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電晶片!Hello,光子晶片!

2020-12-01 電子工程專輯

人類文明的進步,與「光」的使用密不可分。19世紀晚期,英國物理學家丁達爾向人們揭示了光的全反射原理,這也解釋了光為何能在彎曲的水流或玻璃棒裡向前傳播。自此,人們就開始了對光傳輸介質的探尋。


上世紀中葉,高錕發表名為《光頻率介質纖維表面波導》的論文。他創造性的提出,使用基於石英的玻璃纖維作為光傳輸介質,可以進行長距離的信息傳輸。由此,光纖逐漸登上歷史舞臺。和電纜相比,光纖在性能、可靠性、安全性等很多方面都有極大的提升,這也使得光纖成為了現代文明主要的通信介質之一,並引發了一系列通信行業的根本性變革。


在半導體領域,當前晶片間的主要互聯方式還是基於電氣連接。隨著距離的增加,數據傳輸帶寬會急劇下降,而由此帶來的能耗則會大幅上升。下圖就展示了晶片內部、晶片與電路板、電路板之間等不同維度下,數據傳輸帶來的帶寬損失與能耗增長。可以看到,即使在板級通信時採用光纜傳輸,相比晶片內部的傳輸速度和能效仍然下降了4個數量級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業界已經開始探尋能否在晶片互聯時使用光傳輸代替電傳輸,從而極大提升數據帶寬、減少傳輸能耗、並延長數據傳輸的距離。在這其中,矽光子晶片技術正在獲得越來越多的關注。


近日,一家名為Ayar Labs的初創公司展示了一款名為TeraPHY的光學收發器。這個光學收發器以芯粒(chiplet)的形式集成在英特爾Stratix10 FPGA上,可以達到2Tbps的數據帶寬,傳輸距離最高可達2公裡,而傳輸功耗則不超過每比特1pJ(10的-12次方)


動圖,左側是兩個光子芯粒,中間是Stratix10


相比之下,目前FPGA使用的PAM4收發器速率最高為58Gbps,NRZ收發器最高速率為30Gbps,而當前電氣收發器的路線圖也只不過安排到了112Gbps。也就是說,這種光學收發器至少可以取得近20倍的性能提升,傳輸距離和功耗更不可同日而語,而這也將FPGA收發器的性能帶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


Ayar Labs成立於2015年,總部位於美國加州。它是MIT的孵化企業,創始團隊大都來自MIT、UC Berkeley等美國頂尖高校。Ayar Labs先後獲得了英特爾資本、格羅方德(GlobalFoundries)以及洛克希德馬丁等公司的數千萬美元戰略投資


Ayar Labs專攻的主要領域就是晶片級的光子傳輸,前文提到的TeraPHY就是該公司目前的主打產品。TeraPHY的研發主要得到了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的項目支持。


在2019年的HotChips大會上,Ayar Labs正式推出了TeraPHY,並在前不久正式對這個光學收發器的性能進行了在線演示。在接下來的文章中,我將詳細介紹TeraPHY的技術細節,特別是它的光學數據傳輸方式,以及它是如何與FPGA進行異構集成的。


Ayar Labs在2019年HotChips大會的講稿幻燈片,已上傳至知識星球「老石談芯-進階版」,請在文末掃碼進入星球查看。


光學收發器TeraPHY最重要的技術創新,在於它解決了光信號的「調製」和「解調」兩個主要問題。這其中具體的物理學細節在本文不再贅述,下一段中,我嘗試簡單介紹其中的主要原理,不感興趣的同學可以直接略過這部分。


簡言之,它利用了類似於定向耦合器的原理,當兩個光傳輸介質足夠靠近時,其中一個介質裡的能量就能耦合到另一個。此時如果在一個介質上加入電場,就可以改變光在這個介質中的傳播速度,從而控制光波的相位。通過這個過程,電信號的變化就轉變成了光信號的變化。之後當兩個介質裡的光再次耦合時,由於光波的幹涉原理,就會產生不同振幅。如果把波峰看成1,波谷看成0,那光波的不同振幅就可以解碼成由0和1組成的數位訊號,也就完成了光到電的轉換。這個過程就是著名的馬赫-曾德爾幹涉儀的工作原理。

Ayar Labs發明了一種環形諧振器(microring resonator),來實現上述的過程。相比馬赫-曾德爾幹涉儀,這種環形諧振器的尺寸要小100倍,能效高50倍,數據傳輸密度也要高25-50倍。通過使用這種裝置,可以實現25Gbps到100Gbps的傳輸帶寬。


此外,由於不同波長的光在同一介質裡傳輸時不會相互影響,可以採用多種不同的波長代表不同的比特位,這樣就實現了一定程度上的並行數據傳輸。


下圖展示了TeraPHY單個通道的收發過程,可以看到,這裡採用了四種不同波長的光。在發送端,利用環形諧振器將不同比特位的數據分別調製到這四種光波上,並利用光纖進行傳輸。在接收端,再利用環形諧振器進行解調,將不同波長的光信號轉化成相應的電信號。


值得注意的是,為了提供穩定的初始光源,Ayar Labs還開發了一款名為SuperNova的雷射源,它能夠提供最多256種波長的光波,等效8.192Tbps的數據帶寬。


在HotChips19大會上,Ayar Labs公布了一個TeraPHY的測試晶片設計。在發送端,包含5個光學宏單元,每個宏單元支持16個通道,每通道25Gbps帶寬,共計2Tbps。


在接收端則包含3個宏單元,共計1.2Tbps帶寬。


TeraPHY剛面世時,它被同構集成到一個RISC-V CPU晶片中,並代替了原有的CPU IO收發器。然而,這種同構設計的靈活性十分有限,例如,如果需要把TeraPHY用於其他晶片系統,則需要重新設計和生產整個晶片。


在芯粒(chiplet)設計大行其道的今天,將TeraPHY做成芯粒就成為了非常合理的選擇。在之前的文章中,曾詳細介紹過英特爾的EMIB技術。EMIB最大的優點在於它降低了系統的製造複雜度,並降低了不同矽片與芯粒間的傳輸延時。由於無需製造覆蓋整個晶片的矽中介層、以及遍布在矽中介層上的大量矽通孔,EMIB只需使用較小的矽橋在矽片間進行互聯就可以滿足矽片間的互聯需求。同樣的,由晶片I/O至封裝引腳的連接和普通封裝技術相比並未變化,因而無需再通過TSV或矽中介層進行走線。對於模擬器件(如收發器)而言,由於不存在通用的中介層,因此對高速信號的幹擾明顯降低。


英特爾的Stratix10 FPGA中就使用了EMIB技術集成了不同速率的收發器和高帶寬存儲器(HBM)。此外,EMIB還能用來連接多個FPGA矽片,通過這種方法,英特爾製造出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FPGA – Stratix10 GX 10M。


這樣,Ayar Labs就將TeraPHY做成了芯粒的形式,它使用了格羅方德的45納米RF SOI CMOS工藝製造,在光學輸出端包含10個光學宏單元,最高傳輸速率可達2.56Tbps。


在電氣連接端,使用了名為AIB(Advanced Interface Bus)的物理層協議。AIB是英特爾推出的一個異構互聯的開放物理層協議,關於它的技術細節在本文不再詳述。


最後,TeraPHY與FPGA矽片之間通過EMIB進行互聯,並完成晶片封裝,這也就是所謂的多晶片封裝:Multi-Chip Package(MCP)


這是又一個使用EMIB進行快速異構集成的典型實例。通過使用這種方式,不用重新製造完整的晶片,只需要將現有的FPGA晶片與芯粒進行互聯和封裝即可,極大提升了產品的靈活性,也大大降低了製造風險與成本。


在Ayar Labs最新發布的在線演示中,他們使用這個集成了光學收發器的FPGA進行了數據傳輸演示,並在8個光學鏈路下得到了2Tbps的數據吞吐量。Ayar Labs預計將在未來達到超過100Tbps的吞吐量,同時每比特的傳輸功耗不超過1pJ。


集成光學收發器的Stratix10 FPGA測試板卡,圖片來自Ayar Labs


製造玻璃的石英和製造晶片的半導體材料都源於沙子。正是這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材料,成為了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基石。而「點石成金」的背後,則是無數研究者的不斷鑽研與創新。如今,光和電在FPGA裡進行融合,並進一步擴展了數據傳輸的前景。老石相信,這樣的技術創新還會不斷湧現,並繼續推動技術和文明向前進步。


全快閃記憶體、軟體定義存儲SDS、超融合等公有雲和私有雲討論

DRAM、NAND、3D XPoint等各類存儲介質和主控討論

光通信、雷射器、ToF、AR、VCSEL等光電器件討論




< 長按識別二維碼添加好友 >

加入上述群聊


帶你走進萬物存儲、萬物智能、

萬物互聯信息革命新時代

微信號:SSDFans

相關焦點

  • 「光子晶片」運算速度,能超「石墨烯晶片」速度嗎?今天算明白了
    我相信如果你是一個非晶片研究領域的專業人員,你可能不知道其實我們現在所說的晶片,他其實有很多的種類,就像矽基晶片,光子晶片和量子晶片,你只知道他們是晶片卻不知道他們各自的性能是如何的。為什麼不提一提這兩種晶片呢?其主要原因是「光子晶片」運算速度無法超越「石墨烯晶片」運算速度,相差巨大。確實近五年對於光子晶片的文章很多,他們的內容基本上都是說光子晶片,它的性能會比碳基晶片好特別多,運算速度也很快,但這些可能是誇大了光子晶片的性能,光子晶片與碳基晶片性能究竟誰好誰壞,其實是需要實驗去驗證的。
  • 「光子晶片」運算速度,能超「石墨烯晶片」速度嗎?今天算明白了
    我們現在使用的晶片基本上都是碳基晶片,也就是所謂的石墨烯晶片,你可能也會提出一個問題,那就是最近量子晶片和光子晶片不是特別的火熱嗎?為什麼不提一提這兩種晶片呢?其主要原因是「光子晶片」運算速度無法超越「石墨烯晶片」運算速度,相差巨大。
  • 群雄逐鹿矽光子晶片市場
    目前,傳統光模塊主要採用III-V族半導體晶片、高速電路矽晶片、光學組件等器件封裝而成,本質上屬於「電互聯」。而隨著電晶體加工尺寸的逐漸縮小,電互聯將逐漸面臨傳輸瓶頸,在此背景下,矽光子技術運用而生。矽光技術的核心理念是「以光代電」,即採用雷射束代替電子信號傳輸數據,將光學器件與電子元件整合至一個獨立的微晶片中。在矽片上用光取代傳統銅線作為信息傳導介質,大大提升晶片之間的連接速度。
  • 下一代晶片是「光子晶片」還是「石墨烯晶片」我的答案石墨烯晶片
    矽光子晶片技術對於現有晶片技術只是量變而不是質變,這篇文章主要是講光子晶片的提升有多大,再重複一遍是矽光子晶片而不是光量子晶片2015年12月,美國三所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全球首款光子晶片晶片每平方毫米處理數據的速度達到300Gbps,比現有的標準處理器快10倍甚至50倍。研究人員用7000萬個電晶體和850個光子元件(用來發送和接收光)組成2個處理器內核,整個晶片只有3 X 6毫米大。
  • 光子晶片有望成為下一代晶片技術發展方向
    不過,隨著摩爾定律逐步逼近物理規律極限,微電子技術集成電路發展瓶頸已經出現,而利用光信號進行數據傳輸、處理和存儲的光子晶片有望成為下一代晶片技術發展方向。 作為一項新興技術,光子晶片技術有望帶動整個信息技術產業進入「從電到光」的轉變,並在未來光存儲、光顯示、光互聯、光計算,以及醫療衛生和航天、國防等領域的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
  • 光子晶片的出現,中國在晶片領域是否能實現「彎道超車」?
    憑藉著我國科學家們不段地努力,在航空航天、AI(人工智慧)等尖端技術上都為中國開闢出了自己的道路,然後在發展的道路上任有兩大「心病」,一是在航空發動機領域、二是在AI晶片領域。然後我國的晶片發展之類卻很艱難,研製晶片的硬傷便是光刻機,而目前國內只能生產90nm的光刻機,反觀ASML已經完成了3nm晶片的生產,兩者的差距實在讓人痛心。
  • 計算速度是電子晶片1000倍,光子AI晶片商用產品今年面世!
    電子發燒友網報導(文/李彎彎)隨著AI晶片面臨算力瓶頸,用光子代替電子進行AI計算開始問世,目前已經有多家初創公司正在研究光子AI晶片,包括曦智科技、光子算數、Lightmatter、Luminous等。 與電子晶片相比,光子晶片的計算速度是其的1000倍,而且功耗僅為其百分之一。
  • 全新等離子晶片問世,首次將電子和光子元件集成於同一塊晶片
    對於全球半導體領域,現在想要和大家說的是全新的等離子晶片問世,這一種晶片首次將電子和光子元件集成於同一塊晶片 這樣的等離子晶片之所以能夠使通信基礎設施的效率提升是因為他第1次將電子和光子元件集成在了同一塊晶片上。
  • 2020中國光子產業高峰論壇聚焦「光子晶片」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光子晶片是5G和物聯網的基礎設施,是人工智慧時代真正的基礎設施,未來將是消費光子的時代。」在近日舉行的2020中國光子產業高峰論壇上,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副研究員、中科創星創始合伙人米磊給出這一觀點。
  • 光子晶片能否破局國外晶片對高科技領域的封鎖,實現彎道超車
    ​目前晶片用的材料是矽,當發展到5納米以下的製程後,這種材料無法滿足工藝要求時,就會被淘汰,便會尋找其它材料來取代。新型的光子材料極有可能用於晶片的製造,被稱之為光子晶片。光子晶片利用半導體發光,結合光的速度和帶寬,具備了抗幹擾性和快速傳播的特性。
  • STMicro預計明年年中實現矽光子晶片量產
    ICCSZ訊 Gazettabyte報導,STMicrolectronics計劃在2014年年中推出首個矽光子晶片。自從2012年3月從Luxtera獲得矽光子技術的相關專利授權,STMicro一直在自己發過Crolles的實驗室開發12英寸(300毫米)的CMOS矽光子晶片晶圓生產線。
  • 光子晶片技術又見突破
    YDXednc隸屬於比利時研究機構imec旗下的光子研究小組(Photonics Research Group)近日發表了最新研究成果,介紹了一種整合2D層狀材料與單光子發射器(single-photon emitters)的氮化矽光子晶片;此曝光於《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的研究成果,為基礎量子光子學以及2D材料的研究推進了關鍵性的一步。
  • 2nm技術的晶片開始沒落,下一代信息科技基石一定是光子晶片
    微電子晶片製造工藝提升趨近極限,5納米晶片已經在今年量產,2納米晶片製程工藝已開始研發;光學器件性能提升為光電晶片的研製打造堅實基礎,光電晶片將加速自動駕駛、機器人和虛擬實境等技術的優化應用,推動半導體設備實現「從電到光」的轉換。
  • 猛擎科普:繼碳基晶片之後,華為轉向光子晶片
    碳基晶片來了,彎道超車! 光子晶片來了,彎道超車! 似乎蘋果三星已經被按在地上摩擦,淪為了過去式的老爺車。 近日,有人提到,關於中國科研人員研發的光子晶片,如果能成功,那麼將可以應用於華為。而相關人士透露,這主要是因為首個軌道角動量的波導光子晶片被其研發出來,進一步實現光子OAM(軌道角動量)能在波導中近乎無損的有效傳輸,且就此申請專利。
  • 日本:中國自研光子晶片「彎道超車」,未來晶片將「一文不值」!
    我想應該就是晶片了吧,不光是因為美國針對華為的晶片禁令,而是晶片本身就是現代科技當中最重要的一項科技產品,目前我們生活當中出現的絕大部分的電子產品,它的核心都少不了晶片。正是因為晶片的重要性,所以我們國家才會在晶片領域卯足了勁,其實這次的晶片禁令說到底也不算是一件壞事,至少讓國內的諸多半導體企業意識到自己的技術差距,從而有了迎頭追趕的鬥志。
  • 更小更強的光子晶片取得理論突破
    據科技日報3月20日報導,受制於摩爾定律,信息技術載體的存儲密度與運算速度的提升均面臨瓶頸,人類的目光從「電」轉向了速度更快的「光」,「光子晶片」的概念應運而生。記者19日從南京理工大學獲悉,該校蔣立勇教授團隊提出一種新方法,實現了表面等離激元空間編碼功能,從理論上為多功能、多自由度調控的光子晶片的應用開發助力,讓人們距離光子晶片更近一步。蔣立勇介紹,在尺寸更小的晶片上通過全光調控加載更多的功能,擁有更大的存儲密度及更高的運行效率,是晶片發展的趨勢。
  • 「光子晶片」運算速度無法超越「石墨烯晶片」運算速度,相差巨大
    網上出現很多晶片的名稱,例如碳基晶片、光子晶片、量子晶片。矽光子晶片技術對於現有晶片技術只是量變而不是質變,這篇文章主要是講光子晶片的提升有多大,再重複一遍是矽光子晶片而不是光量子晶片2015年12月,美國三所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全球首款光子晶片,它可以用光來傳輸數據,速度比過去的晶片大幅提升,能耗也大大減少。
  • 光子算數白冰:光子AI晶片落地之徑
    12月1日智東西現場報導,GTIC 2020 AI晶片創新峰會今日開幕,光⼦算數CEO白冰現場發表了題為《AI晶片的另⼀條路:可編程光子陣列晶片》的演講。白冰在演講中展示了光子算數研發的FPPGA(可編程光子陣列晶片),並解讀了光子算數在光電混合AI加速計算卡、光子協處理引擎模塊、光電混合AI加速計算伺服器等技術領域的工程化進展
  • 有了這件「隱形鬥篷」 光子晶片開發獲得了突破
    美國科研人員最近利用這些隱形原理,為微光子集成器件設計了一個特定裝置,其有助開發出較矽基晶片更小、更快、更節能的光子晶片。未來的計算機、數據中心和行動裝置將用光子晶片代替電子晶片。每塊光子晶片中將包含數十億個光子器件,與以矽基晶片中電晶體大致相同的方式執行特定功能。但問題是,如果其中兩個光子器件過於靠近對方時將無法工作,因為兩者之間的漏光會導致類似無線電幹擾的串擾。
  • 研發光子AI晶片,「最聰明公司」獲2600萬美元投資
    近日,上海市「類腦晶片與片上智能系統」研發與轉化功能型平臺扶持的曦智科技完成2600萬美元A輪融資,在光子人工智慧晶片的研發和產業化方面邁出重要一步。與傳統的電晶片相比,光晶片具有很多優勢,是集成電路未來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公司計劃將正在研發的第一款光子人工智慧晶片用於數據中心,並探索在一些細分場景下的商業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