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米光子學:破譯光子與物質間「悄悄話」

2020-12-04 環球網

納米光子學:破譯光子與物質間「悄悄話」

本報記者 劉園園

在納米尺度下,光子與物質之間會發生什麼奇妙的反應?破譯它們之間的「悄悄話」,會對科技帶來哪些革新?近日召開的第Y3次香山科學會議(第3次青年學術討論會)以「納米光子學材料」為主題,主要關注的就是這些話題。

在納米尺度下操縱光

「隨著現代微納米加工技術和光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近20年來,納米光子學在世界範圍內得到迅猛發展,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中科院院士、武漢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徐紅星介紹。

所謂納米光子學,是以納米尺度下的光與物質相互作用機理及應用為核心的交叉學科。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納米光子學研究部研究員戴慶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介紹,納米光子學技術主要研究納米尺度上對光的操縱,能夠突破光的衍射極限並對光的發射、吸收等性能進行更精細的調控。因此這種技術在高靈敏檢測、傳感、LED、太陽能電池和通訊等領域有巨大的應用潛力。

納米光子學領域的研究涵蓋廣泛,主要包括納米光子學材料生長、納米結構的組裝和加工製備,以及表面等離激元、光子晶體、超快光譜、近場光學表徵的材料、機理、表徵方法、器件和應用等。

諸多奇特的物理效應

「當材料的尺寸縮小到納米尺度後,會產生許多新奇的物理效應。」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員魏紅告訴記者。

量子限域效應就是其中之一。利用這種效應,科研人員可以通過改變納米結構例如量子點的尺寸來調節其發光波長。

再比如,科研人員可以利用納米結構在亞波長尺度對光進行調控,使不同頻率的光具有不同的透射、反射等,從而產生結構色,例如一些鳥類羽毛的顏色。

此外,在金屬納米結構上可以激發出表面等離激元,能夠突破光的衍射極限,將光場壓縮到納米尺度並增強局域光場的強度。

「表面等離激元是材料中的電子被激發後以光頻集體振動,以波的形式沿材料表面傳播的一種元激發。類似於石頭拋在水中會激起水波沿水面傳播。」戴慶解釋說。

徐紅星告訴記者,表面等離激元可以將光場束縛在遠小於光的波長的空間範圍內,實現名副其實的納米光子學。當前,它已在諸多方面展現出巨大的應用前景。

例如,基於表面等離激元實現的亞波長光波導、分光器、調製器、雷射器、探測器等功能單元正逐步完備,以金屬納米結構作為光學天線進行光能轉換用於癌症熱療、海水淡化、增強催化等方面也嶄露頭角。

「另一方面,以人工微結構、人工『原子』或『分子』為單元構築的超構材料、超構表面也是推動納米光子學發展的重要力量。它們具有超透射、負折射、隱身等奇異的光學現象,將光學研究帶入一個新的方向。」南京大學現代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教授李濤說。

可與量子信息技術強強聯手

「納米光子學將與量子信息領域相結合,為量子態的製備、量子信息器件的設計及片上集成提供新的基礎;納米光子學在光催化、精密傳感等領域的不斷突破也有望為下一代變革性技術的研發鋪平道路。」徐紅星介紹。

在徐紅星看來,納米光子學技術是影響國家未來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戰略研究方向之一,也是新經濟增長點的支撐技術之一。擁有納米光子學技術智慧財產權並推廣這些技術,將有力提升我國在經濟和國防安全等領域一些關鍵點的競爭優勢。

北京大學物理學院研究員施可彬告訴記者,近年來隨著納米材料和結構的設計和製備技術、先進光學表徵手段等的快速發展,以及人才隊伍的不斷擴充,我國在納米光子學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原創性成果,在若干個重要研究方向上已經達到國際一流水平。

「目前在納米光子學領域,無論是在基本理論還是實用化方面,仍然面臨著許多難題。」徐紅星說。

等離激元領域的能量損耗就是其中一個關鍵問題,限制了等離激元納米光波導和其他納米光子學器件的應用。科研人員一方面在嘗試解決損耗的問題,另一方面也在嘗試怎麼利用等離激元的損耗來設計新型器件。

相關焦點

  • 南京大學等聯合主辦「自然學術會議-納米光子學和集成光子學」
    南京大學等聯合主辦「自然學術會議-納米光子學和集成光子學》、《自然-光子學》等聯合主辦的自然學術會議-納米光子學和集成光子學(anatureconference on Nanophotonics and Integrated Photonics 2018)在南京召開。
  • 暨南大學納米光子學研究院在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R: Reports發表綜述論文
    近日,暨南大學納米光子學研究院嚴佳豪副教授與中山大學楊國偉教授等合作,在材料科學與工程領域學術期刊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R: Reports(影響因子:22.250) 發表綜述論文,系統總結了全電介質納米材料的光子學性質及相關應用。
  • 納米光子學變革下一代計量學,賦能「工業4.0」
    蔣向前(Xiangqian Jiang)教授CPT與英國南安普頓大學齊普勒研究所納米光子學與超材料研究小組兩個研究小組將共享該項資金,該項目稱為「納米光子學驅動的下一代計量學」。該項目由英國工程和物理科學研究委員會(EPSRC)撥款資助。該項資助旨在為研究人員提供支持,將最好的團隊聚集在一起,以針對某個戰略研究主題開展各種活動。這也是哈德斯菲爾德大學首次獲得該項資助。
  • 量子密碼術:幫「鮑勃」和「愛麗絲」傳悄悄話
    量子密碼術:幫「鮑勃」和「愛麗絲」傳悄悄話  本報記者 聶翠蓉  鮑勃與愛麗絲,他們是誰?兩人什麼關係?是不是遠隔異地的戀人,每天有說不完的悄悄話?  其實這兩個名字,只是在密碼學和電腦安全中的慣用角色,他們不一定是「人類」,有可能是一個電腦程式。
  • 化學所利用激子-表面等離激元耦合效應實現光子信號操縱
    光子學器件具有電子學器件無法比擬的高速、高帶寬和低能耗等優點,在光信息處理和光子學計算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中科院化學研究所光化學院重點實驗室的科研人員近年來一直致力於低維有機光子學方面的研究(Acc. Chem. Res.,2010,43,409-418,Adv. Funct.
  • 使光和物質合二為一,開啟通往納米世界的新大門!
    瑞典查爾默斯理工大學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全新的方法,可以在納米水平上捕捉、放大和連接光與物質。利用一個由原子般薄的材料堆疊而成的小盒子,成功地創造了一種反饋迴路,光和物質在其中合二為一。這一發現發表在《自然-納米技術》上,為納米光子學領域開闢了新的可能性。
  • FOE|光子晶體與拓撲光子學專刊
    基於光子晶體不僅實現了雷射器、邏輯器件等各種集成光子器件,還實現了負折射、光學隱身等多種物理效應。基於光子帶結構的拓撲光子學已成為當今研究的熱點。拓撲光子學提供了兩種新的調控自由度,即拓撲態自由度和能谷自由度。可以預見,拓撲光子學不僅可以促進對物理效應和現象的基礎研究,而且可以促進高性能光子器件的研究。
  • 深圳大學袁小聰團隊在自旋光子學領域取得重要成果
    近日,深圳大學袁小聰教授團隊的納米光子學研究中心在自旋光子學領域取得了重要原創成果,於2月1日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美國科學院院報上發表文章
  • 新型納米光子平臺:每秒可操縱偏振光萬億次!
    導讀據美國萊斯大學官網近日報導,美國與義大利的工程師們演示了首個每秒可操縱偏振光一萬億次的納米光子平臺。背景光的偏振,是指光的振動方向對於傳播方向的不對稱性,這種不對稱性是橫波區別於縱波的一個最明顯的標誌。光波電矢量振動的空間分布對於光的傳播方向失去對稱性的現象叫做光的偏振。
  • 新型納米光子平臺:每秒可操縱偏振光萬億次
    導讀據美國萊斯大學官網近日報導,美國與義大利的工程師們演示了首個每秒可操縱偏振光一萬億次的納米光子平臺。(圖片來源:維基百科)創新近日,美國與義大利的工程師們演示了首個每秒可操縱偏振光一萬億次的納米光子平臺
  • 鈮酸鋰納米尺度加工獲突破
    日前,光學領域國際權威期刊《雷射與光子學評論》刊發了一張南開大學百年校慶紀念徽標的彩色照片。別小看這張照片,這可是南開大學弱光非線性光子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的許京軍教授、任夢昕副教授團隊,在頭髮絲粗細的鈮酸鋰材料橫截面上加工出來的。
  • 鈮酸鋰光子晶體電光調製器:為通信、計算、光子學研究鋪路
    該校團隊採用光子學研究人員普遍採用的材料,創造出迄今為止最小的電光調製器。該調製器是基於光子學的晶片的關鍵組件之一,控制光線如何通過電路。下面的示意圖展示了電氣與計算機工程系教授林強(音譯:Qiang Lin)教授實驗室開發的電光調製器。
  • 鈮酸鋰光子晶體電光調製器:為通信、計算、光子學研究鋪路!
    導讀據美國羅切斯特大學官網近日報導,該校團隊演示了一種控制光線通過集成電路的新方法,為通信、計算以及光子學方面的研究鋪平了道路。背景與使用電力的傳統電路相比,光子集成電路使用光線取代電力進行計算和信號處理,具有更快的速度、更大的帶寬、更高的效率。
  • 科學網—光學與納米技術的「浪漫聯姻」
    ■本報見習記者 程唯珈 利用光的折射,我們佩戴眼鏡來矯正視力,看清物體;使用望遠鏡、顯微鏡來拓寬視野,上觀星空,
  • 南開大學團隊攻克鈮酸鋰納米尺度加工難題
    新華社天津4月9日電(記者張建新)資訊時代,網絡中每一個比特的電子數據都要經過鈮酸鋰調製器轉換為光子信息,進而通過光纖傳向世界。鈮酸鋰因其光電特性被譽為光電子時代的「光學矽」。然而,如何實現鈮酸鋰器件的微納化、集成化,是各國科學家競相研究的世界難題。
  • 納米物理學:打破電子光子信息技術革命的瓶頸!
    納米物理學:打破電子光子信息技術革命的瓶頸!華盛頓大學的研究人員與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普渡大學和維吉尼亞聯邦大學的研究人員合作,實現了光通信的突破,可以徹底改變信息技術。「與信息技術的早期發展一樣,這可能會極大地影響我們的生活方式,」華盛頓大學化學教授,光子學研究領導者拉裡道爾頓說。這些新型電光器件接近當前電子電路元件的尺寸,對於將光子學和電子器件集成在單個晶片上非常重要。新技術還涉及利用粒子,等離子體激元,其具有介於電子和光子之間的性質。
  • 2023年,光子學產業的拐點即將到來?
    隨著社會變得越來越互聯、越來越數位化,人們的安全意識和環保意識越來越強,對光子學的創新需求也在不斷增長。光子學技術相關領域的工程師及其相關研究人員都在不斷尋求新的突破,以確保自身在光子學領域的主導地位。
  • 二維材料讓自旋電子學和納米光子學結合得更緊密!
    導讀近日,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科維理納米科學研究所與荷蘭科學研究組織 AMOLF 研究所合作,開發出一種在室溫下將自旋信息轉化為可預見的光信號的方法。這一發現讓自旋電子學與納米光子學結合得更加緊密,有望為數據中心的數據處理開闢一條更加節能的途徑。
  • ...日本濱松光子學株式會社專務取締役兼固體事業部部長山本晃永先生
    日本濱松光子學株式會社(以下簡稱「日本濱松公司」)是光子技術和光電探測器的世界知名企業,其主要產品有光電倍增管、光電二極體、圖像傳感器、各種光源、大功率半導體雷射器等光器件。該公司固體事業部主要研發、生產各種半導體光電器件及其模塊化產品。
  • 國際科研團隊提出氧化銦錫或成光子學非線性材料新星
    一個國際科研團隊在28日出版的《科學》雜誌上撰文指出,氧化銦錫(ITO)可以獲得高於其他材料數百倍以上的光學非線性,未來有望在多個光子學應用領域大顯身手。  與電子相比,光子傳輸信息具有並行處理能力強、運算速度快、能耗低等優勢。為了更好地利用光子,科學家們需要在光通過材料時對其「一舉一動」進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