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有機框架材料——一個新型非線性光學的材料寶庫

2020-12-03 初中化學大師

非線性光學材料是未來集成光電子器件的核心元素。二維材料具有與傳統體材料所不同的各種新穎的物理化學特性,並且完美的符合了人們日益增加的對於小型化、集成化、高效率、多功能器件的需求,因而成為了目前各學科交叉研究的熱點和重點。石墨烯(graphene)作為二維晶體材料的代表已在光電領域展示了其廣闊的應用前景,如光電調製器,超快光子學,等離子激元器件,超寬帶光譜等等。然而,由於其本徵的零帶隙結構,以及高的線性吸收度(2.3%每原子層),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應用範圍。受到石墨烯巨大成功的啟發,科研人員遂逐漸將目光拓展到了其他二維材料,如黑磷、過渡族金屬二硫化物(TMDCs)、拓撲絕緣體等新型二維材料,並且獲得許多令人興奮的成果。

例如,黑磷的帶隙可隨著原子層數的增加而由單層的 2 eV 逐漸調製到體材料的 0.3 eV,並且在該變化過程中始終保持直接帶隙結構; TMDCs 在光電探測方面展示出了獨特的優異性能;拓撲絕緣體在費米面附近能級與波矢成線性色散關係,在自旋電子學(Spintronics)領域具有巨大的應用前景。儘管如此,由於這些二維材料製備技術的不成熟、對材料性能的系統研究還有待加強,以及新型二維材料的不斷湧現,誰將主導未來的二維非線性光學材料仍然是一個開放性的問題。人們仍然在根據不同的需求尋找與之匹配的新的高性能二維非線性光學材料。

金屬有機框架材料(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是由金屬節點和有機配位體支撐構成的規則晶體結構。人們可根據需求,對材料的結構、成分和性能進行一定範圍的任意設計和組裝,這個科研人員提供了一個類似於搭建樂高(Lego)玩具的納米光電材料庫。

基於此,深圳大學張晗教授團隊設計併合成了一種Ni元素摻雜的MOF二維晶體材料。理論計算表明,該二維MOF材料的帶隙可隨著Ni元素摻雜濃的升高,帶隙逐漸減小,覆蓋了可見光到中紅外波段。 實驗上,該團隊系統的表徵其可見到近紅外波段的寬帶非線性光學性能,其表現出了類似於石墨烯的優異非線性光學性能。通過將其集成到超快雷射的產生中器件中,最終在通訊波段獲得了穩定的飛秒雷射輸出。考慮到MOF材料的結構和化學組成多樣性(目前已有超過2000種MOF材料報導),以及MOF材料其他優異的性能,如比表面積大、低密度、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化學可修飾性以及拓撲結構多樣性等等,該研究工作為非線性光學器件的研究指出了一個豐富的可自由設計和組裝的材料寶庫。

相關焦點

  • 我國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研究取得新進展
    由於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在雷射科學和技術領域的廣泛應用,設計、合成性能優異的新型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一直是功能材料領域研究的前沿熱點。目前,國內外廣泛採取的設計思路包括在晶體中引入具有共軛平面結構的BO3基團,具有二階姜.泰勒畸變的d0,d10以及含孤對電子的金屬陽離子等。
  • 「2019自然學術會議—金屬-有機框架材料的物理性質」南開舉行
    南開新聞網訊(記者 馬超 通訊員 王菲 攝影 吳軍輝)11月19日,「2019自然學術會議—金屬-有機框架材料的物理性質」開幕式在南開大學津南校區西樓報告廳舉行。副校長王磊,大會組委會主席、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負責人,Nature出版集團代表、《通訊化學》主編維多利亞·理察博士出席開幕式並致辭。
  • 「新型紫外/深紫外硼酸鹽非線性光學材料的設計與製備研究」
    「新型紫外/深紫外硼酸鹽非線性光學材料的設計與製備研究」項目取得階段性成果 2017-01-18 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   「新型紫外/深紫外硼酸鹽非線性光學材料的設計與製備研究」項目由中科院新疆理化所和杭州師範大學聯合承擔,楊志華擔任項目首席科學家,項目組成員包括曹超、吳紅萍、許曉峰、楊雲。
  • 導電金屬-有機框架材料
    金屬-有機框架材料(Metal-organic framework, MOF)/多孔配位聚合物(Porous coordination polymer, PCP)作為新的導電固體材料家族展現了廣泛的應用潛力,並已經在燃料電池、電池、超級電容器、催化、傳感、電學器件、熱電器件和自旋閥等應用領域展現了誘人的潛力。
  • 可導電的新型金屬有機框架材料,是可能的下一代半導體
    蘇拉夫·薩哈的金屬有機框架研究於2020年3月18日登上ACS圖片:Sourav Saha 金屬有機框架(MOF,metal-organic framework)是新興的多功能材料,它們正逐漸退出實驗室並進入無數實際應用中。例如,MOF可以存儲危險氣體、催化化學反應、以受控方式遞送藥物,甚至可以用於可充電電池和太陽能電池。
  • 新疆理化所發表新型紅外非線性光學材料綜述文章
    該工作總結了近年來全球範圍內探索報導的49種具有綜合性能平衡的新材料,並從中總結出能夠獲得優良性能材料的方法,該工作對未來從事紅外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的探索具有指導意義。>  論文連結 新疆理化所發表新型紅外非線性光學材料綜述文章
  • 「新型紫外/深紫外硼酸鹽非線性光學材料的設計與製備研究」項目
    「新型紫外/深紫外硼酸鹽非線性光學材料的設計與製備研究」項目中期總結會召開 2015-07-17 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新型硼酸鹽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的研究」項目獲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由中國科學院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電子信息材料與器件自治區重點實驗潘世烈研究員主持完成的「新型硼酸鹽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的研究」項目榮獲2010年度自治區科技進步一等獎。潘世烈研究員及其領導的光電功能晶體材料團隊開展新型硼酸鹽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的設計、合成、晶體生長及性能研究。首次設計、生長出具有較大非線性光學係數和雙折射率的新型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Bi2ZnOB2O6。
  • JACS:新型紅外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Na2ZnGe2S6
    作為紅外固體雷射器的核心器件,紅外非線性光學晶體起著關鍵的作用,雖然已有AgGaQ2(Q=S,Se)和ZnGeP2商業化晶體,但由於非線性係數和雷射損傷閾值兩者不能很好地平衡,因此仍缺乏性能優良的紅外非線性光學晶體,繼續探索具有大倍頻、高損傷閾值、寬透過範圍、易生長的紅外非線性光學晶體仍是該領域的研究熱點
  • 新疆理化所含氟碘酸鹽非線性光學材料設計合成獲進展
    隨著全固態雷射技術在光通訊、光加工和光存儲等領域的發展,深紫外及紅外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成為目前國內外的研究熱點。金屬碘酸鹽晶體因具有較強的倍頻效應、較寬的透過波段、較高的熱穩定性和光學損傷閾值在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領域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 新疆理化所類黃銅礦紅外非線性光學材料研究獲進展
    ,材料的非線性光學係數與帶隙存在反比關係,如何實現材料的性能平衡成為探索新型紅外非線性光學材料的研究難點。   中國科學院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光電功能材料實驗室潘世烈研究團隊致力於新型紅外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的研發。
  • 【材料】Angew. Chem.:二維半導體金屬有機框架薄膜的製備及其在有機自旋閥中的應用
    金屬有機框架 (MOFs) 材料是由金屬節點和有機配體共同連接的晶態多孔聚合物,該材料在催化、氣體存儲與分離、化學傳感等領域展現出了獨特的優異性質
  • 非線性光學材料研究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是滿足全固態雷射器實現多波段雷射輸出的關鍵核心材料,但目前仍缺乏性能優異的非線性光學晶體。
  • 福建物構所中遠紅外非線性光學材料複合功能化研究獲進展
    中遠紅外二階非線性光學(NLO)材料在光電對抗、資源探測、空間反導、通訊等方面有重要的應用。因此,探索新型中遠紅外NLO材料是當前NLO材料研究的難點和熱點之一。而紅外NLO的複合功能化是一個少有開拓的新領域。
  • 中科院研發新型紫外非線性光學材料或將提升全固態雷射器的輸出
    非線性光學晶體,目前有三硼酸鋰晶體(簡稱LBO晶體)、三硼酸鋰銫晶體(簡稱CLBO晶體)、磷酸二氫鉀晶體(簡稱KDP晶體)等。全固態雷射器輸出紫外雷射的核心元件,紫外雷射輸出主要由晶體折射率實現。為探索新型四倍頻,研製紫外非線性光學晶體是關鍵。中國科學院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研究團隊以KBBF晶體為原型,用Zn替換KBBF晶體中的Be使該材料無毒性,成功製造出了一種無毒、無層狀習性的紫外非線性光學晶體。該晶體性能優異,具有大倍頻效應、寬透過範圍、合適的雙折射率,計算相位匹配波長為248nm,是具有潛力的紫外非線性光學材料。
  • 福建物構所召開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發展戰略研討會
    研討會旨在總結和梳理研究所在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研發方面取得的成果和水平,討論重大創新項目的組織和實施,明晰「十二五」乃至更長時間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戰略重點、發展方向和創新目標,進一步提升研究所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的自主創新水平,提高國家戰略性需求的滿足能力。
  • 短波長非線性光學晶體設計與合成研究獲進展
    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是重要的光電信息功能材料,在信息、能源、工業製造、醫學、科研等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 金屬-有機框架材料的合成後疏水修飾及其應用
    作為晶態雜化多孔材料, 金屬-有機框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 MOFs)材料因其高比表面積與孔體積等優點在諸多應用領域取得了重要的研究進展. 然而, 此類材料所存在的水穩定性差等問題, 嚴重限制了其實際工業應用.
  • 清華大學提出一種全新人工光學非線性材料
    近日,清華大學材料學院周濟教授課題組在《物理評論快報》上發表題為「Artificial Nonlinearity Generated from Electromagnetic Coupling Meta-molecule」的研究成果。該成果基於經典電磁學理論,利用超構材料思想,提出了一種全新的人工光學非線性材料。
  • 清華材料學院周濟等在人工非線性光學材料方面研究取得突破
    清華材料學院周濟等在人工非線性光學材料方面研究取得突破清華新聞網4月18日電 4月17日,清華大學材料學院周濟教授課題組在物理學期刊《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發表題為「由電磁耦合超構分子產生的人工非線性」(Artificial Nonlinearity Gener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