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超導性越發誘人!最新發現:石墨烯中「魔角」範圍比預期大

2021-01-09 騰訊網

在材料科學和量子物理中稱為「魔角」扭曲雙層石墨烯(TBLG)中的莫爾條紋和平帶相關行為引起了科學家們的極大興趣,儘管許多性質面臨激烈的爭論。在《科學進展》上期刊發表的一項新研究中,埃米利奧·科萊多和在美國、日本物理學、材料科學系的科學家觀察到了扭曲雙層石墨烯中的超導性和類莫特(Mott)絕緣體狀態,扭轉角約為0.93度。這個角度比之前研究中計算的「魔角」角度(1.1°)小15%。這項研究顯示,扭曲雙層石墨烯的「魔角」範圍比之前預期的要大。

石墨烯

這項研究為破譯扭曲雙層石墨烯中的強量子現象提供了豐富的新信息,用於量子物理中的應用。物理學家將「Twistronics」定義為相鄰範德瓦爾斯層之間的相對扭曲角,以產生石墨烯中的莫爾條紋和平帶。這一概念已經成為一種新的和獨特適合於顯著改變、定製基於二維材料的設備屬性,以實現電流流動的方法。「Twistronics」的顯著效果在研究人員開創性工作中得到了例證,證明了當兩個單層石墨烯層以θ=1.1±0.1°的「魔角」扭轉角度堆疊時,出現了非常平坦的帶。

本研究中,在扭曲雙層石墨烯(TBLG)中,實驗觀察到超晶格第一個微帶(結構特徵)在「魔角」處半填充時的絕緣相。研究小組確定這是一種莫特絕緣體(一種具有超導特性的絕緣體),在略高和低摻雜量下表現出超導電性。相圖顯示高溫超導體在超導轉變溫度(Tc)和費米溫度(Tf)之間。這項研究引發了關於石墨烯能帶結構、拓撲和附加「魔角」半導體系統的極大興趣和理論辯論,與最初的理論報導相比,實驗研究很少,而且才剛剛開始。在這項研究中,研究小組對展示相關絕緣態和超導態的「魔角」扭曲雙層石墨烯進行了傳輸測量。

出人意料地0.93±0.01的扭曲角,這比已經建立的「魔角」小了15%,同時也是迄今為止報導的最小,並且顯示出超導特性。這些結果表明,新的關聯態可以出現在「魔角」扭曲雙層石墨烯中,低於初級「魔角」,超出石墨烯的第一個微帶。為了建造這些「魔角」扭曲雙層石墨烯設備,研究小組使用了「撕裂和堆疊」的方法。封裝了六邊形氮化硼(BN)層之間的結構;圖案化成霍爾棒幾何形狀,具有多根導線耦合到Cr/Au(鉻/金)邊緣觸點。並在用作背柵的石墨烯層的頂部製造了整個「魔角」扭曲雙層石墨烯器件。

科學家們使用標準直流(DC)和交流(AC)鎖定技術在泵浦HE4和HE3低溫恆溫器中測量器件。研究團隊記錄了器件的縱向電阻(Rxx)與擴展柵極電壓(VG)範圍之間的關係,並計算了溫度為1.7K時的磁場B。觀察到小的電子-空穴不對稱是「魔角」扭曲雙層石墨烯器件的固有特性,正如之前報告所觀察到的那樣,研究小組記錄了這些結果,並詳細說明迄今報導表現出超導特性「魔角」扭曲雙層石墨烯器件的最小扭轉角值。關於Landau扇形圖的更仔細檢查,研究人員獲得了一些顯著的特徵。

例如,半填充時的峰值和Landau能級的兩倍簡併性與先前觀察到的類莫特相關絕緣態一致。該團隊顯示了近似自旋谷SU(4)對稱性的打破和一個新準粒子費米面的形成。然而,細節需要更細緻的檢查。還觀察到超導的出現,這增加了Rxx(縱向電阻),類似於先前的研究。然後,研究小組檢查了超導相的臨界溫度(Tc),由於在這個樣品中超導的最佳摻雜沒有獲得數據,科學家們假設臨界溫度可以高達0.5K。然而,在能夠從超導狀態獲得清晰的數據之前,這些器件變得不起作用。為了進一步研究超導狀態,研究人員測量了器件在不同載流子密度下的四端電壓-電流(V-I)特性。

獲得的電阻顯示,在更大的密度範圍內觀察到了超級電流,並顯示了在施加平行磁場時對超級電流的抑制。為了獲得對研究中觀察到的行為洞察,研究人員使用Bistritzer-MacDonald模型和改進的參數計算了「魔角」扭曲雙層石墨烯器件的莫爾能帶結構。與之前對「魔角」角度的計算相比,計算出的低能莫爾能帶與高能帶在能量上沒有隔離。雖然該器件的扭曲角比其他地方計算的「魔角」角度小,但該器件存在與先前研究強烈相關的現象(類莫特絕緣和超導),物理學家發現這是意想不到的,也是可取的。

在進一步評估大密度下的行為(每種能量上可用狀態的數量)後,科學家觀察到的特徵,歸功於新出現的相關絕緣狀態。在未來將對態密度(DOS)進行更細緻的研究,以了解奇特的絕緣態,並確定它們是否可以歸類為量子自旋液體。通過這種方式,科學家們在一個小扭曲角度(0.93°)的扭曲雙層石墨烯器件中觀察到了類莫特絕緣態附近的超導電性。這項研究表明,即使在如此小的角度和高密度下,電子關聯對莫爾條紋性質的影響也是如此。未來將研究絕緣相的自旋谷序,並在較低溫度下研究尋找新的超導相,實驗研究將與理論努力相結合,以了解這種行為的起源。

相關焦點

  • 觀察到「魔角」扭曲雙層石墨烯中的超導性和類莫特絕緣態
    在材料科學和量子物理中稱為「魔角」扭曲雙層石墨烯(TBLG)中的莫爾條紋和平帶相關行為引起了科學家們的極大興趣,儘管許多性質面臨激烈的爭論。在《科學進展》上期刊發表的一項新研究中,埃米利奧·科萊多和在美國、日本物理學、材料科學系的科學家觀察到了扭曲雙層石墨烯中的超導性和類莫特(Mott)絕緣體狀態,扭轉角約為0.93度。
  • 當魔角石墨烯遇到量子力學,高溫超導!
    兩年前,中科大少年班天才少年曹原等人展示了如何將兩張彼此疊置並以直角扭曲的薄片變成超導材料,從而使材料失去其電阻率,當時《Nature》雜誌來不及排版就連發兩篇關於轉角石墨烯的重大成果,並配以評述(石墨烯超導重大發現!中科大少年班校友Nature連發兩文)。
  • 《自然》確鑿證據:實驗揭開石墨烯「魔角」超導體的奧秘!
    一種新材料中超導性的驚人發現讓科學界議論紛紛,這種材料通過將一層碳片疊在另一層碳片上,並以「魔角」的角度扭曲頂部碳片,使電子能夠毫無阻力地流動,這一特性可以顯著提高能源效率的電力傳輸,並引入一系列新技術。
  • 95後天才少年曹原再發2篇Nature,曾發現石墨烯魔角震驚世界!
    圖源:網絡據消息稱,第一篇Nature論文中,研究人員致力於通過對扭轉角的控制,將魔角特性推廣到其他二維研究體系,以調諧和控制電子-電子相互作用的強度,實現相似的物理行為。他們採用了一種全新的魔角石墨烯體系:基於小角度扭曲的雙層-雙層石墨烯(TBBG)。另一篇Nature論文中,研究團隊致力於研究扭曲角的分布信息。他們以六方氮化硼(hBN)封裝的MATBG為研究對象,使用納米級針尖掃描超導量子幹涉裝置(SQUID-on-tip)獲得處於量子霍爾態的朗道能級的斷層圖像,並繪製了局部θ變化圖。該設備的相對精度達到0.002度,空間解析度為幾個莫爾周期。
  • 石墨烯超導再獲得突破,三層石墨烯天然魔角,降低超導實現要求
    近日,研究人員在三層石墨烯片中發現了超導電性的跡象,藉助三層石墨烯,將會更快幫助研究人員了解銅氧化物中的超導性。哥倫比亞大學的物理學家Cory Dean表示,雙層石墨烯的超導現象實現非常困難,這需要兩個石墨烯層的原子晶格相對於彼此扭轉了1.1°的魔角時才能出現。而在三層石墨烯上面則不存在這種問題,三層石墨烯中每層的原子晶格都與上面下面的對齊,不需要再次扭轉,這種結構是在產生多層石墨烯時自然形成的。
  • 不是後浪是海嘯:麻省理工95後曹原領銜,「魔角石墨烯」再度Nature...
    最新的兩篇背靠背文章,探討用同樣的方法應用於其他二維材料體系,繼續完善 「魔角石墨烯」 相關的理論和實驗研究。基於 「魔角石墨烯」 的一系列發現,有望在未來應用到諸如能源、電子、環境科學和計算機產業等領域。
  • 不是後浪是海嘯:95後曹原領銜,「魔角石墨烯」再度Nature兩連發
    最新的兩篇背靠背文章,探討用同樣的方法應用於其他二維材料體系,繼續完善 「魔角石墨烯」 相關的理論和實驗研究。基於 「魔角石墨烯」 的一系列發現,有望在未來應用到諸如能源、電子、環境科學和計算機產業等領域。
  • 石墨烯上的魔角與未來晶片產業
    到了2019年10月30日,《自然》雜誌上發表了一篇中國、美國和日本科學家的關於石墨烯材料的聯合研究。這項研究才真正讓人們看到了一種未來晶片的全新可能。 而在這一次的研究中,人們發現了石墨烯一個更重磅的特性,就是通過一個小的電壓變化,我們就可以控制這個超導現象的打開或者關閉。
  • 研究人員在石墨烯中繪製了微小的扭曲
    這是一個巨大的發現,幫助啟動了一個新的領域,即 "twistronics",即研究扭曲石墨烯和其他材料中的電子行為。現在,麻省理工學院團隊在本周發表在《Nature》雜誌上的兩篇論文中,報告了他們在石墨烯扭曲電子學方面的最新進展。
  • 魔角石墨烯,又一篇Nature
    發展了一種基於掃描隧道顯微鏡的局域譜學技術,可以在磁場中檢測魔角扭曲雙層石墨烯中的Chern數和拓撲相。2. 打破傳統認知,發現強相關體系中,莫爾平帶體系也可以產生拓撲相,超出了弱相互作用模型的範圍。研究表明,大多數拓撲電子相出現在電子與電子相互作用較弱的系統中,僅由於強相互作用而出現拓撲相的情況很少見,並且大多局限於強磁場體系。 大量研究表明,器件的幾何形狀會破壞石墨烯系統的空間對稱性。在魔角扭曲雙層石墨烯中,其與六方氮化硼(hBN)襯底對齊將破壞C2對稱性,科學家發現了具有拓撲特徵的扁平電子帶。
  • 22歲在讀博士生發現石墨烯「魔角」,榮登Nature全球十大科學人物榜首
    《自然》周刊稱曹原為「石墨烯駕馭者」,他發現了讓石墨烯實現超導的方法,開創了物理學一個全新的研究領域,有望最終實現能源利用率與能源運輸效率的提高。曹原於1996年出生於成都,後隨父母遷入深圳,2007年就讀於深圳耀華實驗學校,僅用三年時間就讀完了小學六年級、初中和高中課程。2010年,他以高考理科總分669分的成績,考入中科大少年班。
  • 即是絕緣體,又是超導體,中國天才少年與石墨烯上神秘的魔角
    石墨烯是一種以碳原子組成的六角形呈蜂巢晶格的平面薄膜,它的厚度只有一個碳原子大的二維材料。自石墨烯被發現以來,其諸多優異屬性一直令人印象深刻:它比鐵還要堅固,比銅的導電性還要好等等。在石墨烯之前,人們不相信僅僅由一層原子織成的薄膜,能夠在自然界穩定存在。於是出於對這種結構的驚奇,科學家從很早開始,就在瘋狂探索石墨烯的各種應用。既然很早科學家就在研究了,那麼為什麼年輕的曹原的兩篇論文會有如此大的轟動?
  • 《自然》同期兩論文解密魔角石墨烯,95後曹原再做貢獻
    以色列和MIT合作的論文通過測量局域電子壓縮性,發現這些相起源於一個擁有很多能帶的高能態,當載流子加入系統中,電子並非均等填充,而是通過一系列尖銳的級聯相變完成,在莫爾晶格整數層附近表現出強烈的非對稱躍遷。論文認為,這種電子偏好對稱性的強烈破壞和狄拉克電子特徵的回覆,形成了魔角石墨烯的母態。
  • 「魔角」石墨烯織造「高溫」超導
    ,兩人也因在單層和雙層石墨烯體系中分別發現了整數量子霍爾效應及常溫條件下的量子霍爾效應獲得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魔角」石墨烯中的莫特絕緣態與超導態既然「魔角」石墨烯能夠再現高溫超導母體中的莫特絕緣態,那麼繼續調節載流子濃度,同時降到更低溫度,就有希望發現超導電性。論文作者沿著這條思路,詳細研究了-1.4×1012 cm-2載流子濃度下的電導特性。果不其然,在魔角為1.16°和1.05°兩種情形下,都出現了超導電性,最高超導溫度為1.7 K[2]。
  • 「魔角」石墨烯獲評《物理世界》2018十大突破之首
    新華社北京12月28日電(記者張瑩)英國物理學會主辦的《物理世界》雜誌近日公布由其評出的2018年十大突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主導的團隊用「魔角」石墨烯實現超導位居榜首,被認為在量子計算等領域有巨大應用潛力。
  • 如何釋放石墨烯的超導能力?扭曲和擠壓試試看
    對旋轉雙層石墨烯施加壓力,可將其轉化為超導體。石墨烯被譽為一種神奇的材料。它不僅是目前最堅固和最薄的材料,還具有獨特的導熱和導電性能。其應用範圍包括納米設備和清潔能源等。《科學》雜誌1月24日發文稱,美國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領導的研究小組發現了一種控制石墨烯導電性的新方法,他們通過精確調整石墨烯的蜂窩狀碳原子層間隔,誘導出了超導性。該研究為這種二維材料的物理學研究提供了新的見解。哥倫比亞大學物理學助理教授、項目研究首席Cory Dean說:「我們的研究為利用壓力誘導旋轉雙層石墨烯的超導性提供了新方法。
  • InfoMat前沿信息:石墨烯新發現:魔角扭曲雙層石墨烯中存在物質的新拓撲相
    存在拓撲電子狀態的魔角扭曲雙層石墨烯,可以製備垂直取向石墨烯納米通道水過濾膜的新方法,為鋅基水系電池開拓新方向的新型無陽極鋅電池;本期「
  • 石墨烯的超導現象基於電子間的強相互作用
    近日,《Nature》雜誌接連發布3篇研究論文,在石墨烯領域引起震蕩。幾個研究團隊分別獨立運用譜學技術對「魔角」石墨烯的特殊行為進行了闡述。自從2018年以來,石墨烯在高溫超導研究領域有了全新發現,為科研工作者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 還記得石墨烯「魔角」嗎?最新譜學實驗來了
    在過去幾年中,科學家們已經開始通過旋轉單原子厚度的材料(如碳原子構成的二維蜂窩狀晶格,也就是石墨烯)在原子尺度上實現和設計莫爾條紋。在2018年的兩篇工作中,研究人員發現當兩片石墨烯之間的轉角達到約1°時,整個系統的物理性質會發生急劇的變化【1,2】,變得類似於高溫超導體。
  • 魔角石墨烯先驅曹原非常規超導體發現後
    魔角石墨烯先驅曹原非常規超導體發現後,這重磅消息瞬間引爆全球。印證了《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這句話。下面摘錄部分作者的觀點,供大家參考:  「2017年攻讀博士期間,他發現了石墨烯中的非常規超導電性,他推測,當疊在一起的兩層石墨烯,彼此之間發生輕微偏移的時候,材料會發生劇變,有可能實現超導體性能。可當他說出自己的想法時,卻遭到諸多物理學家質疑,他們認為,這不過是一個20歲的中國小孩,關於世界的美好幻想。但曹原,沒有被權威質疑的聲音擊退,他依然堅持自己的判斷,捍衛自己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