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子計算領域雙雄出現!一篇頂刊論文,兩位MIT天才的故事

2021-01-09 DeepTech深科技

剛剛過去的 8 月,由 IEEE 主辦的第 32 屆 Hot Chips 成功落幕,光計算創業公司 Lightmatter 展示的 AI 推理專用光子晶片——Mars,作為壓軸大戲,給觀眾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Lightmatter 表示,在相同的晶片面積下,光子晶片的時延是電子晶片的千分之一,能耗是電子晶片的千分之一,工作頻率是後者的十倍。

圖 | Lightmatter 公開資料(DeepTech 整理)

並且,Lightmatter 對媒體表示,將於明年秋季推出商用產品。

顯然,這次不是又一個 「狼來了」 的故事,光子晶片是真的來了。

那麼,光子晶片是什麼?光子晶片能做什麼?是否可以用在我們的筆記本電腦上?為了搞清楚這些問題,DeepTech 聯繫到與 Lightmatter 共同領跑這一領域的曦智科技(Lightelligence)創始人兼 CEO 沈亦晨。

有趣的是,這兩家公司均於 2017 年 9 月成立,並且它們的 CEO 都出身麻省理工學院,更為巧合的是,2017 年他們分別以一作、二作的身份,在頂級期刊 Nature Photonics 發表了將光計算應用於人工智慧領域的關鍵論文。

諸多共同點的背後,隱藏著怎樣的故事?

光子晶片到底有多快?

有媒體稱 「光子晶片較電子晶片快 1000 倍」,「我個人認為這個說法並不準確。」 沈亦晨說。

首先,達成 1000 倍的約束條件很重要。如果僅就光子的純計算部分,從光已經轉換成光信號起,到完成計算止,這個過程所花的時間,說光子晶片較電子晶片快 1000 倍,倒不為過。

但如果計算整個光子計算機系統所需要的時間,那麼就要加上光電轉換、數模轉換以及內存和數字電路所花費的時間,肯定是達不到 1000 倍的。

其次,在不同的應用、算法環境下,所得到的結果是不同的。未來隨著越來越多的光部件滲入到電子計算機之中,光子計算機整體的速率會超過電子計算機越來越多。

根據沈亦晨的判斷,「在短期之內,光子計算機與電子計算機基於通用 Benchmark,在相同的節點之下,前者領先後者5 到 10 倍是非常合理的數字。對於特定的問題,比如退火算法等,現有的硬體條件已經可以做到百倍速率的提升。1000 倍可能是光子計算機提升的上限,需要把光的存儲之類問題全部解決才可能達到。」

但毫無疑問,光子晶片將在能耗、通量和延時,三個層面超越以 Intel 為代表的傳統電子晶片,沈亦晨篤定地說。

光子晶片如何計算?

Lightmatter 光子晶片的基礎計算單元被稱作 MZI。

這是一種光幹涉儀,可以用來觀測從單獨光源發射的光束分裂成兩道準直光束之後,經過不同路徑與介質所產生的相對相移變化,MZI 為英文縮寫。

圖 | 馬赫-曾德爾幹涉儀時常用於空氣動力學、等離子物理學與傳熱學領域,可以測量氣體的壓強、密度和溫度的變化。在本圖裡,設想分析一支蠟燭的火焰。兩種輸出影像都可以被觀測到,一個顯示出白色火焰,另一個顯示出黑色火焰(來源:維基百科)

這個構想最早產生於 1891 年,一百多年後的今天,它已經變成了下圖的樣子。

圖 | MZI 實物圖(來源:曦智科技)

Lightmatter 的晶片實際上由兩個垂直堆疊的晶片組成。頂部是一個 50 平方毫米的 12nm 工藝 ASIC,用於存儲內存並協調控制位於下面的 150 平方毫米的 90nm 工藝光計算晶片,布線距離不超過 1 毫米。兩個核芯均採用格芯代工,使用標準 CMOS 工藝製造。

圖 | Lightmatter Mars 晶片結構圖(來源:Lightmatter)

本次演示的 Mars 光計算晶片的工作頻率為 1 GHz,由 64x64 矩陣 64 個維度向量組成光矩陣乘法器,數據在不到 200 皮秒的時間內傳播到整個晶片,整個核心由 50 毫瓦的雷射發射器驅動。

在一次計算過程中,DAC(數字模擬轉換器)接收數字輸入信號,將其轉換為模擬電壓,並使用該電壓來驅動雷射器(該技術已在光纖發送器中廣泛使用)。

來自該雷射器的光進入計算陣列,這裡的基礎計算單元就是 MZI。進入 MZI 的相干光分為兩部分,每半部分的相位調整不同。將具有不同相位的信號組合會導致相長或相消幹涉,從而有效地調節通過 MZI 的光的亮度,該調節可被視為乘法運算。

在波導管(可理解為承載光的「電線」)相遇的地方,信號被有效地加在一起。這是光 MAC(Multiply-accumulate 乘積累加)的基礎,最終計算陣列輸出的光到達光電二極體,完成相應的計算。

圖 | Lightmatter Mars 光學計算過程(來源:Lightmatter)

Lightmatter 的研發人員說道,這些元器件的損耗極低,靜態功耗幾乎為零,且幾乎不會產生 「電子洩漏」 現象。

兩條 MZI 路徑

曦智科技的基礎計算單元,也使用 MZI,但是在 MZI 的結構及 MZI 陣列的架構上,都採用了與 Lightmatter 不同的方式。

MZI 的計算原理可以通俗地解釋為,它有兩條「手臂」,通過某種方式改變了兩條手臂的光程,以此來改變光通過兩條手臂之後相互幹涉的結果。

圖 | MZI 矩陣乘法原理圖(來源:Lightmatter)

Lightmatter 採用的是名為 NOEMS(Nano Optical 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的方案,這是一種機械式元件,原理是通過施加電壓,讓兩條手臂在靜電的作用下產生機械形變,以此改變手臂的物理長度。

曦智使用的是電驅動式的 MZI,具體做法是通過在兩條手臂之中加入電子,在改變了電子密度的同時,也改變了光的介電常數,以此來改變光程。

而電子的移動速度,是遠遠快於兩條手臂的物理形變速度的,所以曦智的調製頻率(reprogram)可以達到幾十個 GHz,而 Lightmatter 只能到 100MHz,前者高出兩個數量級。

「當然,曦智的方式也並非完美,但我們在我們認為重要的部分做了取捨。」沈亦晨說。

「我不對 Lightmatter 的方案進行好壞的評價,但我個人認為他們的方案是一個非常大膽的嘗試。當看到他們在網上公開的技術架構之後,我們的第一反應是對工藝和封裝的改動太大了,這條路可能會比較坎坷」。他補充道。

根據 Lightmatter 曝光給外界的 PPT 來看,他們的光子晶片架構是將所有的 MZI 連接到了一起,有點像三國赤壁之戰中曹操的鐵索連舟。

圖 | Lightmatter 的光子晶片架構(來源:Lightmatter)

「這樣的結構之下,一旦單個 MZI 節點出現問題,可能整個系統都會受到影響。而我們的架構中,因為實現光計算的原理不同,所以並不需要將所有的 MZI 直接相連,因此具有更強的容錯性。」

「我可以理解 Lightmatter 為什麼選擇這樣一種方案,因為以他們光計算的原理、架構來說,機械式很可能是一個最優的選擇。但這樣的方案接下來要面臨的就是產業成熟度,以及對於環境的敏感性等這些在產品和工程上的挑戰。」

曦智的時間表

去年 2 月,曦智已經做出了第一款產品雛形,DeepTech 此前也有報導《用光挑戰 「世界 7 大數學難題」 之首,麻省理工團隊再證光學計算潛力》。

圖 | 曦智科技光子晶片原型版卡

「經過一年多的研發改良,我們手上已經有了較之前領先得多的晶片。」沈亦晨自信地說。

在使用環境方面,曦智的光子晶片並不會比電子計算機有更嚴格的要求,在晶片內封閉的環境中,很少有外界手段能影響到光的運行,這方面反而電子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而產生串擾。

和電信號相比,光信號基本不受電磁幹擾。所以,在信號傳播距離超過 1 到 2 毫米的情況下,維持電信號信噪比所需的能耗會很快超過光電轉換帶來的額外能耗。

一些來自外界的震動,也基本不會對曦智的光子晶片產生影響,因為他們採用的是 全固態結構,沒有任何的機械活動部分。「反而 Lightmatter 的機械式 MZI 可能會受此影響,當然這是我的個人推測。」沈亦晨如此說。

曦智的晶片包含了數萬個基礎光子器件,光電信號轉換的效率大概是 0.1~1 pj/bit,雷射發射器採用同光通訊一樣的設備,在這方面的相關技術已經非常成熟。

當 DeepTech 問及光子晶片的發布時間,沈亦晨表示,目前曦智已經可以作出非常明確的時間安排,但是暫時還是希望保持一定的神秘感。他補充道,這將是一個很近的時間節點,肯定會在一年之內。

據悉,未來曦智光子晶片將以板卡及伺服器的方式推出,同時也會以授權的方式向電子晶片設計廠商提供光子晶片的 IP,以此來提升現有產品的性能。「我們的供應商全都是世界一流的大廠,而且供應鏈也已經打通。」

圖 | 曦智科技原型光子晶片效果圖(來源:曦智科技)

沈亦晨補充道,曦智的光子晶片前期將傾向用於 AI 推理晶片,後續會研發 AI 訓練晶片,同時也會在幾個非典型 AI 的應用場景,如藥物研發、材料研發、量子模擬方向、超算方向等領域推出對應的產品。

「我們的產品適用於各種公有、私有雲服務及終端伺服器。此外,可用於超算及礦機的光子晶片產品也已經處於籌備當中,但這些絕不是曦智的第一款產品。」沈亦晨強調。

光子晶片由於其基本的運作原理,非常適合於做矩陣乘法,尤其是稠密的、高並髮式的計算。而這恰恰是人工智慧神經網絡所需要的。

除此之外,光子晶片在片上傳輸方面的優勢也很大,如:傳統計算機內存到計算單元的數據搬運,以及計算單元之間的搬運。

沈亦晨說,利用這一點,一方面可以據此推出自有的光子晶片,另一方面傳統計算機也可以使用光計算技術對晶片進行改造。其效果就像是把古人的驛站,替換成現在的高鐵。

「我們的技術可以幫助 Intel、NVIDIA 等巨頭升級它的晶片,而非單純地取代。嚴格來講,曦智的初代光子晶片屬於光電混合晶片,也可以理解為協處理晶片,並沒有完全將傳統的集成電路拋棄。」

「兩強」爭霸

目前,在光子晶片這個賽道,曦智科技與 Lightmatter,已經成為了事實的領跑者,誰先行發布量產的光子晶片,誰就可以贏得先發優勢。而在公司的背後,也同樣是沈亦晨與 Lightmatter 創始人兼 CEO 尼古拉斯 · 哈裡斯(Nicholas Harris)之間的競爭。

這兩位同樣天才的年輕博士,因同一篇論文而開始了同樣的事業。

圖 | 沈亦晨與 Harris 合作的論文

圖 | 該論文登上了當期的 Nature 子刊封面

圖 | 沈亦晨與 Harris 在麻省理工學院的創業大賽中獲得 10 萬美元獎金,他們一左一右共同舉起了象徵獎金的廣告板

沈亦晨對這段往事並不想多談,他只是說:「共同寫作一篇 Paper 很簡單,長不過一兩年,但是共同創業可能是三五年、十年甚至是一輩子的事情,我們只是各自尋找了合適自己的團隊、合作夥伴和投資人。」

想到未來,沈亦晨的眼神微光閃動。

相關焦點

  • 光子計算領域雙雄出現!一篇頂刊論文,兩位麻省理工學院天才的故事
    顯然,這次不是又一個 「狼來了」 的故事,光子晶片是真的來了。那麼,光子晶片是什麼?光子晶片能做什麼?是否可以用在我們的筆記本電腦上?為了搞清楚這些問題,DeepTech 聯繫到與 Lightmatter 共同領跑這一領域的曦智科技(Lightelligence)創始人兼 CEO 沈亦晨。
  • 《獵殺T34》曝人物海報 天才坦克指揮官雙雄對決
    《獵殺T34》曝光「雙雄對決」版人物海報1905電影網訊根據二戰真實事件改編的俄羅斯電影《獵殺T34》曝光「雙雄對決」版人物海報,紅藍色調下,兩位天才坦克指揮官上演超燃對決,英雄情義間的惺惺相惜,戰爭立場上的正面硬剛,讓觀眾對影片故事的發展期待不已
  • 量子計算還沒搞懂,光子計算又要來統治世界?
    【CSDN 編者按】去年 12 月,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 驚人的單項計算能力超過了 Google 當年水平,國人自己也手握一份「量子霸權」,新年伊始,兩篇關於光子計算的文章又登上國際頂刊 Nature, 給我們打開了計算領域另一扇大門,不斷刷新的計算能力,讓我們對未來充滿期待。
  • 一篇論文引發的光子AI晶片革命!這次真想要了摩爾定律的命
    2020年6月,LightOn發表用光學神經網絡訓練晶片運行AI模型的新論文;7月,曦智科技拿到由和利資本投資的數千萬美元A+輪融資;8月,Lightmatter在晶片頂會HotChips上展示了其光子晶片的架構細節;12月,光子算數宣布其打造的光電混合AI加速計算卡已交予伺服器廠商客戶做測試。
  • Nature連發兩篇光子AI晶片論文!光子計算時代已至?
    論文連結: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0-03063-0其中一篇論文題目為《用於光學神經網絡的11 TOPS光子卷積加速器(11 TOPS photonic convolutional accelerator for optical neural networks)》,論文主要作者有Xingyuan Xu、Mengxi Tan等人,來自澳大利亞斯威本科技大學
  • 光子處理器:加速光學計算領域的變革
    據論文描述,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的方法和架構,通過使用基於光的處理器或光子處理器,將處理和數據存儲結合到單個晶片上。研究結果首次證明,這些設備可以快速並行處理信息,而這種能力是現有電子晶片無法做到的。 研究人員表示,通過這種利用光的獨特屬性來加速 AI 處理的方式,可能會加速光學計算領域的變革。
  • 股市華興社:光子計算時代已至?
    股市華興社報導,股市華興社認為光子計算研究再登Nature,要革命AI硬體。芯東西1月7日消息,股市華興社了解到人工智慧(AI)正改變臨床診斷、自動駕駛、語音翻譯等更多領域,而計算速度和功耗日益成為AI的主要瓶頸。傳統電子計算方法逐漸走向性能極限後,近幾年,關於用光學晶片加速AI的研究逐漸興起。
  • MIT數學最強本科生:2年半畢業,20多篇論文在手,還推動了停滯幾十年...
    這個拉姆齊數讓20世紀最高產的天才數學家保羅·埃爾德什研究了一生,無數數學家前赴後繼,其中不乏阿貝獎得主,如今被Sah的研究又向前推進一大步。 他給出的上限計算公式,對於R(4,4)以上的拉姆齊數都有效。 目前這一論文所採用的方法,已經被少數數學家進行了優化。
  • 波導光子晶片有望在光通信和量子計算等領域「大顯身手」
    科技日報北京12月12日電 (記者劉霞)據美國《物理評論快報》網站近日報導,上海交通大學金賢敏團隊研製出了全球首個軌道角動量(OAM)波導光子晶片。這是首次在光晶片內製備出可攜帶光子OAM自由度的光波導,並實現光子OAM在波導內高效和高保真地傳輸。
  • 光子計算加快AI運算速度,Nature連登兩篇論文
    Nature最新一期,就連登了兩篇光學加速AI計算的論文,裡面介紹了兩個AI計算加速器:分別是11TOPS的光子卷積加速器和張量核光子加速器,兩者都可以達到每秒數萬億次的計算速度。光子處理器利用光的特性,可以加速人工智慧計算處理過程,同時,還會引領光子計算的復興。為何光子計算能加速AI?
  • 光子計算元年?全球最高累計融資額光子計算創業公司出爐,中國科學家團隊領銜
    可以說,曦智科技作為光子計算領域第一家公司,一直跑在最前列。從 2017 年沈亦晨博士與其所在的麻省理工學院團隊在《自然-光子學》上發表一篇重要論文,將集成光子計算的新起點展示在世人面前,到 2019 年初的第一款產品原型問世,再到 2020 年的配套算法展現光子計算軟硬結合的更多應用場景可能性(詳見 DeepTech 相關報導《用光挑戰 「世界7大數學難題」 之首,麻省理工團隊再證光學計算潛力》),並成功吸引國內外如谷歌、FaceBook
  • 她雙非院校畢業,沒留過洋,3篇頂刊SCI,29歲成為211最年輕教授
    女性從事研究工作的不是沒有,也有不少優秀女性在研究領域中做出了非常出色的成績,比如清華的顏寧,又比如中科大的莊小威。和顏寧不同的是,顏寧畢業於名校,又有海外名校的留學經驗,無論是學校還是老師的水平,都比李珊強得不是一點半點。莊小威也是一樣,名校畢業,海外名校留學,然後逐步走上科研的道路,相比之下,李珊的外部條件和這兩位相比,差距還是非常懸殊的。
  • 光子晶片:一場發生在MIT校友之間的競賽
    這是一個完全不同的計算範式,由於光子計算則提出使用光子來進行計算(光子是光的基本粒子),再結合光纖傳輸之後,我們可以實現更高效的計算和容量更大、距離更長的數據傳輸。 更有意思的是,目前發力光子計算晶片的兩家公司Lightmatter和曦智科技(Lightelligence)都源於麻省理工學院(MIT),兩位創始人Nicholas Harris和沈亦晨也恰好是曾經的校友。如此一來,這場發生在同學之間的比拼為光子計算技術的發展又增添了幾分戲劇色彩。
  • ICLR最佳論文:MIT科學家提出彩票假設,神經網路縮小10倍並不影響結果
    中獎的時候,你可能覺得自己真是個天才!但復盤的時候又發現,你根本不知道為什麼A方式有效而B就不行。這種感覺,跟壓彩票非常相似。1美元的神經網絡很小了。為了更好地學習,神經網絡就必須非常大,需要海量數據集,整個訓練過程可能要持續好多天。投入100美元、1000美元、10000美元……的時候,你可能感受到的不僅僅是經費在燃燒了。
  • MIT新突破:Nature Photonics揭秘新型光學深度神經網絡系統
    近日,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研究者在 Nature Photonics 上發表的一篇論文《Deep learning with coherent nanophotonic circuits》提出了一種使用光子技術實現神經網絡的方法,而且他們還已經對這一概念進行了實驗驗證。MIT 官網對這一研究進行了報導解讀,機器之心對這篇文章以及原論文的摘要進行了編譯介紹。
  • 圖靈獎得主大神之家:一家都是MIT博士,還聯合發了一篇AI論文
    最近,圖靈獎得主曼紐爾 · 布魯姆(Manuel Blum)和他的妻子萊諾爾 · 布魯姆(Lenore Blum)、他的兒子阿夫裡姆 · 布魯姆聯合發表了一篇論文,展示了他們對於有意識的AI的研究成果。優秀是不是真的會遺傳?
  • 一篇論文背後的故事
    先前和朋友聊起這篇論文探索過程之艱辛、發表過程之坎坷時,朋友極力鼓勵我把這段經歷寫成文字,也許對年輕的研究者有所啟迪和借鑑。然而在提筆的時候,腦海中總有一個揮之不去的名字:卞和。《卞和獻璧》是一個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是中學課文中的一篇文言文,講述的是卞和獻寶的經歷。卞和在楚厲王在位的時候,認定自己找到的璞石是一塊稀世寶玉,就把它獻給厲王。
  • 鈮酸鋰光子晶體電光調製器:為通信、計算、光子學研究鋪路
    導讀據美國羅切斯特大學官網近日報導,該校團隊演示了一種控制光線通過集成電路的新方法,為通信、計算以及光子學方面的研究鋪平了道路。背景與使用電力的傳統電路相比,光子集成電路使用光線取代電力進行計算和信號處理,具有更快的速度、更大的帶寬、更高的效率。
  • 鈮酸鋰光子晶體電光調製器:為通信、計算、光子學研究鋪路!
    導讀據美國羅切斯特大學官網近日報導,該校團隊演示了一種控制光線通過集成電路的新方法,為通信、計算以及光子學方面的研究鋪平了道路。背景與使用電力的傳統電路相比,光子集成電路使用光線取代電力進行計算和信號處理,具有更快的速度、更大的帶寬、更高的效率。
  • 曦智科技完成2600萬美元A輪融資 探索光子計算未來
    中新網4月8日電 今天,源自麻省理工學院的光子計算硬體開發公司――曦智科技對外宣布已於近期完成2600萬美元A輪融資。該輪融資由經緯中國和中金資本旗下中金矽谷基金領投,祥峰投資、中科創星、招商局創投等跟投,老股東百度風投和峰瑞資本持續加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