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讓普通人了解量子力學和相對論

2020-09-14 深圳市民文化大講堂

編者按:2020年9月5日,深圳市委宣傳部、深圳市社科聯聯合邀請李淼先生作客深圳市民文化大講堂,為市民朋友們做了一場題為「給所有人講量子力學和相對論」的精彩講座。

深圳市民文化大講堂

提起量子力學和相對論大家是熟悉又陌生,熟悉大概是因為它無處不在的應用,而陌生是因為我們對它的知識知之甚少。

量子力學都有什麼用?
量子力學到底有什麼用,比如我們身邊的電腦和手機中的晶片,晶片主要由集成電路組成,而集成電路裡面用到的是二極體、三極體就是量子力學的效果,二極體是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發明的,然後40年代發明了三極體。從巨大的電子管收音機到可放兜裡的半導體收音機,從電視機到手機,再到量子計算等等,這些科學的發明與進步,都是建立在量子力學的基礎上。

到底什麼是量子?

量子

把一個物質打碎,再打碎,一直重複打碎到最後,如果它是純粹的一個氣體,比如氫氣,剩下的就是氫分子。當然我把氫分子再打開,一個氫分子就由兩個氫原子構成,氫量子就是氫原子,也就是說一個物理量如果存在最小的不可分割的基本單位,這個最小單位稱為量子。比如我們現在碳水化合物,它有分子,把它建構到分子,那麼分子的話是化合物量子,當然還有大分子,比如蛋白質、DNA,也可以說大分子也是量子。

誰發現了量子?
第一個被發現量子的物質是光,就是無所不在的光,地球上99.9%的能源是來自於太陽光,光也有量子,而量子的發現就是從光開始,19世紀下半葉物理學家的把一些重要發現應用到光上面去,然後發現光的能量是無限大,是取之不竭的能源。當時的物理學家知道物質是由原子構成,然後這些物質吸收的光,但如果這個光的能量是無限大,物質就會被烤焦。所以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對當時物理學家造成了很長的時間,過去300年第三大的物理學家麥克斯韋發現了電磁波,根據麥克斯韋的理論,光的能量是可以分割成任意小,如果光的能量可以分割成任意小,光就是無限大的。一直到普郎克,他是介於牛頓和愛因斯坦之間的大物理學家,他假設能量不能無限的分割,而分割有一個最小的單位,這個單位普朗克當時叫做「能量子」,我們現在叫做光量子也叫光子。

普朗克發明了能量子,解決了光和能量無限大的問題。就是光能量是有限的,而且它還有一個具體的,引進一個常數。這個常數叫做普朗克常數。這個常數乘上光的頻率就是光的最小能量,不能再小了,因為沒分割。


光電效應與應用
在普朗克發明能量子5年之後,也就是1905年,愛因斯坦說能量不是別的,就是光子攜帶的,光和物質一樣由一個個基本單位構成,這個基本單位就是光子,不能再分割。

愛因斯坦用他的光子概念非常高效的解釋了光電效應,這個光電效應現在我們天天用,比如太陽能電板就是,那麼光電效應到底是什麼呢?把可見光照上去,這個光強度不管有多大,什麼也不會發生,但是當把紫外光照上去,不管紫外光強度有多弱都會有電。愛因斯坦不僅僅解釋了這麼簡單的現象,還給出了一個公式,就是電流的大小是跟光子的能量有關的,他因此獲得1921年度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什麼是雷射?
雷射其實是頻率一致的單色光,單色光就是所有的光的頻率一樣,能量是一樣大的。那麼雷射到底是怎麼產生的?雪崩大家都知道,可能你們沒有見過,碰掉一小塊,然後一大塊都會下來。什麼原因呢?就是一個雪粒代表兩個力學向前滑,兩個力學代表四個力學向前滑,四個力學再往八個力學,就成倍。

雷射


雷射也能產生,如果我們把一個光照到雷射器上,原子最外面的電子不會吸收這個光,它會受到這個光的影響跳到一個更高的地方上,然後再跳下來,然後發出跟照到它那個光一模一樣的光,它不會吸收這個光,這叫是受激輻射。就跟雪崩效應一樣,一個光子導致兩個光子,兩個光子導致四個光子。所以愛因斯坦預言了雷射,我們大家知道到上個世紀比較晚的時候,雷射被發明了。

還有誰對量子力學做了貢獻?

普郎克、愛因斯坦,他們是量子的開山鼻祖,但是他們沒有完成量子力學,那是由誰完成的呢?


波爾是第三個對量子力學作出巨大貢獻的人,他因為這個貢獻獲得1922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波爾做了什麼貢獻呢?波爾認為原子裡面電子的軌道不是任意的,而是畫了分開的一條條線,兩邊跑,量子到了波爾這就變的含義更加廣了,不光是物質的基本結構,也不光是光的基本結構,而是包括了物理學裡面很多基本結構,比如軌道一條條的。所以波爾用一條條軌道非常完美的解釋了不同的原子為什麼會輻射出不同的光呢,從高的一條軌道跑到低的一條軌道,釋放出來的光頻率是固定的。波爾沿用了普郎克概念,從一條軌道跑到另外一條軌道,釋放出光的能量,頻率是固定的,這樣就非常簡單的解釋了19世紀的光譜學。

但是波爾的路沒走多遠,到了20年代就發現他這套東西用到比較複雜的二分子上面就遇到麻煩了。海森堡作出了真正的革命性的發現,他說波爾的軌道一條條的根本不存在,是想像出來的,我們真正看到是光發出的頻率,電子軌道是不存在。

到了薛丁格更加簡單了,他繼承了物理學家德布羅意的說法。他說電子是光波,跟光一樣也是光波。電子也是光波,電子不是一塊塊像小石頭一樣,只不過是無限小的東西,怎麼會變成光波呢?那麼不管怎麼樣,反正薛丁格講的電子也是光波,然後寫下著名的薛丁格方程解釋波爾所解決的一切。

到了海森堡博士出現不確定性,就是任何一個對象,任何一個對象你沒辦法預言它下一刻嚴格的位置,哪怕是汽車。儘管太大了,所以就實際上可以預言的,只不過因為太陽很大。可是電子太小了,你真的沒辦法預言它下一刻,這是不確定性含義之一。

不確定性還有含義之二是什麼呢?假如你在下一刻側轉這個電子。比如說這個屏幕上,屏幕當然是液晶屏,不是以前的螢光屏,螢光屏非常簡單,就是電子管打出電子來,點亮螢光屏上的螢光粉,電子把一個亮點打亮的時候,你電子速度再大,都可以利用螢光筆這種性質無限的準確來測量電子的位置。但是海森堡說不確定原理說,當你無限的準確測量一個電子的位置,你就無限的不準確知道它的速度是多大。

當然,在薛丁格這如果是電磁波的話,就更容易解釋海森堡說的不確定。因為波恩說,波動力學的波是機率,把光大小取一個絕對值,然後發現這個絕對值的平方就是電子在這個地方出現的機率。所以波動力學用一個非常簡單的概念告訴我們,為什麼在根子上沒有辦法預言一個物體的具體位置。或者在根子上面當我們可以比較準確的預言,或者比較準確的測量一個物體位置的時候,那就比較不準確能測量這個物體的速度。當然海森堡提出一個著名的公式,兩個不準確,兩個不準確乘下來大於一個常數,這個常數不是別的就是波恩常數。

量子力學在生活中的應用

量子力學除了解釋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解釋的我們日常生活經驗,它還能解釋,它還能幫到我們。比如說三極體。這個三極體什麼東西呢?三極體是用半導體做出來的,二極體就相當於一個開關,一個門可以打開,以及關起來。三極體有更大的作用,可以放大信號。這個非常重要。如果沒有三極體的話,你只是開關的話,那我只能做一點簡單的事情。所以用二極體可以做到乘法,當然倒過來就是除法,然後把乘法除法變一個,就可以做加法和減法。但是計算機如果我要做的更加複雜,比如像手機不光可以做運算,還可以放視頻。這個事情就複雜了,就用到三極體,除了開關以外還能放大信號。



今天我們用這個晶片,集成電路。而且大家現在都被科普了,五納米光刻機。也就是在五納米這個尺度上,我可以用光刻機刻出來。就是這麼簡單,當人們談五納米的時候,實際上就是三極體、二極體。能不能再小,不能。再小以後又碰到量子力學了,你就小到原子大小了。你再小的話碰到不確定原理了。


核磁共振原理也是量子力學

核磁共振

核磁共振是通過我們身體裡面水的分布來造出我們身體的結構,因為我們身體裡面不同的組織裡面含的水比重是不一樣多的。血液中含的水最多,骨骼含的水小一點,肌肉含的水比血少比骨骼多一點。所以核磁共振只要說我看出身體裡面的水分,那通過人為的方式,他就可以畫出身體的結構。

怎麼看分布呢?水分子有兩個氫原子,所以把兩個氫原子照出來,我就知道水的分布。氫原子是最簡單的原子,由一個原子核和一個電子構成。所以核磁共振,核就是氫原子核,磁是產生一個非常強的磁場,氫原子核是順著磁場排列。共振的意思是說核磁共振機器不光光能產生磁場,還能輻射電磁波,讓這個核吸收這個電磁波後釋放能量,然後儀器就可以探測到這些氫原核心釋放出來的能量分布,這就是核磁共振的原理。

相對論之時間與空間

《星際穿越》裡面是諾蘭2014年的作品,裡面有一個故事,一幫人坐的飛船來到宇宙另外的另一端,發現有個巨大的黑洞,旁邊還有一個所謂的水星,就是表面覆蓋大概有1米深的水。然後這幫人去了一趟水星回來後發現留在飛船上的那個黑人已經非常蒼老了,他說你們才回來啊,10年了你們才回來。可是對於那幫人跑到水星上面轉的人來說,時間才過了幾個小時,這就是時間在不同的地方快慢不一。

為什麼快慢不一?愛因斯坦在相對論解釋了,1905年愛因斯坦說,不同的人感受的時間不一樣。

引力是時空彎曲的結果

到了1919年愛因斯坦發表廣義相對論,說在重力不同的地方時間快慢不一樣,萬有引力不是說一個物體作用要另外一個物體,他說是時間彎曲的結果。

在三度空間取一個兩度的截面,當然三度是彎的,兩度也是彎的。彎了以後就可以解釋為什麼會這樣。很簡單,因為你在彎的空間裡面跑,肯定是跟在平坦空間跑是不一樣的。平坦的空間是直線,這就是一個圓或者橢圓。

愛因斯坦在1915年完成了廣義相對論之後,他解釋了水星的近日點進動。他不僅發現了狹義相對論,還發現了廣義相對論,原來那個世界後面的基本邏輯,但是跟我們日常生活階段是不一樣的。你沒有感受到時間會變慢,你也沒感受到時空彎曲,但是他們確確實實在發生著。

嘉賓簡介

李淼:南方科技大學物理系教授。曾任中山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研究院院長;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198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天體物理專業;1984年在中國科技大學獲理學碩士學位,1988年在該校獲博士學位;1989年赴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玻爾研究所學習,1990年獲理學博士學位。1990年起先後在美國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布朗大學任研究助理、研究助理教授,1996年在芝加哥大學費米研究所任高級研究助理。著有《超弦史話》《<三體>中的物理學》《給孩子講量子力學》《越弱越暗越美麗》等,在國際學術刊物發表100餘篇學術論文。

相關焦點

  • 看完這部紀錄片,你就知道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到底在講什麼了
    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上世紀科學史上最璀璨的兩顆明珠。經常會聽到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相關消息,但總是與高深理論等字眼聯繫在一起,普通人似乎無法接近。但這部紀錄片——《宇宙的構造》,用同通俗的語言和絢麗的畫面向大眾科普了相對論和量子力學,普通人看完這部紀錄片,基本就能了解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主要講了些什麼。紀錄片共4集,第一集講空間;第二集講時間,第三季將量子力學,第四集講多重宇宙。相對論分為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舉幾個典型的例子,看看格林是怎麼用畫面來講述狹義相對論的。
  • 曹則賢研究員應邀作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科普報告
    應科技史與科技考古系邀請,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曹則賢研究員於12月10日和11日晚在東區水上報告廳做了兩場學術報告,講述了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創建歷程。報告會由科技史與科技考古系執行系主任石雲裡教授主持,校長包信和院士、副校長王曉平、曹則賢研究員的導師汪克林教授、科技史與科技考古系以及全校感興趣的師生參加了報告會。
  • 量子力學是介於經典力學和相對論之間的理論
    糾纏的粒子有驚人的特性,所以它被量子力學拒之門外。這些特性無法被廣義上的量子力學描述,所以一般認為這些特性還不是量子力學的一部分。量子力學不主張非慣性系下的第二宇宙速度,很難用經典理論和量子理論解釋成薛丁格方程,超弦理論和弦論尚未形成其自洽體系量子力學本身有一些體系設定是與經典力學有衝突的。
  • 處理引力場,也是用量子力學和狹義相對論
    目前有現有的物理理論中,處理引力場,也是用量子力學和狹義相對論。不懂你的意思,量子力學無法處理引力場,但不意味著它不能解釋引力場。量子力學依賴量子漲落的原因,不單單是因為引力是量子漲落的結果,它還依賴于波粒二象性。什麼是波粒二象性?一粒子在源處有狀態,在誘導量子漲落後,這粒子又有了波的狀態。廣義相對論就是一堆量子漲落,解釋引力場和時空。量子力學在量子漲落中得到解釋,但不意味著它可以解釋引力場。
  • 10本理科生必讀的宇宙和量子力學科普書籍
    譬如慣性,引力,狹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量子糾纏,時間,物質等問題。是一本極具啟發力和創造力的科普書籍。《變化》為宇宙物理科普基礎讀物,內容豐富、敘述生動、插圖精彩。更關鍵的是該書在現有物理基礎上,有非常大的啟發性拓展。對於最基本的問題,引力,慣性,相對論,光速,時空都有獨到的看法。適合具有初中,高中,理工科大學初年級文化程度的讀者閱讀。
  • 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主要矛盾是什麼?
    不過,我們要注意的是,量子力學和相對論有個截然不同的特點,量子力學描述的是微觀世界的物理學現象,而相對論則描述的是大尺度上的物理學現象(尤其是引力大,速度快),而且兩者都可以在宏觀低速下兼容的牛頓力學,同時在各自的尺度內奇準無比。
  • 相對論和量子力學有可能會被推翻麼?
    新理論和舊理論之間的關係在宏觀低速下的牛頓力學是無可匹敵的,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確實可以撼動它,但是是在小數點後15位的尺度去撼動牛頓力學,這個差異比大多數的儀器的誤差還要小得多,根本測不出來。因此,我們才會說,牛頓力學是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在宏觀低速下的近似解。
  • 相對論與量子力學水火不容之際,弦理論誕生了
    水火不容的相對論與量子力學大自然的四種基本力中,相對論統一了引力,量子力學統一了電磁力、弱核力、強核力。但物理學家試圖將引力也納入量子力學時,卻得到無窮大的災難性結果。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為什麼會如此的水火不相容呢?廣義相對論的核心是光滑與彎曲的幾何結構,除了在超微尺度下,時空結構都很平坦,所以廣義相對論也能用的很好。然而,當來到超微觀尺度下時,量子力學的不確定性原理和廣義相對論引力的幾何模型變得水火不容。
  • 為什麼相對論比量子力學更容易被人接受?
    相對論和量子力學是上個世紀物理學建立起的兩座科學大廈,物理學也就此從經典物理學跨入現代物理學。相對論給人類帶來了全新的時空觀,廣義相對論將引力進行了幾何化處理。量子力學的建立使人類認識到世界是不連續的,量子世界中的反常與人類的日常生活經驗總結完全不相符。
  • 誰來終結「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之間的對抗?讓弦論來試一試
    但是開爾文話鋒一轉,對二十世紀物理學的發展方向進行了展望,在經典物理學天空之上還存在著兩朵烏雲,這兩朵烏雲分別是「邁克耳遜-莫雷實驗打破了牛頓的以太說」和」黑體輻射實驗結果與理論的不一致「,這兩朵烏雲發展出了二十世紀物理學的兩大支柱相對論和量子力學。
  • 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之後上百年過去了,物理學為何沒有突破性進展?
    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後真的沒有突破性的進展嗎?莫要用我們對物理學淺顯的認知輕易下結論,很多專業性的物理學知識我們並不是十分了解。物理學一直都在進步中,比如說楊米爾斯理論完善了標準粒子模型,從而統一了除引力之外的三種基本自然力,這難道不是顛覆性的進展嗎?還有楊振寧的宇稱不守恆,不能因為我們不了解就認為它不是突破性的進展。
  • 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之後上百年過去了,物理學為何沒有突破性進展?
    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後真的沒有突破性的進展嗎?莫要用我們對物理學淺顯的認知輕易下結論,很多專業性的物理學知識我們並不是十分了解。還有楊振寧的宇稱不守恆,不能因為我們不了解就認為它不是突破性的進展。當然還有很多其他物理學專業方面的知識,普通人很難去理解,也沒有機會去了解。
  • 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告訴人們什麼物理?
    相對論和量子力學沒有告訴我們真實的物理,愛因斯坦還是有點可愛的:既是光子第一提出者,又是光子的第一質疑者,承認50年探究沒有認識到光子本質!最終覺悟到錯了,全部手稿付之一炬,誠實可嘉!使崇拜他的人即使沒有學懂他的「天才相對論」仍然尊敬不已!
  • 被稱為「大一統」的超弦理論是憑什麼擊敗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
    在過去的時間裡,我們已經能用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預言很多物理方面的事情。從微小的原子、分子領域到廣袤的星系、星系團,我們都能用這兩種理論工具言之一二,這也確實是很了不起的。不過隨著時間轉到21世紀,越來越多的實驗證明了,無論是量子力學還是廣義相對論都沒能達到最深層的認識。在物理領域,我們使用的理論一般也只有一種:要麼是量子力學,要麼是廣義相對論。當然也有例外的情況——黑洞的奇點,也只有這種極其特殊的環境下才可能同時用到兩種理論。
  • 廣義相對論量子力學可統一了?
    本文轉自中國科學網-科技日報科技日報北京1月25日電 (記者徐玢)有沒有一種理論可以統一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25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大學副校長吳嶽良在中科院理論物理所舉行的前沿科學論壇上,提出引力量子場論。該理論打破以彎曲時空幾何為基礎的廣義相對論的局限,將廣義相對論與量子力學統一起來。相關成果發表在近日出版的國際期刊《物理評論》上。此前量子場論的建立,使狹義相對論與量子力學成功統一。但廣義相對論與量子力學的統一至今仍是理論物理界的研究熱點。
  • 視覺的本質——超現實主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
    電和磁的統一(發現無形的領域),與放射性(新發光的能量)的存在,與相對論(時間膨脹、長度收縮,時空的扭曲),和量子力學(其激進的關於因果關係和影響觀察者的角色在測量),物理學是宇宙取代有序發條不可思議的方式。
  • 物理學的兩大真理:相對論與量子力學為何相互矛盾?根源在這個點
    大家好,歡迎收看量子科普第76期,我是常常,今天和大家聊一聊關於現代物理學的兩大支柱: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與量子理論為何不能相融的事情。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解釋的是宏觀世界,而量子力學是微觀量子領域的科學,按照常識來說,宏觀世界是由微觀量子世界組成的,而微觀量子世界被包含於宏觀世界,兩者應該是相輔相成、融會貫通的,但令人奇怪的,解釋宏觀世界的相對論卻無法解釋微觀量子世界,而微觀量子世界的很多現象在宏觀世界中根本就找不到類似現象,甚至連邏輯上都解釋不通,兩種理論根本無法融合,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光速、超光速、因果悖論:量子力學的根源,或許就是相對論!
    根據華沙大學和牛津大學的理論家的所說:量子世界最重要的特徵可能來自狹義相對論,而到目前為止,狹義相對論似乎與量子力學關係不大。自從量子力學和相對論問世以來,物理學家們就因為這些概念的不相容,而不舍晝夜的思索。
  • 想要擺脫量子產品的坑,你要知道量子力學的起源
    你好哇,感謝你點擊我的文章,這裡是後浪科普,一個什麼都懂一點的帳號,如果你也對世界充滿好奇心,可以關注我,讓我們一起成長。量子力學這個概念近些年漸漸走進普通人的身邊了,所以很多人都開始想了解一下這個量子力學到底講的是什麼,這個東西說起來真的很詭異,不像相對論那麼容易理解,量子力學非常顛覆非常的反常識,所以這就讓人理解起來很困難,這個不僅僅是普通人理解起來很困難,連物理學家們研究起量子力學來也是一路跌跌撞撞
  • 在JT引力中成功實現:統一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
    科學家們一直試圖想出一個方程式來統一宇宙微觀和宏觀的定律:即統一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現在我們又向前邁進了一步,新研究證明了這種統一在JT引力中能成功實現。在一維域的簡化玩具模型中,揭示了全息原理,即信息是如何存儲在另一個維度的邊界上。宇宙是如何開始的?研究最小事物的量子力學與廣義相對論研究的宏觀宇宙有什麼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