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螢光碳納米材料的高帶寬可見光通訊器件研究取得進展

2020-11-25 中國科學院

基於螢光碳納米材料的高帶寬可見光通訊器件研究取得進展

2018-09-12 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

【字體:

語音播報

  發光碳納米點是近十年發展起來的一類重要發光材料,但是其存在的聚集誘導螢光淬滅問題一直阻礙其在光電器件中發展,特別是碳納米點在可見光通訊器件方面的應用更是鮮有報導。近日,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曲松楠課題組與復旦大學郭睿倩課題組合作,提出一種新的方便快捷的處理方法製備出具有高螢光量子效率的純碳納米點螢光粉,利用合適濃度的過氧化氫溶液對原本固態下螢光猝滅的碳納米點進行表面氧化處理,實現碳納米點固態下的高效發光。同時利用該碳納米點螢光粉較短螢光壽命的特點,與郭睿倩課題組合作,首次將所研製的碳納米點螢光粉應用於可見光通訊器件。該工作對於研究解決碳納米點的固態猝滅以及推動碳納米點在照明及可見光通訊器件中的應用具有重要意義。該成果發表在國際期刊Advanced Science(Adv. Sci. 2018, 1800369),第一作者為在讀博士生周正杰,復旦大學田鵬飛為共同第一作者,通訊作者為曲松楠和郭睿倩。並申請了一項國家發明專利,已受理。

  曲松楠課題組利用過氧化氫溶液對以檸檬酸與尿素為原材料,微波法合成的原本固態螢光猝滅的碳納米點進行氧化處理,該方法不同於被較多報導的將碳納米點摻雜進入例如PVA或無機鹽等基質的方法,處理後的碳點獲得寬帶隙的表面能級結構,抑制了碳納米點聚集態下表面態的無輻射躍遷過程,獲得固態下螢光量子效率25%的黃綠光碳納米點。以所研製的碳納米點螢光粉作為顏色轉換層,通過調節碳點螢光粉的比例,製備出不同色溫的白光LEDs。所研製的碳點螢光壽命只有幾個納秒(~ 6ns),將其作為光轉換層,製備可見光通信領域器件,國際上首次實現了帶寬為285MHz、信號傳輸速率為435 Mbps的基於碳納米點的可見光通信。

  此外,研究人員也將傳統的量子點應用於製備高效發光粉,並將其應用於白光照明以及通訊中,顯色指數可以達到90.3,而光通訊速率可以達到42 MHz。該成果發表在國際期刊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2018, 10, 27160-27170),第一作者為助理研究員周鼎,通訊作者為曲松楠和郭睿倩。

    以上工作得到長光-復旦合作基金項目、吉林省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及團隊項目、吉林省科技廳自然科學基金等的支持。

  文章連結

 

(ab)基於ox-CDs螢光粉製備的白光器件,(c)光通訊系統的光路示意圖,(d)信號傳輸速率測試。

 

(a)白光光源的照片、(b)發光光譜以及(c)色坐標。(d)基於半導體量子點光通訊器件帶寬測試曲線。

 

基於螢光碳納米材料的高帶寬可見光通訊器件研究取得進展

  發光碳納米點是近十年發展起來的一類重要發光材料,但是其存在的聚集誘導螢光淬滅問題一直阻礙其在光電器件中發展,特別是碳納米點在可見光通訊器件方面的應用更是鮮有報導。近日,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曲松楠課題組與復旦大學郭睿倩課題組合作,提出一種新的方便快捷的處理方法製備出具有高螢光量子效率的純碳納米點螢光粉,利用合適濃度的過氧化氫溶液對原本固態下螢光猝滅的碳納米點進行表面氧化處理,實現碳納米點固態下的高效發光。同時利用該碳納米點螢光粉較短螢光壽命的特點,與郭睿倩課題組合作,首次將所研製的碳納米點螢光粉應用於可見光通訊器件。該工作對於研究解決碳納米點的固態猝滅以及推動碳納米點在照明及可見光通訊器件中的應用具有重要意義。該成果發表在國際期刊Advanced Science上(Adv. Sci. 2018, 1800369),第一作者為在讀博士生周正杰,復旦大學田鵬飛為共同第一作者,通訊作者為曲松楠和郭睿倩。並申請了一項國家發明專利,已受理。
  曲松楠課題組利用過氧化氫溶液對以檸檬酸與尿素為原材料,微波法合成的原本固態螢光猝滅的碳納米點進行氧化處理,該方法不同於被較多報導的將碳納米點摻雜進入例如PVA或無機鹽等基質的方法,處理後的碳點獲得寬帶隙的表面能級結構,抑制了碳納米點聚集態下表面態的無輻射躍遷過程,獲得固態下螢光量子效率25%的黃綠光碳納米點。以所研製的碳納米點螢光粉作為顏色轉換層,通過調節碳點螢光粉的比例,製備出不同色溫的白光LEDs。所研製的碳點螢光壽命只有幾個納秒(~ 6ns),將其作為光轉換層,製備可見光通信領域器件,國際上首次實現了帶寬為285MHz、信號傳輸速率為435 Mbps的基於碳納米點的可見光通信。
  此外,研究人員也將傳統的量子點應用於製備高效發光粉,並將其應用於白光照明以及通訊中,顯色指數可以達到90.3,而光通訊速率可以達到42 MHz。該成果發表在國際期刊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上(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2018, 10, 27160-27170),第一作者為助理研究員周鼎,通訊作者為曲松楠和郭睿倩。
    以上工作得到長光-復旦合作基金項目、吉林省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及團隊項目、吉林省科技廳自然科學基金等的支持。
  文章連結
 
(a,b)基於ox-CDs螢光粉製備的白光器件,(c)光通訊系統的光路示意圖,(d)信號傳輸速率測試。
 
(a)白光光源的照片、(b)發光光譜以及(c)色坐標。(d)基於半導體量子點光通訊器件帶寬測試曲線。
 
基於螢光碳納米材料的高帶寬可見光通訊器件研究取得進展

列印 責任編輯:葉瑞優

相關焦點

  • 研製出基於碳納米點的超穩定強螢光複合材料
    近日,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曲松楠課題組首次研製出基於碳納米點的超穩定、強螢光複合材料,該工作利用靜電誘導自組裝過程,通過碳納米點表面電荷逐步靜電吸附離子並原位形成無機包覆層
  • 長春光機所研製出基於碳納米點的超穩定強螢光複合材料
    近日,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曲松楠課題組首次研製出基於碳納米點的超穩定、強螢光複合材料,該工作利用靜電誘導自組裝過程,通過碳納米點表面電荷逐步靜電吸附離子並原位形成無機包覆層,實現具有超高穩定性、強發光的碳納米點複合材料,在開發基於碳納米點的光電器件領域具有重要的應用前景。
  • 物理所等基於碳納米管薄膜的柔性儲能器件研究取得進展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籌)先進材料與結構分析實驗室「納米材料與介觀物理」課題組多年來一直致力於碳納米管薄膜的製備、物性與應用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Adv.最近,該課題組牛志強博士、周維亞研究員、解思深院士等與本所清潔能源實驗室黃學傑研究組馮國星博士、李泓研究員、胡勇勝研究員,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陳曉東教授和澳大利亞臥龍崗大學智能聚合物研究所陳俊博士合作,充分利用直接生長的自支撐柔性碳納米管薄膜獨特的連續網絡結構、高電導率、高力學強度、高透光率等特點,研究了這種碳納米管薄膜在儲能器件和透明柔性電子學等領域的應用。
  • Adv Mater:基於螢光碳點的診斷治療納米藥物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孫再成研究小組和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的謝志剛和景遐斌課題組合作開發了基於螢光碳點的診斷治療納米藥物,為實現個性化治療奠定了基礎,相關成果發表在《先進材料》上(Min Zheng et al. Adv. Mater. DOI: 10.1002/adma. 201306192)。
  • 安徽大學在新型螢光碳納米材料研究取得新進展
    碳點(CDs)具有優良的光學性能和細胞相容性,是應用於生物醫學領域的理想納米材料。然而,CDs在近紅外(NIR)區域的微弱響應阻礙了其實際應用。近日,安徽大學畢紅教授團隊與田玉鵬教授團隊以及鄭州大學盧思宇教授合作,在新型近紅外多光子發射碳點的可控制備和生物標記的相關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 理化所發光碳量子點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碳元素是地球上所有已知生命的基礎,在人類歷史發展和現代科技進步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伴隨C60、納米碳管和石墨烯等納米碳材料的發展,近兩年碳量子點成為研究熱點。與先前的蜂房結構納米碳相比,碳量子點具有優越的發光性能;與半導體量子點相比,碳量子點發光更穩定、易於功能化和工業化、無毒、製備簡單廉價,預期將給發光材料、光電器件、綠色環保、生物醫學等領域帶來新的發展空間。在此背景下,開展碳量子點的基礎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應用價值。
  • 科學家研製出高載負量高螢光亮度碳納米點
    近日,中科院長春光機所曲松楠團隊首次研製出高載負量、高螢光亮度的碳納米點@二氧化矽複合凝膠。
  • 北大在碳納米管薄膜電晶體數字電路應用的探索中取得重要進展
    半導體碳納米管被認為是構建納米電晶體的理想溝道材料,有望推動未來電子學的發展。在過去的二十多年間,基於碳管的器件和電路得到廣泛研究,並在器件物理、性能研究探索、電路製備等領域取得了巨大進展。碳基電子學的進一步發展,特別是碳基集成電路的實用化推進,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大面積製備、高半導體純度的高質量碳納米管材料。
  • 蘭州化物所碳基納米材料冷陰極研究取得進展
    場發射冷陰極作電子源的真空電子器件具有結構簡單、響應快、無輻射抗幹擾、功耗低和工作溫度區間寬等特點,有望實現器件頻率和功率的突破以及整體性能的提升。場發射冷陰極作為真空微電子器件的核心部件,其性能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器件的整體性能。冷陰極材料的選擇、製備及場發射性能對冷電子源真空器件的性能和壽命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
  • 【技術專區】蘇州納米所在可穿戴纖維器件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柔性纖維狀的電學器件,如纖維狀鋰離子電池、纖維狀太陽能電池、纖維狀記憶存儲器及纖維狀超級電容器,可以編織成各類織物,與人們日常穿戴結合起來,用於製備智能織物。碳納米管纖維,以其柔性、質輕、高導電及多級界面等特點非常適合作為柔性的導電電極。
  • 鄭州大學物理學院在水溶液中碳納米點磷光發射研究取得新進展
    我院在水溶液中碳納米點磷光發射研究取得新進展從遠古時期神農氏的「夜礦」,到《搜神記》記載的「純白而夜光,可以燭室」的隨侯珠,再到春秋戰國時代的「懸黎」和「垂棘」之璧,「晝視之如星,夜望之如月」的夜明珠的傳說和神奇故事在人類歷史文獻中屢見不絕
  • 高質量全色螢光碳量子點的合成與應用研究取得新突破
    近日,我校吳明紅教授、王亮副研究員在綜合性頂級期刊Science Advances發表題為「Full-color fluorescent carbon quantum dots」的論文,報導了一種高亮度、高穩定的全色螢光碳量子點的全新製備方法——酸試劑調控材料表面給電子基團/吸電子基團策略,並成功地研製了全色發光膜以及多種類型的高顯色指數白光
  • 長春光機所研製出高載負量、高螢光亮度碳納米點@二氧化矽複合凝膠
    然而,基於碳納米點的固態發光材料發展遇到瓶頸,主要問題是碳納米點在固態時存在嚴重的因聚集引起螢光淬滅。雖然已有報導證明在碳納米點低載負量的複合體系下,可以得到高的螢光量子效率,但是當提高碳納米點載負量時,螢光量子效率卻會大幅降低,不能應用於高亮度的照明器件。
  • 青島大學在太陽能螢光聚光器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青島大學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趙海光教授、韓光亭教授、張元明副教授等與瑞典呂勒奧理工大學Alberto Vomiero教授和武漢理工大學龔曉教授合作在太陽能螢光聚光器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Gram-Scale Synthesis of Carbon Quantum Dots with Large Stokes Shift Enables
  • 我校國家重點實驗室在太陽能螢光聚光器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新聞網訊 近日,我校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趙海光教授、韓光亭教授、張元明副教授等與瑞典呂勒奧理工大學Alberto Vomiero教授和武漢理工大學龔曉教授合作在太陽能螢光聚光器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Gram-Scale Synthesis of Carbon Quantum
  • 三峽大學在有機螢光材料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三峽大學精細化工團隊鄭開波副教授、張諾諾副教授和劉湘博士合作在有機螢光材料領域取得重要進展,創新成果以「用於檢測羰基(包括甲醛、一氧化碳和光氣)的螢光探針的研究進展(Recent progress in
  • 一維納米材料光學可視化研究獲進展
    其中一維納米材料如碳納米管等由於其優異的物理和化學性能、便於構建多級結構等優勢而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在一維納米材料的研究中,最關鍵而同時又是最困難的一個步驟在於如何製取、操縱和應用具有完美結構的單根一維納米材料,從而充分展示其優異性能。由於一維納米材料的長度可以達到毫米級甚至釐米級以上,而其直徑卻往往只有幾個納米,這種跨越多個數量級的尺度範圍為其研究帶來了極大困難。
  • 中科院福建物構所有機電致發光材料和器件研究取得進展—新聞...
  • 高性能碳納米管透明導電薄膜研究取得進展
    高性能碳納米管透明導電薄膜研究取得進展 發表時間:2018/5/16
  • 鄭州大學在水溶液中碳納米點磷光發射研究取得新進展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李樹華 通訊員 楊明日前,鄭州大學物理學院青年教師劉凱凱博士、單崇新教授團隊在水溶液中碳納米點磷光發射研究取得新進展。鄭州大學為第一單位,物理學院博士生梁亞川為第一作者,生命科學院苟閃閃為共同第一作者,物理學院劉凱凱博士、單崇新教授,生命科學院高豔鋒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該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等項目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