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報訊 英國當地時間5月6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95後」博士生曹原與其博士生導師巴勃羅·賈裡洛·埃雷羅有關石墨烯的研究成果連續兩次登上頂級科學期刊之一的《Nature》,兩篇文章中,曹原分別以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訊作者以及共同第一作者的身份出現,令不少人驚嘆這位年輕人在科研上的造詣。
2018年3月5日,《Nature》就曾發表兩篇以曹原為第一作者的石墨烯重磅論文,講述當兩層平行石墨烯堆成約1.1°的微妙角度就會產生神奇的超導效應的成果。當時22歲的曹原被評為《Nature》年度人物,這是該雜誌創刊以來年齡最小的入榜者。
這次發表的文章,一篇展示了研究人員致力於通過對扭轉角的控制,將魔角特性推廣到其他二維研究體系,以調諧和控制電子相互作用的強度,實現相似的物理行為;另一篇描述了研究團隊致力於研究扭曲角的分布信息,使用納米級針尖掃描超導量子幹涉裝置,獲得處於量子霍爾態的朗道能級的斷層圖像。基於「魔角石墨烯」的一系列發現,將有望在未來應用到諸如能源、電子、環境科學和計算機產業等領域。
如今,在深圳市福田區耀華實驗學校官網上仍有曹原的照片和簡介。據介紹,2007年進入耀華實驗學校學習的曹原,2010年便以理科669分的高考總分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學院,併入選嚴濟慈物理英才班,當時年僅14歲。
剛進入耀華實驗學校時曹原就「名聲大噪」,他為了想看老師講臺的構造,三兩下便將其拆除。也正因為這件事,學校發現了曹原的獨特之處,將其與另外兩名「天才少年」組成了一個三人小班,騰出一間辦公室,並安排6位老師專門授課。
談及科研,曹原表示,研究過程並非總是一帆風順,做得多了,慢慢有經驗了,自然就會有所收穫,在他看來,「實驗失敗是家常便飯,心態平和地對待失敗就沒什麼壓力。」
徐峰 劉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