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類腦晶片與片上智能系統」研發與轉化功能型平臺扶持的曦智科技完成2600萬美元A輪融資,在光子人工智慧晶片的研發和產業化方面邁出重要一步。與傳統的電晶片相比,光晶片具有很多優勢,是集成電路未來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公司計劃將正在研發的第一款光子人工智慧晶片用於數據中心,並探索在一些細分場景下的商業落地。
「最聰明公司」入駐功能型平臺
研發與轉化功能型平臺是上海市政府布局建設的一類新型研發機構,旨在推動若干高技術領域的研發和科技成果轉化,將科技變成現實生產力。上海市科委基地建設與管理處介紹,「類腦晶片與片上智能系統」平臺是首個由民營企業牽頭髮起的研發與轉化功能型平臺,既發揮了民營企業機制靈活的特點,也能為企業帶來一批高科技項目等資源。
在上海市科委、楊浦區政府等支持下,「類腦晶片與片上智能系統」平臺建有4個實驗室,供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的研發團隊使用。例如,他們可以在人工智慧晶片仿真測試實驗室開展仿真、驗證、測試等實驗,這能降低晶片開發的門檻和成本,也能縮短開發周期。又如平臺的人工智慧超算中心,具有超算架構的任務調度、並行計算、自動化等功能,可以提供機器深度學習模型訓練、EDA(電子設計自動化)仿真設計等服務。
「類腦晶片與片上智能系統」平臺的產品設計中心
憑藉高端的實驗設施、豐富的科研和產業資源,「類腦晶片與片上智能系統」平臺吸引了一批企業和高校、院所科研團隊入駐,從事研發和轉化工作。曦智科技就是其中一家企業。去年,它與阿里雲、百度、華為等企業一起入選了《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評選出的中國50家「最聰明公司」。這家初創企業研發的是光子人工智慧晶片,在晶片速度、功耗方面取得了引人矚目的進展。
2018年,曦智科技在「類腦晶片與片上智能系統」平臺所在地——長陽創谷註冊成立,並完成了1070萬美元種子輪融資。談及入駐研發與轉化功能型平臺的原因,公司首席技術官孟懷宇博士說:「晶片從實驗室研發到真實場景應用,技術挑戰很大,測試環節非常重要。對於初創企業來說,購置昂貴的測試設備是難以承受的。而這個平臺的矽光封測實驗室,能為我們提供一流的設備和試驗環境,從而加快我們的晶片研發和商用進程。」
「光晶片+新算法」應用前景廣闊
中科院專家介紹,光晶片正在逐步取代傳統的電晶片,成為通信晶片、人工智慧晶片的主流。在晶片方寸之間,光傳輸為何要取代電傳輸?他解釋說,大量電子在高密度集成電路裡運動時,會使器件發熱,還會產生電磁損耗,這就影響了晶片的速度、功耗等性能。與電相比,光的運動「輕盈」得多——速度是全宇宙最快,運動時不產生熱量,而且多路光線能在同一個時空裡運動並保持各自的獨立性,從而大幅節省信號傳輸通道。正因為光的優越物理特性,在通信領域,光纜正在取代電纜;在集成電路領域,光晶片已開始取代電晶片。
曦智科技研發的光子人工智慧晶片
2017年,沈亦晨博士所在團隊在《自然—光子學》上發表了一篇論文,將集成光子計算的新起點展示在同行面前。在這個起點上,沈亦晨作為曦智科技聯合創始人兼執行長,帶領團隊繼續攻關,去年4月發布了光子晶片原型板卡。這塊板卡驗證了《自然—光子學》論文的開創性構想,實現了計算效率的提升,在軟體環境和集成程度上也取得突破。在人工智慧識別任務「MNIST」(一個由手寫數字組成的數據集)中,這款光晶片的識別速度超越了傳統的電晶片。
沈亦晨博士在作報告。來源:麻省理工科技評論
「我們今年開發的與光子晶片配套的新型算法,展現了光子計算軟硬結合的更多應用場景可能性,吸引了國內外多家知名IT企業前來接洽。」沈亦晨說,「光子AI晶片的可行性已得到市場驗證,未來如何使產品快速落地量產,助推人工智慧產業加速發展,是我們要研究的重要問題。」根據計劃,曦智科技將通過持續的定期流片、擴充核心團隊來不斷發展。預計公司的第一款商用產品將用於數據中心,公司還在與國內外客戶合作,探索將光子AI晶片應用於一些細分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