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密碼術:幫「鮑勃」和「愛麗絲」傳悄悄話

2020-12-05 中國新聞網

  量子密碼術:幫「鮑勃」和「愛麗絲」傳悄悄話

  本報記者 聶翠蓉

  鮑勃與愛麗絲,他們是誰?兩人什麼關係?是不是遠隔異地的戀人,每天有說不完的悄悄話?

  其實這兩個名字,只是在密碼學和電腦安全中的慣用角色,他們不一定是「人類」,有可能是一個電腦程式。

  上世紀80年代,量子物理學家發現,利用量子力學的基本原理,可以保證信息從鮑勃傳給愛麗絲的安全性,這就是「量子密碼術」。近日,科技日報記者採訪了南京郵電大學盛宇波博士,請他介紹了鮑勃與愛麗絲如何利用這些量子技術進行安全對話。

  量子密鑰分發——

  最接近實用化的量子技術

  量子通信就是利用量子力學基本原理實現信息的傳輸,而量子保密通信是量子通信的最主要分支,是以保密通信為主要任務,包括量子密鑰分發、量子秘密共享和量子安全直接通信三個主要方向。而量子安全直接通信是唯一一個由我國科學家龍桂魯教授獨創的技術,盛博士長期從事這方面的研究。前不久,清華大學的張巍與盛宇波等科學家合作,在兩公裡的環形光纖中首次實現500米範圍內的量子安全直接通信,將該技術向實用化進程再次推進。

  盛博士介紹,量子密鑰分發模式在1984年創立,當時兩位科學家班尼特和布拉薩德提出了第一個量子密鑰分發協議(BB84協議),之後Bennett-92、Ekert-91、BBM92等協議相繼提出。目前已經在實驗中實現了400公裡的量子密鑰分發,是最接近實用化的量子技術。我國的量子京滬幹線、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等的科學目標之一也是量子密鑰分發。

  當鮑勃與愛麗絲相互發送信息時,量子密鑰分發技術通過分發量子密鑰能判斷是否被竊聽,如果沒有被竊聽,鮑勃會將信息發送給愛麗絲,如果被竊聽,「他」會放棄傳輸數據。

  量子秘密共享——

  鮑勃與愛麗絲間的第三者

  量子秘密共享模式在1999年由三位科學家建立,他們提出了這種模式的第一個協議。該技術與量子密鑰分發有很大類似性,可以看成是多方參與的量子密鑰分發模式。

  在量子秘密共享中,鮑勃在發送信息給愛麗絲的時候,為了給信息加密,「他」會在分發密鑰給愛麗絲的同時,也將密鑰分發給第三方,愛麗絲需要與第三方合作,才能破譯鮑勃的密鑰,獲得傳過來的信息內容。

  因此,量子秘密共享模式傳輸的也是隨機密鑰,需要再使用經典通信才能完成信息傳送。而量子密鑰和量子秘密共享兩種技術存在一個問題,人們總是在信息洩露發生之後才能發現竊聽存在,而此時竊聽者已然獲得了信息。為解決這個問題,物理學家們使用一種叫做「一次一密」的方法來加密原始信息,但加密後的信息通過普通而非量子的通信信道來傳送並解密。

  量子安全直接通信——

  在信息洩露前發現竊聽

  如果物理學家們能夠在發送信息之前確保信息傳輸的安全,能否不使用「一次一密」的方法?2000年,清華大學龍桂魯教授首創了量子安全直接通信的模式,不需事先建立密鑰,可利用兩個糾纏粒子的量子原理直接傳輸秘密信息,既能發現竊聽,還能保證發現竊聽之前的信息不洩露。

  盛博士介紹了該技術的保密原理。信息發送者愛麗絲留有每對糾纏中的一個光子,把另外一個光子發送給信息接受者鮑勃。鮑勃把他收到的光子隨機分成兩組,測量其中的一組光子並把測量結果公開發給愛麗絲。愛麗絲根據測量結果核對傳輸後的粒子狀態有沒有被改變,如果改變了,那麼說明被竊聽了。如果沒有被竊聽,那麼愛麗絲和鮑勃就可以用剩下來的光子來直接傳輸安全信息。

  盛博士表示,通過理論分析,他們的系統可以實現幾十公裡的量子安全直接通信。這種方式既可同時作為密鑰分發,還可用於構造量子對話、量子籤名等新協議,是多用途的量子通信基本協議。

  (科技日報北京11月27日電)

相關焦點

  • 量子物理雖好,但有什麼用呢?
    量子密碼學量子物理能夠讓我們利用它奇怪的特性,用安全的方式給信息編碼。有很多關於量子密碼的協議,我們現在只介紹兩個原始的:BB84協議2和E91協議3。它大膽運用了波函數的疊加和塌縮原理,也就是之前提過的那個「觀察和測量會改變量子狀態」的奇怪現象。試想,愛麗絲想要發給鮑勃4一條秘密信息。她害怕善妒的伊娃看到信息內容,於是決定給鮑勃發送一組密鑰—— 一組他們用作通信符號的密碼,這樣他們就可以隨意通信,避免他們發布的任何信息被人竊取。
  • 創造出11維量子態,量子加密通信,共享密碼的創紀錄量子協議
    科學家開發一種在多方之間共享密碼的創紀錄量子協議,創造出了一個11維的量子態,並用它在10個參與者之間共享一個密碼。通過使用量子技術,只有在各方相互信任的情況下,密碼才能被解鎖。這項研究為狀態的維度(這影響到密碼可以有多大)和與之共享的各方數量創造了新記錄,是在量子網絡中許多節點上安全分發信息的重要一步。
  • 量子幻方:代數幾何和量子信息的交匯
    該遊戲有兩名玩家,愛麗絲(Alice)與鮑伯(Bob),這是廣泛應用於密碼學和量子物理學領域的通用角色。在遊戲開始,愛麗絲和鮑勃分開,之間無法通信,這是量子力學中常實驗的情況。該遊戲要求愛麗絲在帶有正和負的3x3表格的行中填充,鮑勃在列中填充。遊戲開始前,愛麗絲不知道她將需要填寫表格的哪一行;同樣地,鮑勃也不知道他將需要填寫哪一列。
  • 史上最大貝爾實驗再度驗證他始終不滿意的量子力學
    愛麗絲和鮑勃將分別測量所接受光子偏振性(極性),然後對比測量結果來判斷兩個測量結果之間是否存在相關性。在大多數貝爾實驗中,這一特定量子屬性都被選為了「某一特定有效方向上的極化」。例如,如果進行實驗的兩人,愛麗絲和鮑勃相距不夠遠,以光速傳播的「隱藏」影響就可能會導致愛麗絲的測量結果對鮑勃的測量構成影響。除了剛才所提到的局部性漏洞,早期貝爾實驗還存在一個抽樣漏洞和一個選擇漏洞。
  • 【科技日報】量子世界有位年輕的「徐霞客」
    從理論物理到實驗物理,再到應用實踐,徐飛虎的科研足跡遍布量子世界的多個領域,「開創性」成為他自始至終的追尋。認識徐飛虎前,先認識一下愛麗絲(Alice)和鮑勃(Bob)。當然不是《夢遊仙境》裡的愛麗絲,也不是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音樂人鮑勃·迪倫。在量子通信系統中,發送信息的一方是Alice,接收方是Bob。
  • 量子世界存在蝴蝶效應嗎?
    而量子力學中,兩個狀態可以通過疊加產生新的狀態,所以量子比特可以取0和1的任意線性組合。因此研究人員也想知道,在模擬中將量子比特送回過去,並摧毀它的信息後會發生什麼。量子力學實驗中常常將理論上的過程人格化為「愛麗絲」和「鮑勃」。在這裡,他們讓愛麗絲帶著量子比特回到過去,同時將信息加擾,這個過程稱為「反演」。而在過去,鮑勃則作為一個半路殺出的「程咬金」,測量愛麗絲的量子比特,使其發生改變。最後由愛麗絲將量子比特又從過去帶回來。
  • 通過模擬量子「時間旅行」來證明量子領域中的蝴蝶效應
    ,並將信息加擾的U U應用於該量子比特和其他許多量子比特。鮑勃以任何方式測量她的量子位,將量子位翻轉到愛麗絲不知道的狀態。愛麗絲仍然可以通過單個解碼unit U†重建她的信息。在雷·布拉德伯裡(Ray Bradbury)1952年的科幻小說中,「雷聲」(A Sound of Thunder)中,一個人物使用時光機走到了更深的過去,在那裡他踩著一隻蝴蝶。回到現在,他發現了另一個世界。
  • 新書介紹:麻省理工學院科學通俗讀物叢書——《量子糾纏》
    考慮一下有兩位名叫愛麗絲和鮑勃的物理學家。發射有一對粒子,一個粒子會飛入愛麗絲的測量儀器,另一個粒子會飛入鮑勃的測量儀器。愛麗絲的測量儀器有兩個設置:A和A'。 無論設置如何,都只能有兩種測量結果:例如,粒子向上或向下偏轉。如果粒子向上偏轉,則愛麗絲記錄+1。如果粒子向下偏轉,則愛麗絲記錄-1。同樣,鮑勃的測量儀器有兩個設置B和B',其測量結果為+1或-1。
  • 在奇異的量子世界裡,連蝴蝶效應都不存在
    而量子力學中,兩個狀態可以通過疊加產生新的狀態,所以量子比特可以取0和1的任意線性組合(這裡的0和1就不是一個數字,而是代表一個狀態了)。因此研究人員也想知道,在模擬中將量子比特送回過去,並摧毀它的信息後會發生什麼。量子力學實驗中常常將理論上的過程人格化為「愛麗絲」和「鮑勃」。在這裡,他們讓愛麗絲帶著量子比特回到過去,同時將信息加擾,這個過程稱為「反演」。而在過去,鮑勃則作為一個半路殺出的「程咬金」,測量愛麗絲的量子比特,使其發生改變。最後由愛麗絲將量子比特又從過去帶回來。
  • 奇異的量子世界裡,連蝴蝶效應都不存在
    而量子力學中,兩個狀態可以通過疊加產生新的狀態,所以量子比特可以取0和1的任意線性組合(這裡的0和1就不是一個數字,而是代表一個狀態了)。量子力學實驗中常常將理論上的過程人格化為「愛麗絲」和「鮑勃」。在這裡,他們讓愛麗絲帶著量子比特回到過去,同時將信息加擾,這個過程稱為「反演」。而在過去,鮑勃則作為一個半路殺出的「程咬金」,測量愛麗絲的量子比特,使其發生改變。最後由愛麗絲將量子比特又從過去帶回來。假如發生蝴蝶效應,那麼愛麗絲的量子比特攜帶的原始信息會產生指數級別的改變。
  • 奇異的量子世界裡,連蝴蝶效應都不存在
    量子計算機跟我們平常所用的計算機迥乎不同,它解決某些問題時運行的速度比傳統計算機快了指數倍,這是因為量子計算機從原理上遵循了完全不同的物理規則。傳統計算機適用的比特(bit)只能代表一個具體的值:不是0就是1。而量子力學中,兩個狀態可以通過疊加產生新的狀態,所以量子比特可以取0和1的任意線性組合(這裡的0和1就不是一個數字,而是代表一個狀態了)。
  • 量子的世界,不允許「蝴蝶效應」
    這一新發現還可以用來測試量子處理器是否真的在量子原理下工作。由於新發現的非蝴蝶效應是純量子的,如果一個處理器運行嚴斌和辛尼森的系統,並顯示出這種效應,那麼它一定是一個量子處理器。 在他們的實驗中,愛麗絲在當前時刻準備了一個量子比特,並在量子計算機中讓它回到過去。而在「過去」,鮑勃測量了愛麗絲的量子位。這種行為擾亂了量子比特,破壞了它與世界其他地方的所有量子關聯。接下來,系統運行到當前時間。(量子通訊領域,愛麗絲和鮑勃通常用來指代信息的發送者和接收者。
  • 研究證愛因斯坦預言 量子力學或可操縱過去-科教臺-中國網絡電視臺
    「操縱」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4月24日報導,維也納大學量子光學和量子信息學院以及維也納量子科學與技術中心的研究人員首次在實驗中證明,有關兩個粒子是否處於糾纏或分離的量子狀態,或可由這些粒子被測量後和不再存在時來決定,從而實現對過去事件的模擬、操縱。
  • 科學大家 | 神奇又難懂的量子密碼學
    ,量子密碼學概念創始人,現代量子信息理論創始人,沃爾夫物理學獎、哈維科技獎、狄拉克獎章、墨子量子獎獲得者  20世紀產生了一些極其重要的、通用的、又和硬體無關的概念。  量子密碼  如果你將這個晶體入下圖放置,垂直偏振和水平偏振的光子可以被完全區分開。
  • 量子世界的瞬移,與我們想像的不一樣
    得益於佩雷斯和其他五位研究人員在《物理評論快報》上發表的理論研究,真實科學中的隱形傳態理論於1993年開始形成,為量子隱形傳態奠定了基礎。顯然,這是合著者查爾斯·貝內特(Charles Bennett)的想法,將擬議的現象與流行的傳送思想聯繫起來,但小說和現實之間有著本質的區別:在後者中,傳播不是問題,而是信息,將信息從原始物質轉移到目標物質。
  • 最新量子實驗打破光速!
    1907年愛因斯坦提出一個超光速思想悖論:「想像兩個人愛麗絲和鮑勃,以極高的速度分開。根據相對論,他們各自的鐘表報時不同。如果愛麗絲向鮑勃發送一個比光還快的信號,而鮑勃立即向愛麗絲髮送一個超光速的回覆,那麼鮑勃的回覆就能在愛麗絲髮送初始信息之前到達她那裡。」
  • 空間跳躍有望實現:可持續量子隱形傳態已達44公裡
    之前我有提過,量子是參與相互作用的任何物理實體的最小數量,但它既是波也是粒子,也可以說它既不是波也不是粒子。因為當你說它是波時,它有幹涉和衍射但卻沒有確定物理量;說它是粒子時它可數也有確定的質量和電荷,但卻沒有確定的軌道。 而量子隱形傳態技術,實際上並不涉及傳統意義上的物質轉移,主要是量子態從一個位置到另一個位置的轉移。
  • 《科學大家》專欄|神奇又難懂的量子密碼學
    ,量子密碼學概念創始人,現代量子信息理論創始人,沃爾夫物理學獎、哈維科技獎、狄拉克獎章、墨子量子獎獲得者20世紀產生了一些極其重要的、通用的、又和硬體無關的概念。如果有人想複製這些量子貨幣,他的做法會破壞掉其中一些光子的偏振態。吉爾和我將這個想法帶到了量子密碼學的第一個驗證實驗裡,實現了量子通信,通信距離30釐米。現在,墨子衛星的成碼率都比這通信距離只有三十釐米的裝置的成碼率高。(譯者註:一般通信距離增加後,成碼率會降低。)總之,這就是量子密碼了。
  • 量子糾纏:「愛情」的力量讓一切都變得可能
    在量子力學裡,當幾個粒子在彼此相互作用後,由於各個粒子所擁有的特性已綜合成為整體性質,無法單獨描述各個粒子的性質,只能描述整體系統的性質,則稱這現象為量子纏結或量子糾纏(quantum entanglement)。
  • 瑞士科學家對80歲「幽靈」量子悖論進行大規模測試
    回到1935年,愛因斯坦和物理學家鮑裡斯·波多爾斯基和內森·羅森發現了一些奇怪的東西。它們纏結了兩個粒子——我們叫它們愛麗絲和鮑勃——這樣它們的物理性質就連在很遠的地方都有聯繫,你對一個粒子做的任何事情都會影響到另一個粒子。直覺上,你會認為如果你能接觸到愛麗絲,就會知道她比你對鮑勃的了解更多。這也是你所期望的愛因斯坦相對論物理定律在大尺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