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最新Science:檢測固態系統中電子間相互作用的「指紋」

2021-02-24 石墨烯聯盟

  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的J. A. Stroscio(通訊作者)等人利用隧道測量技術成功地將環形石墨烯諧振器中空間約束和磁約束之間的相互影響可視化,並直接觀測到了電子相互作用的痕跡。石墨烯是一種表面暴露大量電子的二維材料,因此被認為是研究外加場中能級變化的理想材料。研究人員首先將石墨烯器件冷卻到絕對零度左右,以便創造量子點-小島作為人工原子,在強度為1特斯拉的磁場中,量子點中的電子堆積更加緊密,相互作用也被加強,最終這些電子將被以導電-絕緣同心環交替的形式進行重排。通過掃描隧道顯微鏡,不同電子能級的同心環圖像被堆放在一起最終實現婚禮蛋糕型結構。因此這一研究為極端條件下觀測和了解量子-相對物質的行為提供了有效的方法。2018年8月24日,相關成果以題為「Interaction-driven quantum Hall wedding cake–like structures in graphene quantum dots」在線發表在Science上。

圖1 磁場作用下石墨烯量子點中能態演變示意圖


(A)石墨烯量子點諧振器的器件外形

(B-E)上圖表示隨著磁場強度增大,電勢分布變化(灰色)和相應波函數密度(橙色);下圖表示磁場強度變化與半經典軌道的關係

圖2 從空間量子化到磁通量子化過程中能態凝聚的可視化


(A-I)利用微分電導成像手段繪製局域能態密度(LDOS)與施加磁場的關係(磁場磁感應強度從0依次增大到3.5T),同時展示了在高強度磁場中空間約束量子點能態凝聚成朗道能級(LLs)過程的流形(manifolds)變化

(J)通過(A)到(I)圖像獲得的n,m=1/2能態的能量位置

圖3磁場中量子點能態的微分電導空間繪圖


(A-D)在x-y平面上特定能量的微分電導繪圖(磁感應強度從0依次增大到4T,其中特定能量均對應於圖2中觀測到的量子點能態),隨著磁場磁感應強度增大,圖中圓環不斷變窄,與圖1中(B)到(E)的軌道漂移相互對應。

圖4 電子相互作用及婚禮蛋糕型結構

 

(A)不同磁感應強度(實線)以及基於圖2(A)(虛線)所對應的有效勢

(B)由理論模型計算所得的載流子密度(磁感應強度為4T,灰色區域為不可壓縮區域,虛線為可壓縮極限中的電荷密度)

(C)由理論模型計算所得的朗道能級(磁感應強度為4T,灰色區域為不可壓縮區域)

(D)根據(A)中屏蔽勢(screened potential)計算所得的局域能態密度繪圖

(E)微分電導繪圖(樣品偏壓與距離的關係)展示了量子點中朗道能級的婚禮蛋糕型結構

(F)利用(A)中數據對局域能態密度進行模擬處理

(G)(E)中偏壓6mV處繪圖的x-y切面

  該項研究通過結合量子科學和固體物理,利用磁場將石墨烯中的電子約束成一系列同心環,掃描隧道顯微鏡通過記錄這些電子流動揭示了呈現婚禮蛋糕型電子能級結構,使得研究人員可以從實驗角度認知到約束空間內電子間的相互作用。這些成果不僅為研究強約束相對論物質(strongly confined relativistic matter)奠定了基礎,還具有推動量子計算發展的應用前景。

文獻連結:Interaction-driven quantum Hall wedding cake–like structures in graphene quantum dots(Science, 2018, DOI: 10.1126/science.aar2014)

相關焦點

  • 石墨烯的超導現象基於電子間的強相互作用
    近日,《Nature》雜誌接連發布3篇研究論文,在石墨烯領域引起震蕩。幾個研究團隊分別獨立運用譜學技術對「魔角」石墨烯的特殊行為進行了闡述。自從2018年以來,石墨烯在高溫超導研究領域有了全新發現,為科研工作者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 丁古巧團隊Small:全面總結碳基量子點固態發光領域研究進展
    由於聚集態下CQDs間共振能量轉移、顆粒間π-π相互作用、結構剛性等因素,CQDs在固態下常發生嚴重的螢光自猝滅。與此同時,CQDs高度複雜的結構極大地限制了研究者對其固態下光致發光機制的深入研究。雖然已有一些課題組提出了CQD固態光致發光的潛在機制模型,然而相關機理研究仍存在不同的詮釋和諸多爭議。
  • 石墨烯研究取得新進展---層間聲子模式輔助雙層石墨烯熱電子冷卻
    石墨烯研究取得新進展----層間聲子模式輔助雙層石墨烯熱電子冷卻 石墨烯由於其獨特的物理性質,在多種電子學和光電子學器件應用研究中被寄予厚望;石墨烯多層堆垛形成的薄膜具有極高面內熱導率
  • 自由電子與新型材料結構相互作用的研究進展(中)
    同時,在石墨烯納米結構中,自由電子能夠激發產生等離子體激元的多重諧波激勵。論文還給出了電子等離子體激元相互作用的量子描述。研究結果表明,自由電子是產生、檢測和調製石墨烯納米結構中等離子體激元的有效手段。論文利用電子能量損失譜(EELS)的方法計算了費米能級為0.5eV,弛豫時間為0.5ps的石墨烯中等離子體激元的色散特性和激發概率。
  • 兩光子間強相互作用系統建立
    原標題:兩光子間強相互作用系統建立  科技日報訊 (記者華凌)在自由空間中的兩個光子之間不相互作用,光波彼此擦身而過不會相互影響。然而,對於量子技術的許多應用,光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卻至關重要。奧地利維也納理工大學的一個科學家團隊現成功在兩個單光子之間建立起強大的相互作用,朝著輕拍校驗(tap-proof)量子通道或建立光學邏輯門發送信息邁出了重要一步。該研究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光子學》雜誌上。   這次研究人員建造成只有兩個光子之間的強相互作用系統。這種相互作用是如此強烈,以至於光子的相位發生了180度的改變。
  • 石墨烯納米帶再登《Science》!劍指石墨烯電路
    2016年,阿爾託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成功地製備了金屬化的石墨烯納米帶,該石墨烯帶僅有5個碳原子寬(參考文獻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5; 6: 10177)。文章中,研究成員通過掃描隧道顯微鏡(STM)在原子級的解析度下探測GNR的電子結構和性能。
  • 熱管理科學前沿:層間聲子模式輔助雙層石墨烯熱電子冷卻
    石墨烯由於其獨特的物理性質,在多種電子學和光電子學器件應用研究中被寄予厚望;石墨烯多層堆垛形成的薄膜具有極高面內熱導率,已被應用於華為手機等電子產品的關鍵散熱部件。深入理解光激發熱電子的弛豫動力學過程,並建立弛豫過程和聲子模式之間的關係,對設計石墨烯基光電子器件及理解石墨烯中聲子行為至關重要。一般認為,石墨烯中的熱電子弛豫過程包含電子-電子、電子-聲子散射等主導的飛秒至皮秒不同時間尺度的超快動力學。對於雙層石墨烯,其層間庫倫作用可對電子結構和聲子譜產生重要影響,因此也將深度介入熱電子的冷卻過程。
  • :石墨烯研究新進展--層間聲子模式輔助雙層石墨烯熱電子冷卻
    石墨烯由於其獨特的物理性質,在多種電子學和光電子學器件應用研究中被寄予厚望;石墨烯多層堆垛形成的薄膜具有極高面內熱導率,已被應用於華為手機等電子產品的關鍵散熱部件
  • 《Science》重大突破:石墨烯納米帶實現金屬性調控
    有些研究者試著用石墨烯納米帶來製成量子點,他們在納米帶的某些特定位置改變寬度,形成量子禁閉(quantum confinement)。在石墨烯納米帶中設計和製造堅固金屬態具有挑戰性,因為當石墨烯在納米尺度上進行圖形化時,橫向量子約束和多電子相互作用會導致電子帶隙。
  • 《Science》重大突破:石墨烯納米帶實現金屬性調控!
    有些研究者試著用石墨烯納米帶來製成量子點,他們在納米帶的某些特定位置改變寬度,形成量子禁閉(quantum confinement)。在石墨烯納米帶中設計和製造堅固金屬態具有挑戰性,因為當石墨烯在納米尺度上進行圖形化時,橫向量子約束和多電子相互作用會導致電子帶隙。自底向上合成的最新進展使原子精確的GNR的設計和表徵成為可能,但實現GNR金屬性的策略一直是難以捉摸的。
  • 化工系燕立唐課題組發文報導石墨烯納米片在細胞雙層磷脂膜間的...
    化工系燕立唐課題組發文報導石墨烯納米片在細胞雙層磷脂膜間的輸運機理清華新聞網6月12日電 6月7日,清華大學化工系燕立唐課題組與中國科學院過程所魏煒課題組合作在《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發表文章《石墨烯納米片在細胞膜夾層間的輸運》(Transport of a graphene
  • Nature/Science盤點:三月材料領域重大進展
    使用黑磷作為模型系統,插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銨產生單分子磷分子超晶格,其中層間距離是黑磷中的兩倍以上,有效地分離了磷雜環單分子層。   文獻連結:GaN/NbN epitaxial semiconductor/superconductor heterostructures(Nature, 2018, DOI: 10.1038/nature25768)   3、Nature:石墨烯中的新電子態
  • 受指紋啟發的石墨烯/銀納米材料的可調式圖案化全彈性電子皮膚
    模仿人體皮膚觸覺傳感機制的多功能電子皮膚(e-skins)已廣泛用於智慧機器人、假肢和人體健康監測的可穿戴設備中。然而,相對較低的靈敏度以及多重刺激相互幹擾等技術性難題限制了現有電子皮膚的應用。通過進一步的研究表明,該電子皮膚在基於人機界面的下一代可穿戴電子產品中具有巨大的應用潛力。
  • 清華-中科院-北科大《Science》子刊:轉角石墨烯取得重要進展!
    扭轉雙層石墨烯的研究愈發受到關注,如何通過生長的方法直接製備出小扭轉角雙層石墨烯是當前需要解決的重要課題。圖 2018年曹原雙發Nature控制層間扭轉角為調整二維範德瓦爾斯材料的電子特性提供了一種嶄新且強大的手段。 一般情況下,由於相鄰層間耦合增強,電導率隨扭轉角的減小而單調增加。
  • 接近永動機的技術:從室溫石墨烯的熱運動中無限汲取能量
    科學家已經能夠在室溫下從石墨烯的熱運動中汲取能量,從而有可能得到一個清潔的、無限能量的來源。該方法巧妙地利用了納米級的波紋和石墨烯內部的布朗運動(顆粒的隨機運動),產生了可應用的電流。阿肯色大學的物理學家保羅·蒂巴多說:「可以將基於石墨烯的能量收集電路集成到晶片中,為小型設備或傳感器提供乾淨,無限的低壓電源。」新研究借鑑了同一實驗室先前的工作。研究團隊在論文中寫道:「這些納米級波紋的起源仍然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
  • 出手就是8篇Nature,石墨烯還是當年那個石墨烯嗎?
    Nature:在屈曲結構石墨烯中發現平帶和強相關相在石墨烯等二維原子晶體中產生平帶,賦予了材料更多新奇的性質和功能。平帶促進了電子與電子的相互作用,可以導致強相關相的出現,譬如超導。實現平帶的一種常見的方法是通過控制魔角石墨烯的扭曲角度,然而其操作要求過於嚴格和精準,不利於廣泛使用。
  • 《Science》子刊: 大規模剝離毫米級高質量石墨烯!
    在石墨上蒸發的金屬薄膜會引起張應力,使得金屬薄膜的剝落誘導石墨烯的剝落,其中石墨烯剝落層的數量可通過使用不同的金屬膜來調節。作者對所得石墨烯進行了詳細的光譜學和電子傳輸測量分析,證明了所提出的剝落技術同時保障了石墨烯的質量和產量。該分層工業剝離可以為電子和光電子領域中石墨烯和其他二維材料的大規模製造工藝的開發鋪平道路。
  • 一文速覽近三年固態/準固態鋰電池領域TOP 10高被引研究論文
    富鎳層狀氧化物是目前常規鋰離子電池的基準正極材料,因為其高存儲容量和高能量密度,其在固態系統中的應用是下一個必要的步驟。由於硫的電子/離子絕緣特性,關鍵的挑戰是將應力/應變最小化,並在硫正極中構建一個強大的電子和離子通道。 在這項工作中,美國馬裡蘭大學的王春生教授和中科院寧波材料所的許曉雄研究員等人通過在還原氧化石墨烯(rGO)上共形塗覆2 nm的硫(S),顯著降低了硫正極的界面電阻和應力/應變。他們對由rGO @ S-Li10GeP2S12-乙炔黑(AB)複合正極組成的Li-S全電池進行了評估。
  • 最新《Science》重大進展:利用掃描透射電鏡表徵單原子缺陷!
    Ramasse教授(通訊作者)在電子顯微鏡中使用高解析度電子能量損失譜(STEM-EELS),顯示石墨烯中單獨的矽雜質會引起振動響應的特徵性發生局域改變。相關論文以題為「Single-atom vibrational spectroscopy in the scanning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於2020年3月6日發表在Science上。
  • Nature子刊:石墨烯等離子體激元的光子晶體
    本文要點:從連續的石墨烯單層中提出設計和製造用於等離子體激元的光子晶體成果簡介 光子晶體通常在光學特性周期性變化的介質中實現。光子晶體可以精確控制集成光學電路中的光傳播,並且可以模仿高級物理概念。本文克服了普通的光子晶體不適合進行操作中的開/關控制的限制,並證明了表面等離振子極化子的可調諧二維光子晶體。平臺由一個連續的石墨烯單層組成,該石墨烯單層集成在帶有納米結構的柵極絕緣體的背柵平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