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不一致思維模型——愛因斯坦晚年為何不接受量子力學

2021-01-08 向書而生

一、愛因斯坦晚年為何不接受量子力學?

2020年12月4日,我國成功構建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求解數學算法「高斯玻色取樣」只需200秒。這一突破使我國成為全球第二個實現「量子優越性」的國家,牢固確立了我國在國際量子計算研究領域的領先地位。

二十世紀上半期是量子力學的誕生和成熟期,物理學家們發現,對一個量子系統作單個測量,在原則上不能得到精確的結果,而只能得到獲得某種結果的概率是多少。

對於量子力學測量的上述不可精確預期性或隨機性存在好幾種不同的解釋。其中有兩個主要派別。一是以波爾為代表的「哥本哈根學派」。二是以愛因斯坦為代表的少數非正統派。

以扔骰子為例,「哥本哈根學派」認為,量子力學告訴你有6種結果,每種結果出現的概率是1/6,但是卻不能了解扔出骰子到骰子選擇一個結果的過程。

但在現實生活中,如果用高速攝像機記錄,就能知道骰子在空中翻了多少圈,移動了多少距離,整個過程遵循牛頓力學,本質上知道骰子扔出時的一切數據,就能預言骰子最終的點數。

愛因斯坦和波爾之間對量子力學的爭論,是上世紀最著名的學術爭論。愛因斯坦認為隨機性或不可精確預期性不是客觀物理世界的根本方面,只不過是人們對它的認識不完備而已。因此,愛因斯坦至死都不接納量子力學根本哈根詮釋,所以他說出了那句著名的話——上帝不擲骰子!

基於這個思想,愛因斯坦給出一個新的量子力學理論,現在叫做「隱變量詮釋」,其實就是量子力學的另外一種解釋,後來無漏洞貝爾實驗證明貝爾不等式不成立,實驗徹底否定了隱變量詮釋。

也就是說,目前的量子力學奉根本哈根詮釋為正統,愛因斯坦的隱變量詮釋已經被證實是錯誤的。

二、富蘭克林如何僅憑一本書就得到重要人物垂青?

1736年,有一天富蘭克林在賓夕法尼亞的議院發表演講。另一位議員完全反對他的觀點,於是也發表了一篇演講,十分激烈地批評了富蘭克林。這位議員的支持對富蘭克林舉足輕重。

富蘭克林有點措手不及,但是又想爭取這位議員的同意。問題是這位議員非常固執,軟硬不吃。富蘭克林無意中打聽到這位議員的家裡正好有一套非常稀有的圖書。於是他十分恭敬地寫了一封信,向這個議員借書。

沒想到這個議員竟然同意了,一個星期後富蘭克林還書時鄭重地表達了謝意。幾天後當他們再次在議會廳見面時,富蘭克林是這樣描寫的:「他竟然主動跟我打招呼(以前從來沒有過),後來我們談話,他還表示,任何時候都願意為我效勞。」

從此他們兩人化敵為友,這位議員一直支持著富蘭克林,兩人終生保持著友誼。

三、兩者背後有什麼共性?

從進化角度看,過去的人類要更好地在野外環境中生存,就要學會團結協作,如果一個人在協作中的行為總是變化,讓其他人無法預測協作的結果,那麼群體協作就會變得困難。這種保持行為前後一致、行為結果可被預期的基因就被留存下來。

於是人們總是習慣於對自己的行為保持前後一致,查理芒格把這種效應稱為避免不一致傾向。

富蘭克林說過一句話,「相比那些被你幫助過的人,那些曾經幫助過你的人會更願意再幫你一次。」別看那位議員只是借了一本書,這行為的背後表示議員是願意幫助富蘭克林的,因此在今後的行為中,這位議員就會保持這種一致性,繼續支持富蘭克林。

凱恩斯爵士在談及他那些高級知識分子同事時指出的,新思想之所以很難被接受,並不是因為它們本身太過複雜。新思想不被接受,是因為它們與原有的舊思想不一致。處在巔峰期的愛因斯坦非常善於摧毀他自己的思想,但是愛因斯坦晚年卻從沒有完全接受量子力學的「哥本哈根學派」解釋。

四、避免不一致傾向對我們有什麼啟發?

1.保持良好人際關係。想讓別人接受或者喜歡你,更好的方法不是去幫助他,而是讓他幫助你。在融入一個陌生的圈子時,也是如此。

反向來看,凡事只依靠自己,相當於在無形之中,拒絕了所有人的靠近。

有個留學生剛到國外的時候,人生地不熟,英語口語也不太好,跟班上的同學始終融不到一起,日子過得很是鬱悶。在導師的指點下,他主動找到班上的幾位同學,表達了請他們幫忙提升口語的訴求。

沒想到,那幾位同學很爽快地答應了。

一個學期下來,他的英語口語進步很大,他也順利走進了當地學生的社交圈。

2.善用自我暗示的力量。自我暗示的精神勝利法,並非空穴來風,避免不一致傾向強大到,只要我們假裝自己擁有某種身份、習慣或者結論時,我們自己通常就會信以為真。樹立正面、積極的偶像,確實可以幫助我們更快地成長。

避免不一致傾向還可以用在哪些方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

本文是查理·芒格普世智慧解析系列的多元學科思維——心理學模型4(避免不一致傾向)。

一天一個思維模型,幫你發現裝在自己身上的隱藏app,助你透過現象看本質。

相關焦點

  • 愛因斯坦不接受量子力學與富蘭克林獲取對手支持背後有什麼共性?
    一、愛因斯坦晚年為何不接受量子力學?2020年12月4日,我國成功構建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求解數學算法「高斯玻色取樣」只需200秒。這一突破使我國成為全球第二個實現「量子優越性」的國家,牢固確立了我國在國際量子計算研究領域的領先地位。
  • 愛因斯坦算不算是量子力學的奠基人之一?
    可能很多人都知道愛因斯坦和量子力學的旗手玻爾之間的爭論,也聽說過他的不相信「上帝在擲骰子」,如果只看這兩點,容易讓人錯誤的認為愛因斯坦不是量子力學的奠基人之一。其實愛因斯坦對量子力學的建立有著巨大的貢獻,包括量子力學的奠基。
  • 量子力學迫使上帝擲骰子?愛因斯坦:上帝才不帶這樣玩
    牛頓力學建立之前,人們對客觀世界的認識還處於半迷信半理性化的困境。在牛頓以前,神學依舊佔據著西方的主流價值觀,但同時又流行起來了愈來愈多的理性派,他們試圖用科學理性的思維來認識世界,而不是一昧的篤信上帝。這典型的代表便是哥白尼,伽利略,克卜勒。
  • 為什麼愛因斯坦最初那麼支持量子力學,最後卻反對量子力學了呢?
    愛因斯坦關於量子力學的態度一直沒有變,愛因斯坦依然是量子力學的重要奠基人之一,愛因斯坦只是一直反對根本哈根拍對於量子力學的詮釋剛跨入二十世紀之初開爾文曾在一場演講上做了一番演講:在經典物理學的藍天上依然有著兩朵小烏雲讓大多數科學家感到不安,第一朵就是麥可
  • 網友問:愛因斯坦是量子力學的創始人,最後為何又反對量子力學?
    愛因斯坦是量子力學的創始人之一,他解釋光電效應的論文還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量子力學本是一個泛概念,在量子力學誕生之初,波爾等人建立起來的量子力學系統稱為根本哈根詮釋。但是在量子力學根本哈根詮釋中,是完全禁止你知道過程的,愛因斯坦正是無法接受這點,所以他非常反對哥本哈根解釋,並說出了那句著名的話——上帝不擲骰子!
  • 物理學標準模型奠基者稱對量子力學不滿意
    今年的演講者是著名科學家、1979年諾獎得主、物理學標準模型的奠基者之一史蒂文·溫伯格(Steven Weinberg)。溫伯格教授準備相當充分,不過僅僅在開頭提了一下科學寫作,就轉入了他近年來對量子力學基本概念的新的思考。
  • 愛因斯坦晚年真的說過,「一切都是安排好的」這句話嗎?
    這種對「清晰深刻」近乎偏執的追求,貫穿了愛因斯坦的大半生,讓這位量子論奠基人之一,遲遲無法從心底,完全接納後來的量子力學。 可惜的是,一個多世紀前量子力學的橫空出世,證明了亞原子世界的「真隨機」和「不確定性」,那個獨屬於物理學家的春秋大夢,就此終結了 一切又都歸於混沌。
  • 量子力學是如何拯救愛因斯坦的自由意志的?
    尼爾斯·玻爾和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對量子力學的爭論是很激烈的。一隻襪子顏色的不確定性是經典不確定性的一個例子。我們假設,根據貝葉斯模型,抽屜裡有一隻紅色的襪子和一隻綠色的襪子,如果抽出一隻襪子是綠色的,那麼另一隻就不是綠色的。
  • 科學家實現了愛因斯坦孿生悖論的量子力學變體
    孿生悖論的量子力學變體圖示物理學的基本挑戰之一是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調和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來自萊布尼茲大學漢諾瓦分校和烏爾姆大學的科學家們討論了愛因斯坦相對論中的孿生悖論。這個思維實驗圍繞著一對雙胞胎展開:雙胞胎兄弟一個進入太空,另一個留在地球上。因此,在一段時間內,這對雙胞胎在太空中以不同的軌道運行。當這對雙胞胎再次見面時,結果是相當驚人的,在外太空旅行的那個人比他在地球的哥哥年輕得多。
  • 信奉科學的愛因斯坦,為何在晚年說:一切都是安排好的?
    信奉科學的愛因斯坦,為何在晚年說:一切都是安排好的?提起愛因斯坦相信很多人並不陌生,很多人認為愛因斯坦是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他一生所做的貢獻可以影響整個科學界。直到現在我們提起科學家,第一個想到的便是愛因斯坦。
  • 什麼是量子力學?愛因斯坦起到什麼作用,量子力學就在我們身邊
    一直存在爭議,對於大部分人來說,聽到關於量子力學的事,估計就是這一句梗了吧:遇事不決,量子力學,解釋不通,穿越時空從這一句話裡不難看出量子力學對於現在的我們是一個很高深,很難懂的學科。那麼量子力學究竟是什麼樣的呢?
  • 為什麼愛因斯坦,會在量子力學和天文學中,犯下兩項重大錯誤?
    在歐洲佔主導地位的思想,阻礙了人們接受一種與天空不變想法完全矛盾的現象,而超新星是一種非常罕見的事件,平均肉眼可見一個世紀內只能觀測到一次。量子力學幾乎與相對論同時發展,量子力學描述了無限小尺度上的物理現象(普朗克尺度),愛因斯坦1905年對這一領域做出了巨大貢獻,他將光電效應解釋為電子和光子之間的碰撞,即攜帶純能量的無限小粒子。
  • 愛因斯坦反對量子力學是誤解
    多年以來,愛因斯坦的話已經成了他反對量子力學及其隨機性的標誌,但人們其實誤解了他。愛因斯坦怎樣被貼上了「反量子力學」的標籤,和量子力學本身一樣是個巨大的謎團。「能量子」(quanta)——不連續的能量單元——這個概念就是他在1905年的思想結晶,而且事實上在其後的15年內,只有他一個人支持能量量子化的觀點。愛因斯坦提出了今天被普遍接受的量子力學的基本特徵,比如光既可以表現得像粒子又可以表現得像波動,而埃爾溫·薛丁格(Erwin Schr?
  • 愛因斯坦攻擊量子力學所憑何據?
    .但在EPR的論文中,愛因斯坦已經不懷疑這一點,而是評點了量子力學的完備性.從此之後,愛因斯坦對量子力學就一直了採取一種超然態度:我不帶你們玩兒!量子力學「不自洽」表現在:第二次測量之後,量子力學「預言」了粒子2同時具有了確定的位置和動量,而這又違背了量子力學不確定性原理! 所以量子力學「不自洽」.
  • 愛因斯坦晚年發現什麼?為啥說:一切都是安排好的?想表達什麼?
    ,而且最後在和哥本哈根學派爭論時,也站到了愛因斯坦這一邊,提出了著名的:薛丁格的貓,來攻擊量子力學不確定的基礎,這隻貓現在還處在平行宇宙中!,並不是愛因斯坦完全不接受這種不確定性,而是他認為量子力學還不完備,還不能很好的描述宇宙。
  • 為什麼愛因斯坦,會在量子力學和天文學中,犯下兩項重大錯誤?
    第二個錯誤:量子隨機性量子力學幾乎與相對論同時發展,量子力學描述了無限小尺度上的物理(普朗克尺度),愛因斯坦在1905年對這一領域做出了巨大貢獻,他將光電效應解釋為電子和光子之間的碰撞,即攜帶純能量的無限小粒子。
  • 愛因斯坦晚年的大統一理論為何失敗,他最終認為一切都是安排好的
    愛因斯坦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他的成就至今無人能夠比擬,愛因斯坦這個年代,也是一個人才輩出的年代,量子力學在這個時候被提出,當時給了愛因斯坦很大的震撼。但是他相信決定論堅信,而且愛因斯坦認為上帝不擲骰子,所以愛因斯坦一直不接受量子力學中的不確定性理論,雖然愛因斯坦,也是量子力學的奠基人之一。
  • 這個物理模型需要在量子力學的基礎上建立
    在近代物理學中,量子力學量子糾纏發展出了霍金輻射,現在觀察到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就是經典電磁波與量子糾纏態的結合。在實驗中,量子糾纏既可以看作是經典波與量子態的合成,也可以看作是經典波與量子態的疊加。目前我們的觀察並沒有觀察到這種疊加態。
  • 為何愛因斯坦晚年認為一切都是安排好的?上帝真的不會擲骰子嗎?
    這句話取自愛因斯坦寫給量子力學奠基人之一馬克思·波恩(Max Born)的一封信。完整的短語是:「量子理論有很多貢獻,但它很難讓我們接近舊理論的秘密。無論如何,我相信他不會跟宇宙玩骰子。」愛因斯坦反對量子力學是眾所周知的,他的廣義相對論用一種完全不同的方式來描述宇宙,將這一理論與量子力學統一起來將是物理學的聖杯。而所有爭論的核心就是量子力學暗示了自然界固有的隨機性。量子力學的一個基本原理是海森堡的不確定性原理,該原理指出,不可能同時測量一個粒子的位置和速度。
  • 量子力學之華山論劍
    玻爾關於原子的量子模型理論提出後,基於該理論做出的很多有關光譜的預測與實驗結果相當吻合,各地的實驗證據如雪花一樣飄來,都在證實玻爾理論的正確性。玻爾的量子模型逐漸得到世界各地物理學家的接受,玻爾也因此於1922年獲得了諾貝爾獎,玻爾在哥本哈根的研究所也成為了研究原子模型的前沿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