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石墨烯莫爾(moiré)超晶格納米光子晶體近場光學研究

2020-11-28 儀器信息網


光子晶體又稱光子禁帶材料。從結構上看,光子晶體是一類在光學尺度上具有周期性介電結構的人工設計和製造的晶體,其物理思想可類比半導體晶體。通過設計,這類晶體中光場的分布和傳播可以被調控,從而達到控制光子運動的目的,並使得某一頻率範圍的光子不能在其中傳播,形成光子帶隙。

 

光子晶體中介質折射率的周期性結構不僅能在光子色散能帶中誘發形成完整的光子帶隙,而且在特定條件下還可以產生一維(1D)手性邊界態或具有Dirac(或Weyl)準粒子行為的奇異光子色散能帶。原則上,光子晶體的概念也適用於控制「納米光」的傳播。該「納米光」指的是限域在導電介質表面的光子和電子的一種耦合電磁振蕩行為,即表面等離子體激元(SPPs)。該SPP的波長,λp,相比入射光λ0來說最多可減少三個數量級。如果要想構築納米光子晶體,我們需要在λp尺度上實現周期性介電結構,傳統方法中採用top-down技術來構建納米光子晶體,該方法在加工和製造方面具有較大的限制和挑戰。

 

2018年12月,美國哥倫比亞大學D.N. Basov教授在Science上發表了題為Photonic crystals for nano-light in moiré graphene superlattices的全文文章。研究者利用存在於轉角雙層石墨烯結構(twisted bilayer grapheme, TBG)中的莫爾(moiré)超晶格結構,成功構築了納米光子晶體,並利用德國neaspec公司的neaSNOM納米高分辨紅外近場成像顯微鏡研究了其近場光導和SPP特性,證明了其作為納米光子晶體對SPP傳播的調控。

 

正常機械解理的雙層石墨烯是AB堆疊方式,但是,當把其中的一層相對於另一層旋轉一個角度,就會形成AB和BA堆疊方式相間排列的莫爾超晶格結構,AB疇區和BA疇區之間是AA堆疊方式的疇壁,如圖例1A所示。如果通過門電壓對該雙層石墨烯施加一個垂直電場,會在AB疇區和BA疇區打開一個帶隙,從AB疇區到BA疇區堆疊次序的反轉連同能帶結構的反轉則會在疇壁上形成拓撲保護的一維邊界態,如圖例1C。一維邊界態的存在會使得疇壁上光學躍遷更加容易,表現為疇壁上增強的光導能力。研究者通過德國neaspec公司的neaSNOM高解析度散射式近場紅外光學顯微鏡對樣品進行近場納米光學成像,在近場光學振幅成像中觀察到了轉角雙層石墨烯上六重簡併的周期性亮線圖案,成功可視化了這種光導增強的孤子超晶格網絡。從近場光學振幅成像上可以看到孤子超晶格周期長度大約為260nm,據此,研究者推斷對應的轉角大約為0.06°。

 

圖例1:散射式近場光學顯微鏡(neaSNOM)對轉角雙層石墨烯(TGB)進行近場納米光學成像研究的結果。A:實驗示意圖(AB,BA,和AA表示石墨烯不同堆疊類型);B:近場納米光學振幅成像及TEM圖;C:疇壁上電子能帶結構。

 

不僅孤子超晶格的周期性和等離激元的波長相匹配,而且之前的研究表明,雙層石墨烯中的孤子對SPP具有散射行為,轉角雙層石墨烯中規律的孤子結構所形成的周期性散射源恰好滿足了作為納米光子晶體的條件。接下來研究孤子超晶格對SPP的光子晶體效應,實驗中研究者利用neaSNOM近場光學顯微鏡的針尖作為SPP發射源,並通過改變門電壓和入射光波長改變SPP的波長,在該器件上同時得到了兩組近場光學振幅圖和相位圖(如圖例2B和2C)。從圖中可以看到,λp=135 nm和λp=282 nm的情況下,近場光學振幅圖和相位圖表現出截然不同的周期性明暗圖案,這種周期性明暗分布正是SPP在孤子超晶格傳播過程中幹涉效應的顯現,近場光學振幅圖、相位圖和理論計算結果顯示出完美的吻合性。對近場光學成像的傅立葉變換使得研究者可以進入動量空間研究其光子能帶結構,結合模擬計算,對光子能帶結構的研究表明,雖然孤子對SPP的散射較弱,還不足以形成納米光學帶隙,但是轉角雙層石墨烯中SPP的傳播毫無疑問符合納米光子能帶色散行為。

 

圖例2:散射式近場光學顯微鏡(neaSNOM)研究石墨烯超晶格中等離激元(SPP)傳播近場光學成像結果。A,C: 通過改變門電壓和入射光波長,λp分別為135nm和282nm下近場光學成像結果(同時獲得近場光學振幅成像和相位成像);B,D: 模擬計算結果。

 

在該項工作中,研究者利用轉角雙層石墨烯設計實現了石墨烯SPP納米光子晶體,並利用德國neaspec散射式近場光學顯微鏡從幾個途徑進行了研究。首先,疇壁區域增強的光導響應來源於孤子的一維拓撲邊界態,neaSNOM近場光學顯微鏡以極高的解析度可視化了孤子超晶格網絡。其次,雙層石墨烯納米光子晶體的主要參數(周期性、能帶結構)可以通過改變轉角角度和靜電場等實現連續調控,這可以突破標準top-down或光刻等技術來構築納米光子晶體的限制和挑戰。在電中性點附近,孤子被預言具有拓撲保護的一維等離激元模式,此時,雙層石墨烯納米光子晶體作為一維等離激元的二維網絡載體,可能會展現出很有意思的光學現象。

 

特別值得指出的兩點是:

1. 即使研究者通過0.06°的超小轉角製造了高達260nm的孤子超晶格周期長度,如果沒有neaSNOM近場光學顯微鏡極高的空間解析度(取決於針尖曲率半徑,最高可達10nm),清晰地看到孤子超晶格網絡依然是非常困難的。

2. neaSNOM近場光學顯微鏡具有專利的偽外差相位解調模塊,可以同時實現高信噪比下的近場光學信號振幅成像和相位成像。該項工作中實驗結果和模擬計算結果的完美吻合很好地證明了這一點。

作為二維材料納米光學領域最為專業的研究工具,neaspec近場光學顯微鏡已經助力國際和國內多個研究機構在最為頂尖的雜誌發表了諸多研究成果。不僅是在納米光學成像領域,neaspec開放兼容的設計使得它在納米傅立葉紅外光譜(nano-FTIR)、太赫茲(THz)、拉曼、螢光、超快、光誘導等多個領域均有廣泛應用。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註明"來源:儀器信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儀器信息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儀器信息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② 本網凡註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③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兩周內與本網聯繫,否則視為默認儀器信息網有權轉載。

相關焦點

  • Nature、Science共賞|納米分辨的散射型近場光學顯微技術最新研究...
    、二維材料、量子光學、極化激元、鈣鈦礦材料等已成為當前國際前沿研究領域,而納米尺度下的各種新穎光學現象和特性的研究(包括光的傳播、調製、轉換、探測、局域光場的激發與傳播、物質組分、電學等)也成為了眾多交叉學科的研究重點。
  • ...納米分辨的散射型近場光學顯微技術最新研究進展與應用
    、二維材料、量子光學、極化激元、鈣鈦礦材料等已成為當前國際前沿研究領域,而納米尺度下的各種新穎光學現象和特性的研究(包括光的傳播、調製、轉換、探測、局域光場的激發與傳播、物質組分、電學等)也成為了眾多交叉學科的研究重點。
  • Science:零能模超晶格方法,實現金屬石墨烯納米帶的合成
    發展了一種零能模超晶格策略,實現了金屬石墨烯納米帶的合成。 2. 探究了金屬石墨烯納米帶能帶調控的機制和策略。成果簡介 本文,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物理系教授Michael F. Crommie、Steven G. Louie和化學系教授Felix R.
  • 《Science》:一種零能模超晶格策略,實現了金屬石墨烯納米帶的合成
    發展了一種零能模超晶格策略,實現了金屬石墨烯納米帶的合成。 2. 探究了金屬石墨烯納米帶能帶調控的機制和策略。 1 成果簡介 本文,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物理系教授Michael F.
  • 技術線上論壇 |6月17日《Nature、Science共賞|納米分辨的散射型近...
    ,而納米尺度下的各種新穎光學現象和特性的研究(包括光的傳播、調製、轉換、探測、局域光場的激發與傳播、物質組分、電學等)也成為了眾多交叉學科的研究重點。然而,光衍射效應將傳統光學探測的最小空間尺度約束在亞微米量級,無法實現納米尺度下光學結構的表徵。因此,新發展起來的、納米分辨的散射型近場光學顯微技術,因突破衍射極限,將光學探測的空間解析度拓展到了10 nm尺度而備受關注。
  • 納米物理學:石墨烯中的電可調三階非線性光學響應?
    納米物理學:石墨烯中的電可調三階非線性光學響應?對二維材料的研究重點已經加強,它具有調節光線以獲得卓越性能的潛力,並實現了可以增強現有技術的應用。石墨烯是最著名的2-D材料,衍生自3-D石墨,構成單層碳原子,排列成二維六方晶格,表現出強大的超寬帶光物質相互作用,能夠在極寬的光譜下工作範圍,適用於下一代光子學和光電器件。石墨烯的獨特電子特性源自狄拉克錐,電子帶結構的特徵,其承載零有效質量的電荷載體,所謂的無質量狄拉克費米子,以二維材料出現。
  • 物理所石墨烯摩爾超晶格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最近,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籌)納米物理與器件實驗室在《自然•材料》、《自然•納米技術》、《自然•物理》、《自然•通訊》刊登了系列研究成果。針對石墨烯/氮化硼異質結構,他們系統研究了氮化硼基底調製下的摩爾超晶格以及相關物理現象,為石墨烯能帶及電子學性質調控提供了新思路。
  • 成果速遞 | 超高分辨散射式近場光學顯微鏡在超快研究領域最新應用...
    前期的眾多研究工作表明,掃描近場光學顯微鏡(SNOM)已經被廣泛用於穩態波導的可視化表徵,非常適合評估範德瓦爾斯半導體的各向異性和介電張量。研究者以範德瓦爾斯半導體中的WSe2材料為例,利用德國neaspec公司的納米空間分辨超快光譜和成像系統,通過飛秒雷射激發研究了WSe2材料中光波導在空間和時間中的電場分布,並成功提取了飛秒光激發後光學常數的時間演化關係。
  • Nature子刊:石墨烯等離子體激元的光子晶體
    光子晶體通常在光學特性周期性變化的介質中實現。光子晶體可以精確控制集成光學電路中的光傳播,並且可以模仿高級物理概念。本文克服了普通的光子晶體不適合進行操作中的開/關控制的限制,並證明了表面等離振子極化子的可調諧二維光子晶體。平臺由一個連續的石墨烯單層組成,該石墨烯單層集成在帶有納米結構的柵極絕緣體的背柵平臺中。
  • 在多孔氧化鋁光子晶體研究中取得系列進展
    光子晶體(Photonic Crystal)是在光學尺度上具有周期性介電結構的人工設計和製造的一類光學材料,與半導體晶格對電子波函數的調製相類似,光子晶體能夠對特定波長的電磁波進行調製,當光的頻率落在光子帶隙(Photonic Band Gap)中時,光的傳播將被完全禁止。光子晶體是完全依靠其自身結構來實現對光的控制,這在光學器件及未來光子集成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 國家納米中心等在晶體光學各向異性研究中獲進展
    近日,國家納米科學中心戴慶團隊和美國石溪大學教授劉夢昆等合作,利用近場光學技術克服了範德華晶體有限尺寸導致的表徵困難,成功測量了氮化硼及二硫化鉬的介電張量
  • 研究人員們發現扭曲會,影響光子晶體光纖的傳輸行為
    簡單的縱向扭曲將某些微結構光纖轉換成濾光器,埃爾蘭根馬克斯普朗克光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已經在光子晶體光纖中詳細測量了這種效應,並找到了解釋它的理論,他們的研究結果將允許光通信和雷射器,傳感器和光放大器的新應用,玻璃纖維通常用於長距離傳輸光例如,通過網際網路進行快速數據傳輸,光子晶體光纖
  • 納米光子學:破譯光子與物質間「悄悄話」
    在納米尺度下操縱光「隨著現代微納米加工技術和光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近20年來,納米光子學在世界範圍內得到迅猛發展,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中科院院士、武漢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徐紅星介紹。所謂納米光子學,是以納米尺度下的光與物質相互作用機理及應用為核心的交叉學科。
  • 基於近場光學技術的納米分辨紅外光譜
    納米傅立葉紅外光譜(nanoFTIR)是一種新興的光學超分辨顯微技術,它可以實現10nm空間解析度的紅外光譜和化學成像。利用基於AFM尖端照明和幹涉光檢測的寬帶光源(類似於經典FTIR光譜),它能夠以納米尺度的空間解析度對樣品進行定量近場光譜測量,具有前所未有的優質信噪比。
  • 武漢大學付磊Matter綜述:二維莫爾超晶格——青取於藍而勝於藍
    尤其當旋轉角度接近魔角時,電子運動變慢,可以近似看成定域在超晶格中,費米能級附近的莫爾帶可看成平帶,非常規超導、獨特的磁輸運性質等被觀察到。當轉動角度大於5°時,層間耦合導致能帶雜化遠離狄拉克點,從而有一些新穎的性質。例如,利用範霍夫奇點的電子共振來增強光與物質相互作用;30°旋轉的石墨烯構成了十二邊形石墨烯準晶體,是研究準晶體各種異常物理性質的重要平臺。
  • 研究人員開發利用「光子晶體」的新型光束掃描設備
    日本京都大學大學院工學研究科的研究小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文章,描述了利用「光子晶體」的新型光束掃描裝置,消除了對移動部件的需求。研究人員發現,改變晶格點的形狀和位置會導致雷射束以獨特的方向發射,而不是將晶體的晶格點有序地排列在一起。
  • Nature、Science! mK極低溫納米精度位移臺在二維材料、石墨烯等...
    近日,中國與美國的研究團隊合作,在二維磁性材料雙層三碘化鉻中觀測到源於層間反鐵磁結構的非互易二次諧波非線性光學響應,並揭示了三碘化鉻中層間反鐵磁耦合與範德瓦爾斯堆疊結構的關聯。團隊利用自主研發搭建的無液氦可變溫強磁場顯微光學掃描成像系統,完成了關鍵數據的探測。值得指出的是,該無液氦可變溫強磁場顯微光學掃描成像系統採用德國attocube公司的極低溫強磁場納米精度位移臺和極低溫掃描臺來實現樣品的位移和掃描。德國attocube公司是世界上著名的極端環境納米精度位移器製造商。
  • 二維超晶格材料用於高效能源存儲和轉化
    在本文中,澳大利亞雪梨科技大學汪國秀教授聯合日本國立材料科學研究院Renzhi Ma教授、Takayoshi Sasaki教授對二維超晶格結構在規模化製備,尤其是利用簡便的液相絮凝方法的研究進展進行綜述。對二維超晶格結構在超級電容器、可充電電池和電解水等領域的應用優勢,以及目前存在的挑戰和展望進行概述。
  • 【研究】光子晶體光纖的特性及應用發展趨勢
    2.光子晶體光纖放大器鉺鐿共摻光子晶體光纖放大器是近年來光纖放大器的研究熱點,國外在該方面進行了大量的基礎應用研究。該鉺鐿共摻雙包層光子晶體光纖的參數為:晶格常數Λ=22μm,佔空比d/Λ=0.54,空氣外包層直徑222μm,纖芯Er3+和Yb3+的濃度分別為140ppm和2000ppm,模場直徑26μm,纖芯數值孔徑為0.04,內包層數值孔徑為0.58,976nm泵浦吸收係數為1.6dB/m。
  • 光子晶體超材料你聽說過嗎,軍事用途極為廣泛
    「超材料」是指一些具有天然材料所不具備的超常物理性質的人工複合結構或複合材料。通過在材料的關鍵物理尺度上進行結構有序設計,可以突破某些表觀自然規律的限制,從而獲得超出自然界固有的普通性質的超常材料,達成特殊功能。這類材料的主要成員之一就是光子晶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