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小更強的光子晶片取得理論突破

2021-01-15 觀察者網

據科技日報3月20日報導,受制於摩爾定律,信息技術載體的存儲密度與運算速度的提升均面臨瓶頸,人類的目光從「電」轉向了速度更快的「光」,「光子晶片」的概念應運而生。記者19日從南京理工大學獲悉,該校蔣立勇教授團隊提出一種新方法,實現了表面等離激元空間編碼功能,從理論上為多功能、多自由度調控的光子晶片的應用開發助力,讓人們距離光子晶片更近一步。

蔣立勇介紹,在尺寸更小的晶片上通過全光調控加載更多的功能,擁有更大的存儲密度及更高的運行效率,是晶片發展的趨勢。但要將光子晶片由概念變為現實,仍有許多理論與技術難關亟待突破,如半導體集成工藝兼容性以及光子的多功能、多自由度調控等。

與電子調控類似,人們可以通過精確調控光子行為讓光實現數據的存儲與運算,目前主流的調控方法之一是全光相干調控。其以相干完美吸收效應為理論基礎,採用「面外」對稱入射進行相干調控,但受制於這一理論基礎固有的局限性,全光相干調控的模式選擇性、空間選擇性及集成性等性能指標有所欠缺。

蔣立勇團隊另闢蹊徑,以表面等離激元模式相干機理為理論基礎,創新性地提出了「面內」全光相干調控方法,該方法突破了「面外」全光相干調控方法的機理限制,具有獨特的模式選擇性和空間選擇性,更有利於晶片集成。

此外,該方法的提出也為人工微納結構相干光譜調控提供了新思路,可拓展到光子晶體等其他微納光子結構的光譜調控研究上,未來有望啟發更多集成光通信、微納顯示和傳感等領域的創新應用。相關研究成果已在線發表在國際光學期刊《光:科學與應用》上。

相關焦點

  • 光子晶片取得重大突破 華為的機會來了!
    光子晶片取得重大突破 華為的機會來了!但是中國對於晶片方面的技術落後也是大家非常清楚的,雖然說我們有著非常出色的設計能力以及封測能力。但是很顯然我們目前最大的問題就是如何去突破光刻機呢?在這一方面來看的話中國的落後就出現了顯著的弱點,因為我們沒有實力去研發更高工藝的光刻機,然而在這一方面荷蘭也是不願意去出售給我們,所以說在這其中科學家們也是推出了一個「光子晶片」領域的可行性。
  • 突破!中國科學院2nm晶片成功「破冰」,對國產晶片更有信心
    晶片行業一直是技術不斷進步的關鍵,如果可以在這一領域取得更多突破,將會有很多舉措。中國一直有一些弊端,因為它在這方面無法取得很大的進步。中國長期以來一直依賴國外技術,由於在更多地區幾乎沒有突破,因此更加被動。
  • 下一代晶片是「光子晶片」還是「石墨烯晶片」我的答案石墨烯晶片
    碳基晶片就是石墨烯晶片,光子晶片的概念有兩種,一種是光量子晶片,一種是矽光晶片;量子晶片現在處於理論研究的階段,今天不做太多論述,而光量子晶片也是在理論階段,只有矽光子晶片才是網絡上大肆吹捧的晶片技術;
  • 量子技術新突破:矽晶片中電子自旋與光子的耦合
    各國科學家們都希望創造出更快速、更通用、更小型、更可靠的量子處理器,以及擁有更多的量子位。之前,筆者的多篇文章都介紹過相關創新成果。例如,澳大利亞和荷蘭的科研團隊設計出了全球首款矽量子計算機晶片。基於矽自旋量子位的新方案,他們重新構思了常用的「矽」微處理器,設計出全新的矽量子計算機晶片,該晶片可通過最標準的工藝和元件進行製造。
  • 光子晶片技術又見突破
    將光學與電子整合在同一顆晶片中,可帶來更高的數據傳輸量並有助於大幅節省成本與功耗,這種光電晶片將能實現更智能與便利的未來通訊。YDXednc光子IC (PIC)能提高數據傳輸效率、將複雜的量子光學電路微縮,並優化插入損耗(insertion losses)與相位穩定性。
  • 微波光子器件與集成系統基礎研究取得重要突破
    &nbsp&nbsp&nbsp&nbsp國家973計劃項目「面向寬帶泛在接入的微波光子器件與集成系統基礎研究」重點針對微波光子相互作用下的高帶寬轉換機理、高精細調控方法、高靈活協同機制等3個科學問題,在微波光子作用機理、關鍵器件與原型系統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為未來發展提供了相應的理論與技術支撐
  • 中國量子晶片研發突破,比碳基晶片性能更強
    我們都知道現在我國的晶片生產遇到了很大的問題,雖然說我們每天都在看到我過關於晶片生產方面的突破性進展,未來看起來也一片光明。但是問題如果換一個方向去解決可能會更好,這就是我國的科研人員在晶片的另一個方面進行了研究的原因,這一研究使得我們將迎來全新布局,量子晶片研發突破,比碳基晶片性能更強。
  • 再迎突破!中科60比特量子晶片將刷新世界紀錄,比碳基晶片更強
    碳基晶片而新型材料晶片的研發成果突破,讓大家明白了這上百年來,矽基半導體其實並不是唯一可以發展的方向,「沉迷」於矽基半導體的研究可能會成為一種束縛,俗話說「思想有多大,科技就能走多遠」,那麼一種導電性能更好的材料被應用在晶片製作中,那就是碳納米管,碳納米管擁有比矽材料更好的傳導性,自身能量的損耗就越低,那麼自然發熱和能耗就會變低
  • 「光子晶片」運算速度無法超越「石墨烯晶片」運算速度,相差巨大
    網上出現很多晶片的名稱,例如碳基晶片、光子晶片、量子晶片。碳基晶片就是石墨烯晶片,光子晶片的概念有兩種,一種是光量子晶片,一種是矽光晶片;量子晶片現在處於理論研究的階段,今天不做太多論述,而光量子晶片也是在理論階段,只有矽光子晶片才是網絡上大肆吹捧的晶片技術;
  • 荷蘭媒體:晶片禁令對華為效果有限,中國光子晶片助華為脫離險境
    每個國家都有各自擅長的科技領域,也都會優先發展對自己有益的尖端科技,在各自的不懈努力下,每個國家都築起了高高的科技壁壘,一般來說,現代科技的壁壘已經越來越難以被打破,幸好我們國家這些年的科技發展也是不慢,在各類科技領域上也取得了不錯的成就。
  • 光子晶片取得重大突破,華為的機會來了
    前言:因晶片製造技術落後,中國企業總是被牽著鼻子走。如果有一天,我們可以採用另一種技術的晶片,可以不使用光刻機,也不用依賴臺積電,從而徹底解脫晶片的束縛。或許,華為的光子晶片希望最大。 大家都知道,晶片是通過光刻機製造而來的,但是高端光刻機的製造難度絲毫不弱於原子彈。
  • 大突破:計算機快1千倍,純矽基光子晶片指日可待,矽能發光了!
    而光子計算機、光子晶片,顧名思義就是不用電子而是光子來傳遞信息,相比我們現在使用的傳統電子計算機有什麼好處?其次,光子晶片速度遠超電子晶片,簡單來說,光子速度遠比導體內的電子要快多了,導體內電子速度大概593km/s,而光子則是光速300000km/s,兩者不在一個量級上,速度越快,意味著計算能力越強,運算速度越快。
  • 光子晶片的出現,中國在晶片領域是否能實現「彎道超車」?
    憑藉著我國科學家們不段地努力,在航空航天、AI(人工智慧)等尖端技術上都為中國開闢出了自己的道路,然後在發展的道路上任有兩大「心病」,一是在航空發動機領域、二是在AI晶片領域。在去年的珠海航展上,殲-10B推力矢量驗證機向世界大秀「身姿」,在向世界宣布我國在矢量發動機上已經取得重要突破,相信只要邁出了這「第一步」,在將來定會趕上或者超越。然後我國的晶片發展之類卻很艱難,研製晶片的硬傷便是光刻機,而目前國內只能生產90nm的光刻機,反觀ASML已經完成了3nm晶片的生產,兩者的差距實在讓人痛心。
  • 美軍投巨資研製光子晶片 將成戰爭「最強大腦」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605/291416.htm  在與韓國棋手李世石的圍棋大戰中,雖然智慧機器人最終取得勝利,但也由於棋局複雜、數值計算量大而頻現漏洞,充分暴露了電子晶片在數據處理能力和高速穩定運行方面的短板。隨著大數據時代和信息化戰爭的到來,各種作戰和保障數據相互交織,對實時信息處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 速度提升百倍:顛覆性的光子計算來了-科技前沿,光子計算,晶片,大...
    在AI火熱的當下,光子晶片運行矩陣乘法效果有機會比現有電子晶片效果好成百上千倍,吸引了學術界和產業界爭相探索光子計算帶來的機會。2015年,IBM研究人員發表了針對光子計算的新實驗性技術,把矽光子數組集成到與CPU 相同的封裝尺寸中。2016年,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團隊與合作研究者提出了使用光子代替電子為理論基礎的計算晶片架構。
  • 行業動態 | 光子晶片技術又見新突破
    隸屬於比利時研究機構imec旗下的光子研究小組(Photonics Research Group)近日發表了最新研究成果,介紹了一種整合2D層狀材料與單光子發射器(single-photon emitters)的氮化矽光子晶片;此曝光於《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的研究成果,為基礎量子光子學以及2D材料的研究推進了關鍵性的一步。
  • 經過多年努力光子晶片終於迎來了突破性發展
    打開APP 經過多年努力光子晶片終於迎來了突破性發展 教育新聞網 發表於 2020-04-24 17:56:21 解決這一難題將徹底改變計算,因為晶片將比以往更快。埃因霍溫科技大學的研究人員現已成功:他們開發了一種可以發光的矽合金。該結果已發表在《自然》雜誌上。該團隊現在將開始創建可集成到當前晶片中的矽雷射器。 每年我們使用並產生大量數據。但是我們目前基於電子晶片的技術正在達到極限。限制因素是熱量,這是由於電子穿過連接晶片上許多電晶體的銅線時遇到的電阻而產生的。
  • 最新突破!金剛石可拉伸,變身晶片時更「聽話」
    科技日報記者 李麗雲如何讓金剛石「聽話」地像矽一樣實現晶片的基本功能?哈爾濱工業大學與香港城市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單位合作,在金剛石單晶領域取得重大科研突破,首次通過納米力學新方法,通過超大均勻的彈性應變調控,從根本上改變金剛石的能帶結構,為實現下一代金剛石基微電子晶片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方法。1月1日,相關論文在線發表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科學》(Science)上。
  • 我校夏可宇、陸延青等與上海交大合作實現光子晶片上...
    光子集成晶片內矢量渦旋光的嵌入式產生,使得在單個晶片內實現產生、傳輸和操控一體化變成現實。結合陣列化集成能力,該工作為大規模集成化地利用光子軌道角動量自由度資源,以及開展高容量通信和高維量子信息處理奠定了基礎。圖.嵌入在雷射直寫光子晶片中的矢量渦旋光輻射器陣列,直寫雷射能量及擾動與波導結構的關係,張能量形式模式耦合係數。
  • 多重打擊之下,華為矽光子技術取得突破,5nm晶片成定局
    ,矽光子的問世,就是為了克服這個問題而不斷被研發出來的。 光子晶片就像是普通電子晶片的「代替物」一般,以自己的低成本、低耗電以及低汙染等優勢傲立於電子科技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