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科研團隊提出氧化銦錫或成光子學非線性材料新星

2020-12-05 OFweek維科網

  一個國際科研團隊在28日出版的《科學》雜誌上撰文指出,氧化銦錫(ITO)可以獲得高於其他材料數百倍以上的光學非線性,未來有望在多個光子學應用領域大顯身手。

  與電子相比,光子傳輸信息具有並行處理能力強、運算速度快、能耗低等優勢。為了更好地利用光子,科學家們需要在光通過材料時對其「一舉一動」進行控制。一種控制方式是,調整材料的折射率使光更快或更慢地通過材料。有些材料能根據通過光強的不同(低能光源還是高能雷射)而改變自身的折射率——光學非線性。在光子學領域,光學非線性越高的材料,對科學家們的吸引力越大。

  美國羅切斯特大學教授羅伯特·博伊德領導的團隊發現,常用於觸控螢幕和飛機窗戶的材料氧化銦錫能獲得特別高的光學非線性。在某些條件下,ITO樣本獲得的光學非線性程度可超過其他材料數百倍。

  此外,有些材料在光子通過後能快速恢復到最初的折射率,而其他材料可能會保持在新的狀態。如果一種材料能更快地進行這種調整,對大多數應用來說是極有幫助的。材料改變自身折射率的能力越強,通過其光子速度範圍就越大,從而使科學家能對光子的功能進行更大程度地控制,這一點在顯微鏡和數據處理等多個領域都有廣泛用途。

  最新研究中,ITO在360飛秒內(1飛秒為1秒的一千萬億分之一)就恢復了最初的折射率。

  該研究合作者、墨西哥蒙特雷科技大學的伊斯雷爾·德利昂解釋道,這一特定條件與波長約為1.2微米的光有關,該光波介於可見光與波長為1.5微米的光之間,對光子通訊意義重大。

  加州聖地牙哥大學光子學專家沙迪克·埃森納表示,最新研究無疑將對光子學,尤其是矽納米光子學領域產生重大影響。

  圈點

  光子作為一種基本粒子,在比較熱門的量子理論中,被認為是一種媒介,能夠承載和傳遞信息。在目前的通信網絡中,承擔這一角色的是電子,而用光子代替電子實現更快捷安全的光通信,是當下量子科學家的重要研究目標之一。除了光子本身的屬性和功能需要透徹明了,對光子產生影響的一切外界因素也都有待深入研究。其中,依賴於入射光強度改變光學性質的非線性材料,正是科學家感興趣的方向。

相關焦點

  • 一周國際要聞(4月25日—5月2日)
    外媒精選  一顆古老彗星碎片或重返太陽系  夏威夷大學一團隊通過對C/2014 S3(PANSTARRS)彗星的研究發現,這是一顆幾乎與地球同時在內太陽系中形成的彗星,但在形成不久之後就被甩出太陽系,它被認為是形成像地球這樣的巖質天體的潛在構造之一,但在奧爾特雲深處區域被冷藏長達十幾億年
  • 南開大學在非線性拓撲光子學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南開大學陳志剛教授、許京軍教授領導的課題組與克羅埃西亞Zagreb大學Hrvoje Buljan教授的課題組合作研究,在非線性拓撲光子學領域取得了重要進展:他們基於一維SSH拓撲光子隨著2009年微波波段單向傳輸的拓撲邊界態在實驗上首次被觀測到,光子學拓撲絕緣體以及光的拓撲特性相關的一系列研究相繼在許多不同的光學材料中得以實現,比如波導陣列、耦合諧振腔及超構材料等,逐漸形成了方興未艾的光子學分支:拓撲光子學。目前,由於實驗和理論上的一些困難,大多數拓撲光子學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線性的拓撲效應上。然而,非線性效應的引入可能帶來許多新穎的物理現象。
  • 二維材料中的新型 「雙諧振法 」可推動光子學領域的進步
    韓國大邱慶北科學與技術研究所的科學家們開發出一種新工藝,提供了一種在二維材料中產生光子的超快過程。這一工藝有可能推動光子學領域先進光學器件的發展。光子學,或者說操縱光的科學,在現代電子學中有著各種應用,例如在信息技術、半導體和基於健康的設備中。因此,全球的研究人員一直專注於尋找新穎的方法來刺雷射子學領域的進步。
  • 氧化銦錫ITO導電玻璃
    ITO導電玻璃主要是使用磁控濺射的方法在玻璃上鍍上一層透明氧化銦錫(ITO)膜加工製作成的。目前,ITO導電玻璃主要使用鈉鈣玻璃(Soda-lime Glass)為基片。ITO膜層的厚度不同,ITO導電玻璃的導電性能和透光性能也不同。
  • 金屬有機框架材料——一個新型非線性光學的材料寶庫
    石墨烯(graphene)作為二維晶體材料的代表已在光電領域展示了其廣闊的應用前景,如光電調製器,超快光子學,等離子激元器件,超寬帶光譜等等。然而,由於其本徵的零帶隙結構,以及高的線性吸收度(2.3%每原子層),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應用範圍。
  • 超快雷射直寫二維材料製備多功能光子學器件綜述
    各種各樣的二維材料,如石墨烯、氮化硼、過渡金屬硫化物、黑磷和鈣鈦礦都已經被成功地分離出來。二維材料表現出奇異的物理化學性質,比如具有原子層厚度、強烈的非線性光學性質、磁性以及優異的機械性能。這些與其對應的塊體材料迥異的性能為二維材料應用於納米器件,尤其是在光子學中的應用創造了新的機遇。
  • 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趙建林團隊在全光纖二階非線性光學效應研究...
    提出了一種二維材料輔助的全光纖波長轉換方案,利用該方案製備的波長轉換器,僅需百微瓦量級光功率(遠小於一支普通雷射筆的輸出光功率)即可將近紅外光穩定地轉換為可見光。該技術在全光纖中實現光波長的高效轉換,兼容現有成熟的光纖通信和傳感系統,也為其他高性能全光纖非線性器件的實現開闢了新的途徑。
  • 光學前沿——第十一屆國際信息光學與光子學學術會議(CIOP 2019)在...
    西工大新聞網8月16日電(姜碧強)8月7-9日,光學前沿——第十一屆國際信息光學與光子學學術會議(CIOP 2019)在西安召開。本屆會議由中國雷射雜誌社與西北工業大學聯合主辦,國際光學工程學會(SPIE)技術協辦。
  • 飛秒雷射加工三維非線性光子晶體研究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材料力學行為和設計重點實驗室吳東教授課題組與南京大學固體微結構國家重點實驗室張勇、肖敏課題組以及胡小鵬、祝世寧課題組合作,利用飛秒雷射電疇擦除技術首次成功製備出三維非線性光子晶體,並實現了三維準相位匹配的雷射倍頻。
  • 我國科學家高階多光子非線性響應的光鐵電半導體材料研究中獲進展
    鐵電材料在強雷射作用下,孕育和產生了具有重要應用前景的物理性質,如聲光、電光和反常光學效應等,逐漸發展成為新一代光電子器件的有力候選者。其中,具有多光子吸收效應的鐵電體在生物成像、頻率上轉換雷射和光限幅等方面具有潛在應用。然而目前,學界針對鐵電材料的研究以雙光子吸收為主,基於鐵電材料實現更高階的多光子非線性過程仍具挑戰性。
  • 中國在光子學材料領域獲突破 可用於雷射防護
    打開APP 中國在光子學材料領域獲突破 可用於雷射防護 發表於 2013-10-23 11:27:08        中科院上海光機所研究員王俊與張龍
  • 上海光機所氧化銦錫薄膜光電特性調控技術研究獲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薄膜光學實驗室在調控氧化銦錫(ITO)薄膜光電特性研究中取得進展,利用高效、可選擇性的準連續(QCW)雷射退火技術對ITO薄膜載流子進行調控,在基本不改變ITO薄膜導電特性的前提下,實現ITO薄膜近紅外波段透過率的顯著提升。
  • 南京大學科研團隊開發平面太赫茲光子元件
    現代工學院胡偉、陸延青團隊開發平面太赫茲光子元件   ICCSZ訊 最近,(南京大學)現代工學院胡偉、陸延青團隊利用光控取向的液晶聚合物柔性薄膜開發出多功能平面太赫茲光子元件,提供了一種太赫茲波前調控的全新解決方案。
  • 打造瑰麗的「水晶宮」 ——記山東大學晶體材料科研創新團隊
    由於能夠實現光、電、磁、熱、聲和力的相互作用和轉換,晶體成為電子器件、半導體器件、固體雷射器件及各種光學儀器等工業的重要材料,被廣泛地應用於通信、光學、物理、化學、醫學、安檢、建築、軍事技術等領域。陶緒堂等晶體材料科研創新團隊所在的山東大學晶體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就恰似一座瑰麗的「水晶宮」。
  • 福建物構所等在高階多光子非線性響應的光鐵電半導體材料研究中獲...
    鐵電材料在強雷射作用下,孕育和產生了具有重要應用前景的物理性質,如聲光、電光和反常光學效應等,逐漸發展成為新一代光電子器件的有力候選者。其中,具有多光子吸收效應的鐵電體在生物成像、頻率上轉換雷射和光限幅等方面具有潛在應用。
  • 錫業股份:高純銦、氧化銦、ITO靶材等項目目前仍處於試驗階段尚未...
    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7月9日訊,有投資者向錫業股份(000960)提問,請問公司的半導體新材料進展到哪一步了。公司回答表示,感謝投資者對公司的關注。
  • FOE|光子晶體與拓撲光子學專刊
    基於光子晶體不僅實現了雷射器、邏輯器件等各種集成光子器件,還實現了負折射、光學隱身等多種物理效應。基於光子帶結構的拓撲光子學已成為當今研究的熱點。拓撲光子學提供了兩種新的調控自由度,即拓撲態自由度和能谷自由度。可以預見,拓撲光子學不僅可以促進對物理效應和現象的基礎研究,而且可以促進高性能光子器件的研究。
  • 我國學者在高階多光子非線性響應的光鐵電半導體材料研究中取得新...
    集微網消息,目前針對鐵電材料的研究以雙光子吸收為主,基於鐵電材料實現更高階的多光子非線性過程仍然是一個挑戰性課題。近日,中科院福建物構所結構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無機光電功能晶體材料」羅軍華研究員團隊聚焦光與鐵電材料的相互作用,發展了二維光鐵電半導體材料的新體系(A')n-1(A)2MnX3n+1,通過對該材料體系的分子設計與結構調控,首次在鐵電化合物中實現了高階的多光子吸收效應。
  • 紫金山天文臺等在銀心中微子和伽馬光子輻射研究方面獲進展
    一個由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日本京都大學、日本理化學研究所、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等機構科研人員組成的國際合作團隊對高能立體望遠鏡系統(H.E.S.S.該團隊提出假設,認為銀心處過去形成的極超新星(Hypernova)是可能的加速器,其爆發能量及噴流速度都遠高於普通超新星,產生的極超新星遺蹟能夠加速宇宙射線質子到能量高於1PeV。
  • 西安光機所前沿光子學理論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基於新型雷射場結構的光場調控是當前光學與光子學領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光場調控主要分為線性調控(如調控色散和衍射、角動量、自旋軌道耦合)和非線性調控(調控介質的非線性特性,如非線性光子晶體)兩種手段。  近期,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瞬態光學與光子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阿秒科學技術研究方向副研究員曾建華團隊在前沿光子學的線性和非線性調控理論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研究成果發表在Advanced Photonics、Optics Letters、Journal of the Op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