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AM 2017新材料網絡會議Day2:納米材料最新研究進展與應用

2020-11-25 儀器信息網

  儀器信息網訊 2017年11月1日,由儀器信息網主辦的首屆「新材料技術專題網絡研討會(iCAM 2017)暨儀器信息網材料周」正式開幕。會議為期三天(11月1日-3日),目前報名人數已突破1000人次。

  iCAM 2017的首日,新能與材料研究進展與應用會場已成功進行完畢。11月2日,會議的Day2,納米材料研究進展與應用會場如期拉開帷幕,8位納米材料技術研發、應用專家及廠商技術專家分享了納米材料在新技術與應用方面的精彩報告。以下為報告內容簡要及報告專家解答的部分在線網友提問問題,以饗讀者。

納米材料研究進展與應用會場

  近來,納米載藥體系、納米藥物的研究受到研究人員的日益關注。納米材料的體內代謝研究是其安全性評價的重要內容和醫學應用的前提。基於核技術的研究方法在納米材料的體內分布、代謝研究中能夠發揮重要作用。張智勇首先簡介了基於核技術的納米材料分析檢測方法,包含分子級檢測的SRCD、XAFS、CS、AFM等,細胞級檢測的CLSM、TEM、STXM、μ-XRF等,宏觀級的ICP-MS/NAA、MRI、HE等。接著分別以氧化物納米材料、金屬納米材料、碳納米材料的檢測為例,詳細介紹了核及相關技術在納米材料體內代謝研究中的應用。表明,多種檢測手段結合,相互補充驗證,有助於獲得納米材料體內分布與代謝的全面信息。

  以下為在線網友提問的部分問題:

  據介紹,TESCAN拉曼光譜一體化電鏡RISE集拉曼成像、SEM、EDS、EBSD等於一體,應用領域包括碳材料、有機物試樣、無機綜合分析、二維材料、農生醫藥、半導體等。張芳通過具體案例分別介紹了RISE在這些領域的分析能力,如利用不同碳材料的典型拉曼特徵光譜,分別對類金剛石、納米碳管、石墨、石墨烯、石墨烯複合材料等進行碳結構表徵;對巖漿巖等無機物進行相鑑定、結晶度、應力表徵;對二維材料表徵等。表明,RISE在傳統電鏡高分辨圖像能力的基礎上,大大增強了分析能力。

  以下為部分網友提問問題:

  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橡膠工業總產值達10600億人民幣,佔我國GDP的1.67%。橡膠製品不僅伴隨著人類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武器裝備、載人航天等科技中也是關鍵材料之一。盧詠來在報告中系統回顧了北京化工大學先進彈性體材料研究中心近20年來在橡膠材料納米增強理論、橡膠納米材料製備新技術以及在高性能輪胎中的應用研究進展,包括:採用分子動力學方法模擬研究橡膠納米複合材料低成本大規模製備技術、碳納米管和石墨烯增強橡膠納米複合材料。研究成果支撐了我國最高水平的綠色節油輪胎的研發和生產,並獲得了2015年度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有力的促進了我國橡膠工業從大國向強國的邁進。

  部分網友在線提問問題如下:

  靜電紡絲具有成本低、耗能少、原料範圍廣等優點,其應用也十分廣泛,如2D靜電紡絲纖維常用在過濾、電池隔膜、傳感器、隔熱塗層、藥物傳輸、傷口處理的方向,3D靜電紡絲纖維常用在細胞培養和組織支撐等生物醫學方面、電池電極等方向。蔡雲屾在報告中介紹了靜電紡絲的加工工藝、控制方法及靜電紡絲微納米纖維結構。表明,雖然靜電紡絲具有複雜的物理過程,但其生產的微納米纖維直徑可控。靜電紡絲能應用在很多領域,主要是因為各種功能性材料能加工成微納米纖維、極高的表面積比、高多孔性、小孔徑等。

  以下為部分網友在線提問問題:

  納米藥物研究一直是一個熱門研究領域,但受納米藥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制約,臨床轉化很少。但隨著相關研發的大量投入,納米藥物已經開始走入市場。早期診斷、實時監測和可視化治療是提高患者生存質量和治癒率的關鍵。因此,診療一體化近年來作為一種新的理念迅速發展起來,陳春英在報告中重點綜述了構建雙功能多模態的納米載體,實現診療一體化以及成像介導的腫瘤治療,例如同時實現光學成像、CT增強成像與光熱治療,或者磁共振成像與化療及磁熱治療等聯合方式。

  以下為部分在線網友提問問題:

  材料的性能對其微觀結構非常敏感,而透射電鏡作為一種先進的微結構分析工具,可以幫助科研工作者更加深刻的認識材料宏觀性能與微觀結構之間的聯繫。2000年前後的球差校正技術將空間解析度提升到了亞埃水平,並進入球差電鏡時代。球差校正透射電鏡可以實現原子尺度的結構觀察和化學成分與價態分析,對深入理解材料製備-微結構-性能三者之間關係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是現代材料科學研究的有力武器。黃榮在報告中以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中鋰離子的直接觀察、新型熱電材料中一種納米尺度網格狀有序-無序混合結構對其晶格熱導率的影響為例,介紹了HAADF、ABF、EELS和原子分辨EDS技術在研究這類納米能源材料微結構方面的具體應用。

  納米材料由於其自身在熔點、磁性、光學、導熱、導電等方面所表現的特性,應用領域十分廣泛。包括汙水處理、催化劑、抗菌劑、添加劑、照明等。納米材料的表徵也顯得尤為重要,其表徵項目包括化學組成、粒徑和粒徑分布、形狀、表面積、電荷、聚集狀態等。貟照軍在報告中主要介紹了安捷倫sp-ICP-MS在納米材料檢測中的應用實例和解決方案,表明,安捷倫ICP-MS納米顆粒分析解決方案具有快速(1min分析得到粒徑、粒徑範圍、成分、質量濃度、質量濃度等信息);靈敏(可分析小於10nm至微米級顆粒);靈活(可與HPLC、CE、FFF等系統聯用進行納米顆粒表徵)等優點。

  以下為部分網友在線提問問題:

  潤溼性是液體在固體表面的鋪展能力。特殊潤溼性指液體在其表面極易鋪展或極不易鋪展的性質,稱為「超親」或「超疏」特性。特殊潤溼性在節能環保、防霧防冰等領域有著重要的應用前景。王波在報告中講到表面化學狀態和表面微觀結構是潤溼性的兩個決定因素。通過表面化學修飾與表面微納米尺度結構的組合,可以實現表面特殊潤溼調控。最後分享了浸潤科學在21世紀的最新進展,包括微納結構的作用、電致浸潤變換、力致浸潤變換、光致浸潤變換、低溫自清潔、非對稱各向異性微結構等。

  以下為在線網友部分提問問題:

----------------------------------------------------------------

  iCAM 2017網絡會議Day1新能源材料研究進展與應用會場

  明天(11月3日)將繼續進行新材料在多領域的研究進展與應用分會場報告,請繼續關注儀器信息網後續報導。

  報名參加iCAM 2017或了解更多專家在線解答請點擊iCAM 2017直播網站:

  http://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iCAM2017/

相關焦點

  • 納米材料網絡會議來襲,八大表徵技術等你來pick
    基於此,儀器信息網將於2019年12月18日組織舉辦第二屆「納米表徵與檢測技術」主題網絡研討會,邀請該領域專家,圍繞納米材料熱點研究方向,從成分分析、形貌分析、粒度分析、結構分析以及界面表面分析等主流分析和表徵技術方面帶來精彩報告。
  • 第三屆「納米材料表徵與檢測技術」線上會議日程公布
    自1981年掃描隧道顯微鏡微觀測試技術獲得突破之後,在世界範圍內掀起研究納米材料和納米技術的新高潮。近40年來,納米科學、納米技術及納米材料的研究蓬勃發展,納米材料在納米電子器件,醫學和健康,航天、航空和空間探索,環境、資源和能量,生物技術等眾多領域均彰顯出了廣闊的應用前景。
  • 國家納米中心二維材料力學性能研究取得新進展
    國家納米中心二維材料力學性能研究取得新進展 2019-09-12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 【字體:、劉璐琪在二維材料力學性能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以《多層範德華材料的彎曲》(Bending of Multilayer van der Waals Materials)為題,於9月9日作為封面論文、主編推薦論文,在線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
  • 納米材料生物學效應研究新進展
    細胞對三種不同形貌介孔二氧化矽納米材料的內吞 近日,在國家「863」、「973」項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大力支持下,由中科院理化技術研究所唐芳瓊研究員帶領的納米材料可控制備與應用研究組在納米材料的生物學效應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 「石墨烯之父」:新材料石墨烯應用前景廣泛
    10月24日,2018石墨烯研究最新進展國際會議論壇現場。 為期4天的2018石墨烯研究最新進展國際會議25日在廣西桂林閉幕,300多名國內外石墨烯領域著名科學家、專家、學者雲聚廣西桂林,共同研討石墨烯研究最新進展和發展方向。10月24日,2018石墨烯研究最新進展國際會議工業論壇現場。
  • 《先進功能材料》推出「中國科學家納米材料研究」專刊
    《先進功能材料》推出「中國科學家納米材料研究」專刊
  • 第三屆「納米材料表徵與檢測技術」線上會議日程公布(11月4日)
    自1981年掃描隧道顯微鏡微觀測試技術獲得突破之後,在世界範圍內掀起研究納米材料和納米技術的新高潮。近40年來,納米科學、納米技術及納米材料的研究蓬勃發展,納米材料在納米電子器件,醫學和健康,航天、航空和空間探索,環境、資源和能量,生物技術等眾多領域均彰顯出了廣闊的應用前景。
  • 分析儀器助力半導體騰飛——「半導體材料及器件研究與應用進展...
    2018年6月12日,「半導體材料及器件研究與應用進展」主題網絡研討會在儀器信息網「網絡講堂」欄目成功舉辦。本次會議旨在為全國在半導體及器件領域或有意在本領域從事研發、教學、生產的科技人員提供一個學術與技術交流的平臺,以促進我國半導體材料及器件領域的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
  • 納米孔晶體材料傳質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甲醇制烯烴國家工程實驗室葉茂研究員、劉中民院士團隊在納米孔晶體材料傳質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 中國材料大會2017在銀川召開
    儀器信息網訊 2017年7月9日,由中國材料研究學會主辦,為期四天的「中國材料大會2017暨銀川國際材料周」在寧夏國際會堂隆重召開。同期還舉行了「新材料、新工藝和材料測試技術和設備展覽」。
  • 2017年中國(長沙)國際納米材料技術應用研討會召開
    12月15日,以「納米科技改變未來 納米科技創新產業」為主題的「2017中國(長沙)國際納米材料技術應用研討會」在長沙召開。國家科技部、發展改革委等產業政策專家,中國科學院、中國科技大學、清華大學、中南大學及美國、德國、伊朗等國內外專家學者及全球湖南商會、眾多知名企業等200餘人參會,共同探討世界納米科技與材料前沿發展及應用,獻計「將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為發展實體經濟、建設科技強國和製造強國做出貢獻。
  • iCMR 2017特邀報告:17O固體核磁共振譜學研究氧化物納米材料
    第一屆磁共振網絡會議(iCMR 2017)特邀報告17O固體核磁共振譜學研究氧化物納米材料>報名地址:http://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iCMR2017/  報告摘要:  氧化物材料種類繁多,在催化、環境和能源等領域具有重要的應用。
  •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在納米材料生物效應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近日,國家納米科學中心中國科學院納米生物效應與安全性重點實驗室陳春英研究組與納米材料研究室唐智勇研究組合作,在以秀麗線蟲為模型研究納米材料生物效應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研究結果發表在美國化學會的Nano Letters 雜誌上(2011, 11: 3174-3183)。
  • 2018年我國納米材料市場規模,納米材料醫學領域應用前景廣闊
    隨著納米材料下遊需求的持續拉動,以及納米技術的不斷革新,其需求規模仍將保持快速增長趨勢。2017年我國納米行業市場規模快速增長達到了891.7億元,同比2016年的692.3億元增長了28.8%,2017年我國新材料行業產值規模26550億元,納米材料規模佔比達到了3.36%。
  • 張晗教授綜述:二維熱電材料研究進展
    熱電材料可以實現熱能和電能之間的直接相互轉換,在工業廢熱、汽車尾氣餘熱等低品質環境廢熱的回收利用領域展現出無可替代的優勢,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近年來隨著新材料、新理論和新工藝的不斷開發和優化,熱電材料的性能也顯著提高。
  • iCEM2017聚焦掃描電子顯微學技術及其最新進展
    儀器信息網訊 2017年6月21日,第三屆電鏡網絡會議(iCEM2017)開幕,逾千名電子顯微學工作者參加了此次會議。本次會議中,北京科技大學楊平教授主要從使用者的角度對該技術的初學者可能在材料分析中遇到的晶體學及材料學基礎方面的困難進行介紹,給出一些案例;同時對進一步深入應用該技術提出方向性建議。涉及的內容有:1)EBSD系統簡介及EBSD技術現狀;2)與EBSD技術相關的晶體學基本知識;3)與EBSD技術相關的材料學知識;4)EBSD技術在金屬材料中的應用案例;5)EBSD技術相關文獻。
  • 膨潤土在新型包裝材料方面的應用及最新研究進展
    全球可降解塑料正處於快速發展階段,在降解塑料的應用市場方面,生物降解塑料主要用於包裝領域。應用膨潤土複合材料可以降低生物降解材料的成本以及減少不可再生資源的使用。膨潤土的總負電荷可以通過陽離子交換過程得到補償。
  • BCEIA2017電鏡及材料學報告 諾獎電鏡技術下之材料世界
    儀器信息網訊 2017年10月9日,第十七屆北京分析測試學術報告會暨展覽會(BCEIA 2017)學術報告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正式召開。緊接著,張澤院士做了題為「IN_SITU HIGH RESOLUTION TEM STUDY ON METAL/OXIDE CATALYSTS UNDER GAS ENVIRONMENT」的學術報告,向大家介紹了氣體環境下金屬/氧化物催化劑的原位高解析度透射電鏡的最新研究進展。
  • 納米中心舉辦納米材料應用技術創新論壇(第4期:納米能源)
    「納米材料應用技術創新論壇」在納米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四樓會議室召開。納米中心、化學化工學院、材料學院和物理學院部分師生參加了此次會議,會議由中心副主任張經緯教授與華中科技大學霍開富教授共同主持。中心主任張平餘教授代表中心全體師生對參加此次論壇的專家表示熱烈的歡迎和真摯的感謝,希望中心師生藉此機會向各位專家多學習、多交流。
  • ...國家標準「GBT 33498-2017表面化學分析 納米結構材料表徵」宣貫
    5月8日,由國家大型科學儀器中心-北京電子能譜中心、北京理化分析測試學會表面分析專業委員會、中國分析測試協會高校分析測試分會、全國微束分析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表面化學分析分技術委員會及儀器信息網聯合舉辦,為期一天的「第四屆表面分析技術應用論壇——表面分析技術在新材料研究中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