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則賢研究員應邀作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科普報告

2020-12-06 中國科大新聞網

應科技史與科技考古系邀請,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曹則賢研究員於12月10日和11日晚在東區水上報告廳做了兩場學術報告,講述了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創建歷程。報告會由科技史與科技考古系執行系主任石雲裡教授主持,校長包信和院士、副校長王曉平、曹則賢研究員的導師汪克林教授、科技史與科技考古系以及全校感興趣的師生參加了報告會。



在首場關於「相對論」的報告中,曹則賢從他最初接觸近代物理學和相對論講起,分享了他在德國留學期間的經歷,認為學術環境和學術氛圍對於物理學習非常重要。他展示了從樸素相對論、伽利略相對論,到狹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這一漫長過程的宏偉歷史畫卷,指出相對論的核心思想是物理規律的不變性,它通過純粹的理性批判使物理內在現實和數學表達形式完美和諧,是眾多科學家思想的產物,是嚴謹的日耳曼文化之樹和浪漫的拉丁文化之樹共同開出的智慧之花。曹則賢對愛因斯坦在相對論創立中的地位進行了深入分析,還對愛因斯坦特立獨行、無畏且執著的品質給予了高度讚揚。



第二場報告題為「量子力學——天才們的遊戲」。曹則賢對量子力學的基本概念進行了詳細描述。他旁徵博引,妙語連珠,以中國古代故事「二桃殺三士」形象譬喻「量子化」的概念。接著,他講述了量子力學發展史上的英雄譜系:從提出最低能量單元的玻爾茲曼,到擬合了空腔輻射曲線的普朗克;從解釋了光電效應的愛因斯坦,到分析氫氣光譜的巴爾末;從給出電子軌道量子化條件的波爾,到建立矩陣力學的海森堡;從提出波粒二象性的德布羅意,到為物質波找到波動方程的薛丁格等為量子力學的建立做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報告為在座師生重現了科學天才們創建量子力學理論體系的過程,通過科學思想分析,結合歷史敘事解釋了量子力學的理論框架。他認為量子力學理論在其被創立的過程中有著清晰的邏輯鏈,是經典物理學的自然延續。




報告生動有趣,睿智幽默,曹則賢憑藉深厚的物理學功底和超強的表達能力將一個個複雜的定理用簡潔凝練的語言表達出來,對數學公式背後的物理涵義做出了準確深刻的闡釋。這不僅是物理學科普的學術盛宴,也讓聆聽報告的師生受到人文精神的薰陶。曹則賢在報告中多次強調了語言學習的重要性,鼓勵大家閱讀哲學歷史方面的書籍來提高人文素養,並分享了自己學習外語和讀書的經驗。同時,他通過全景式地展示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發展歷程,展示了歷史知識對於科學概念的重要性,認為只有充分了解科學史才能對科學基礎進行全面把握,從而產生自洽的邏輯體系。科學家不僅要有紮實的學術基礎,更要有靈動的思想,從而解放出創造力。


兩場報告結束後,曹則賢研究員都耐心回答了同學們的提問,現場談論氣氛熱烈。

曹則賢研究員是著名物理學家,我校傑出校友。他1987年畢業於中國科大物理系,1997年獲德國Kaiserslautern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1998年加入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他不僅在物理前沿領域成就卓著,對於物理知識普及工作也做出了突出貢獻。 


科技史與科技考古系


相關焦點

  • 曹則賢2021跨年科學演講:什麼是相對論?︱直播預告
    近年來,一句調侃科幻作品的流行語走出圈外,「遇事不決,量子力學;解釋不通,穿越時空;腦洞不夠,平行宇宙」,反映出這些高大上的科學概念與我們的日常生活緊密聯繫在了一起。去年,為了講述真正的量子力學,中國科學院物理所研究所研究員、《返樸》編委、賢說八道專欄作家曹則賢在中科院物理所2020跨年科學演講中進行了以《什麼是量子力學》為題的公眾報告,介紹了量子力學的來龍去脈,引發高度關注,大受好評。今年,曹則賢研究員將再度登臺,為我們帶來可以描述「穿越時空」奧秘的理論基礎——相對論。
  • 曹則賢:相對論群英譜 | 今晚直播
    愛因斯坦的《狹義與廣義相對論》,狄拉克的《廣義相對論》和溫伯格的《引力與宇宙學:廣義相對論的原理和應用》從愛因斯坦提出引力場方程,到史瓦西等人給出引力場方程在各種特殊情形下的解事實上,相對論的發展是一個長達300餘年的過程,一部相對論史就是一部近代歐洲的數學物理思想史。狹義/廣義相對論是和量子力學差不多同時發展起來的,愛因斯坦、普朗克、外爾、狄拉克、泡利等人都是同時思考相對論與量子力學問題的。在精神上,相對論和熱力學相通,都是從原理出發去構建恰當的物理理論。相對論的發展在愛因斯坦1915年寫出引力場方程那一刻達到了頂峰。
  • 曹則賢跨年演講:什麼是量子力學?
    本報告系統地解釋了什麼是量子(quantum)、什麼是力學(mechanics), 在對量子力學創建過程的回顧中講述構成量子力學的具體內容,然後介紹幾例量子力學帶來的新技術,最後還會談談如何學習量子力學的問題。量子力學從來都不是什麼革命,它只是經典物理學自然的、邏輯的延續。量子力學一如物理學的其它分支,都是人類思想智慧的結晶。
  • 【中國科學報】曹則賢:「誤打誤撞」的科普人
    從2008年到2015年,這場講座一連舉辦了8年,主講人就是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曹則賢。  這些年,除了研究和教學工作外,曹則賢也在不斷發表科普文章、寫科普書、開辦講座。但對於自己一直在堅持做科普這個說法,曹則賢卻說,這可能是「一個誤解或者說是誤打誤撞出了的名聲」。
  • 少年班論壇再奏新曲——曹則賢教授講授相對論
    2020年12月7日晚,少年班論壇本學期第四講在東區水上報告廳如約舉行。此次邀請到中國科大傑出校友、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曹則賢教授,為廣大師生帶來一場精彩的報告《相對論:她的思想、數學與物理》。整場報告座無虛席,後排還有同學堅持站著聽完全場。為了增強與臺下觀眾的互動,曹則賢教授走下講臺,完成了整個報告。
  • 什麼是量子力學?| 曹則賢
    本文將系統地解釋什麼是量子(quantum)、什麼是力學(mechanics),在對量子力學創建過程的回顧中講述構成量子力學的具體內容,然後會介紹幾例量子力學帶來的新技術。量子力學從來都不是什麼革命,它只是經典物理學自然的、邏輯的延續。量子力學一如物理學的其它分支,都是人類思想智慧的結晶。量子力學,還有相對論,這些百多年前的頭腦風暴,今天應該成為受教育者的知識標配。
  • 科普:讓普通人了解量子力學和相對論
    編者按:2020年9月5日,深圳市委宣傳部、深圳市社科聯聯合邀請李淼先生作客深圳市民文化大講堂,為市民朋友們做了一場題為「給所有人講量子力學和相對論」的精彩講座。量子力學都有什麼用?量子力學到底有什麼用,比如我們身邊的電腦和手機中的晶片,晶片主要由集成電路組成,而集成電路裡面用到的是二極體、三極體就是量子力學的效果,二極體是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發明的,然後40年代發明了三極體。從巨大的電子管收音機到可放兜裡的半導體收音機,從電視機到手機,再到量子計算等等,這些科學的發明與進步,都是建立在量子力學的基礎上。
  • 《量子力學(少年版)》:你讀得懂的量子力學—新聞—科學網
    ■本報記者 張文靜 提到量子力學,人們總有高深莫測之感。但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曹則賢希望用這本《量子力學(少年版)》告訴讀者,其實量子力學的世界並非想像中那樣難以接近。 兩個作者序 《量子力學(少年版)》開篇有兩個作者序和一篇補充說明,連曹則賢自己都笑言「這有點荒唐」。 第一篇作者序寫於2005年,那時曹則賢正計劃為自己快10歲的兒子寫一本有關量子力學的書。此前已經有日本作者作了有益的嘗試,科普作家都築卓司撰寫了《十歲學量子理論》,雖然那本更像量子力學簡史。
  • 聽物理學家曹則賢講泡利與《泡利物理學講義》|直播
    曹則賢教授身為中國科學院物理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科技部973納米材料項目首席科學家,不僅是學術大咖,更是花了大量時間精力投身科普事業,擔任了中央電視臺著名科學實驗節目「加油!泡利對科學基本問題具有極深刻的洞察力和準確的評判能力,這種能力對當時原子物理學和量子力學的發展產生了積極的影響,這種能力也體現在泡利的每一本著作中,內容簡潔,直擊物理的核心,而非迷失在繁瑣的數學推導中。
  • 聽物理學家曹則賢講泡利與《泡利物理學講義》| 直播
    曹則賢教授身為中國科學院物理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科技部973納米材料項目首席科學家,不僅是學術大咖,更是花了大量時間精力投身科普事業,擔任了中央電視臺著名科學實驗節目「加油!泡利對科學基本問題具有極深刻的洞察力和準確的評判能力,這種能力對當時原子物理學和量子力學的發展產生了積極的影響,這種能力也體現在泡利的每一本著作中,內容簡潔,直擊物理的核心,而非迷失在繁瑣的數學推導中。
  • 量子力學是介於經典力學和相對論之間的理論
    糾纏的粒子有驚人的特性,所以它被量子力學拒之門外。這些特性無法被廣義上的量子力學描述,所以一般認為這些特性還不是量子力學的一部分。量子力學不主張非慣性系下的第二宇宙速度,很難用經典理論和量子理論解釋成薛丁格方程,超弦理論和弦論尚未形成其自洽體系量子力學本身有一些體系設定是與經典力學有衝突的。
  • 快速入門量子力學,看這個就夠了
    一場天才的遊戲量子力學是20世紀與相對論並列的重要理論成果,一出現就引起了物理學界方法論,乃至思想上的深遠變革。量子的概念來源於對「光」的重新認識,直接問光的本質是什麼,可能不好說。但從能量、動量的角度來看,光也存在基本單元。
  • 和網紅科學家曹則賢一起,科學跨年!
    和網紅科學家曹則賢一起,科學跨年!如果說量子力學是「智商稅收割機」那麼相對論就是「智商切菜機」從最經典的穿越類型科幻電影《回到未來》,到如今時間線不曲裡拐彎就不燒腦的科幻電影。
  • 10本理科生必讀的宇宙和量子力學科普書籍
    譬如慣性,引力,狹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量子糾纏,時間,物質等問題。是一本極具啟發力和創造力的科普書籍。《變化》為宇宙物理科普基礎讀物,內容豐富、敘述生動、插圖精彩。更關鍵的是該書在現有物理基礎上,有非常大的啟發性拓展。對於最基本的問題,引力,慣性,相對論,光速,時空都有獨到的看法。適合具有初中,高中,理工科大學初年級文化程度的讀者閱讀。
  • 紫金山天文臺王思潮研究員為南師附中樹人學校作天文科普報告
    紫金山天文臺王思潮研究員為南師附中樹人學校作天文科普報告 2014-12-09 紫金山天文臺 【字體:大 中 小】
  • 看完這部紀錄片,你就知道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到底在講什麼了
    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上世紀科學史上最璀璨的兩顆明珠。經常會聽到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相關消息,但總是與高深理論等字眼聯繫在一起,普通人似乎無法接近。但這部紀錄片——《宇宙的構造》,用同通俗的語言和絢麗的畫面向大眾科普了相對論和量子力學,普通人看完這部紀錄片,基本就能了解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主要講了些什麼。紀錄片共4集,第一集講空間;第二集講時間,第三季將量子力學,第四集講多重宇宙。相對論分為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舉幾個典型的例子,看看格林是怎麼用畫面來講述狹義相對論的。
  • 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主要矛盾是什麼?
    不過,我們要注意的是,量子力學和相對論有個截然不同的特點,量子力學描述的是微觀世界的物理學現象,而相對論則描述的是大尺度上的物理學現象(尤其是引力大,速度快),而且兩者都可以在宏觀低速下兼容的牛頓力學,同時在各自的尺度內奇準無比。
  • 【科普】連量子力學都不懂,還說知道量子科技?
    」一詞頻繁出現經常聽說量子科技又有新的進展然而很多人不免發出疑問究竟什麼是量子科技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什麼改變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員曹則賢老師在2020年跨年科學演講《什麼是量子力學?》德布羅意,圖源中國科普博覽我們按物理運動規律的不同,將遵從經典運動規律(牛頓力學,電磁場理論)的那些物質所構成的世界稱為「經典世界
  • 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李培英研究員應邀來校作報告
    10月10日,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李培英研究員應邀來校為涉海本科專業師生作了題為《我國海島保護利用管理現狀及有關思考》的學術報告。會議由海洋工程研究院院長盧秀山教授主持,相關涉海學院部分教師和本科生、研究生共300餘人參加了報告會。
  • 相對論與量子力學水火不容之際,弦理論誕生了
    水火不容的相對論與量子力學大自然的四種基本力中,相對論統一了引力,量子力學統一了電磁力、弱核力、強核力。但物理學家試圖將引力也納入量子力學時,卻得到無窮大的災難性結果。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為什麼會如此的水火不相容呢?廣義相對論的核心是光滑與彎曲的幾何結構,除了在超微尺度下,時空結構都很平坦,所以廣義相對論也能用的很好。然而,當來到超微觀尺度下時,量子力學的不確定性原理和廣義相對論引力的幾何模型變得水火不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