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米物理學:石墨烯中的電可調三階非線性光學響應?

2020-12-05 百家號

納米物理學:石墨烯中的電可調三階非線性光學響應?

對二維材料的研究重點已經加強,它具有調節光線以獲得卓越性能的潛力,並實現了可以增強現有技術的應用。石墨烯是最著名的2-D材料,衍生自3-D石墨,構成單層碳原子,排列成二維六方晶格,表現出強大的超寬帶光物質相互作用,能夠在極寬的光譜下工作範圍,適用於下一代光子學和光電器件。石墨烯的獨特電子特性源自狄拉克錐,電子帶結構的特徵,其承載零有效質量的電荷載體,所謂的無質量狄拉克費米子,以二維材料出現。材料科學家目前正處於實驗初期階段,以實現石墨烯非線性光學響應的許多有趣特性,以幫助其破壞現有技術並促進廣泛應用的承諾。

非線性光學系統的誕生歸功於彼得·弗蘭肯(Peter Franken)及其同事使用脈衝紅寶石雷射器進行的實驗,其中他們首次觀察到二次諧波產生(SHG,倍頻)的非線性效應。光學非線性的動態控制仍然局限於研究實驗室作為目前的光譜工具。

現在寫自然光子學,陶江等。據報導,可以使用電柵極電壓在石墨烯中廣泛調諧非線性三次諧波產生(THG,三倍頻)。這有許多潛在的應用 - 石墨烯和其他2-D石墨烯類材料的柵極可調,非線性光學機制對於設計具有極高速度和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CMOS)兼容性的未來片上光子和光電應用是理想的。用於器件製造。之前在其他二維材料中報導了電可調諧二次諧波產生,例如二硒化鎢(WSe2雖然光譜帶寬有限,但是有激子。實驗上,調整石墨烯的輸入頻率或化學勢(Ef)可以提供關於三階非線性光學響應的詳細信息,迄今為止在理論上已經提出。

三階非線性過程也稱為四波混頻,因為它們混合三個場以產生第四個。Jiang等人的最新結果。源自於調節石墨烯的化學勢(Ef)的能力,並且對於給定的輸入頻率組,通過離子 - 凝膠門控(也稱為柵極控制的摻雜)電接通或斷開單光子和多光子諧振躍遷。實驗結果與理論計算吻合良好,為理解石墨烯和石墨烯類Dirac材料中的三階非線性光學過程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柵極可調諧THG的工作帶寬範圍為~1300nm至1650nm,覆蓋了1550nm處光纖通信的最常見光譜範圍。這種寬的操作帶寬是由石墨烯Dirac費米子的能量分布引起的。該觀察類似於Nature Nanotechnology中發表的一項平行調查,用於電控石墨烯的THG效率(THGE),同樣歸因於無質量Dirac費米子。總的來說,實驗觀察到的石墨烯的寬帶柵極可調諧光學非線性提供了一種在實踐中構建電可調非線性光學器件的新方法。

例如,現有的電子互連(銅纜)由於性能限制而遭受帶寬損失,阻礙了媒體流,雲計算和物聯網(IoT)所需的加速信息處理。越來越需要調節光並開發緊湊,成本有效,高性能的光學互連以獲得更高的帶寬和更低的損耗。

未來的研究工作可能會使用包括波導/光纖集成和光學諧振器在內的各種方法來增強觀察到的效果。此外,各種極化子和光子超材料可以提供二維材料中光學非線性的局部增強和操縱,以創建表面等離子體,並利用先進的光學解決方案解決非線性納米光子學和納米物理器件開發的預見挑戰。

該知識可以擴展到石墨烯中的其他非線性光學過程,包括高次諧波產生。由於其相對小的非線性光學敏感性以及複雜且昂貴的製造和集成方法,傳統塊狀晶體的現有技術已經達到了實現所設想的光電應用的技術極限。在二維材料中證明了非線性光學相互作用增強理想情況下,應與大規模和高質量的二維材料生產一起開發,以實現完全不同的電可調納米器件構造方法。這種納米器件可以促進計量,傳感,成像,量子技術和電信中提出的進步。

相關焦點

  • 三階非線性光學玻璃研究概況
    全光開關的工作原理為介質在強光場作用下折射率和極化率的變化,起因於強光場誘導下圍繞原子核平均位置電子軌道的非諧畸變(響應時間約為10-15s)和介質中原子核的位移(響應時間約為10-12s)。一般,質量較大的原子核位移對由光電場引起的非線性光學效應的貢獻並不顯著。
  • 石墨烯非線性光學研究獲得進展
    近日,復旦大學物理學系教授吳施偉課題組聯合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郭春雷中美聯合光子實驗室副研究員程晉羅、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曾長淦
  • 能谷與非線性光學
    恰恰在非線性光學中,二次諧波過程也同樣對空間的中心反演對稱破缺極端敏感。作為一個最簡單的二階非線性過程,二次諧波過程能把入射激發光的頻率加倍,產生波長減半、光子能量加倍的光信號。正因為二次諧波過程和能谷自由度一樣對中心反演對稱破缺極端敏感,非線性二次諧波過程可以很好地用來研究新型二維材料中的能谷自由度。事實上,這些能谷材料中的非線性二次諧波信號也都非常顯著。本文將著重介紹如何利用非線性二次諧波過程理解這些新型原子晶體二維材料中的能穀物理。同時,鑑於過渡金屬二硫屬化物在能谷材料中的代表性和筆者本人有限的學識,這裡就以過渡金屬二硫屬化物的非線性光學進行展開。
  • 福建物構所等在高階多光子非線性響應的光鐵電半導體材料研究中獲...
    鐵電材料在強雷射作用下,孕育和產生了具有重要應用前景的物理性質,如聲光、電光和反常光學效應等,逐漸發展成為新一代光電子器件的有力候選者。其中,具有多光子吸收效應的鐵電體在生物成像、頻率上轉換雷射和光限幅等方面具有潛在應用。
  • 雙層石墨烯加電可調材料特性,二維材料進入2.0時代
    圖|多層石墨烯概念圖(來源:pixabay)三篇論文,三個開創性發現2011 年,巨龍第一次在實驗中觀測並證明了石墨烯中等離子體的存在及其基本物理性質,這個新發現被《自然 - 納米技術》進行了專題報導,論文被引用超過 2300 次,目前是該細分領域被引用最多的文章,對石墨烯等離子學的研究具有開創性。
  • 物理所憶阻器的可調電致發光取得進展
    電致發光(Electroluminescence)通常指半導體材料中電流或電場誘導的電子空穴對複合發光現象,在作為光源和顯示等應用領域具有較長的歷史。通常,憶阻器和電致發光器件具有截然不同的結構和原理,在同一器件中同時實現存儲和電致發光功能功能十分罕見。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籌)納米物理與器件實驗室張廣宇研究組近兩年來一直把憶阻器的研究作為一個重要方向。
  • mK極低溫納米精度位移臺在二維材料、石墨烯等...
    近日,中國與美國的研究團隊合作,在二維磁性材料雙層三碘化鉻中觀測到源於層間反鐵磁結構的非互易二次諧波非線性光學響應,並揭示了三碘化鉻中層間反鐵磁耦合與範德瓦爾斯堆疊結構的關聯。同時,研究團隊發現雙層反鐵磁三碘化鉻的二次諧波信號相比於過去已知的磁致二次諧波信號(例如氧化鉻Cr2O3),在響應係數上有三個以上數量級的提升,比常規鐵磁界面產生的二次諧波更是高出十個數量級。利用這一強烈的二次諧波信號,團隊成功揭示雙層三碘化鉻的原胞層堆疊結構的對稱性。
  • 我國學者在高階多光子非線性響應的光鐵電半導體材料研究中取得新...
    集微網消息,目前針對鐵電材料的研究以雙光子吸收為主,基於鐵電材料實現更高階的多光子非線性過程仍然是一個挑戰性課題。近日,中科院福建物構所結構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無機光電功能晶體材料」羅軍華研究員團隊聚焦光與鐵電材料的相互作用,發展了二維光鐵電半導體材料的新體系(A')n-1(A)2MnX3n+1,通過對該材料體系的分子設計與結構調控,首次在鐵電化合物中實現了高階的多光子吸收效應。
  • 同濟大學研究團隊在二階非線性光學氧化物晶體方面取得系列重要...
    線性和二階非線性光學晶體是重要的光電信息功能材料,是光電子技術特別是雷射技術的重要物質基礎,是高新技術中不可或缺的關鍵材料,在納米、醫藥、生物、精密製造、光通訊等高新技術領域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和廣闊的應用前景。
  • 同濟大學研究團隊在二階非線性光學氧化物晶體方面取得系列重要研究成果
    線性和二階非線性光學晶體是重要的光電信息功能材料,是光電子技術特別是雷射技術的重要物質基礎,是高新技術中不可或缺的關鍵材料,在納米、醫藥、生物、精密製造、光通訊等高新技術領域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和廣闊的應用前景。隨著紫外雷射應用需求(< 400 nm)的快速增長,研創適用於紫外波段的光學晶體是當前化學材料領域的一個極為重要的學術前沿和研究熱點。
  • 上海科學家在微生物合成Te納米晶及其非線性光學應用方面取得重要...
    新民晚報訊(記者 郜陽)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團隊與國內外機構合作,揭示了微生物合成Te納米材料及其共軛聚合物複合材料優異的超快非線性光學特性,證實了其在超短脈衝產生、全光開關等領域的重要應用潛力,該項研究展示出微生物合成技術在光子功能材料領域的優勢和特點。
  • 福建物構所非線性光學原子響應理論研究取得進展
    非線性光學(NLO)材料是重要的無機光電信息功能材料之一。早期陰離子基團理論曾引領了NLO領域的發展,面對新材料、新體系和新問題,亟需在此基礎上,突破原有理論框架,從基本原理出發,研究NLO效應的起源。
  • 微生物合成Te納米晶及其非線性光學研究獲重要進展—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上海光機所研究團隊與國內外機構合作,揭示了微生物合成Te納米材料及其共軛聚合物複合材料優異的超快非線性光學特性,證實了其在超短脈衝產生、全光開關等領域的重要應用潛力
  • Campaña課題組--在扭曲納米石墨烯帶中加入託品酮環來增強雙光子吸收
    本文設計合成了一類新型的扭曲的帶狀納米石墨烯,並對其光學和電化學性能進行評估,指出其結構特性與雙光子吸收(TPA)響應和電化學帶隙之間存在著前所未有的相關性
  • 我國科學家高階多光子非線性響應的光鐵電半導體材料研究中獲進展
    鐵電材料在強雷射作用下,孕育和產生了具有重要應用前景的物理性質,如聲光、電光和反常光學效應等,逐漸發展成為新一代光電子器件的有力候選者。其中,具有多光子吸收效應的鐵電體在生物成像、頻率上轉換雷射和光限幅等方面具有潛在應用。然而目前,學界針對鐵電材料的研究以雙光子吸收為主,基於鐵電材料實現更高階的多光子非線性過程仍具挑戰性。
  • 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趙建林團隊在全光纖二階非線性光學效應研究...
    該技術在全光纖中實現光波長的高效轉換,兼容現有成熟的光纖通信和傳感系統,也為其他高性能全光纖非線性器件的實現開闢了新的途徑。全光纖的波長轉換利用全光纖的二階非線性效應不僅可以拓展光纖雷射器的工作波段,還有望實現全光纖的線性電光調製器
  • 進展 | 二維材料複合光纖實現超高非線性效應
    非線性光纖作為一種特殊用途光纖,不僅在新型光纖通訊技術中有重要應用和發展前景,而且在光波長轉換、超快光纖雷射和超連續雷射等光物理基礎和器件研究等領域具有很大應用潛力。然而,傳統石英光纖僅表現出非常微弱的奇數階非線性效應,嚴重限制了在非線性光學領域的廣泛應用。
  • 雷射脈衝在非晶態介電材料中製造出非線性效應
    一個全新的,全光學技術,用來在材料中製造二階非線性 效應,這一效應在通常的情況下並不會支持新的選擇來製造光學計算機、高速數據處理器、生物影像中的這一效應(非線性效應)。來自喬治亞理工學院(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簡稱Georgia Tech的研究人員發展了這一技術,採用紅色雷射來製造出非線性效應。
  • 臺灣大學朱士維教授在提升納米矽的光學非線性取得重大進展
    矽是自然界含量最豐富的元素之一,由於其半導體特性以及納米集成電路製程的發達,矽也是目前中國乃至於全世界電子工業中應用最廣泛的元素。在矽電子學領域中,關鍵是做出具有非線性、能夠用電控制電的組件,例如電晶體。同樣的,用光控制光的組件,或者說全光學控制組件,也是矽光子學領域中的關鍵。但是矽晶體本身的光學非線性效應實在太小,不足以作為有效的全光學控制應用。
  • 【納米】發現納米矽結構中的超大光學非線性
    在矽電子學領域中,關鍵是做出具有非線性、能夠用電控制電的組件,例如電晶體。同樣的,用光控制光的組件,或者說全光學控制組件,也是矽光子學領域中的關鍵。但是矽晶體本身的光學非線性效應實在太小,不足以作為有效的全光學控制應用。一般來說,為了產生足夠的光學非線性,需要增加光與矽晶體的交互作用長度,但這也損害了其器件的可集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