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趙建林團隊在全光纖二階非線性光學效應研究...

2020-11-27 西北工業大學新聞網

西工大新聞網58日電(記者 王翠萍 通訊員 楊德興 毛東)近日,我校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趙建林教授研究團隊在全光纖光波長轉換方面取得重要進展。提出了一種二維材料輔助的全光纖波長轉換方案,利用該方案製備的波長轉換器,僅需百微瓦量級光功率(遠小於一支普通雷射筆的輸出光功率)即可將近紅外光穩定地轉換為可見光。該技術在全光纖中實現光波長的高效轉換,兼容現有成熟的光纖通信和傳感系統,也為其他高性能全光纖非線性器件的實現開闢了新的途徑。

全光纖的波長轉換

利用全光纖的二階非線性效應不僅可以拓展光纖雷射器的工作波段,還有望實現全光纖的線性電光調製器、纏繞光子對等,可極大拓展業已成熟的光纖通信、傳感技術在信息處理與感知領域的應用範圍。然而,石英光纖的中心反演對稱性阻礙了其二階非線性效應的產生和利用。目前,基於二階非線性效應實現光波長轉換,需要對光纖進行特殊摻雜、極化等複雜工藝處理,以及高功率脈衝雷射泵浦等苛刻條件,因此如何降低光纖中波長轉換的實現條件,成為困擾科學家們的一個難題。

針對此問題,研究團隊創新性地提出一種層狀二維材料硒化鎵輔助的全光纖波長轉換器,利用微光纖導波模式的強烈倏逝波與硒化鎵的相互作用,利用百微瓦級連續光即可實現倍頻、和頻等非線性參量轉換過程,進而將近紅外光穩定地轉換為可見光。

相關研究成果以「High-efficiency second-order nonlinear processes in an optical microfibre assisted by few-layer GaSe」為題,已在國際光學頂尖期刊《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發表。論文第一作者為團隊姜碧強副教授,通訊作者為甘雪濤教授和趙建林教授,西北工業大學為唯一作者單位。論文連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377-020-0304-1

《Light:Science and Applications》由Nature出版集團與中科院長春光機所合作出版,期刊入選「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領軍期刊目錄,影響因子在全球所有原創性光學期刊中排名第二。

成果一經發表就得到了學術界廣泛關注。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Science》期刊主辦和出版者)科技新聞網站EurekAlert,SCIENCE Codex,《中國光學》、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等國內外科技媒體、網站都進行了報導或評論。

部分報導集錦:

EurekAlert:All-fiber optical wavelength converter

https://www.eurekalert.org/pub_releases/2020-05/cioo-aow050520.php?from=singlemessage

SCIENCE Codex:All-fiber optical wavelength converter

https://www.sciencecodex.com/all-fiber-optical-wavelength-converter-646484

《中國光學》:全光纖的光波長轉換器

https://mp.weixin.qq.com/s/WpgX57nQAP3luf0Daix32w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我國學者在全光纖二階非線性光學效應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http://www.nsfc.gov.cn/publish/portal0/tab434/info77813.htm

近年來,我校光學工程學科研究團隊的姜碧強等青年教師,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歐盟地平線2020框架計劃「瑪麗 居裡」學者項目及校「翱翔新星」計劃項目等支持下,圍繞光纖微結構器件及應用開展了大量前沿基礎研究工作,在高性能全光信號感知、調製與探測方面取得系列重要研究進展,該項工作是其近期的代表性研究成果之一。

(審稿:楊銘 洪振宇)

相關焦點

  • 西工大團隊成功研發出光波長轉換器件,可將近紅外光穩定地轉換為可見光
    據麥姆斯諮詢報導,近日西工大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趙建林教授研究團隊六年堅持不懈,成功研發光波長轉換器件,可將近紅外光穩定地轉換為可見光,在豐富感知光源的同時,有效地提高光纖利用率。這項成果不僅破解光纖領域難題,也為開發其他高性能全光纖非線性光信息處理器件提供了新思路。
  • 三階非線性光學玻璃研究概況
    1、引言  目前光纖通訊網絡信息運載能力的提高並非受制於傳輸介質的能力,而是受到用於信號切換和處理的電子裝置速度的限制,尤其隨著高品質、低損耗光纖材料研究的突破,電子裝置由於存在時鐘偏移、嚴重串話和高損耗的缺點而產生光纖通信系統中的「信息瓶頸」現象。解決此瓶頸的關鍵是開發非線性超快光子學器件。
  • 同濟大學研究團隊在二階非線性光學氧化物晶體方面取得系列重要...
    線性和二階非線性光學晶體是重要的光電信息功能材料,是光電子技術特別是雷射技術的重要物質基礎,是高新技術中不可或缺的關鍵材料,在納米、醫藥、生物、精密製造、光通訊等高新技術領域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和廣闊的應用前景。
  • 同濟大學研究團隊在二階非線性光學氧化物晶體方面取得系列重要研究成果
    線性和二階非線性光學晶體是重要的光電信息功能材料,是光電子技術特別是雷射技術的重要物質基礎,是高新技術中不可或缺的關鍵材料,在納米、醫藥、生物、精密製造、光通訊等高新技術領域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和廣闊的應用前景。隨著紫外雷射應用需求(< 400 nm)的快速增長,研創適用於紫外波段的光學晶體是當前化學材料領域的一個極為重要的學術前沿和研究熱點。
  • 多模光纖中的非線性光學
    現代通信系統基於單模光纖組成的網絡,隨著通信容量需求的不斷增長已顯力不從心。因此將傳輸多個橫向模式的多模光纖用於通信已成為新興技術趨勢。另外多模光纖超大的有效模面積使其能夠突破單模光纖雷射器的功率瓶頸,在超高功率光纖雷射器方面具有較大潛力。多模光纖中各個模式間的複雜相互作用,能夠產生比單模光纖更加豐富的非線性光學現象。
  • 進展 | 二維材料複合光纖實現超高非線性效應
    隨著光通信技術的發展,光纖已經成為現代信息社會的重要支撐。非線性光纖作為一種特殊用途光纖,不僅在新型光纖通訊技術中有重要應用和發展前景,而且在光波長轉換、超快光纖雷射和超連續雷射等光物理基礎和器件研究等領域具有很大應用潛力。然而,傳統石英光纖僅表現出非常微弱的奇數階非線性效應,嚴重限制了在非線性光學領域的廣泛應用。
  • 納米物理學:石墨烯中的電可調三階非線性光學響應?
    納米物理學:石墨烯中的電可調三階非線性光學響應?對二維材料的研究重點已經加強,它具有調節光線以獲得卓越性能的潛力,並實現了可以增強現有技術的應用。材料科學家目前正處於實驗初期階段,以實現石墨烯非線性光學響應的許多有趣特性,以幫助其破壞現有技術並促進廣泛應用的承諾。非線性光學系統的誕生歸功於彼得·弗蘭肯(Peter Franken)及其同事使用脈衝紅寶石雷射器進行的實驗,其中他們首次觀察到二次諧波產生(SHG,倍頻)的非線性效應。光學非線性的動態控制仍然局限於研究實驗室作為目前的光譜工具。
  • 中科院研發新型紫外非線性光學材料或將提升全固態雷射器的輸出
    非線性光學晶體,目前有三硼酸鋰晶體(簡稱LBO晶體)、三硼酸鋰銫晶體(簡稱CLBO晶體)、磷酸二氫鉀晶體(簡稱KDP晶體)等。全固態雷射器輸出紫外雷射的核心元件,紫外雷射輸出主要由晶體折射率實現。為探索新型四倍頻,研製紫外非線性光學晶體是關鍵。中國科學院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研究團隊以KBBF晶體為原型,用Zn替換KBBF晶體中的Be使該材料無毒性,成功製造出了一種無毒、無層狀習性的紫外非線性光學晶體。該晶體性能優異,具有大倍頻效應、寬透過範圍、合適的雙折射率,計算相位匹配波長為248nm,是具有潛力的紫外非線性光學材料。
  • 石墨烯非線性光學研究獲得進展
    近日,復旦大學物理學系教授吳施偉課題組聯合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郭春雷中美聯合光子實驗室副研究員程晉羅、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曾長淦
  • 非線性光學晶體研究取得進展
    隨著科技的發展,技術的創新和發展對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提出了更多、更高和更全面的要求。其中,作為全固態雷射器輸出紫外、深紫外雷射的關鍵元件,紫外、深紫外非線性光學晶體的研製、應用亟待發展和突破。  中國科學院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特殊環境功能材料與器件重點實驗室潘世烈研究團隊近年來致力於新型紫外、深紫外非線性光學晶體的設計與合成。
  • 我國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研究取得新進展
    由於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在雷射科學和技術領域的廣泛應用,設計、合成性能優異的新型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一直是功能材料領域研究的前沿熱點。目前,國內外廣泛採取的設計思路包括在晶體中引入具有共軛平面結構的BO3基團,具有二階姜.泰勒畸變的d0,d10以及含孤對電子的金屬陽離子等。
  • 中國光學十大進展|用「回音壁」將光合二為一 得到靈敏探針
    天壇回音壁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邀請微腔非線性光學專家、南開大學物理科學學院副院長薄方教授解讀該成果。薄方介紹道,回音壁光學微腔(例如球形微腔)的基本原理是光波在材料表面處發生全反射,使得光波能夠沿內表面持續傳輸。這個過程與天壇回音壁傳聲類似。
  • 雷射脈衝在非晶態介電材料中製造出非線性效應
    一個全新的,全光學技術,用來在材料中製造二階非線性 效應,這一效應在通常的情況下並不會支持新的選擇來製造光學計算機、高速數據處理器、生物影像中的這一效應(非線性效應)。來自喬治亞理工學院(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簡稱Georgia Tech的研究人員發展了這一技術,採用紅色雷射來製造出非線性效應。
  • 中國光學十大進展|用「回音壁」將光合二為一,得到靈敏探針
    由中科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和中國光學學會主辦的中國雷射雜誌社近日發布2019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上述「微腔表面對稱性破缺誘導非線性光學」作為基礎研究類成果入選。天壇回音壁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邀請微腔非線性光學專家、南開大學物理科學學院副院長薄方教授解讀該成果。
  • 河北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
    河北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前身是河北大學物理系,成立於1951年,2000年更名為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50多年來已有5000多名本科生和200多名碩士生、17名博士生畢業,目前在校生802人。  學院現有教職工97人,其中正高職稱26人,副高職稱22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40人,博士生導師8人。
  • 金屬氟碘酸鹽非線性光學晶體研究獲進展
    碘酸鹽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通常可實現大的二階非線性光學效應、高的雷射損傷閾值、寬的透光範圍(紫外-中紅外)、適中的雙折射,是一種具有潛力的非線性光學晶體。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光電材料化學與物理重點實驗室葉寧研究團隊,將能夠有效增大帶隙、提高損傷閾值的F-離子和對能夠增大晶體結構極性的Bi3+離子引入碘酸根體系,設計合成具有大倍頻效應和高損傷閾值的(NH4)Bi2
  • 深度解析:光纖隨機雷射器及其應用研究進展!
    分布反饋式光纖隨機雷射( Distributed Feedback Random Fiber Laser,DFB-RFL) 極為獨特的光學屬性為雷射物理、非線性光學研究提供了新的平臺,並為其在光纖通信、光纖傳感等領域的應用開闢了新的道路。
  • 福建物構所金屬氟碘酸鹽非線性光學晶體研究獲進展
    碘酸鹽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通常可實現大的二階非線性光學效應、高的雷射損傷閾值、寬的透光範圍(紫外-中紅外)、適中的雙折射,是一種具有潛力的非線性光學晶體。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光電材料化學與物理重點實驗室葉寧研究團隊,將能夠有效增大帶隙、提高損傷閾值的F-離子和對能夠增大晶體結構極性的Bi3+離子引入碘酸根體系,設計合成具有大倍頻效應和高損傷閾值的(NH4)Bi2(IO3)2F5非線性光學晶體。
  • 物理科學學院舉辦2020年研究生秋季論壇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王怡瞳 白璐)12月19日,「開放融合·互助共享」南開大學物理科學學院2020年研究生秋季論壇在南開大學八裡臺校區省身樓二樓報告廳成功舉辦,150餘位師生參會,為物理學科各專業研究生帶來了一場全新的學習體驗。
  • 非線性光學頻率轉換技術研究獲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高功率雷射物理聯合實驗室研究員朱健強、劉德安研究團隊在非線性光學頻率轉換相關技術方面取得研究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