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古巧團隊Small:全面總結碳基量子點固態發光領域研究進展

2020-11-13 X一MOL資訊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X-MOLNews

以碳點和石墨烯量子點為代表的碳基量子點(CQDs),是一類具有獨特性能的光致發光材料。溶液狀態下高性能CQDs的結構設計與製備已獲得了巨大突破。相比之下,聚集態下CQDs的光致發光性能調製與機理探索是近年來該材料的研究熱點與難點。由於聚集態下CQDs間共振能量轉移、顆粒間π-π相互作用、結構剛性等因素,CQDs在固態下常發生嚴重的螢光自猝滅。與此同時,CQDs高度複雜的結構極大地限制了研究者對其固態下光致發光機制的深入研究。雖然已有一些課題組提出了CQD固態光致發光的潛在機制模型,然而相關機理研究仍存在不同的詮釋和諸多爭議。


針對該研究領域的發展現狀,中科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丁古巧團隊總結了CQDs在固態光致發光機制、合成和應用方面的最新進展並以「Carbon-based Quantum Dots with Solid-State Photoluminescent: Mechanism, Implementation, and Application」為題於Small 在線發表,第一作者為團隊碩士研究生徐安麗,通訊作者為助理研究員楊思維博士、何朋博士及丁古巧研究員。該文從能帶理論和電子躍遷的角度對CQDs固態光致發光的現有機制模型和實現策略進行了系統總結。此外,本文進一步總結了CQDs在光電轉換、發光二極體、指紋檢測、防偽油墨和其他領域的應用,並對該研究領域面臨的重大挑戰及機遇進行了展望。


準確了解光致發光機制是實現CQDs高性能固態發射的基礎,也是開發應用的前提。從電子躍遷(能級和電子布居)的角度來看,CQDs的固態光致發光可分為三大類:固態螢光,磷光和延遲螢光。CQDs的量子限域效應導致能級分離,離散能級間距受CQDs大小和結構的影響很大。而CQDs的化學結構主要由結晶性良好的sp2碳核和表面基團組成。sp2碳核中的電子被高度離域化(由於C=C等鍵的廣泛共軛)。然而,由於低碳化度,表面基團通過局部鍵(例如C‒C、C‒N和C‒O鍵)連接到sp2碳核上。局部鍵的存在意味著電子在整個核和表面上的離域非常弱。因此,可以用分子軌道譜帶模型來研究CQDs中的光致發光過程。在吸收光能之後,電子從基態躍遷到激發單重態。由於激發單重態不穩定,因此當電子返回基態時能量以光的形式被釋放,從而形成固態螢光。通常,從激發單重態到三重態的轉變是自旋禁止的,但是當單重態-三重態能量差很小(小於0.4 eV)時,電子將在能量激發下通過系統間穿越從單重態轉變為三重態。電子到激發三重態的系間穿越過程是選擇性布居的,當系統經歷從最低三重態(T1)到基態(S0)的輻射躍遷時,就會產生磷光。相反,延遲螢光發生在反向系間穿越時,短暫的延遲之後,系統經歷從最低單重態(S1)到基態(S0)的輻射躍遷。

圖1. CQDs固態光致發光的電子躍遷過程。


固態CQDs通常由於過度的共振能量轉移或直接的π-π相互作用而產生自猝滅。即當相鄰CQD之間的距離足夠小(D <R0,其中R0是福斯特距離)時,在CQDs之間會發生過多的福斯特共振能量轉移,從而產生聚集引起的猝滅效應。一種解決方案是在CQDs粒子間引入一定的空間位阻,如在CQDs表面引入長鏈結構來維持適當的間隔。這樣可以減少聚集引起的π-π相互作用,從而確保CQDs在固態時仍發出強烈的螢光。在室溫下觀察到的CQDs相關磷光強度通常都非常弱。為了達到長壽命磷光和高量子產率的目的,主要採用的策略是促進由激發單重態到激發三重態的系間穿越,並抑制非輻射弛豫。通過激活三重態激子釋放,增強激發單重態-三重態間的自旋軌道耦合,增加多個單重態-三重態能量轉換途徑,並構建穩定的三重態激發態以增強CQDs的磷光發射。


基於對上述固態光致發光機制的深入了解,該文章總結可以從三個方面抑制聚集態下CQDs的自猝滅行為。1)通過增強分子內或分子間相互作用(例如形成H聚集體,氫鍵等)來抑制非輻射躍遷。2)通過引入羰基和雜原子,促進激子的系間穿越。3)增強自旋軌道耦合,提高系間穿越效率和能態轉移等,有效提高磷光發射性能。使用重滷素,特別是溴原子,可以進行激子轉化,填充三重激發態,並促進分子中激發三重態和激發三重態*之間的能量轉移,從而實現固態光致發光發射。具體的,該綜述將其分為四大類,即通過設計扭曲的分子結構實現固態光致發光;將CQDs嵌入固態基質中實現高效率發射;利用交聯增強效應改善固態光致發光;利用重原子效應對能級的影響實現高性能固態光致發光。


現有的研究在CQDs固態光致發光領域取得了重大進展,但是仍然存在一些挑戰:1)開發CQDs中光致發光的系統機制需要新的方法來合成具有明確定義特徵的CQDs(即直接設計具有精確特性的CQDs或差異隔離不同CQDs群體)。另外,對於大多數應用來說,開發具有固態高量子產率的CQDs至關重要。合成具有紅外,近紅外或廣譜固態光致發光的CQDs仍然是一項關鍵挑戰。2)開發一種高效,同時在自然條件下具有更長壽命的磷光材料仍然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同時,迫切需要進行進一步的研究,以了解固態CQDs產生磷光的機理。3)需要為具有較高市場價值的固態光致發光CQDs開發新的實際應用。這不僅是CQDs研究中的重要問題,對於新材料的研究也很重要。還需要進行更多的研究來強調CQDs的可用性。CQDs固態光致發光領域中仍然存在著許多懸而未決的問題(與磷光機理,量子產率增強,發射的可調性等有關),但CQDs的未來前景非常廣闊,需要材料科學、合成、表面化學、物理學、分析化學、生物成像和其他領域專家的跨學科方法共同研究才能取得成功。

Carbon‐Based Quantum Dots with Solid‐State Photoluminescent: Mechanism, Implementation, and Application

Anli Xu, Gang Wang, Yongqiang Li, Hui Dong, Siwei Yang, Peng He, Guqiao Ding

Small, 2020, DOI: 10.1002/smll.202004621


研究團隊簡介


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丁古巧課題組長期致力於石墨烯材料的創新製備和應用基礎研究,與萊斯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蘇州大學等國內外團隊保持著密切合作,在Nat. Commun., Adv. Mater., Adv. Funct. Mater., Chem. Mater., J. Mater. Chem. A 等國際知名雜誌上發表研究論文100餘篇。


https://www.x-mol.com/university/faculty/38295

相關焦點

  • 理化所發光碳量子點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與先前的蜂房結構納米碳相比,碳量子點具有優越的發光性能;與半導體量子點相比,碳量子點發光更穩定、易於功能化和工業化、無毒、製備簡單廉價,預期將給發光材料、光電器件、綠色環保、生物醫學等領域帶來新的發展空間。在此背景下,開展碳量子點的基礎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應用價值。
  • 天津大學封偉團隊在長壽命室溫磷光氟氮雙摻雜碳量子點領域取得...
    用氟氮雙摻雜碳量子點的水分散液製備的墨水可以通過商業噴墨印表機將設計的複雜圖案、文字等加密信息列印在濾紙上,待其乾燥後在紫外燈下發射出強烈的固態藍色螢光 室溫磷光碳量子點具有高光穩定性、低毒性、生物相容性好、低能耗的製備過程等優勢,使其在高信息安全領域具有非常潛在的應用價值。
  • 一步合成發光碳量子點方法建立
    近日,該研究組有關碳量子點的系列成果以通訊形式發表在國際期刊《先進材料》上。 近兩年,碳量子點成為研究熱點。與先前的蜂房結構納米碳相比,碳量子點具有優越的發光性能;與半導體量子點相比,碳量子點發光更穩定、易於功能化和工業化、無毒、製備簡單廉價,預期將給發光材料、光電器件、綠色環保、生物醫學等領域帶來新的發展空間。
  • 基於螢光碳納米材料的高帶寬可見光通訊器件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曲松楠課題組與復旦大學郭睿倩課題組合作,提出一種新的方便快捷的處理方法製備出具有高螢光量子效率的純碳納米點螢光粉,利用合適濃度的過氧化氫溶液對原本固態下螢光猝滅的碳納米點進行表面氧化處理,實現碳納米點固態下的高效發光。同時利用該碳納米點螢光粉較短螢光壽命的特點,與郭睿倩課題組合作,首次將所研製的碳納米點螢光粉應用於可見光通訊器件。
  • 量子點發光二極體研究獲進展
    二極體 日前,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的支持下,浙江大學化學系彭笑剛課題組與材料系金一政課題組合作在量子點發光二極體研究領域取得了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上。該文報導了一種以量子點為電致發光材料的新型LED器件。其性能遠遠超過了目前相關文獻報導的其他量子點LED,並且該新型器件可以通過簡單的溶液加工路線製備而得。 LED作為下一代照明與顯示的核心器件已被業界認可。GaN外延生長量子阱的LED器件則是目前市場上的流行產品。
  • 白皮書 | 量子點材料的研究現狀及在光致發光和電致發光領域的應用
    同時,無鎘量子點如 InP[26] 也在研究進展過程中;鈣鈦礦量子點也是當前一個熱門的研究體系 , 但鈣鈦礦量子點的穩定性仍然是一個問題。本綜述主要針對膠體半導體量子點進行總結。 2.1. 量子點合成的發展 量子點的合成在量子點的發展過程中起到了決定性的 作用,只有能夠獲得穩定可靠的量子點才能為研究和工業應用打下基礎。
  • 碳量子點的合成、性質及應用
    由於傳統的半導體量子點和有機染料在生產的過程中使用重金屬,因此具有較高毒性,限制了其進一步應用。與傳統半導體量子點相比,碳量子點不僅具有類似於傳統量子點的發光性能與納米尺寸特性,而且具有很好的水溶性、化學惰性、易功能化、高耐光漂白、低毒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特性,因此在不同研究領域獲得了廣泛關注,同時也代表發光納米粒子研究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 科學家合成深紫外波段發光的碳納米點
    日前,鄭州大學物理學院在碳納米點方面的研究獲得進展,首次理論上設計並在實驗中實現了深紫外波段發光的碳納米點,相關結果近日在線發表於《納米快報》。
  • 寧波材料所碳基納米發光材料室溫長壽命發射調控與應用研究獲進展
    室溫長壽命發光材料由於特有的發光過程而被廣泛應用於新一代光電器件、光學防偽、化學/生物傳感、時間分辨成像等領域。然而在過去幾十年中發展起來的室溫長壽命發光材料(主要包括有機小分子、過渡金屬配合物和稀土基長餘輝材料)普遍具有製備純化過程繁雜、需要昂貴的原料、潛在的生物毒性或苛刻的長壽命產生條件等缺點。
  • 鄭州大學物理學院在水溶液中碳納米點磷光發射研究取得新進展
    我院在水溶液中碳納米點磷光發射研究取得新進展從遠古時期神農氏的「夜礦」,到《搜神記》記載的「純白而夜光,可以燭室」的隨侯珠,再到春秋戰國時代的「懸黎」和「垂棘」之璧,「晝視之如星,夜望之如月」的夜明珠的傳說和神奇故事在人類歷史文獻中屢見不絕
  • 【科研進展】大功率固態照明用高效透明羥基磷灰石基複合螢光陶瓷
    【科研進展】大功率固態照明用高效透明羥基磷灰石基複合螢光陶瓷 2020-01-14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碳點研究進展及其在分析檢測領域中的應用
    (C點)是一種在碳納米管溶液提純過程中偶然發現的新型的零維螢光納米材料,大多數C點的尺寸小於10nm,其核含有sp2雜化的碳原子,C點的核具有sp2雜化碳原子,具有許多官能團,如氨基,環氧基,醚基,羰基,羥基,並在其表面上形成羧酸鹽。
  • 量子點顯示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在量子點顯示方面取得重要進展,有望突破傳統鎘系量子點以及QDVision等國際公司的壟斷,研究成果以「全無機鈣鈦礦量子點LED」、「全無機鈣鈦礦量子點LED:一類新型雷射發射材料」為題背靠背同期發表於《先進材料》期刊(Advanced Materials, DOI: 10.1002/adma.201502567; DOI: 10.1002/adma.201503573),並被選為該期封面。
  • 碳量子點的主要應用
    碳量子點的研究引起了國內外學者的廣泛關注,近年來更是掀起了以天然物質為碳源製備碳量子點的研究熱潮。 碳基納米點簡稱碳點,如圖1所示,可分為石墨烯量子點、碳量子點、聚合物點。碳量子點是由分散的類球狀顆粒組成,尺寸在10nm以下,具有螢光性質的新型納米碳材料。2004年,XU等首次在電泳法製備單壁碳納米管的純化過程中製備出一種具有尺寸相關的螢光性質的碳材料。SUN等在2006年通過表面鈍化合成了具有增強螢光發射效應的螢光納米顆粒,並將其命名為碳量子點。
  • 科學家研製出高載負量高螢光亮度碳納米點
    近日,中科院長春光機所曲松楠團隊首次研製出高載負量、高螢光亮度的碳納米點@二氧化矽複合凝膠。
  • 量子點材料的研究現狀及在光致發光和電致發光領域的應用
    量子點材料的研究現狀及在光致發光和電致發光領域的應用    慧聰LED屏網報導由於量子限域效應和量子尺寸效應,半導體量子點具有激發光譜寬、半峰寬較窄、波長可調和溶液加工等特點,受到廣泛關注。經過30多年的發展,量子點材料已實現了「綠色合成路線」,性能逐漸提升,能夠進行工業化產品生產供應,目前已經開發出商業化應用的光致發光器件,該系列器件相繼應用於LED照明和顯示領域。
  • 碳海綿、量子點電視……浙大成果在頂級期刊集體秀
    由浙江大學材料化學領域著名科學家撰寫的18篇綜述、研究進展和通訊日前在材料科學領域旗艦期刊《先進材料》(Advanced Materials)以專輯形式刊發,獻禮浙大120周年校慶。集中展示的成果充分反映了浙大近年來在材料化學領域的多學科交叉與協同發展。
  • 京東方在電致發光量子點領域迎來重大進展
    打開APP 京東方在電致發光量子點領域迎來重大進展 京東方 發表於 2020-11-11 14:56:08 近日,BOE(京東方)推出全球首款55英寸4K主動矩陣量子點發光二極體(AMQLED)顯示屏,這是繼今年年初發布高解析度QLED技術後,BOE(京東方)在電致發光量子點領域取得的又一重大進展。
  • 長春光機所研製出高載負量、高螢光亮度碳納米點@二氧化矽複合凝膠
    該工作獲得了國家青年基金、中科院卓越青年科學家項目、中科院青促會、吉林省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及團隊項目和發光學及應用國家重點實驗室重大創新項目等支持。  發光碳基納米點是近幾年發展起來的新型碳基納米發光材料。
  • 中國科大等在固態量子光學領域取得進展
    中國科大等在固態量子光學領域取得進展 2019-08-01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字體:大 中 小】 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馬裡蘭大學教授Glenn Solomon受邀以Two are better than one 為題對這一研究成果發表News & Views評述文章。  利用電磁脈衝共振驅動和操縱量子比特被廣泛應用於包括離子阱、固態缺陷、超導量子線路等各種物理體系的量子信息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