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證愛因斯坦預言 量子力學或可操縱過去-科教臺-中國網絡電視臺

2020-11-23 科教臺

  量子力學或可模擬對過去事件的未來影響,實現量子對於過去的「操縱」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4月24日報導,維也納大學量子光學和量子信息學院以及維也納量子科學與技術中心的研究人員首次在實驗中證明,有關兩個粒子是否處於糾纏或分離的量子狀態,或可由這些粒子被測量後和不再存在時來決定,從而實現對過去事件的模擬、操縱。相關研究結果將發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物理學》雜誌上。

  作為奧地利理論物理學家和量子力學的奠基人之一,埃爾溫·薛丁格曾表示糾纏是量子力學的特殊性質,其也是新興的量子密碼學和量子計算等量子信息技術的關鍵資源。

  糾纏的粒子所表現出的相關性,比經典物理學定律所允許的更強大也更複雜。如果兩個粒子處於糾纏的量子態,它們就能完全地定義共同屬性,並以損失自己的個體特性為代價。這就像兩個原本沒有方向的骰子,在處於糾纏態時,它們將隨機顯示出同樣的朝向;相反,如果它們處於分離的量子態時,其中每一個都將顯示出自己明確的朝向,因為每個粒子都有自己的特性。通常,我們會認為無論骰子是否糾纏,量子態的性質至少應是現實的客觀事實,物理學家安東·塞林格教授所帶領的研究團隊現在卻可在實驗中證明,情況並非一直如此。

  他們實現了名為「延遲選擇糾纏交換」的「思想實驗」,這項實驗由亞瑟·佩雷斯於2000年提出。在實驗中,兩對糾纏的光子可被生成,每對中的一個光子將被發送至「維克多」一方。剩下的兩個光子,一個被發送至「愛麗絲」處,一個被發送至「鮑勃」處。「維克多」現在能在兩種測量中選擇,如果他決定以被迫的糾纏態方式測量自己的兩個光子,隨後「愛麗絲」和「鮑勃」的光子對也將變為糾纏態;如果「維克多」選擇單獨測量自己的每一個粒子,「愛麗絲」和「鮑勃」的光子對也將以分離態收尾。

  而現在的量子光學技術能支持研究團隊推遲「維克多」的選擇和測量,並以「愛麗絲」和「鮑勃」對於自身光子的行為作為參考。此次研究的主要作者馬曉松(音譯)解釋說,藉助高速的可調諧雙態分析器和量子隨機數生成器,無論「愛麗絲」和「鮑勃」的光子是否處於糾纏態並顯示出量子關聯,或是處於分離態並顯示出傳統關聯,都可以在它們被測量後再做出決定。

  根據愛因斯坦的名言,量子糾纏效應將呈現出「鬼魅似的遠距作用」。而這一實驗又向前邁進了一步,依照傳統的觀念,量子力學甚至可模擬對過去事件的未來影響,實現量子對於過去的「操縱」。

  (中國科技網)

相關焦點

  • 用量子糾纏、雙縫幹涉,可構造1種預言未來的系統
    但是實際上量子力學發展起來以後,是可以依賴於量子糾纏,構造出一個預言未來的系統。 圍繞著量子糾纏代表的本質性含義,愛因斯坦和玻爾有長期的爭論。而且關於量子糾纏是為什麼發生,到目前為止仍然沒有確定的解釋。
  • 網友問:愛因斯坦是量子力學的創始人,最後為何又反對量子力學?
    愛因斯坦當初並不反對量子力學,而是反對量子力學的根本哈根詮釋中,那種模稜兩可的詮釋。愛因斯坦是量子力學的創始人之一,他解釋光電效應的論文還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量子力學本是一個泛概念,在量子力學誕生之初,波爾等人建立起來的量子力學系統稱為根本哈根詮釋。
  • 愛因斯坦、玻爾和量子力學
    5年以後的1905年,愛因斯坦指出,電磁波本身就是由一份一份的量子組成的,叫做光量子。20年後被簡稱為光子。這是愛因斯坦本人唯一自稱具有革命性的工作。這與普朗克的量子假說並不一樣,就好比,普朗克說,從水缸裡舀水時,一勺一勺地舀;而愛因斯坦說,水本來就是由一勺一勺組成的,不存在半勺水的概念。
  • 量子力學是穿越時空的途徑?愛因斯坦曾預言,未來人類可控制時間
    在很多科幻作品中,穿越時空都是一個熱門話題,擁有超能力的主角們,往往能夠在現實和虛擬中穿梭,甚至可以從現在回到過去,改變一些事情。學家們對此充滿好奇,試圖藉助先進的科學技術進行深入的探索。在此之前,有不少觀點認為穿越時空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外祖父悖論的出現,向人們解釋了穿越時空回到過去的恐怖後果,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人們對穿越時空充滿了懷疑。實際上,作為愛因斯坦相對論的一部分,穿越時空或許可行。雖然它並不是客觀存在的,僅僅是人類的主觀意識,但是在我們認識宇宙和自身的過程中,時間始終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 接近神的量子力學,在中國的發展你絕對想不到
    量子力學中國的量子力學研究,一直處於世界頂級水平,不了解量子力學,顯然會錯過對國家重大發展的認識一 貝爾實驗,將愛因斯坦請下神壇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是20世紀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雖然他的理論研究,大部分人處於看不懂的狀態,但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的大名,想必人人都聽說過。
  • 愛因斯坦與量子力學所展現的微觀實用性
    你不用為這種事情而感到煩惱,因為根據量子力學,這種事情發生的概率即使不是零也是相當小的。但是究竟是什麼使得概率如此之小呢?有兩點原因。第一層,從原子尺寸來看,月球無限遠,而且正如我們在上文所提到過的,在許多情況下,雖然絕不是所有的情況。量子方程顯示概率波一般只在空間中的很小的區域內才有可測量的值。一旦離開這個區域,概率波就會迅速的衰減到幾乎為零的程度。
  • 愛因斯坦理念與量子力學相悖,後者真的推翻了部分宇宙定律嗎?
    筆者:三體-小遙在過去的幾個世紀中,人類文明對宇宙的探索有了巨大的進步,尤其是愛因斯坦和霍金等人為我們帶來了更加豐富的理論,所以人類對整個宇宙的認識才不斷全面和深入。因此,在很多人看來,愛因斯坦是一位天才級別的人物,他在研究宇宙的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然而這位物理學家不僅對自己的研究十分自信,還提出了很多著名的預言,為人類研究宇宙帶來很多新的靈感。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量子力學蒸蒸日上,科學家們又有了很多全新的發現。
  • 愛因斯坦反對量子力學是誤解
    多年以來,愛因斯坦的話已經成了他反對量子力學及其隨機性的標誌,但人們其實誤解了他。擲骰子的這句臺詞象徵了他人生的另一面:提出相對論的物理革命者可悲地變成了保守派,在量子理論方面「落後於時代潮流」——尼爾斯·玻爾(Niels Bohr)這樣評價。然而多年以來,許多歷史學家、哲學家和物理學家都對這個故事提出了質疑。深入研究愛因斯坦所說的原話之後,他們發現愛因斯坦關於非決定論的思考遠比大多數人認為的更激進,也更細緻入微。
  • 潘建偉:量子力學和意識產生可能是有關係的
    非常有意思的,到了上一個世紀初,隨著普朗克提出了量子論,統一的微觀世界的規律,愛因斯坦提出了相對論,告訴我們時間和空間相對,這個基礎上我們帶來了第二次科學革命,其中一個最主要的內容是量子力學,量子力學主要是研究微觀世界的科學規律。其實所謂的量子,我們剛剛所講到的,原子、分子、光子都是屬於量子的範疇。什麼是量子呢?
  • 愛因斯坦為啥特別反對「哥本哈根學派」的量子力學觀點?
    而我們知道在宏觀世界,我們可以利用牛頓力學去預言一個物體將來某時某刻一定會發生什麼,但是為啥微觀世界就是這麼不給力,只能給我一個概率值?所以這就引發了一個爭論:量子力學到底是不是完備的,爭論的其中一方當然就是愛因斯坦、薛丁格、德布羅意等,另一方就是哥本哈根學派的波爾、波恩和海森堡等人。
  • 愛因斯坦攻擊量子力學所憑何據?
    .但在EPR的論文中,愛因斯坦已經不懷疑這一點,而是評點了量子力學的完備性.從此之後,愛因斯坦對量子力學就一直了採取一種超然態度:我不帶你們玩兒! 二,EPR佯謬所暗含的量子力學「不自洽」在量子力學中,同一粒子的位置x和動量p不能同時確定值,但兩個粒子的如下力學量X≡x1-x2,P≡p1+p2是相互對易[X, P]=0可同時取確定值.設這個態中讓X=a, P=0.這個圖像在經典力學中匪夷所思:兩個粒子的動量相反,如何能保持位置差不變?
  • 科學匯|潘建偉給中學生上的物理課:愛因斯坦的好奇心和量子力學
    這個實驗讓愛因斯坦困惑愛因斯坦是我們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他有一個信念:上帝是不擲骰子的。這是什麼意思呢?同學們都學過牛頓力學,它可以用來計算日月星辰的運動軌跡,可以計算什麼時候衛星可以經過我們的頭頂。
  • 連愛因斯坦都被困其中,量子力學到底有多厲害?
    連愛因斯坦都被困其中,量子力學到底有多厲害?量子力學有多可怕?連愛因斯坦都被困其中,正常人要是能弄懂它,改變命運只在分秒之間。愛因斯坦70歲生日時,收到了一份非常獨特的生日禮物,共有25位學者合寫的《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哲學家─科學家》。其中最長的〈與愛因斯坦討論原子物理中一些認識論問題〉是由玻爾寫的,兩人是老朋友。它為他們多年來關於量子力學的爭論提供了重要的歷史數據。總之,對於愛因斯坦的攻勢,玻爾可以見招拆招,愛因斯坦被困其中。
  • 量子力學到底有多難?連愛因斯坦都無法搞定
    而對於量子力學來說,這也是量子微粒化的直接體現,所以這種獨特的物理學科根本就不是一般人能夠解決,對於曾經出現在物理學界的天才愛因斯坦還是不能夠將其研究透徹,這位高智商的代表都不能夠徵服的學科,顯然就是有著獨到的技術難關。
  • 潘建偉:經過十到十五年努力,發展天地一體廣域量子通訊網絡
    當代最偉大的理論物理學家之一的Steven Weinberg、量子物理學家潘建偉、腦機接口先驅Miguel Nicolelis、人造皮膚領域「材料大師」鮑哲南、金星生命跡象發現者Jane Greaves等都與大家分享了各自領域內的最新研究進展與亟待解決的重點問題。被稱為量子物理學家的中國科學院院士潘建偉從古生物學開始講起,分享了關於新量子革命的發展。
  • 潘建偉:經過十到十五年努力 發展天地一體廣域量子通訊網絡
    要做到這兩點就要提高計算能力、網絡效率和信息網絡安全技術水平。潘建偉院士表示,目前的計算能力發展處在瓶頸期,計算能力有限,傳統的發展模式目前已經受到了嚴重的制約。而量子力學的發展,將有助於以上領域的發展進入新紀元。由量子力學發展出的量子信息科學,將能夠提供一種原理上無條件安全的通信方式,利用量子計算可以提供非常強大的計算能力,而用於各種各樣的複雜系統的研究。
  • 科學匯 | 潘建偉院士給中學生上的物理課:愛因斯坦的好奇心和量子力學
    這個實驗讓愛因斯坦困惑愛因斯坦是我們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他有一個信念:上帝是不擲骰子的。這是什麼意思呢?同學們都學過牛頓力學,它可以用來計算日月星辰的運動軌跡,可以計算什麼時候衛星可以經過我們的頭頂。也就是說,任何粒子的運動狀態都可以精確預言。如果是這樣,就會引出一個概念:決定論。
  • 愛因斯坦一生中最大的錯誤是哪個?宇宙常數還是量子力學?
    愛因斯坦犯過兩個最大的錯誤,一個是他承認的宇宙常數問題,另一個是他一起開創,但卻愛恨交加反對了一輩子的量子力學。著名的愛因斯坦研究專家亞伯拉罕·帕斯在《愛因斯坦曾住在這裡》一書中說就算1925年後,愛因斯坦改行釣魚以度過餘生,這對科學來說也沒什麼損失。下面來看偉大的愛因斯坦到底犯了多大錯,居然淪落到釣魚都沒啥影響?
  • 避免不一致思維模型——愛因斯坦晚年為何不接受量子力學
    一、愛因斯坦晚年為何不接受量子力學?2020年12月4日,我國成功構建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求解數學算法「高斯玻色取樣」只需200秒。這一突破使我國成為全球第二個實現「量子優越性」的國家,牢固確立了我國在國際量子計算研究領域的領先地位。
  • 科普:讓普通人了解量子力學和相對論
    量子力學都有什麼用?量子力學到底有什麼用,比如我們身邊的電腦和手機中的晶片,晶片主要由集成電路組成,而集成電路裡面用到的是二極體、三極體就是量子力學的效果,二極體是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發明的,然後40年代發明了三極體。從巨大的電子管收音機到可放兜裡的半導體收音機,從電視機到手機,再到量子計算等等,這些科學的發明與進步,都是建立在量子力學的基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