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維納米材料光學可視化研究獲進展
其中一維納米材料如碳納米管等由於其優異的物理和化學性能、便於構建多級結構等優勢而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在一維納米材料的研究中,最關鍵而同時又是最困難的一個步驟在於如何製取、操縱和應用具有完美結構的單根一維納米材料,從而充分展示其優異性能。由於一維納米材料的長度可以達到毫米級甚至釐米級以上,而其直徑卻往往只有幾個納米,這種跨越多個數量級的尺度範圍為其研究帶來了極大困難。
-
清華材料學院周濟等在人工非線性光學材料方面研究取得突破
清華材料學院周濟等在人工非線性光學材料方面研究取得突破清華新聞網4月18日電 4月17日,清華大學材料學院周濟教授課題組在物理學期刊《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發表題為「由電磁耦合超構分子產生的人工非線性」(Artificial Nonlinearity Generated
-
清華團隊碳納米管耐疲勞性能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近日,清華大學化工系教授魏飛、副教授張如範團隊在碳納米管耐疲勞性能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首次以實驗形式測試了釐米級長度單根碳納米管的超耐疲勞性能。相關成果以「超耐久性的超長碳納米管」為題,於8月28日在線發表於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科學》。
-
清華團隊碳納米管耐疲勞性能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近日,清華大學化工系教授魏飛、副教授張如範團隊在碳納米管耐疲勞性能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首次以實驗形式測試了釐米級長度單根碳納米管的超耐疲勞性能。相關成果以「超耐久性的超長碳納米管」為題,於8月28日在線發表於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科學》。
-
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團隊發文提出二維材料的巨磁光克頓-穆頓效應
清華新聞網7月31日電 7月24日,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劉碧錄、成會明團隊與英國曼徹斯特大學諾貝爾物理獎得主安德烈•蓋姆團隊合作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在線發表了題為《二維材料分散液的巨磁致雙折射效應及磁控變色》(Giant magneto-birefringence
-
南京大學團隊取得重要進展,成果接連登上Science子刊、Nature子刊
近日,南京大學物理學院繆峰團隊在類腦視覺傳感器方面取得重要進展,成果以&34;(基於柵極可調範德華異質結的可重構神經網絡視覺傳感器)為題於 2020年6月24日發表在《科學》雜誌子刊Science Advances上。
-
我科研團隊在光學材料領域取得創新性突破
探索研發先進光學材料一直是科研人員的不懈追求。近日,我國科研團隊在光學材料製備領域取得創新性突破:基於此項研究生產的太陽能電池有了更高的功率轉換效率,並在降低器件衰減等方面取得顯著效果,這將有望進一步推進太陽能電池和其他鈣鈦礦基光電器件(如探測器、發光二極體、雷射器等)的研究發展。
-
黃三文團隊研究成果登《自然》子刊
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易東 通訊員 趙華)近日,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遺傳學(Nature Genetics)》在線發表了「優薯計劃」的最新研究成果。該研究成果是由中國農科院深圳基因組所黃三文團隊研究完成的,是中國農科院科技創新工程「重大科研選題」之一。 馬鈴薯營養全面,是世界第三大主糧作物。推動馬鈴薯產業發展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然而,栽培馬鈴薯,過去主要靠薯塊進行無性繁殖,不利於快速和大面積繁殖。
-
深圳先進院團隊給光學針裝上「GPS」
一直以來,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生物醫藥與技術研究所納米中心的張鵬飛副研究員團隊致力於高性能發光材料和光學探針的研發與應用,研發出基於聚集發光材料的多功能光學探針,探索光學探針在智能傳感、功能成像、生物檢測、免疫治療等方面的運用場景。
-
材料學院李保強副教授在基於納米碳點實時無創可視化監測生物材料...
哈工大報訊(材料/文)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群體和面上項目支持下,我校材料學院周玉院士團隊骨幹成員李保強副教授在基於納米碳點實時無創可視化監測生物材料體內降解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研究成果以長文形式(Full Article)發表在國際生物材料領域的權威期刊《生物材料》(Biomaterials)上(影響因子8.40,DOI:10.1016/j.biomaterials.2017.08.039),為實時無創可視化監測生物材料體內降解提供了新型螢光探針。論文第一作者為2013級博士生王磊,李保強副教授為唯一通訊作者,哈工大為第一署名單位。
-
清華材料學院劉鍇團隊發表綜述文章闡釋二氧化釩的相變特性及應用...
清華材料學院劉鍇團隊發表綜述文章系統闡釋二氧化釩的相變特性、性能調控及應用前景清華新聞網4月20日電 4月16日,清華大學材料學院劉鍇副教授團隊與合作者在國際材料科學領域知名學術期刊《今日材料》(Materials Today)上在線發表長篇綜述文章《二氧化釩物性及應用的最新進展
-
《自然-通訊》刊發華中科技大學馮光團隊離子液體超級電容器研究...
11月16日,《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以研究長文形式刊發了華中科技大學能源學院馮光教授團隊關於離子液體超級電容器的最新研究成果。論文題目為「加鹽提高含水離子液體電化學窗口」(Adding salt to expand voltage window of humid ionic liquids)。
-
製備均勻潔淨的二維材料 清華-伯克利深圳團隊的研發實現突破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6月5日訊(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記者 金洪竹)近日,記者從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獲悉,學校成會明、劉碧錄團隊成功開發基於「溶解-析出」機理生長二維過渡金屬硫族化合物的普適方法。
-
「原創」深圳先進院團隊給光學針裝上「GPS」
一直以來,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生物醫藥與技術研究所納米中心的張鵬飛副研究員團隊致力於高性能發光材料和光學探針的研發與應用,研發出基於聚集發光材料的多功能光學探針,探索光學探針在智能傳感、功能成像、生物檢測、免疫治療等方面的運用場景。
-
我國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研究取得新進展
由於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在雷射科學和技術領域的廣泛應用,設計、合成性能優異的新型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一直是功能材料領域研究的前沿熱點。目前,國內外廣泛採取的設計思路包括在晶體中引入具有共軛平面結構的BO3基團,具有二階姜.泰勒畸變的d0,d10以及含孤對電子的金屬陽離子等。
-
清華大學魏飛教授:為下一代材料貼上中國標籤
據小說描述,飛刃是一種超高強度的納米材料,直徑只有頭髮絲的百分之一。雖然「吊卡車、切巨輪」的場景只有小說裡有,但現實中,科學家也研製出了類似的材料——碳納米管。碳納米管是一種具有特殊結構的一維量子材料,主要由呈六邊形排列的碳原子共價鍵構成同軸圓管。
-
陳情令電視劇時間線是什麼樣子的 魏無羨多久哪一集重生的
文章為大家詳細介紹了電視劇《陳情令》的時間線,那麼魏無羨是多久重生的?文章自有答案! 陳情令時間線是什麼樣子的: 電視劇陳情令和魔道祖師的時間線是差不多的,只是將13年改成了16年,並且讓薛洋、曉星塵配配角提前出場了,主要的時間線還是沒有變的。
-
中美團隊新型手性無機納米材料研製取得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中新網合肥2月22日電 (記者 吳蘭)記者22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俞書宏院士團隊與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唐智勇研究員課題組、多倫多大學EdwardSargent
-
浙大團隊在同期《自然》刊發兩文:抑鬱症研究獲重大突破
浙江大學醫學院和求是高等研究院胡海嵐團隊在抑鬱症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此外,《自然》雜誌評審人也對這一系列重大突破給予了高度評價,稱:「關於外側韁核NMDA受體參與介導簇狀放電和氯胺酮的抗抑鬱作用的發現非常重要、創新,並且具有廣泛的意義」「這篇迷人的論文發現了一種不同尋常的神經元和膠質細胞的相互作用。」據相關人士透露,《自然》雜誌和另一頂級期刊《科學》將為這兩項工作配發評論文章。
-
神奇的流場可視化技術
此後,流場可視化技術不斷發展,特別是隨著計算機技術的迅速發展和高分辨圖形顯示設備的出現,流場可視化技術相繼出現了壁面示蹤法、絲線法、直接注入示蹤法、化學示蹤法、電控法及光學示蹤法等多種類型幾十種方法,實現了在同一時刻描述全場流態的技術跨越,讓看不見、摸不著的神秘流場,變成了「可見」和「可感覺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