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子處理器:加速光學計算領域的變革

2021-01-09 電子發燒友
光子處理器:加速光學計算領域的變革

學術頭條 發表於 2021-01-08 16:15:19

我們身處於一個數據、信息量爆炸性增長的時代,一個由 AI 引領的、更加智能的時代。

但是,持續增加的數據量在為人工智慧(AI)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的同時,也對用於 AI 的電子計算硬體提出了更多的挑戰,無論是在計算速度,還是在功耗方面,都已經成為嚴重製約 AI 發展的主要瓶頸之一。

如今,隨著用於自動駕駛汽車和語音識別等機器學習方法的出現,這種數據增加的上升趨勢仍將繼續下去。所有這些,都給當前的計算機處理器在滿足人們需求方面帶來了沉重的負擔。

好在,一個由多國科學家組成的團隊已經開始著手解決這個問題。最新研究進展以「Parallel convolutional processing using an integrated photonic tensor core」為題,於 1 月 6 日發表在頂級科學期刊《自然》(Nature)上。

據論文描述,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的方法和架構,通過使用基於光的處理器或光子處理器,將處理和數據存儲結合到單個晶片上。研究結果首次證明,這些設備可以快速並行處理信息,而這種能力是現有電子晶片無法做到的。

研究人員表示,通過這種利用光的獨特屬性來加速 AI 處理的方式,可能會加速光學計算領域的變革。

新型硬體系統的發展

隨著 AI 的興起,傳統的電子計算方法逐漸達到了其性能極限,並且滯後於可處理數據的快速增長。在各種類型的 AI 系統中,人工神經網絡由於優異的性能而被廣泛應用於 AI 任務,這些網絡使用多層相互連接的人工神經網絡進行複雜的數學運算。

為了加速人工神經網絡的處理,人們已經做出了各種努力來設計和實現特定的電子計算系統。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人們在專用集成電路、大腦靈感計算和內存計算等定製晶片的應用上,已經取得了相當大的成功,這些晶片通過一系列稱為憶阻器的內存設備直接進行處理。

在電子計算中,電子是信息的載體,但一直以來光子都被認為是一種更優的替代選擇。因為光譜覆蓋的波長範圍很廣,不同波長的光子可以同時多路復用(並行傳輸)和調製(通過改變它們可以攜帶信息),而不會使光信號相互幹擾。

這種以光速傳播信息的方式能達到目前最小的時間延遲。此外,無源傳輸有助於實現超低功耗,而相位調製可以輕鬆調製並檢測出頻率高於 40 千兆赫的光。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光纖通信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使用光子進行計算仍然具有一定的挑戰性,特別是在規模和性能水平上,其與最先進的電子處理器相比更具挑戰性。這一困難來自於缺乏合適的並行計算機制、使用材料來允許人工神經元的高速非線性響應以及可擴展的光子器件來集成到計算硬體中。

幸運的是,過去幾年來,光學頻率梳(Optical Frequency Combs)的發展為集成光子處理器帶來了新的機會。光學頻率梳是一組光源,其發射光譜由數千或數百萬條頻率均勻且間隔緊密的清晰譜線組成。這些器件在光譜學、光學時鐘計量和電信等領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可以集成到計算機晶片中,並用作光學計算的高效能源,非常適合採用波分復用技術(WDM)進行數據並行處理。

光子處理器:為 AI 加速

在此次工作中,研究人員成功研製了一個集成光子處理器,該處理器可以對跨越二維空間的光信號進行卷積處理。該設備在基於相變材料(一種可以在非晶相和晶相之間切換的材料)的「內存」計算架構中使用光學頻率梳。

通過波長復用,該處理器可以對輸入數據進行充分的並行化處理,並利用相變材料的集成單元陣列進行類似的矩陣矢量乘法運算。

(來源:Nature)

該團隊也針對矩陣—向量乘法開發了一個硬體加速器。由於不同波長的光不會相互幹擾,研究人員可以使用多個波長的光進行並行計算。

為了做到這一點,他們使用了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開發的另一項創新技術,一種基於晶片的「頻率梳」,並以此作為光源。頻率梳可以提供各種不同的光波,這些光波在同一個光子晶片中相互獨立地處理。

該研究的負責人之一、EPFL 的 Tobias Kippenberg 教授說:「我們的研究首次將頻率梳應用於人工神經網絡領域。」 Kippenberg教授在頻率梳發展方面做出開創性的研究工作。

同時,該研究的負責人之一、明斯特大學(WWU)的 Wolfram Pernice 教授也表示:「在機器學習領域,用於加速任務的光子處理器使複雜的數學任務能夠以很高的速度和處理量處理,這比依賴電子數據傳輸的傳統晶片快得多。」

在設計和製造完光子晶片後,研究人員在一個可識別手寫數字的神經網絡上對其進行了測試。這些網絡受到生物學的啟發,是機器學習領域的一個概念,主要用於圖像或音頻數據的處理。

論文的第一作者之一 Johannes Feldmann 表示:「輸入數據和一個或多個過濾器之間的卷積運算非常適合我們的矩陣體系結構。利用光進行信號傳輸使處理器能夠通過波分多路復用執行並行數據處理,這保證了更高的計算密度,並且僅需一個時間步長就可以進行許多矩陣乘法。與通常在較低頻率工作的傳統電子設備相比,光調製速度可以達到 50-100GHz 範圍。」

牛津大學的 Nathan Youngblood 認為,「利用波分多路復用可以實現更高的數據速率和計算密度,也就是處理器單位面積上的操作,這是以前無法實現的。」

這種高度並行化的框架,有可能在單個步驟中高速處理整個圖像。在不久的將來,該系統可以通過使用商業製造程序和輔助現場機器學習來進行大規模擴展。

新型硬體的巨大應用潛力

由於卷積過程涉及到無源傳輸,所以理論上光子處理核心的計算能以光速和低功耗來進行。這種能力對於能源密集型應用程式非常有價值,比如應用在雲計算中。

鑑於傳統電子計算方法面臨的挑戰,集成光子學的出現是令人興奮的。它作為一個潛在的「接班人」,為未來的計算架構實現前所未有的性能。

然而,建造一個實用的光學計算機仍將需要廣泛的跨學科努力和材料科學、光子學、電子學等領域的研究人員之間的合作。

儘管報導的光子處理器具有較高的單位面積計算能力和潛在的可擴展性,但全光學計算規模仍然很小。此外,由於存在固有的吸收光的計算元件,以及光電信號經常需要轉換,能源效率會受到一些限制。

未來另一個研究方向是,發展先進的非線性集成光子計算架構,而不是單一或二維的線性卷積。

通過將電子電路和數千或數百萬個光子處理器集成到一個合適的架構中,一種同時利用光子和電子處理器的混合光電框架,或許在不久的將來可以徹底改變 AI 硬體。未來,這種硬體將在通信、數據中心營運和雲計算等領域具有十分重要的應用。

責任編輯:xj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光子處理器:為 AI 加速 「變革」AI硬體
    原標題:光子處理器:為 AI 加速,「變革」AI硬體   我們身處於一個數據、信息量爆炸性增長的時代,一個由 AI 引領的、更加智能的時代。
  • Nature:用光子處理器提升人工智慧計算速度
    Xu等人和Feldmann等人的兩篇論文報告了一種通過利用光的獨特屬性來加速AI處理的光子處理器。這些報告引發了光學計算的復興。隨著人工智慧的興起,傳統的電子計算方式逐漸達到其性能極限,遠遠落後於可處理數據的快速增長。在各種類型的AI中,神經網絡由於其出色的表現而被廣泛用於AI任務中。
  • 光子計算加快AI運算速度,Nature連登兩篇論文
    Nature最新一期,就連登了兩篇光學加速AI計算的論文,裡面介紹了兩個AI計算加速器:分別是11TOPS的光子卷積加速器和張量核光子加速器,兩者都可以達到每秒數萬億次的計算速度。光子處理器利用光的特性,可以加速人工智慧計算處理過程,同時,還會引領光子計算的復興。為何光子計算能加速AI?
  • 光子處理器達到前所未有的計算密度
    一個國際研究人員團隊開發了一種用於光子處理器的新方法和體系結構,可加快機器學習領域的複雜數學任務。越來越多的AI應用程式的出現(例如在自動駕駛汽車,智能城市和語音識別中)給當前的計算機處理器帶來了沉重的負擔,無法滿足需求。
  • 股市華興社:光子計算時代已至?
    股市華興社報導,股市華興社認為光子計算研究再登Nature,要革命AI硬體。芯東西1月7日消息,股市華興社了解到人工智慧(AI)正改變臨床診斷、自動駕駛、語音翻譯等更多領域,而計算速度和功耗日益成為AI的主要瓶頸。傳統電子計算方法逐漸走向性能極限後,近幾年,關於用光學晶片加速AI的研究逐漸興起。
  • Nature連發兩篇光子AI晶片論文!光子計算時代已至?
    芯東西(公眾號:aichip001)編譯 | 心緣編輯 | 漠影芯東西1月7日消息,人工智慧(AI)正改變臨床診斷、自動駕駛、語音翻譯等更多領域,而計算速度和功耗日益成為AI的主要瓶頸。傳統電子計算方法逐漸走向性能極限後,近幾年,關於用光學晶片加速AI的研究逐漸興起。
  • 量子計算還沒搞懂,光子計算又要來統治世界?
    【CSDN 編者按】去年 12 月,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 驚人的單項計算能力超過了 Google 當年水平,國人自己也手握一份「量子霸權」,新年伊始,兩篇關於光子計算的文章又登上國際頂刊 Nature, 給我們打開了計算領域另一扇大門,不斷刷新的計算能力,讓我們對未來充滿期待。
  • 科學家開發基於光的並行卷積神經網絡有望徹底「變革」AI硬體
    (來源:Nature)據論文描述,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的方法和架構,通過使用基於光的處理器或光子處理器,將處理和數據存儲結合到單個晶片上。研究結果首次證明,這些設備可以快速並行處理信息,而這種能力是現有電子晶片無法做到的。研究人員表示,通過這種利用光的獨特屬性來加速 AI 處理的方式,可能會加速光學計算領域的變革。
  • 美軍投巨資研製光子晶片 將成戰爭「最強大腦」
    利用光子晶片構建光計算系統,運算速度快、信息失真小、消耗能量低。理論上,光學計算機可以在啟動的一瞬間完成所有信息處理,可對高複雜度、大數據量計算實時並行處理。  光子晶片具有明顯的速度優勢。以光速進行的高效計算,只要在數位訊號處理器上附加一個光學加速器,就可以製成光學數字信息處理器,可使傳統電子晶片的運算速度得到巨大提升。
  • Nature重磅:用「光」加速AI,基於光的並行卷積神經網絡有望徹底...
    研究人員表示,通過這種利用光的獨特屬性來加速 AI 處理的方式,可能會加速光學計算領域的變革。然而,使用光子進行計算仍然具有一定的挑戰性,特別是在規模和性能水平上,其與最先進的電子處理器相比更具挑戰性。這一困難來自於缺乏合適的並行計算機制、使用材料來允許人工神經元的高速非線性響應以及可擴展的光子器件來集成到計算硬體中。 幸運的是,過去幾年來,光學頻率梳(Optical Frequency Combs)的發展為集成光子處理器帶來了新的機會。
  • 矽光子晶片的奧秘:光學計算
    近年來,光子晶片發展勢頭正猛,其中兩家初創公司(Lightmatter和Lightelligence)都展示了為人工智慧加速設計的光學計算晶片,還有其他幾家公司仍在研究這項技術。以Lightmatter為例,它在上周Hotchips上發布了AI光子處理器,該處理器利用光來計算和傳輸數據。
  • IBM推出光子張量核 速度是最先進人工智慧處理器兩倍多
    計算領域的光換電無疑是一個值得關注的點。 IBM的研究人員根據光粒子的特性創造了一個光子張量核,該光子張量核能夠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處理數據,可用於超低延遲的人工智慧應用。雖然該光子張量核設備只進行了小規模的測試,但有關報告指,該處理器經開發後,可以實現每秒每平方毫米一千萬億次的乘累加(MAC)操作;據IBM的科學家說,這樣的速度是靠電信號的 "最先進人工智慧處理器 "的兩倍多。
  • 速度提升百倍:顛覆性的光子計算來了-科技前沿,光子計算,晶片,大...
    所謂光子計算,可以理解為將大量光學器件有序組合起來,其作用類似半導體晶片中的電晶體,利用不同波長,相位和強度的光線組合,在複雜的反射鏡、濾波器以及稜鏡結構所組成的數組中進行信息處理。理論上,光子晶片規模可以做到很大,也可以做到很小,並且光的特性先天適合線性計算,包含高密度的並行計算。
  • 計算速度是電子晶片1000倍,光子AI晶片商用產品今年面世!
    當前用光學做計算還處於比較早期的階段,各家基本還是停留在研究和產品測試階段。 不過可以看到,各家公司正在積極推進商用,Lightmatter公司就表示今年將會推出搭載光子AI晶片的商用產品,光子計算無疑將成為AI晶片領域的另一個賽道。
  • 光基處理器晶片推動機器學習
    該最新研究結果論文,題為:「使用集成光子張量核的並行卷積處理」,發表在最近的《自然》雜誌上。科學家開發了用於所謂的矩陣向量乘法的硬體加速器,矩陣加速是模擬人腦算法的神經網絡基礎,神經網絡本身也用於機器學習算法。由於不同顏色的光波長不會互相干擾,因此研究人員可以使用多個波長的光進行並行計算。但是為此,他們使用了所開發的另一項創新技術作為光源,它是一種基於晶片的「頻率梳」。
  • 用光速加速AI?Nature最新研究,打破你的「次元壁」!
    而本周發表在《Nature》上的研究結果,證明了將光子結構用於AI是可行的,並具有不可忽視的潛力。使用光學原理,設備可以可以快速,並行地處理信息,而這是當今電子晶片無法做到的。 當今時代,人工智慧正在對各種領域產生巨大的影響,如臨床診斷、自動駕駛和語音翻譯。
  • 速度提升百倍,顛覆大數據處理的光子計算晶片來了?
    所謂光子計算,可以理解為將大量光學器件有序組合起來,其作用類似半導體晶片中的電晶體,利用不同波長,相位和強度的光線組合,在複雜的反射鏡、濾波器以及稜鏡結構所組成的數組中進行信息處理。理論上,光子晶片規模可以做到很大,也可以做到很小,並且光的特性先天適合線性計算,包含高密度的並行計算。
  • 光子計算元年?全球最高累計融資額光子計算創業公司出爐,中國科學家團隊領銜
    利用矽光子來做數據傳輸和矩陣乘法運算,在功耗降低和速度提升上前景可期,很可能帶來光子計算有史以來最大的機會。應用在雲計算環境中,它可以加速深度學習的訓練和推理,同時邊緣設備也能受惠於這一技術,例如對功耗更敏感的無人機、傳感器等設備。
  • MIT新突破:Nature Photonics揭秘新型光學深度神經網絡系統
    該概念圖展示了集成在印製電路板上的可編程納米光子(nanophotonic)處理器,其將助力深度學習計算基於模擬人類大腦激活傳導的人工神經網絡,與其多層疊加的「深度學習」計算機系統已經成為了計算機科學的熱門話題。除了引發了如人臉識別和語音識別等技術的變革外,這些系統不僅可以利用眾多的醫學數據找到可以高效診斷的模式,同時還能掃描化學成分而找到可能的新藥物。
  • 以光速器件推動通用AI加速,初創企業開發快1000倍且功耗僅有1/1000的光子器件
    與非網 9 月 1 日訊,在剛落幕不久的 Hot Chips 32 大會上,脫胎於麻省理工學院的初創公司 Lightmatter 展示了用於通用 AI 加速的光子計算測試晶片。該處理器利用矽光子和 MEMS 技術,以光速處理矩陣向量乘法,由毫瓦級雷射光源供電。據悉,在相同晶片面積上,光子器件的速度比電子器件快 1000 倍,而功耗僅有電子器件的 1/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