現。縱橫股份此次發布的全新雷射雷達掃描系統有兩款,即JoLiDAR-LR長程雷射雷達掃描系統和JoLiDAR-Mini雷射雷達掃描系統。
  • 自動駕駛科普之雷射雷達的工作原理
    有人看見雷射雷達,心中會冒出來一個疑惑「雷射雷達和雷達有什麼區別?」雷射雷達是雷達麼?答案:是!不信我們看下圖:他們的區別就和名字一樣簡單易懂 ,雷射雷達就是,發射雷射的雷達。在原理上基本類似,只是雷射雷達發射的是一條直線的光束,而雷達發射出去的是一個錐狀的電磁波波束。按照用途,我們可以把雷射傳感器分為兩類,即避障級和高精度測繪級,通過對比我們可以發現在一些關鍵參數上,如角解析度、視場角、測量距離、測量速率、測量精度、多次回波技術、多周期回波技術等,這兩類雷射傳感器有較大差別。接下來我們著重聊一下測繪雷射雷達。
  • 上汽R搶入5G,蔚來跟進雷射雷達,特斯拉去哪了?
    目前未來汽車形態的第一條比拼賽道自然是比較明顯的就是L5級別的無人駕駛。而從L2往上的無人駕駛最基本的依靠就是兩個東西,雷射雷達和5G。如果單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品牌確實比較快。01上汽率先拿下5G賽道其實無人駕駛的第一戰場肯定是5G,這裡5G的重要性就無需贅述了。
  • 機械雷射雷達群雄鏖戰,固態雷射雷達硝煙再起
    那麼雷射雷達行業目前的發展情況如何?國產雷射雷達在市場究竟佔到了怎樣的份額?未來行業格局如何演變? 如果說產量和銷量規模是決定雷射雷達企業未來三年的命運;那麼能不能實現前裝上車,有可能決定了雷射雷達行業三年後的競爭格局。 Crunchbase記錄的2010年-2019年雷射雷達相關公開融資數據顯示,2013年或是車載雷射雷達釋放出爆發信號的起始年。
  • 雷射雷達的特點、分類及其發展
    按照不同功能,雷射雷達可分為跟蹤雷達,運動目標指示雷達,流速測量雷達,風剪切探測雷達,目標識別雷達,成像雷達及振動傳感雷達。   雷射雷達最基本的工作原理與無線電雷達沒有區別,即由雷達發射系統發送一個信號,經目標反射後被接收系統收集,通過測量反射光的運行時間而確定目標的距離。
  • 感知未來世界,雷射雷達市場掃描 沙利文發布《全球雷射雷達行業...
    近日,全球著名增長諮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 & Sullivan, 以下簡稱「沙利文」)發布《全球雷射雷達行業獨立市場研究報告》。該報告詳盡分析了雷射雷達所屬行業及分類,主要應用領域市場規模及未來發展趨勢。
  • 純電動與氫燃料電池 誰是新能源的未來
    國內新能源卡車市場中,純電動卡車是當前的主流技術路線,但在相鄰的日本,氫能源是主流技術路線,那麼兩種技術路線的新能源卡車,誰才能代表新能源卡車的未來?▎二、氫燃料電池卡車與純電動卡車優劣勢分析氫燃料電池卡車是未來新能源卡車的發展趨勢,與純電動卡車相比,氫燃料電池卡車在環保性、續航裡程、抗低溫性能、車輛自重等方面具有優勢,在加氫便利性、購車成本、裝貨效率、使用成本方面仍有劣勢。
  • 軍用雷射雷達特點、分類及其發展簡述
    其中直接探測型雷射雷達採用脈衝振幅調製技術(AM),且不需要幹涉儀。相干探測型雷射 雷達可用外差幹涉,零拍幹涉或失調零拍幹涉,相應的調諧技術分別為脈衝振幅調製,脈衝頻率調製(FM)或混合調製。 按照不同功能,雷射雷達可分為跟蹤雷達,運動目標指示雷達,流速 測量雷達,風剪切探測雷達,目標識別雷達,成像雷達及振動傳感雷達。
  • 雷射雷達:智能汽車的下一仗
    當前,混合固態雷射雷達是最有希望快速落地的方案,它把所有的機械部件集成到單個晶片上,通過電路來控制旋轉,所以雷達本身不需要大幅旋轉,真實路況下不容易損壞,量產能力大幅提高,在晶片摩爾定律助力下,未來量產成本有望降低至數百美元。隨著未來自動駕駛技術的進一步普及,雷射雷達市場規模將會進一步擴大。
  • 自動駕駛的未來,是雷射雷達還是視覺識別?
    第一,是具有極高的解析度:雷射雷達工作於光學波段,頻率比微波高2~3個數量級以上,因此,與微波雷達相比,雷射雷達具有極高的距離解析度、角解析度和速度解析度(下圖為兩者的對比圖)。
  • 廉價化雷射雷達的希望:MEMS雷射雷達 vs 固態雷射雷達 | 雷射雷達...
    傳送門:一、特斯拉Autopilot系列事故最詳細梳理二、廉價化雷射雷達的希望:MEMS雷射雷達 vs 固態雷射雷達三、雷射雷達存廢之爭—技術路線盤點四、論未來出行的商業模式很多人選擇鑽研深度學習和圖像識別來取消雷射雷達,也有人選擇雷射雷達的廉價化。目前雷射雷達價格高的原因包括了需求量少,組裝和調試成本高。Velodyne公司此前的機械旋轉式產品在車用雷射雷達領域佔據統治地位,後續推出混合固態的產品,成本有所降低,正在逐步研發純固態雷射雷達。Velodyne LiDAR獲得百度與福特1.5億美元的投資,計劃到2020年左右成本降至500美金。
  • 實現高級自動駕駛,一定要用雷射雷達嗎?
    主流的自動駕駛汽車的雷射雷達配置方案都是由一顆昂貴的64線雷射雷達和多顆16線的雷射雷達組成,而這些雷射雷達的成本費用仍然是眾多廠商不能承受之重了。用馬斯克的話說,「我不認為它(雷射雷達)對於汽車的發展是有意義的,我認為它不是必須的。」那到底是不是必須的,我們可以深入到「雷射雷達」與「純視覺計算」的兩派相爭的現場一探究竟。
  • 固態雷射雷達「何時來」 Flash/MEMS或最快落地
    而自動駕駛領域的LIDAR應用,是從2015年4月才開始,大家普遍的觀點的是,LIDAR在車的大規模應用方面,會在2025年。當然,這也要看現在的這種LIDAR成本是否能夠降下來。固態雷射雷達的三種形態所謂的固態雷射雷達,市場上普遍的認識是不旋轉的就是固態LIDAR。通常分為三種,基於相控陣、Flash、MEMS三種方式實現的。
  • 雷射雷達廠商開啟自動駕駛激戰
    在此背景下,自動駕駛行業的上遊產業鏈如雷射雷達也開始蓬勃發展。在自動駕駛行業加速發展的推動下,國內雷射雷達市場的應用落地也進一步提速,北科天繪、禾賽科技(百度投資)、北醒光子、大疆等一批領先的企業,也藉此機會迅速崛起。雷射雷達借勢起航作為實現高級別自動駕駛功能的核心產品,雷射雷達在自動駕駛技術應用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 200線純固態雷射雷達將實現百美元級量產
    在雷射雷達領域,機械式雷射雷達研發最早,技術最成熟,雖然目前是市場中的主力產品,但其性能穩定性和可靠性依然頻頻被諸多行業人士詬病。 眾所周知,雷射雷達對於量產良率的考量要求非常之高。對於機械式雷射雷達來講,雷達線束越高,產品的良率也會不可避免地變差。
  • 為什麼說FMCW雷射雷達是代表未來的終極方案?
    利用上/下啁啾可以使相干雷射雷達同時解析每個像素的距離和速度。ToF雷射雷達無法即時分辨速度。而速度,是關於車輛周圍行人和物體的非常重要的環境信息。面向未來的FMCW雷射雷達基於FMCW的相干雷射雷達技術可以實現更高的探測靈敏度和精度。
  • 縱橫大鵬垂直起降固定翼無人機四大新品備受關注
    、VCS-405地面指控車、全新一代JoLiDAR雷射雷達系統。此外,全新升級的CW-25無人機系統可搭載縱橫大鵬雷射雷達2.0系列新品。詳情請點擊「縱橫大鵬垂直起降固定翼無人機系統」通過專家評審會。成都縱橫發布了雷射雷達2.0系列新品,即JoLiDAR-LR長程雷射雷達掃描系統和JoLiDAR-Mini雷射雷達掃描系統,在團隊、硬體、軟體、交付、售後五大維度進行了全新升級,小型化、輕型化,為高精度的測繪作業帶來不同量級的提升。
  • 技術乾貨丨雷射雷達繪圖與無人機攝影測量
    無人機繪圖和雷射雷達詳解無人機雷射雷達主要是通過在無人機上安裝雷射掃描儀,以對無人機拍攝景觀的點高度進行測量。雷射雷達也叫做光感測距技術(Lidar)。雷射雷達掃描儀可以在一天內掃描數百平方公裡區域。在每平方米區域內通過測量10到80個點,可以對所掃描景觀構建一個非常詳細的數字模型。準確的測量使得所構建的3D模型能用於許多領域的設計、規劃以及決策過程。
  • 艾邁斯半導體金安敏:先進傳感器解決方案賦能固態雷射雷達
    剛才郭總提到的,在自動駕駛方面L3,特別是L4級以上,雷射雷達變成不可缺少的系統,但是問題現在挑戰很多,因為要過車規,二是成本還要下來,這樣還要大規模使用車上。如何做到這點,業界還沒有已經做好的答案給到主機廠,我們這裡也介紹一下我們提出的半導體方案來賦能純固態雷射雷達,能比較低成本的過車軌大規模使用車上的方案,現在我們和不少業界的做雷射雷達的系統的公司做全面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