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不接受量子力學與富蘭克林獲取對手支持背後有什麼共性?

2021-01-07 向書而生

一、愛因斯坦晚年為何不接受量子力學?

2020年12月4日,我國成功構建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求解數學算法「高斯玻色取樣」只需200秒。這一突破使我國成為全球第二個實現「量子優越性」的國家,牢固確立了我國在國際量子計算研究領域的領先地位。

二十世紀上半期是量子力學的誕生和成熟期,物理學家們發現,對一個量子系統作單個測量,在原則上不能得到精確的結果,而只能得到獲得某種結果的概率是多少。

對於量子力學測量的上述不可精確預期性或隨機性存在好幾種不同的解釋。其中有兩個主要派別。一是以波爾為代表的「哥本哈根學派」。二是以愛因斯坦為代表的少數非正統派。

以扔骰子為例,「哥本哈根學派」認為,量子力學告訴你有6種結果,每種結果出現的概率是1/6,但是卻不能了解扔出骰子到骰子選擇一個結果的過程。

但在現實生活中,如果用高速攝像機記錄,就能知道骰子在空中翻了多少圈,移動了多少距離,整個過程遵循牛頓力學,本質上知道骰子扔出時的一切數據,就能預言骰子最終的點數。

愛因斯坦和波爾之間對量子力學的爭論,是上世紀最著名的學術爭論。愛因斯坦認為隨機性或不可精確預期性不是客觀物理世界的根本方面,只不過是人們對它的認識不完備而已。因此,愛因斯坦至死都不接納量子力學根本哈根詮釋,所以他說出了那句著名的話——上帝不擲骰子!

基於這個思想,愛因斯坦給出一個新的量子力學理論,現在叫做「隱變量詮釋」,其實就是量子力學的另外一種解釋,後來無漏洞貝爾實驗證明貝爾不等式不成立,實驗徹底否定了隱變量詮釋。

也就是說,目前的量子力學奉根本哈根詮釋為正統,愛因斯坦的隱變量詮釋已經被證實是錯誤的。

二、富蘭克林如何僅憑一本書就得到重要人物垂青?

1736年,有一天富蘭克林在賓夕法尼亞的議院發表演講。另一位議員完全反對他的觀點,於是也發表了一篇演講,十分激烈地批評了富蘭克林。這位議員的支持對富蘭克林舉足輕重。

富蘭克林有點措手不及,但是又想爭取這位議員的同意。問題是這位議員非常固執,軟硬不吃。富蘭克林無意中打聽到這位議員的家裡正好有一套非常稀有的圖書。於是他十分恭敬地寫了一封信,向這個議員借書。

沒想到這個議員竟然同意了,一個星期後富蘭克林還書時鄭重地表達了謝意。幾天後當他們再次在議會廳見面時,富蘭克林是這樣描寫的:「他竟然主動跟我打招呼(以前從來沒有過),後來我們談話,他還表示,任何時候都願意為我效勞。」

從此他們兩人化敵為友,這位議員一直支持著富蘭克林,兩人終生保持著友誼。

三、兩者背後有什麼共性?

從進化角度看,過去的人類要更好地在野外環境中生存,就要學會團結協作,如果一個人在協作中的行為總是變化,讓其他人無法預測協作的結果,那麼群體協作就會變得困難。這種保持行為前後一致、行為結果可被預期的基因就被留存下來。

於是人們總是習慣於對自己的行為保持前後一致,查理芒格把這種效應稱為避免不一致傾向。

富蘭克林說過一句話,「相比那些被你幫助過的人,那些曾經幫助過你的人會更願意再幫你一次。」別看那位議員只是借了一本書,這行為的背後表示議員是願意幫助富蘭克林的,因此在今後的行為中,這位議員就會保持這種一致性,繼續支持富蘭克林。

凱恩斯爵士在談及他那些高級知識分子同事時指出的,新思想之所以很難被接受,並不是因為它們本身太過複雜。新思想不被接受,是因為它們與原有的舊思想不一致。處在巔峰期的愛因斯坦非常善於摧毀他自己的思想,但是愛因斯坦晚年卻從沒有完全接受量子力學的「哥本哈根學派」解釋。

四、避免不一致傾向對我們有什麼啟發?

1.保持良好人際關係。想讓別人接受或者喜歡你,更好的方法不是去幫助他,而是讓他幫助你。在融入一個陌生的圈子時,也是如此。

反向來看,凡事只依靠自己,相當於在無形之中,拒絕了所有人的靠近。

有個留學生剛到國外的時候,人生地不熟,英語口語也不太好,跟班上的同學始終融不到一起,日子過得很是鬱悶。在導師的指點下,他主動找到班上的幾位同學,表達了請他們幫忙提升口語的訴求。

沒想到,那幾位同學很爽快地答應了。

一個學期下來,他的英語口語進步很大,他也順利走進了當地學生的社交圈。

2.善用自我暗示的力量。自我暗示的精神勝利法,並非空穴來風,避免不一致傾向強大到,只要我們假裝自己擁有某種身份、習慣或者結論時,我們自己通常就會信以為真。樹立正面、積極的偶像,確實可以幫助我們更快地成長。

避免不一致傾向還可以用在哪些方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

本文是查理·芒格普世智慧解析系列的多元學科思維——心理學模型4(避免不一致傾向)。

一天一個思維模型,幫你發現裝在自己身上的隱藏app,助你透過現象看本質。

相關焦點

  • 避免不一致思維模型——愛因斯坦晚年為何不接受量子力學
    一、愛因斯坦晚年為何不接受量子力學?2020年12月4日,我國成功構建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求解數學算法「高斯玻色取樣」只需200秒。這一突破使我國成為全球第二個實現「量子優越性」的國家,牢固確立了我國在國際量子計算研究領域的領先地位。
  • 愛因斯坦的骰子代表什麼?有什麼意義?人類要重新認識量子力學?
    愛因斯坦的骰子代表什麼?有什麼意義?人類要重新認識量子力學?說到量子力學,可能很多人腦海中浮現的第一個例子就是薛丁格的貓,可是許多人對這個概念都有著非常大的誤解,這個實驗和愛因斯坦還有關係。上世紀30年代,愛因斯坦和另一位物理學家玻爾吵了一架,愛因斯坦生氣地說,上帝不擲色子,許多人都覺得愛因斯坦不認同量子力學,事實果真如此嗎?薛丁格的貓其實一直以來我們都誤會了愛因斯坦,他並不是反對所有量子力學,只是不喜歡其中一些極端的觀點。愛因斯坦在當年發表論文,反對了量子力學中的概率問題,同時也得到了薛丁格的支持。
  • 量子力學的「前世今生」,愛因斯坦為何牴觸量子力學?
    ,徹底顛覆了愛因斯坦對統一宇宙理論的訴求。在丹麥物理學家尼爾斯玻爾的帶領下,這些科學家開拓了宇宙全新的領域,一直被認為是自然界中最小粒子的原子,被發現是有更小的粒子組成,質子和中子組成了原子核,外圍則是電子作軌道運動,愛因斯坦和麥克斯韋的理論都無法解釋這些微小粒子的行為以及原子內相互作用。原子內部的一切太神秘了,隨著原子被以各種各樣的方式分解開,之前的理論完全無法解釋它們,引力作用微乎其微,電磁現象也並不顯著。
  • 愛因斯坦作為量子力學的奠基者為何卻又反對波爾等人的量子理論?
    愛因斯坦對於量子力學的態度一直沒有變,只是愛因斯坦認為量子力學發展到後期幾乎變成的玄學,他認為波爾、海登堡等人提出的哥本哈根式量子力學釋義是不完備的,只是接近真理而已,還不是真理。愛因斯坦提出了光電效應,他認為光的能量是一份一份的,每份能量的大小和波長有關,自此產生了光量子概念,愛因斯坦因此獲得諾貝爾獎並成為量子力學的創始人。初始的量子力學僅僅限於對於某些物理量的量子化,即微觀世界,很多物理量不再是連續的,而是有固定取值可以量化的。比如能量、軌道、磁距等等。
  • 量子力學的概率是什麼?和超光速有何關係?為何愛因斯坦是錯的?
    量子力學的概率是什麼?和超光速有何關係?為何愛因斯坦是錯的?量子力學作為一門新興的物理學,其中有許多不可思議的理論,有一個理論就叫超光速,也就是說是超越光速的存在。但是愛因斯坦說,世界上所有的物體都是無法超過光速的,這兩個結論就是衝突的。
  • 為什麼愛因斯坦很難接受量子力學?
    愛因斯坦,因他對引力的研究和創立了相對論而被人們所熟知,但是,為多數人所不知道的是,他同時也是量子理論的創立者之一。但是,他的觀點直到十幾年後仍然有人持懷疑態度,其中不乏他的很多好友,他們認為愛因斯坦錯了。然而,正是這個」錯誤「讓愛因斯坦收穫了一枚(也是畢生唯一的一枚)諾貝爾物理學獎章。
  • 1群走錯方向的人,成就了量子力學的偉大,他們的核心是愛因斯坦
    》愛因斯坦與哥本哈根學派的代表人物玻爾的爭論,推動了量子力學發展,促成人們對世界本質的深刻認知。根據量子力學的基本理論,微觀世界的量子,在沒有被觀測的情況下,處于波函數狀態,描述量子的各個物理參數是處於不確定的狀態。
  • 10個被誤傳事件的歷史真相:愛因斯坦數學很爛?班傑明·富蘭克林發現了電?
    如果你有拿破崙情結,你們小小的身體裡一定懷著一顆巨大的野心。這一情結以拿破崙的名字來命名,用以描述那些實際上有自卑心理卻因此變的野心勃勃的小個子。但是事實上,拿破崙一點也不矮。實際上,拿破崙的身高,157公分,是在法國舊的度量制下測量得出的結果。用現在的標準來測量,拿破崙身高為167公分,在他那個年代也不算矮個子。
  • 量子力學的顛覆性究竟有多大?
    有個叫做拉普拉斯的數學家出版了巨著《天體力學》後,把這本書獻給拿破崙。拿破崙看完就問他,為何在書中一句也不提上帝?拉普拉斯說,陛下,我不需要那個假設。這裡多補充一句,決定論是不帶任何貶義的,它是一種觀念,任何人都有權力相信或者不相信。其實愛因斯坦就是一個堅定的決定論支持者,除了他之外,還有薛丁格,德布羅意等人。當然,我們說到的拉普拉斯也是決定論的支持者,所以他開始開動腦,提出了一個思想實驗,也被叫做:拉普拉斯妖。拉普萊斯妖是和我們熟知的薛丁格的貓齊名的物理學幾大神獸之一。
  • 愛因斯坦晚年發現什麼?為啥說:一切都是安排好的?想表達什麼?
    難道愛因斯坦晚年發現了什麼?覺得一切都是註定?但後來量子力學越來越詭異,最著名的就是微觀粒子的不確定性,包括位置和動量的不確定性,以及時間和能量的不確定性,瞬間一個確定的宇宙變得不可預測!看了上文,你覺得愛因斯坦能接受這種說法嗎?老了老了,世界觀崩塌了。
  • 什麼是量子糾纏?為何連愛因斯坦都無法接受它的存在?
    什麼是量子糾纏?為何連愛因斯坦都無法接受它的存在?在同源情況下的兩個微觀粒子,它們之間將存在著某種糾纏關係,並且兩者之間,無論相隔多遠,都會一直保持這類糾纏關係,也就是說,當一名人類對一顆粒子進行幹擾時,另一顆粒子也將心領神會,值得一提的是,量子糾纏現象是也是幾十年以來,科學界中最重大的發現之一,當你還未意識到量子糾纏的可怕之處,它就已經對哲學界、科學界,甚至是各大宗教給予了無情的重擊,也對西方主流的科學理論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因為量子糾纏中,有同源的兩個粒子無論相隔多遠
  • 量子力學的三大階段性
    但是,量子力學卻需要先解薛丁格方程,知道波函數有多少成分被反射,多少成分可以穿透,然後報告粒子在勢壘右邊檢測到的機率。至於粒子究竟如何運動,量子力學則根本不回答。「量子糾纏態」最能夠反映兩種邏輯的區別。在愛因斯坦等提出的著名的EPR實驗裡,愛因斯坦從經典力學的觀念出發,認為兩個粒子分開之後,其中一個粒子的測量結果不再依賴於另外一個粒子的狀態。
  • 富蘭克林不應被遺忘
    富蘭克林不願意接受傳統的女性化。她離開劍橋從事煤炭工作的一個原因是她的博士生不喜歡她,並且相信女人總會比男人少。當她於1951年在倫敦國王學院被聘用從事DNA工作時,她與研究員莫裡斯威爾金斯發生了衝突,莫裡斯威爾金斯認為她是他的助手,而不是他的同事。之後,他們的關係變得越來越糟,他們一起工作的時間越長。
  • 愛因斯坦算不算是量子力學的奠基人之一?
    可能很多人都知道愛因斯坦和量子力學的旗手玻爾之間的爭論,也聽說過他的不相信「上帝在擲骰子」,如果只看這兩點,容易讓人錯誤的認為愛因斯坦不是量子力學的奠基人之一。其實愛因斯坦對量子力學的建立有著巨大的貢獻,包括量子力學的奠基。
  • 量子力學中的物理實在觀是怎麼樣的?
    愛因斯坦認為,如果一個物理理論是完備的,那麼物理實在中的每一個要素一定能夠在這個理論之中擁有它的對應描述量,也就是這裡頭的可觀測量。如果不對體系進行任何幹擾,我們去測量這個體系或者這個物理客體的某個對應物理量,這個物理量應該給出一個確定的值,不然它就缺少了物理實在中的那個對應要素,從而物理實在的完備性就被打破,愛因斯坦認為這是不可接受的。
  • 這背後究竟有什麼秘密?
    這背後究竟有什麼秘密?科學探索之路是一條永無止境的路圖,就算如今人類的科學技術已經非常高級了,但是對於科學的闡述和了解,依然還是停留在最淺薄的層次,所以人類的未來任重而道遠。當今世界上最讓科學家們感到非常無力的一個領域,可能就要收到量子領域了,甚至有科學家們認為量子力學如果被證明,可能人類的一生就好意義了,這究竟是為什麼呢?這背後又有怎樣的秘密呢?
  • 量子力學的誕生
    年輕人們不滿足於這種不系統的量子模型,開始探索更為根本的理論。海森堡與薛丁格就是這個背景下各自開展了開創性工作,在1925-1926年分別為量子力學取得突破性進展。不過,對於當時的物理學家來說,這個新體系是如此奇怪,他們追問海森堡「它的物理意義是什麼」。海森堡回答:所謂「意義」是不存在的,如果一定要有的話,那數學就是一切意義的所在。物理學就是從實驗觀測量出發,以龐大複雜的數學關係將它們聯繫起來的一門科學。
  • 《經典閱讀》中學生推薦——《愛因斯坦傳·天才的一生》
    相對論究竟是什麼,真的有那麼偉大嗎?他被提名了14次諾貝爾獎,卻又獲獎幾次?他真的差點當上總統嗎?太多太多,關於愛因斯坦,你知道的,你不知道的,都可以在本書中找到答案。近270張珍貴歷史照片(大部分為初次發布),12開超大方開本,適合兒童閱讀習慣,帶來前所未有閱讀體驗,宛如置身於史詩級電影,隨時空穿梭,看波瀾壯闊。
  • 你還相信愛因斯坦反對量子力學?那你根本不懂「上帝不擲骰子」是什麼意思
    撰文 喬治·馬瑟(George Musser) 翻譯 韓冬上帝不擲骰子——愛因斯坦的名言中很少有哪句話像這句被引用得如此之多。人們自然而然地把這句名言當做是他斷然否定量子力學的證據,因為量子力學把隨機性看作是物理世界的內稟性質。放射性原子核的衰變是自發產生的,沒有任何定律能告訴你何時或是為什麼發生。
  • 牛頓、愛因斯坦以及量子力學中的時空
    如果把宇宙中的一切物體移走,那宇宙還剩下什麼?什麼都沒有?不,還有空間!空間也是一種實際存在的事物。空間看不見摸不著,卻是真實存在著,而且廣泛存在著。即便是組成物質的原子,它的絕大部分也是由虛無的空間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