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維納米材料光學可視化研究獲進展

2021-01-09 科學網

 

納米技術的出現極大地改變了人類的生活面貌,航天、航海、微電子、信息、食品、服裝、醫藥等眾多領域都應用了各種各樣的納米材料。納米材料按照其形貌可以分為零維、一維、兩維以及三維納米材料等。其中一維納米材料如碳納米管等由於其優異的物理和化學性能、便於構建多級結構等優勢而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在一維納米材料的研究中,最關鍵而同時又是最困難的一個步驟在於如何製取、操縱和應用具有完美結構的單根一維納米材料,從而充分展示其優異性能。由於一維納米材料的長度可以達到毫米級甚至釐米級以上,而其直徑卻往往只有幾個納米,這種跨越多個數量級的尺度範圍為其研究帶來了極大困難。迄今為止,其形貌的表徵主要依賴於電子顯微鏡,而如果能夠實現其在光學環境下的可視化,將為其表徵、操縱和微納器件構建帶來極大的便捷。近日,清華大學魏飛教授帶領其在化工系與微納米力學與交叉學科研究中心(CNMM)的研究團隊,在單根超長碳納米管的光學可視化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該研究團隊以單根超長碳納米管為研究材料,通過氣相自組裝的方式在單根碳納米管上負載二氧化鈦納米顆粒,實現了單根碳納米管在光學環境下的可視化。所負載的二氧化鈦顆粒分布在數十至數百納米,由於這種粒徑大小的納米顆粒對可見光有很強的散射能力(遵循米氏散射),使得它們在低倍的光學顯微鏡甚至普通的放大鏡下就可以用肉眼看到。正是有了這些納米顆粒的標記作用,負載有單個或多個這種納米顆粒的單根碳納米管就可以在光學顯微鏡下被清晰地觀察並準確定位。實現這種一維納米材料光學可視化的方法過程簡單,不需要複雜的設備,其過程只需要幾秒鐘的時間,非常簡單高效。有了一維納米材料的光學可視化,就可以擺脫電子顯微鏡等昂貴表徵設備的限制,利用普通光學顯微鏡實現一維納米材料的可控操縱。在此基礎上,魏飛教授的團隊實現了單根碳納米管的任意拉伸、剪切、轉移等各種操縱,為單根碳納米管的結構表徵、性能測量以及器件構建等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該研究得到了科技部重大研究項目(2011CB932602,2013CB934200)的支持。(來源:科學網)

 

相關焦點

  • ...納米分辨的散射型近場光學顯微技術最新研究進展與應用
    、二維材料、量子光學、極化激元、鈣鈦礦材料等已成為當前國際前沿研究領域,而納米尺度下的各種新穎光學現象和特性的研究(包括光的傳播、調製、轉換、探測、局域光場的激發與傳播、物質組分、電學等)也成為了眾多交叉學科的研究重點。
  • 國家納米中心等在晶體光學各向異性研究中獲進展
    石墨烯、氮化硼、過渡金屬硫族化合物等新型二維材料都屬於範德華晶體,各自具有優良的力學、電學、光學性質,是構築功能可控範德華異質結的基本單元,也是組成下一代高性能光電器件的基礎材料。範德華晶體具有層狀結構,在層內由較強的共價鍵相互作用結合,在層間由較弱的範德華力結合。
  • 福建物構所滷化鉛雜化半導體材料研究獲進展
    福建物構所滷化鉛雜化半導體材料研究獲進展 2016-02-29 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研究發現其電導率沿著納米管延伸的方向比垂直於納米管的方向在常溫下高一個量級,並且具有強的溫度敏感性。該材料的成功製備為連接一維納米管材料和滷化鉛鈣鈦礦材料這兩個結構截然不同但各具特色的熱點研究領域建立了物質橋梁。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Angew. Chem. Int. Ed.2016, 55, 514,並被選為該期刊的Frontispiece。
  • Science:石墨烯莫爾(moiré)超晶格納米光子晶體近場光學研究
    研究者通過德國neaspec公司的neaSNOM高解析度散射式近場紅外光學顯微鏡對樣品進行近場納米光學成像,在近場光學振幅成像中觀察到了轉角雙層石墨烯上六重簡併的周期性亮線圖案,成功可視化了這種光導增強的孤子超晶格網絡。從近場光學振幅成像上可以看到孤子超晶格周期長度大約為260nm,據此,研究者推斷對應的轉角大約為0.06°。
  • Nature、Science共賞|納米分辨的散射型近場光學顯微技術最新研究...
    、二維材料、量子光學、極化激元、鈣鈦礦材料等已成為當前國際前沿研究領域,而納米尺度下的各種新穎光學現象和特性的研究(包括光的傳播、調製、轉換、探測、局域光場的激發與傳播、物質組分、電學等)也成為了眾多交叉學科的研究重點。
  • 半導體所在柔性一維光電探測器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近些年,為了實現光電探測器的便攜化和可移植化,柔性光電探測器的設計與製備受到了研究人員的廣泛關注。柔性光探技術的快速發展對敏感材料的敏感性與柔韌性要求越來越高。一維無機納米材料具有高的長徑比,各向異性特點明顯。其獨特的電子限域作用有利於電子和空穴能態保持分離,能有效延長載流子壽命,展現出優秀的光電特性。同時,線性的幾何結構,使得其對外力具有很好的彈性,導致在發生形變後,材料表面不會產生裂紋。
  • 清華魏飛團隊在《自然》子刊發文 一維納米材料的光學可視化取得...
    清華魏飛團隊在《自然》子刊發文 一維納米材料的光學可視化取得重要進展  清華新聞網4月22日電(通訊員 張 強)4月16日,清華大學化工系魏飛教授團隊在《自然》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 發表論文,報導了通過在單根超長碳納米管上沉積二氧化鈦納米顆粒
  • 北京大學劉開輝課題組:單根碳納米管復極化率測量的研究進展
    目前,矽基CMOS技術逐漸接近其性能極限,矽基電晶體的運行速度和性能難有突破性進展。因此,尋找能夠替代當前矽晶片的材料,成為各國激烈競爭的焦點。在不多的幾種候選新型材料中,一維碳納米管具有優異的結構穩定性、極高的電子遷移率、1 nm 量級的特徵尺寸等優點,非常有可能成為下一代半導體技術的主要載體。
  • 中國科大新型手性無機納米材料的研製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與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唐智勇研究員課題組、多倫多大學Edward Sargent教授團隊開展多方合作,在新型手性無機納米材料合成研究中取得突破性進展。研究人員首次通過在一維納米結構單元中定點選擇性複合磁性材料,利用局域磁場調製電偶極矩與磁偶極矩之間的相互作用,成功合成了一類新型手性無機納米材料。
  • iCAM 2017新材料網絡會議Day2:納米材料最新研究進展與應用
    11月2日,會議的Day2,納米材料研究進展與應用會場如期拉開帷幕,8位納米材料技術研發、應用專家及廠商技術專家分享了納米材料在新技術與應用方面的精彩報告。以下為報告內容簡要及報告專家解答的部分在線網友提問問題,以饗讀者。
  •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鈣鈦礦單晶中光生載流子擴散動力學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超快時間分辨光譜與動力學創新特區研究組(11T5組)研究員金盛燁領導的科研團隊在金屬有機鈣鈦礦(organolead halide perovskite)單晶光生載流子擴散動力學研究工作中取得新進展,成功實現了對單個鈣鈦礦單晶納米線/納米片中載流子擴散過程的可視化和定量研究。
  • 我國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研究取得新進展
    由於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在雷射科學和技術領域的廣泛應用,設計、合成性能優異的新型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一直是功能材料領域研究的前沿熱點。目前,國內外廣泛採取的設計思路包括在晶體中引入具有共軛平面結構的BO3基團,具有二階姜.泰勒畸變的d0,d10以及含孤對電子的金屬陽離子等。
  • 中美團隊新型手性無機納米材料研製取得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教授團隊開展多方合作,在新型手性無機納米材料合成研究中取得突破性進展。 該成果近日在線發表在《自然納米技術》雜誌上。 手性材料在推動生物標記、手性分析和檢測、對映異構體選擇性分離、偏振相關光子學和光電子學應用等領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傳統手性納米材料主要是通過引入手性配體或構造螺旋結構等電偶極矩調控方式構築,但這類手性材料在環境穩定性和導電性方面通常存在局限性,極大地限制了其實際應用。
  •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在納米材料生物效應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近日,國家納米科學中心中國科學院納米生物效應與安全性重點實驗室陳春英研究組與納米材料研究室唐智勇研究組合作,在以秀麗線蟲為模型研究納米材料生物效應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研究結果發表在美國化學會的Nano Letters 雜誌上(2011, 11: 3174-3183)。
  • 物理所低維半導體納米材料的結構與熱電特性研究取得進展
    低維半導體納米材料是未來納電子器件的基本組成單元,在電子、熱電、光電乃至能源等領域都有重要的應用。在過去的幾年中,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籌)高鴻鈞研究組在新型硼低維納米材料的製備、性質和應用方面開展系統研究,取得許多有意義的成果【Adv. Funct.
  • 金屬氟碘酸鹽非線性光學晶體研究獲進展
    碘酸鹽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通常可實現大的二階非線性光學效應、高的雷射損傷閾值、寬的透光範圍(紫外-中紅外)、適中的雙折射,是一種具有潛力的非線性光學晶體。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光電材料化學與物理重點實驗室葉寧研究團隊,將能夠有效增大帶隙、提高損傷閾值的F-離子和對能夠增大晶體結構極性的Bi3+離子引入碘酸根體系,設計合成具有大倍頻效應和高損傷閾值的(NH4)Bi2
  • 二維磁性材料非線性光學研究獲重要進展
    復旦大學物理系吳施偉課題組與華盛頓大學許曉棟課題組合作,在二維磁性材料雙層三碘化鉻中觀測到源於層間反鐵磁結構的非互易二次諧波非線性光學響應,成功揭示了三碘化鉻中層間反鐵磁耦合與範德瓦爾斯堆疊結構的關聯。該成果8月1日發表在《自然》雜誌上。      二維磁性材料是近年來國際上備受關注的研究熱點。
  • 一維自旋-電荷分離現象研究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研究員管習文、博士研究生何豐、研究員姜玉鑄與中科院院士、北京計算科學研究中心主任林海青,美國萊斯大學教授Randy Hulet和浦晗合作,通過量子可積系統理論,得到一維超冷費米氣體獨特的分數化準粒子和自旋-電荷分離現象的精確結果,並給出實驗驗證該一維多體物理現象的具體方案,在低維量子多體普適規律研究中取得進展。
  • 無金屬紫外非線性光學晶體研究獲進展
    非線性光學晶體因其頻率轉換性能廣泛應用於擴展雷射光源的頻率。而對於紫外波段的雷射光源的迫切需求,使得探索新一代的性能更加優異的紫外非線性光學晶體成為當前研究的重點和熱點。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中科院光電材料化學與物理重點實驗室葉寧課題組在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B類)、國家自然基金重大計劃和面上基金等項目資助下,以經典的KBBF結構為模板,通過將KBBF中的無機的平面三角(BO3)3-基團和四面體
  • 中科大俞書宏院士等人合成新型手性無機納米材料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與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唐智勇研究員課題組、多倫多大學Edward Sargent教授團隊開展多方合作,在新型手性無機納米材料合成研究中取得突破性進展。研究人員首次通過在一維納米結構單元中定點選擇性複合磁性材料,利用局域磁場調製電偶極矩與磁偶極矩之間的相互作用,成功合成了一類新型手性無機納米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