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的超導現象基於電子間的強相互作用

2021-01-15 微晶科技2013

近日,《Nature》雜誌接連發布3篇研究論文,在石墨烯領域引起震蕩。幾個研究團隊分別獨立運用譜學技術對「魔角」石墨烯的特殊行為進行了闡述。

自從2018年以來,石墨烯在高溫超導研究領域有了全新發現,為科研工作者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石墨烯如何實現高溫超導的轉變,既是兩個單層石墨烯片以特定的旋轉角度垂直堆疊,電子能夠毫無阻力地運動,實現絕緣體到超導體之間的轉變。

國外研究團隊在此實驗的基礎上,證實了電子之間的強相互作用在扭曲雙層石墨烯的超導性中佔據重要位置。這一發現對於提高電力的傳輸效率和衍生新技術都有積極意義。

如何解釋超導性的產生?這個謎團讓研究人員著迷,想要一探究竟。石墨烯結構是呈現扁平的蜂窩狀,雙層石墨烯特定角度旋轉,會產生新的電子相互作用,被科學家成為「超導性」。石墨烯的超導性受到高度關注的原因在於,與現有超導性相比,石墨烯自身結構簡單,只包含兩層碳原子,研究難度較低。此外,雙層石墨烯的超導性與傳統超導體似乎截然不同,傳統超導體只能被應用在強力磁場等有限領域。

研究人員還發現,扭轉的雙層石墨烯中,摩爾晶格的物理結構會產生能量狀態,阻止電子分離,使它們相互產生作用力。這種糾纏狀態是否與其超導性有關聯?目前所發現的所有高溫超導體,都因電子間的相互排斥而產生高度糾纏狀態。電子間的強相互作用似乎是實現高溫超導的關鍵所在。

國外科研人員想要探尋其中的奧秘,使用掃描隧道顯微鏡對「魔力角」石墨烯層樣品,並通過施加電壓來控制電子數量,從而獲取扭曲雙層石墨烯中電子行為的微觀信息,判斷電子間的強相互作用和糾纏現象。

相關焦點

  • 「魔角」石墨烯織造「高溫」超導
    他們將兩層石墨烯堆以1°左右的「魔角」差異疊在一起,並通過門電壓調控載流子濃度,成功實現了能帶半滿填充狀態下的絕緣體,繼而實現1.7 K的超導電性(圖1)。該實驗完美再現了銅氧化物高溫超導中的物理現象——準二維材料體系中載流子濃度調控下的莫特絕緣體,也是第一次在純碳基二維材料中實現超導電性,對高溫超導機理研究乃至量子自旋液體的探索等強關聯電子材料中前沿問題有著重要的啟示[3]。
  • 石墨烯最新Science:檢測固態系統中電子間相互作用的「指紋」
    Stroscio(通訊作者)等人利用隧道測量技術成功地將環形石墨烯諧振器中空間約束和磁約束之間的相互影響可視化,並直接觀測到了電子相互作用的痕跡。石墨烯是一種表面暴露大量電子的二維材料,因此被認為是研究外加場中能級變化的理想材料。
  • 超薄石墨烯/氮化硼設備,超導/絕緣隨心切換
    論文第一作者、Feng Wang實驗室博士後研究員Guorui Chen說:「通常情況下,如果科學家想研究電子在超導量子相和絕緣相中的相互作用,他們需要對不同的材料展開研究。採用我們的系統,科學家們就可以在一種材料中同時研究超導相和絕緣相了。」Wang是該項目的負責人,也是LBNL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
  • 新型超導或將來自二維電子氣
    原標題:新型超導或將來自二維電子氣  科技日報訊 (記者常麗君)真正的二維物質具有量子效應和其它奇特現象,如一個原子厚的碳原子層石墨烯,具有獨特的力學、電學和光學屬性。還有一種二維電子氣(2DEG),是平面電子集合,位於特殊半導體(如砷化鎵)間的接口,具有量子霍爾效應、自旋霍爾效應等現象。
  • 出手就是8篇Nature,石墨烯還是當年那個石墨烯嗎?
    Nature:在屈曲結構石墨烯中發現平帶和強相關相在石墨烯等二維原子晶體中產生平帶,賦予了材料更多新奇的性質和功能。平帶促進了電子與電子的相互作用,可以導致強相關相的出現,譬如超導。實現平帶的一種常見的方法是通過控制魔角石墨烯的扭曲角度,然而其操作要求過於嚴格和精準,不利於廣泛使用。
  • 21歲科學家連發兩篇《Nature》論文:石墨烯有望助力室溫超導實現...
    圖丨兩層石墨烯以1.1°的角度扭轉,得到的材料具有超導特性   巧的是,此次這種層疊間有扭轉角度的石墨烯超導現象被發現了   而且,石墨烯這種材料比較簡單,科學家已經對石墨烯研究得算比較透徹,目前石墨烯的不少相關研究正在聚焦如何大量製備穩定的優質的石墨烯。所以,利用石墨烯來研究非常規超導現象,可以有效加快科學家實現室溫超導的步伐。
  • 科學家喚醒了石墨烯沉睡的超導性能
    從2004年石墨烯問世以來,科學家們推測石墨烯可能具有超導能力。然而,到目前為止,石墨烯的超導性能僅可以通過摻雜或放置在其他超導材料上實現。這兩種超導都是以犧牲石墨烯其他性能為代價的。但是,在最新的研究中,英國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用與鐠鈰氧化銅(PCCO)材料耦合的方法激活了石墨烯自身具有的超導潛能。超導體已經廣泛應用在日常生活的很多領域。
  • 石墨烯超導效應獲新進展
    南方日報訊 英國當地時間5月6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95後」博士生曹原與其博士生導師巴勃羅·賈裡洛·埃雷羅有關石墨烯的研究成果連續兩次登上頂級科學期刊之一的《Nature》,兩篇文章中,曹原分別以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訊作者以及共同第一作者的身份出現,令不少人驚嘆這位年輕人在科研上的造詣
  • 石墨烯研究取得新進展---層間聲子模式輔助雙層石墨烯熱電子冷卻
    石墨烯研究取得新進展----層間聲子模式輔助雙層石墨烯熱電子冷卻 石墨烯由於其獨特的物理性質,在多種電子學和光電子學器件應用研究中被寄予厚望;石墨烯多層堆垛形成的薄膜具有極高面內熱導率
  • 石墨烯超導再獲得突破,三層石墨烯天然魔角,降低超導實現要求
    哥倫比亞大學的物理學家Cory Dean表示,雙層石墨烯的超導現象實現非常困難,這需要兩個石墨烯層的原子晶格相對於彼此扭轉了1.1°的魔角時才能出現。而在三層石墨烯上面則不存在這種問題,三層石墨烯中每層的原子晶格都與上面下面的對齊,不需要再次扭轉,這種結構是在產生多層石墨烯時自然形成的。
  • 進展|界面超導體系與拓撲半金屬體系的表面電子-聲子相互作用
    電子-聲子相互作用在凝聚態物理中極為重要,不僅與材料的熱力學、載流子動力學等宏觀物理性質密切相關,還在超導電子配對、電荷密度波的形成等微觀物理現象中起到重要作用。近年來,利用此2D-HREELS系統,SF06組在界面超導體系FeSe/SrTiO3的晶格動力學和電子-聲子相互作用機理的研究方向取得了多項重要進展。博士生張書源(已畢業)等在朱學濤副研究員、郭建東研究員的指導下,首先發現了SrTiO3襯底的光學聲子模式可以產生電場穿透FeSe薄膜[Phys. Rev.
  • 魔角石墨烯三個月內第5篇《Nature》
    然而到目前為止,學者們還沒有提出合適的理論能夠完全在微觀上解釋魔角石墨烯的這種特性,這也引發了許多研究來試圖揭示這種材料各種現象背後的物理學原理,並可能導致超導研究的重大突破。因此,理解超導相和絕緣相之間的關係具有重要意義,是當前魔角石墨烯研究的焦點和挑戰。
  • 石墨烯又出新發現:能讓電子產生拓撲量子態,革命性的巨大潛力
    現在,更令人驚訝的是,物理學家發現,在一定條件下,相互作用的電子可以產生所謂的「拓撲量子態」,其研究發現發表在《自然》(Nature)期刊上,這對許多技術研究領域都有影響,尤其是信息技術。但通過使用一種名為魔角扭曲雙層石墨烯的材料,研究團隊能夠探索相互作用的電子,是如何產生令人驚訝的物質相的。兩年前,麻省理工學院(MIT)團隊利用石墨烯誘導超導(電子在沒有任何阻力情況下自由流動的狀態)發現了石墨烯的非凡特性。這一發現立即被認為是探索不尋常量子現象的新材料平臺。
  • 石墨烯研究獲突破!發現魔角超導開關,離物理學「聖杯」更近一步
    圖 | 論文名稱與作者(來源:Nature 網站)在偶然間發現的超導性最早在 2011 年,Allan MacDonald 利用量子數學和計算機建模來研究二維材料,結果發現了一個意想不到的現象。他與博士後研究員 Rafi Bistritzer 一起,著力於建立簡單而精確的模型,以便研究電子在堆疊的二維材料中,當一層相對於另一層稍微扭曲時,電子的行為將如何。
  • 新開發的石墨烯裝置,既是墨烯超導體,又能是石墨烯絕緣體!
    它可以很容易地從導電而不損失任何能量的超導材料,切換到阻擋電流的絕緣體,然後再回到超導材料——所有這一切都只需要簡單地翻轉一個開關,其研究發現發表在《自然》上。通常,當有人想研究電子在超導量子相和絕緣相中的相互作用時,需要研究不同的材料。伯克利實驗室材料科學部的教授,也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物理學王教授說:通過該系統,可以在一個地方同時研究超導相和絕緣相。
  • 熱管理科學前沿:層間聲子模式輔助雙層石墨烯熱電子冷卻
    深入理解光激發熱電子的弛豫動力學過程,並建立弛豫過程和聲子模式之間的關係,對設計石墨烯基光電子器件及理解石墨烯中聲子行為至關重要。一般認為,石墨烯中的熱電子弛豫過程包含電子-電子、電子-聲子散射等主導的飛秒至皮秒不同時間尺度的超快動力學。對於雙層石墨烯,其層間庫倫作用可對電子結構和聲子譜產生重要影響,因此也將深度介入熱電子的冷卻過程。
  • 中國學生在麻省理工研究石墨烯超導獲重大發現 登上《自然》
    據悉,此次研究創造性在於,用簡單的結構實現了超導現象,而且機制與高溫超導非常相似,雖然目前無法確定該系統與高溫超導機制一樣,但結果表明,此次發現對於理解高溫超導電性至關重要。特別值得關注的是,這兩篇重磅論文的第一作者都是來自中國的21歲博士生曹原。
  • 自由電子與新型材料結構相互作用的研究進展(中)
    ,發現其中存在的一些關於電子光子相互作用的新特性,該結果有望在短波長可調諧輻射源和基於等離子體激元的粒子加速器上得到相關應用。2016年,M.Soljacic教授課題組及其合作者在NaturePhotonics發文,從理論上提出了自由電子與雷射激發的石墨烯表面等離激元相互作用,產生從太赫茲直至X射線的方向性強、可調諧的單色電磁輻射的概念[7]。
  • 96年的博士生連發兩篇Nature,石墨烯超導重大發現
    (本文為評論Jarillo-Herrero教授與曹原的文章)   MIT石墨烯超導重大發現!   範德華異質結構是二元構築單元垂直堆疊而成,在二維材料豐富的功能性基礎上,可以實現更多的工程化操縱。其中一個方向,就是通過控制層間扭曲角度,來調控範德華異質結的電子結構。
  • 兩光子間強相互作用系統建立
    原標題:兩光子間強相互作用系統建立  科技日報訊 (記者華凌)在自由空間中的兩個光子之間不相互作用,光波彼此擦身而過不會相互影響。然而,對於量子技術的許多應用,光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卻至關重要。奧地利維也納理工大學的一個科學家團隊現成功在兩個單光子之間建立起強大的相互作用,朝著輕拍校驗(tap-proof)量子通道或建立光學邏輯門發送信息邁出了重要一步。該研究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光子學》雜誌上。   這次研究人員建造成只有兩個光子之間的強相互作用系統。這種相互作用是如此強烈,以至於光子的相位發生了180度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