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力學是如何拯救愛因斯坦的自由意志的?

2020-12-03 老胡說科學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是量子力學中不確定性的批評者,他有句名言:「上帝不玩骰子!」光子和電子的量子力學中的不確定性不同於物理學家所稱的經典世界中的不確定性。這一切都與貝特曼的襪子這一奇特的案例有關。

尼爾斯·玻爾和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對量子力學的爭論是很激烈的。一隻襪子顏色的不確定性是經典不確定性的一個例子。我們假設,根據貝葉斯模型,抽屜裡有一隻紅色的襪子和一隻綠色的襪子,如果抽出一隻襪子是綠色的,那麼另一隻就不是綠色的。因此,它減少了另一種顏色的不確定性。如果我們知道他抽屜裡所有可能的襪子顏色,我們就能給出確切的概率。例如,如果有6隻六種顏色的襪子,如果我們抽出一隻綠色的襪子,那麼下一次抽出紅色襪子的概率是1/5。

在我們看它之前,它是一個「隱藏變量」,它有一個我們還不知道的明確的值。所有經典的不確定性都包含隱變量。有些我們永遠無法知道,因為它們無法測量,就像地球上每個空氣分子在同一時間的位置一樣。然而,地球上的每個空氣分子都有一個確定的位置,我們可以建立模型來做出這個假設,並告訴我們一些關於天氣的有用信息。

1934年,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厭倦了量子力學。尼爾斯·玻爾和維爾納·海森堡關於量子波函數不確定性原理等奇異概念的理論席捲了整個物理世界。就愛因斯坦而言,量子力學要成為宇宙的「完整」理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問題是量子力學是用數學表達的,不符合我們用來討論貝特曼的襪子的隱變量的概念。相反,它表明,在量子宇宙中,如果我們看到一隻襪子是綠色的,另一隻襪子不一定要有特定的顏色。根本沒有隱藏的變量,但是所有的可能性都是相互「疊加」的,這意味著它們都作為現實同時存在,直到其中一個被觀察到,然後所有其他的現實都消失了。這在當時被稱為波函數崩潰,但現在通常被稱為疊加損失或量子退相干。

更糟糕的是,這表明,對於量子態的貝特曼來說,如果我看到他的一隻襪子在瑞士是綠色的,那可能會影響他的同事史密斯教授在加利福尼亞穿著的襪子的顏色,而兩者之間沒有任何聯繫,增加了史密斯襪子不會變綠色的可能性。第二種觀點被稱為「幽靈般的遠距離作用」,它允許各種各樣的不確定性,即觀察是「相關的」,這意味著一種可能性取決於另一種可能性。就好像宇宙中的一切事物在被觀察到之前都是直接與其他事物聯繫在一起的。

1935年,愛因斯坦與普林斯頓高等研究所的波多爾斯基和羅森合作發表了一篇論文,這篇論文因提出了愛因斯坦-波多爾斯基-羅森悖論(EPR悖論)而在物理學家中聞名。在這篇文章中,科學家們建議做一個實驗,讓兩個粒子A和B相互作用,然後分離。然後你可以測量一個粒子並推斷出另一個粒子的狀態而不需要測量它。作者們並沒有就這實際上意味著什麼達成一致,只是認為這是量子力學的問題。波多爾斯基認為它違反了海森堡的不確定原理,即你不能同時測量量子的位置和動量。尼爾斯·玻爾回應說,這是一個粗略的論點。愛因斯坦認為問題在於,取決於如何測量粒子A,粒子B的實際狀態會受到影響。愛因斯坦的理論要深刻得多,因為不僅測量A的方式會影響B的狀態,你測量B的方式也會影響B的狀態。

第一個問題,即如何度量A對B的影響,稱為非局部性,因為你對A在A點的測量導致了B點的變化。第二個問題違反了愛因斯坦所稱的「現實主義」,即粒子有明確的隱藏變量。如果你測量B的方式改變了你在B點的測量,那麼B就不可能有一個隱藏狀態。相反,現實本身是對您進行度量的方式作出響應的。

經典理論中,每個光子都有一定的位置和性質。量子物理學隱含的客觀現實的缺乏冒犯了愛因斯坦根深蒂固的哲學。愛因斯坦提出了廣義相對論,這一理論解釋了引力,不僅是恆星和行星如何運動的理論,而且是對空間和時間的描述。在他的理論中,時間和空間沒有區別,因此,過去和未來就像建築中的水泥一樣,是固定不變的。愛因斯坦是哲學家所說的永恆論者。他的哲學不允許任何形式的自由意志。作為交換,它承諾過去和未來總是「在某處」。庫爾特·馮內古特基於這種永恆主義的視角寫了一部小說,名為《五號屠宰場》。在這部小說中,一個人在時間上變得「不受束縛」,在他的生命中穿梭,能夠見證其中的一切,但無法改變發生的任何事情。如果你是一個永恆論者,你相信人類只是現實的見證者,而不是真正的參與者,我們影響事件的能力是一種幻覺。

如果量子力學允許愛因斯坦所指責的那種「擲骰子」的上帝存在,那麼這可能意味著未來並不是真的「存在」,而是在他擲骰子的時候才出現的。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愛因斯坦的水晶時空也就到此為止了。相反,宇宙將是隨機展開的,沒有預定的未來。

對於愛因斯坦來說,每一時刻,每一件事都像牆裡的石頭一樣被小心翼翼地放置在時空裡。許多物理學家,如玻爾,並不接受愛因斯坦的觀點。事實上,他們更喜歡這樣的宇宙,在這個宇宙中,時間不僅僅是一個空間維度,一個宇宙實際上在變化和進化,即使它是隨機的。然而,物理學家也沒有完全接受量子不確定性的工作原理與經典不確定性不同。上世紀50年代,大衛玻姆創立了一個成功的理論,可以解釋一些帶有隱變量的量子幽靈現象,但他的理論只有在探測器彼此垂直放置的情況下才會奏效。

1964年,當約翰·貝爾考慮到玻姆沒有考慮得更普遍的情況時,愛因斯坦的宇宙最終崩潰了。他注意到,在量子測量中,你得到的概率與你預期的結果之間存在差異,如果它們像貝特曼的襪子一樣的話。他把它寫成了一個數學定理,實驗人員可以用它來確定量子力學是否真的像看起來那樣「令人毛骨悚然」。1981年,他發表了一篇名為《伯特曼的襪子和現實的本質》的論文來解釋他的定理。

街上的哲學家沒有上過量子力學的課程,對(愛因斯坦-波多爾斯基-羅森)的相關性相當不以為然。他可以舉出很多日常生活中類似的例子。人們經常提到貝特曼的襪子。貝特曼博士喜歡穿兩隻不同顏色的襪子。在某一天,他的襪子會是什麼顏色是很難預測的。但是當你看到第一隻襪子是粉紅色的,你就可以確定第二隻襪子不是粉紅色的。對前者的觀察和對貝塔曼的了解,直接提供了關於後者的信息。品味是無法解釋的,但除此之外,這裡沒有什麼神秘可言。

約翰·貝爾發明的現在被稱為貝爾不等式或貝爾定理,它表明量子測量確實與經典測量不同。實際上,除了在某些人為的情況下,沒有任何方法可以證明在測量粒子A之前,粒子B具有確定的狀態。

量子圖是將光子塗抹在一個概率場上。它們的所有屬性、位置、動量、自旋、極化等等在測量之前都沒有具體的值,而且,並且在測量它們時,如何測量會影響可能的結果。

從哲學上講,我認為量子的不確定性告訴我們,現實比它看起來要神秘得多。在宇宙中,所有的狀態都存在並且是預先確定的,很難為自由意志的概念辯護,這就是愛因斯坦不相信自由意志的原因。我們生活在一個觀察行為決定現實本身的宇宙中。雖然這並不能證明自由意志一定存在,但它確實為我們的選擇確實影響未來的可能性打開了大門。到目前為止,多虧了約翰·貝爾,自由意志遠離了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但誰能說未來會怎樣呢?

相關焦點

  • 自由意志與量子力學:如果人有自由意志,那麼亞原子粒子也有
    原標題: 自由意志與量子力學:如果人有自由意志,那麼亞原子粒子也有 上面這句話,並不是什麼哲學家憑空想像出來的理論,也不是科幻小說家的精彩幻想,而是一個名為「自由意志定理」的數學定理!這篇名為「The Free Will Theorem」的論文,在2006年由John Conway和Simon Kochen發表。
  • 愛因斯坦反對量子力學是誤解
    多年以來,愛因斯坦的話已經成了他反對量子力學及其隨機性的標誌,但人們其實誤解了他。但是歷史上的哲學家已經假定非決定論是人類自由意志的先決條件。要麼我們都是發條裝置中的齒輪,那麼所有事情都是註定的;要麼我們是自己命運的主宰,那麼宇宙終究不是決定論的。分清這種二元對立有非常實際的現實意義,它可以幫助社會來決定人應該為自己的行為負多大的責任。關於自由意志的假設在我們的法律制度中隨處可見:要指控一個人犯罪,這個人一定得是有意而為之。
  • 人類是否有自由意志?量子物理學可給出答案
    大多數人相信人類具有自由意識。法律和道德讓人們對他們的行為負責,就好像他們是出於自己的自由意願而決定採取這些行為一樣。如果愛因斯坦並沒有真正做出他的發現,但他的大腦卻不可避免地做出了這些發現,那麼他真的配得上諾貝爾獎嗎?
  • 科學匯|潘建偉給中學生上的物理課:愛因斯坦的好奇心和量子力學
    既然萬事萬物的運行軌跡都能精確預言,那麼人類還有沒有自由意志?一個人的命運是不是註定的?就像我們看一部電影,觀眾的任何行為都改變不了電影的結局。作為一個人,內心深處多半不相信世界是決定論的。霍金講過一句話:「即使是相信一切都是上天註定的人,在過馬路的時候也會左右看一看,以免被車撞到。」
  • 科學匯 | 潘建偉院士給中學生上的物理課:愛因斯坦的好奇心和量子力學
    既然萬事萬物的運行軌跡都能精確預言,那麼人類還有沒有自由意志?一個人的命運是不是註定的?就像我們看一部電影,觀眾的任何行為都改變不了電影的結局。作為一個人,內心深處多半不相信世界是決定論的。於是我們可以提出兩個問題:第一,這個世界到底是決定論的,還是本質上是不確定的,以至於我們可以有自主意識和自由的思想?第二,假如本質上不確定,如何從物理學上證明這一點?我們可以用物理實驗來說明這個問題。光的雙縫實驗,很多同學在中學物理課裡學到過。一束光在穿越兩個細縫以後,會出現明暗相間的幹涉條紋。這種現象,是「波」的典型特徵。
  • 你還相信愛因斯坦反對量子力學?那你根本不懂「上帝不擲骰子」是什麼意思
    大腦中原子的運動方式可以是完全確定的,而我們依然可以享受行動的自由,因為原子和能動性是在不同層次上運作的。類似地,愛因斯坦就是試圖尋找一個決定論的亞量子層次,同時保證量子層次仍然是概率性的。愛因斯坦反對的是什麼愛因斯坦怎樣被貼上了「反量子力學」的標籤,和量子力學本身一樣是個巨大的謎團。
  • 愛因斯坦錯了?史上最大貝爾實驗再度驗證他始終不滿意的量子力學
    在客觀實在性的問題上,相比經典物理,量子力學認為一個獨立於觀察者的世界是不存在的,所謂的現實在被觀察前都是不可描述的。而在第二個問題,「非局部性」上,量子力學中的「糾纏」能違背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允許處於一個時空的事件能瞬間影響處於另一個時空的事件,而在相對論中,光速才是宇宙中的最快速度。
  • 量子力學是如何改變時間軸的?解決時間悖論問題
    在這種解釋中,你有自由意志。:(a)自由意志是存在的,但是宇宙通過改變你無法控制的環境來加強一致性,使你的行為無害,或者(b)沒有自由意志存在,你採取的每一個行動都完全是預先決定的。然而,你可以認為,由於量子波函數的性質,量子力學的任何解釋都可以解決這個悖論。畢竟,解釋是理解測量的方式,而不是預測理論。每一種量子解釋都假設同樣的預測。
  • 中科大實現基於人類自由意志的量子非定域性檢驗
    本報合肥5月13日電  (記者孫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日宣布,該校潘建偉院士團隊在國際上首次實驗實現了基於人類自由意志和超高損耗下的貝爾不等式檢驗,並在此基礎上開展全球合作,利用超過10萬人的自由意志產生的隨機數進行了量子非定域性檢驗,相關成果5月10日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自然》
  • 如果量子力學理論是對的,是否意味著人生真的是毫無意義?
    埃弗雷特針對量子力學怪異的疊加態提出了平行宇宙,先不說這個理論有點東方夜譚,但最起碼錶達了微觀世界是有多種可能的。你有可能發揮失常名落山,也有可能在另外一個宇宙超常發揮金榜題名。而在愛因斯坦與波爾的量子觀中並不贊同平行宇宙,當然大部分人都不贊同。那麼在這個獨一無二的宇宙中事態該如何發展?
  • 神問答|如果量子力學是對的,人生是否毫無意義?
    導語:如果量子力學是對的,人生是否毫無意義?關於「如果量子力學是對的,人生是否毫無意義?」這個問題,小編整理了多個來源的用戶回答,供大家更全面的了解。正是量子力學的種種發現給我們自由意志是否存在帶來了一線生機。按照經典物理學的觀點,包括愛因斯坦相對論的世界觀,世界是具有確定性的。換句話說,從宇宙大爆炸那一刻開始,所有的初始條件確定了,物理規律也是確定的,那麼其後整個宇宙演化過程就是一個按照物理規律自動運行的過程。也就是說,世間的萬物都是命定的,我們所有的所謂自由意志都只是一種幻象。拉普拉斯妖就是從一個角度討論這個問題的。
  • 愛因斯坦攻擊量子力學所憑何據?
    .但在EPR的論文中,愛因斯坦已經不懷疑這一點,而是評點了量子力學的完備性.從此之後,愛因斯坦對量子力學就一直了採取一種超然態度:我不帶你們玩兒! 二,EPR佯謬所暗含的量子力學「不自洽」在量子力學中,同一粒子的位置x和動量p不能同時確定值,但兩個粒子的如下力學量X≡x1-x2,P≡p1+p2是相互對易[X, P]=0可同時取確定值.設這個態中讓X=a, P=0.這個圖像在經典力學中匪夷所思:兩個粒子的動量相反,如何能保持位置差不變?
  • 量子真的具有自由意志嗎?對普林斯頓大學康韋教授理論的信息重構
    普林斯頓大學的康韋(John Conway)和寇辰(Simon Kochen)教授在2006年提出了自由意志定理,被學界看作是結合了寇辰和史拜克早前的工作與貝爾不等式思路的產物。康韋和寇辰於2009年發表了一個改進和加強了的版本,即:如果人類擁有自由意志,則基本粒子也有。
  • 愛因斯坦對量子力學的四大貢獻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開創了物理學的新紀元,但愛因斯坦對量子力學的貢獻卻並非所有人都理解 愛因斯坦無疑是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他的相對論開創了物理學的新紀元。但愛因斯坦對量子力學的貢獻卻並非所有人都理解,甚至有人認為愛因斯坦是極力反對量子力學的。那麼,愛因斯坦對量子力學的貢獻究竟有哪些?
  • 量子力學與自由意志,命運能否通過努力而改變
    我們的意志是自由的嗎?這似乎是一個無聊的問題,但認真思考確是一個很複雜也很重要的問題,表面上看起來,我們都能夠根據自己的意志而生活,能夠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但事實上真是如此嗎?如果這個世界上沒有量子力學這種東西,那麼我們對上面的問題一定會得到一個否定的回答,那就是人類的意志並不是自由的,一切都是已經定好了的。為什麼這麼說呢?
  • 網友問:愛因斯坦是量子力學的創始人,最後為何又反對量子力學?
    愛因斯坦當初並不反對量子力學,而是反對量子力學的根本哈根詮釋中,那種模稜兩可的詮釋。愛因斯坦是量子力學的創始人之一,他解釋光電效應的論文還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量子力學本是一個泛概念,在量子力學誕生之初,波爾等人建立起來的量子力學系統稱為根本哈根詮釋。
  • 中科大實現基於人類自由意志的量子非定域性檢驗—新聞—科學網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教授及其同事彭承志、印娟、張強、陳宇翱等組成的研究團隊,在國際上首次實驗實現了基於人類自由意志和超高損耗下的貝爾不等式檢驗。他們在上述研究成果中,首先提出了基於人類自由意志、在地球-月球之間開展貝爾不等式檢驗的方案,發展了GHz亮度的糾纏源和高時間分辨探測系統,實現了超高損耗下的人類自由意志參與的貝爾不等式檢驗,該成果於4月5日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在此基礎上,他們進一步與世界上多個研究小組合作,通過「大貝爾實驗」(Big Bell Test)國際合作的方式,利用超過十萬人的自由意志產生的隨機數進行了量子非定域性檢驗
  • 愛因斯坦尚未統一電磁力,量子力學就橫空出世了
    量子力學誕生愛因斯坦最初的統一之夢尚且只局限在統一引力與電磁力,然而這兩種力尚未完成統一,物理史上一場更加翻天覆地的新理論誕生了,它就是量子力學。無論是相對論還是電磁理論,都無法解釋原子裡面各種微觀粒子的運動。正是在這種環境下,量子力學誕生了。
  • 粒子有自由意志嗎?科學家大膽設想,引爭議不斷!
    人類是有思想和語言的,因此有人認為人類是有自由意志的,但是很多沒有生命的物質是不具備的。但是最近有科學家認為,即使是一些無生命物質,也是擁有自由意志的。這是真的嗎?科學家認為粒子存在自由意志一位美國的科學家認為,世界上的所有生物本質上都是有亞原子粒子組成的,人類也不例外,既然人可以擁有自由意志,那為什麼亞原子粒子沒有呢?因此所有的亞原子粒子都應該具有自由意志才對。
  • 愛因斯坦與量子力學所展現的微觀實用性
    問題在於,如何協調日常生活的宏觀經驗,與量子力學所展現的微觀實在性。我們已經習慣於生活在這個物理性質至少看起來穩固而可靠的世界上。儘管有時不得不屈服於各種各樣的經濟或突發事件的反覆無常。你不用擔心你現在呼吸進去的空氣的原子,會因其量子性質而突然解體,然後出現在我們看不到的月球那一面,並重新組合起來,且留下你氣喘籲籲的呼吸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