曦智科技沈亦晨:光子晶片加速智能算法和智能計算

2020-12-01 騰訊網

11 月 20 日,由蘇州市相城區人民政府與《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聯合主辦的 EmTech China 2020 全球新興科技峰進入第二天議程。今年,EmTech China 邀請到了數十位頂級科學家、海內外院士、商業領袖、科創精英蒞臨現場,探討新興科技發展現狀及其為人類社會帶來的巨大影響。會上,曦智科技聯合創始人兼 CEO 沈亦晨分享了光子晶片加速智能算法和智能計算的主題演講。

圖|麻省理工科技評論

以下為經過整理後的演講實錄:

大家好,我叫沈亦晨。今天聽了那麼多演講,我覺得基本上可以確定大數據時代已經來了,大數據時代和智能時代最關鍵的兩要素之一是數據。我們肯定需要越來越多的海量數據來幫助我們訓練更智慧的模型。

第二個同樣重要的元素,就是處理數據硬體、也就是晶片。未來的應用數據和採集數據的終端一定會越來越多。在未來十年裡,數據量一定會繼續呈指數級增長。

另一方面,處理數據的硬體在過去十年裡發生了很多事情。如果大家把 2020 年的電腦和 2010 年的電腦相比,可能你會發現 2010 年的電腦還可以繼續跑現在的軟體。但如果用 2000 年的電腦去跑 2010 年的軟體,我敢保證 99% 的軟體都跑不起來。

這說明電腦裡電子晶片的發展和算力已經慢慢變得越來越慢,原因是受制於物理極限。隨著一步步的迭代,每一次迭代帶來的算力紅利已經逐步減少,從 16 納米到 7 納米、再從 7 納米到 5 納米,可能很多人只看到 10% 到 20% 的增長。但是再往下一步,增長只會越來越小。

在未來 10 年裡,用增長越來越緩慢的電子晶片去匹配一個增長越來越快的數據需求,這可能是目前該領域的最大挑戰。整個電子晶片行業很早就意識到這一問題,所以也在不斷嘗試做出更高性能的電子晶片來滿足數據需求。

以市場上用得最多的旗艦產品為例,其中之一是 2015 年的英偉達 GPU 晶片,整個晶片從面積上來看大概有 600 平方毫米,能耗大概是 100W 左右。此外,2020 年剛推出的英偉達深度神經網絡訓練和推理晶片 A100,它的面積大約是 800 多平方毫米,這並不是說他只想做這麼大,他其實可以做更大。

但是 826 平方毫米是現在光刻機能夠光刻出來晶片最大極限,也就是到了單個晶片大小的極限。同時,他為了把更多存儲和計算放在一個板卡上,現有產品是把 7 塊電子晶片同時放在一個很大的封裝裡面做聯合計算,這樣的話它的能耗可達到 450W。

另一個案例,2019 年,美國初創公司推出一款計算晶片,其面積大約是 46225 平方毫米,晶片就像你的筆記本電腦那麼大,它的能耗是 20000W,和 5 個電磁爐的能耗或者產生的熱量差不多大。當然這並不是說明未來晶片就會長這樣,但至少從某種程度上,能代表整個電子行業對於高性能算力的需求、以及它大的發展方向,概括來說就是已經慢慢接近物理極限。

我經常把晶片設計比喻成城市發展或城市規劃,現在的晶片越做越大。大家去想 500 年前的城市,想把 500 年前 100 萬的城市變成 1000 萬人口的城市是非常困難的,因為會受限於幾個基礎建設方面的問題,一個是城市之間的交通,如果你用傳統馬車、步行甚至汽車,如果全都是平面道路,就沒有辦法滿足交通和供應需求。

另外,每個樓房如果還是 500 年前的一層樓兩層樓,要想支撐起更大的城市體系也非常困難。

什麼是最需要的?最需要的是從基礎上能幫助傳統電子晶片進行下一代升級的技術,而光計算和光子晶片是最適合下一代計算晶片基建技術的選擇。

首先,光可以有效代替電來解決高通量和交通問題。光纖通信已經用了幾十年,光在傳輸信號上的能耗、延時和通量都遠遠好於電子。另外在單個計算上,用光來做計算不需要很多邏輯門的推理,它本身是一個完全被動的過程,所以能大大節約計算層面的能耗。

光晶片對普遍人來說是一個比較陌生的概念,提到光可能大家想到的是照相機和透鏡這些非常大的系統。集成光子技術是最近 10 年以來蓬勃發展的技術,主要概念是在生產電子晶片的矽機上製造非常微小的微米級別光學器件,這樣就可在一個晶片上集成成千上萬的光子元器件,並讓電子元器件非常好地結合在一起使用。

相關技術已經慢慢接近成熟,曦智科技已經在 2019 年成功推出了全球首款光子計算晶片原型板卡。公司目前計劃流片的產品級光子計算晶片,單個晶片集成 3000 個光子元器件,比之前光通信光子晶片多出 100 倍,並且這已經是被現有製程和產業鏈所接受的技術。

曦智科技的技術創新點主要是用光晶片來加速 2/3 的計算要素。任何一個計算系統主要有三塊計算要素:第一部分是數據處理,我們用光代替電晶片來做大部分數據處理,即大數據線性計算;第二部分是數據傳輸,傳輸包括一塊晶片上的數據傳輸、晶片之間的數據傳輸。想像一下城市裡常見的城際高鐵系統、高速路系統和高架系統,只有具備城際和城際之間的高速系統,城市才能做到更大,才能有周邊的衛星城。

曦智科技現在暫時不做的是第三個要素即存儲系統,我們覺得整個計算體系裡,存儲系統仍舊是最核心的部分,所以我們的產品是光和電的結合解決方案。

光的計算技術來源於我在 MIT 學習期間從 2013 年到 2017 年四年的研究成果,當時也發過論文。

它的概念是把傳統電子信號轉成光信號,讓光信號通過光子晶片,並且控制這些光之間的幹涉,當這些光相互幹涉時、以及這些數字發生計算時,整個計算時間就是光線通過晶片的時間——0.1 納秒到 0.5 納秒之間。這個時間是現在電子晶片來做同樣大的矩陣乘法的 1%,在速度和延時上有非常大的提升。

此外,我們也做光子片與片之間的高速互聯,用光來做數據傳輸本身是非常合理的解決方案。而我們已經在技術上實現了做同樣距離的數據傳輸,比起電晶片可在能耗上節約 10 倍,這樣能更大地潤滑晶片計算。

曦智科技的主要技術方案,是在光的計算和光的傳輸上,把它做到非常高集成,並且讓光子晶片去輔助現有數字電子晶片,從而加速整體運算過程。

在曦智科技的晶片上,光子網絡、光子網絡的計算單元會以光速在整個晶片上進行傳輸和數據的交互。此外,光晶片上還會再疊加一個或幾個數字電子晶片,這樣在電子晶片上會繼續做存儲和簡單的邏輯運算以及非線性運算。當然,我們還會有幾個光晶片來給整個光子晶片提供光源。

最後封裝下來,可能跟現在板卡上的晶片差不多,但是相對其他同類數字晶片,數字運算能力可以得到 5 倍甚至 10 倍的算力提升。

有了上述願景以後,我們非常快地投入到光計算商業化,我們也是全球目前跑的最快的一家光計算公司。公司在 2017 年成立,現在已經是第四個年頭,從網際網路角度來看已經是一個比較老的公司。但是從晶片行業來看,我們還是處於比較早期階段的公司。

2019 年,曦智科技完成了第一個完整板卡系統,並驗證了神經網絡算法。現在我們完成了第二輪融資,總共超過 7000 萬美元,我們第一款產品應該會在明年推出。

同時,我們有 100 多位工程師和研究人員,主要集中在美國和中國,其中十多位員工是來自 MIT 的科學家和工程師,70% 的晶片設計師擁有十年以上業內工作經驗。做這樣一件用新技術來推動老產品的事情,需要創新的年輕團隊和有經驗的數字晶片設計團隊一起來做,我們在團隊規模上也達到了可以做第一個產品的規模。

過去幾年,我們主要做兩件事情,一是把光晶片的集成做得越來越大,曦智科技把矩陣從最早的 4×4,做到接近 100×100 的矩陣規模,並把光和電晶片做了非常緊密的結合,這樣電晶片可以疊在光晶片上來做整個系統的運算。

大家可以把曦智科技的技術想成是一家做高算力、低能耗的下一代晶片公司,這種晶片可廣泛應用於數據中心,能做人工智慧或大數據相關的機器學習運算,應用場景包括自動駕駛、網際網路、智慧城市、金融等各個方面。同時也會做比較完善的軟體棧架構來幫助客戶在使用晶片時能夠感受不到他是用在光在做。也就是光晶片和電晶片的整個接觸點和結合點都和現有數字晶片類似。

在公共服務領域,曦智科技也有非常多的切入點,目前在和幾個一線城市推出用晶片去做智慧交通、智慧港口、智慧安檢等一系列大數據的應用場景。

除 AI 以外,光子晶片的應用場景不僅在機器學習上,未來很多科研包括對大氣、地理、新材料和藥物的研發,都可以通過算力更高的光電混合晶片來提高現有研發進度,我們最近也有論文發在 Nature 上來講怎麼用光子晶片來做藥物研發。

曦智科技現在也有幸和一些全球領先的企業產生成功的商業合作,光子晶片代表了一個能夠更快產業化的技術方向,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光子晶片並不是特別依賴製程,並且技術不受限制。因此,我們可以更快地用 28 納米的電子晶片做出 7 納米電子晶片的效果,正因此曦智科技最近得到了中科院的重視,並且在落地一些非常重要的項目。

-End-

相關焦點

  • 中科創星投資全球首家光子晶片公司,「曦智科技」完成2600萬美元A...
    此次 A 輪融資使曦智科技的累計融資額達到 3670 萬美元,成為了目前全球融資額最高的光子計算創業公司。而本輪融資也讓公司能夠保持足夠的彈藥,加速產品化的進度。接下來, 曦智科技將持續投入面向數據中心的第一款產品的研發,並探索在一些細分場景下的商業落地。
  • 曦智科技完成2600萬美元A輪融資 探索光子計算未來
    中新網4月8日電 今天,源自麻省理工學院的光子計算硬體開發公司――曦智科技對外宣布已於近期完成2600萬美元A輪融資。該輪融資由經緯中國和中金資本旗下中金矽谷基金領投,祥峰投資、中科創星、招商局創投等跟投,老股東百度風投和峰瑞資本持續加碼。
  • 速度提升百倍:顛覆性的光子計算來了-科技前沿,光子計算,晶片,大...
    曦智科技聯合創始人兼CEO沈亦晨表示,用光做數據傳輸不是一件新鮮的事情,光纖通信已經成為了業界標準。這反應出用光做數據傳輸無論是成本、能耗還是帶寬都遠優於電子。「我覺得光通信是實現光子計算的必經之路,從半導體的發展來看,也是先做通信再做計算,兩者最大的不同在於集成度。」沈亦晨表示。
  • 計算速度是電子晶片1000倍,光子AI晶片商用產品今年面世!
    電子發燒友網報導(文/李彎彎)隨著AI晶片面臨算力瓶頸,用光子代替電子進行AI計算開始問世,目前已經有多家初創公司正在研究光子AI晶片,包括曦智科技、光子算數、Lightmatter、Luminous等。 與電子晶片相比,光子晶片的計算速度是其的1000倍,而且功耗僅為其百分之一。
  • 光子晶片公司曦智科技再獲數千萬美元融資 第一款商用產品或面向...
    《科創板日報》 (上海,記者吳凡)近日,上海曦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曦智科技」)完成A+融資,投資方為和利資本,融資金額達到數千萬美元。 《科創板日報》記者了解到,曦智科技成立於2018年2月,同月公司即獲得百度風投和真格基金的種子輪1000萬美元的投資;今年4月,曦智科技宣布完成 2600 萬美元 A 輪融資,該輪融資由經緯中國和中金資本旗下中金矽谷基金領投,祥峰投資、中科創星、招商局創投等跟投,老股東百度風投繼續加碼。
  • 光子計算元年?全球最高累計融資額光子計算創業公司出爐,中國科學家團隊領銜
    圖|曦智科技產品模型圖(來源:曦智科技)近年來,在如何為機器智能提供更強大的算力上,學界和業界已經在考慮下一波發展浪潮,光子計算正是頗具潛力的選項之一。 利用矽光子來做數據傳輸和矩陣乘法運算,在功耗降低和速度提升上前景可期,很可能帶來光子計算有史以來最大的機會。應用在雲計算環境中,它可以加速深度學習的訓練和推理,同時邊緣設備也能受惠於這一技術,例如對功耗更敏感的無人機、傳感器等設備。
  • 研發光子AI晶片,「最聰明公司」獲2600萬美元投資
    近日,上海市「類腦晶片與片上智能系統」研發與轉化功能型平臺扶持的曦智科技完成2600萬美元A輪融資,在光子人工智慧晶片的研發和產業化方面邁出重要一步。與傳統的電晶片相比,光晶片具有很多優勢,是集成電路未來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公司計劃將正在研發的第一款光子人工智慧晶片用於數據中心,並探索在一些細分場景下的商業落地。
  • 光子計算硬體開發公司曦智科技 完成2600萬美元A輪融資
    光子計算硬體開發公司曦智科技 完成2600萬美元A輪融資 2020-04-10 10:59:00 來源 : 北京商報
  • 速度提升百倍,顛覆大數據處理的光子計算晶片來了?
    於是,2016年,沈亦晨與麻省理工學院的幾個博士好友,共同創立了全球首家光子計算公司。他們的目標是利用已經擁有的大量自主智慧財產權以及包括集成光學器件設計、集成光電系統和深度學習算法在內的核心技術推動光子計算晶片的商業化落地。成立之初,曦智科技團隊就獲得了資本的認可,得到了頂級風險投資機構千萬美元級別的首輪融資。
  • 聚焦| 入駐功能型平臺研發光子AI晶片,「最聰明公司」獲2600萬美元...
    憑藉高端的實驗設施、豐富的科研和產業資源,「類腦晶片與片上智能系統」平臺吸引了一批企業和高校、院所科研團隊入駐,從事研發和轉化工作。曦智科技就是其中一家企業。去年,它與阿里雲、百度、華為等企業一起入選了《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評選出的中國50家「最聰明公司」。這家初創企業研發的是光子人工智慧晶片,在晶片速度、功耗方面取得了引人矚目的進展。
  • 光子計算領域雙雄出現!一篇頂刊論文,兩位MIT天才的故事
    顯然,這次不是又一個 「狼來了」 的故事,光子晶片是真的來了。那麼,光子晶片是什麼?光子晶片能做什麼?是否可以用在我們的筆記本電腦上?為了搞清楚這些問題,DeepTech 聯繫到與 Lightmatter 共同領跑這一領域的曦智科技(Lightelligence)創始人兼 CEO 沈亦晨。
  • 光子晶片公司曦智科技融資2600萬美元
    4月8日消息,源自麻省理工學院的光子計算硬體開發公司曦智科技宣布,已於近期完成2600萬美元A輪融資。本輪融資由經緯中國和中金資本旗下中金矽谷基金領投,祥峰投資、中科創星、招商局創投等跟投,老股東百度風投和峰瑞資本持續加碼。此次A輪融資使曦智科技的累計融資額達到3670萬美元,成為了目前全球融資額最高的光子計算創業公司。
  • 光子計算領域雙雄出現!一篇頂刊論文,兩位麻省理工學院天才的故事
    顯然,這次不是又一個 「狼來了」 的故事,光子晶片是真的來了。那麼,光子晶片是什麼?光子晶片能做什麼?是否可以用在我們的筆記本電腦上?為了搞清楚這些問題,DeepTech 聯繫到與 Lightmatter 共同領跑這一領域的曦智科技(Lightelligence)創始人兼 CEO 沈亦晨。
  • 記中國AI英雄風雲榜新銳獎得主:「追光者」沈亦晨
    2016年,基於光學研究,沈亦晨創立了他的第一家公司Lux Labs,面向移動電子顯示和太陽能發電等市場。同年9月,沈亦晨又創立了自己的第二家公司Lightelligence,目標是生產出劃時代的產品——光子晶片,沈亦晨也成為將光學技術用於計算的開路先鋒。
  • 一篇論文引發的光子AI晶片革命!這次真想要了摩爾定律的命
    2020年6月,LightOn發表用光學神經網絡訓練晶片運行AI模型的新論文;7月,曦智科技拿到由和利資本投資的數千萬美元A+輪融資;8月,Lightmatter在晶片頂會HotChips上展示了其光子晶片的架構細節;12月,光子算數宣布其打造的光電混合AI加速計算卡已交予伺服器廠商客戶做測試。
  • CB Insights權威發布中國晶片設計企業榜單
    本源量子預計在2020年底搭建完成國內首臺量子計算機原型機,搭載6比特超導量子晶片,並將通過本源量子計算雲平臺向公眾開放體驗。晶片即集成電路,其產業鏈可分為上遊的算法及設計工具供應商、晶片設計公司、製造商、封測商、直銷/分銷商,以及下遊的方案商和終端應用廠商。其中,晶片設計和製造是核心技術環節。
  • 光子晶片:一場發生在MIT校友之間的競賽
    這是一個完全不同的計算範式,由於光子計算則提出使用光子來進行計算(光子是光的基本粒子),再結合光纖傳輸之後,我們可以實現更高效的計算和容量更大、距離更長的數據傳輸。 更有意思的是,目前發力光子計算晶片的兩家公司Lightmatter和曦智科技(Lightelligence)都源於麻省理工學院(MIT),兩位創始人Nicholas Harris和沈亦晨也恰好是曾經的校友。如此一來,這場發生在同學之間的比拼為光子計算技術的發展又增添了幾分戲劇色彩。
  • MIT初創公司發布全球首個光子AI晶片原型!丨獨家專訪
    圖丨 Lightelligence CEO 沈亦晨,MIT 物理學博士,因其從光學計算的獨特角度切入 AI 晶片入選 2017 年《麻省理工科技評論》「35 歲以下科技創新 35 人」中國區榜單(來源: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越來越近的光學計算光學計算並不是一個全新的概念。
  • 光子晶片有望成為下一代晶片技術發展方向
    不過,隨著摩爾定律逐步逼近物理規律極限,微電子技術集成電路發展瓶頸已經出現,而利用光信號進行數據傳輸、處理和存儲的光子晶片有望成為下一代晶片技術發展方向。 作為一項新興技術,光子晶片技術有望帶動整個信息技術產業進入「從電到光」的轉變,並在未來光存儲、光顯示、光互聯、光計算,以及醫療衛生和航天、國防等領域的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
  • 百度攜手新思科技實現「讓計算更加智能」
    新思科技(Synopsys, Inc.)近日宣布,將與百度持續深化合作,助力實現其「讓計算更加智能」的願景。百度人工智慧晶片「崑崙」已採用新思科技全流程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