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錯了?史上最大貝爾實驗再度驗證他始終不滿意的量子力學

2021-01-21 DeepTech深科技

加入DeepTech讀書會聽更多科技好書


當量子力學在近一個世紀前首次被發現時,它顛覆了人們此前對宇宙的兩個基本假設,一個是客觀實在性(realism),一個是「非局部性(non-locality)」。


在客觀實在性的問題上,相比經典物理,量子力學認為一個獨立於觀察者的世界是不存在的,所謂的現實在被觀察前都是不可描述的。而在第二個問題,「非局部性」上,量子力學中的「糾纏」能違背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允許處於一個時空的事件能瞬間影響處於另一個時空的事件,而在相對論中,光速才是宇宙中的最快速度。


由於發現了光量子,愛因斯坦被認為是量子理論的創建者之一,但愛因斯坦對後來的量子力學並不滿意,並認為量子力學理論不完整,簡單的一句話是——「上帝不丟骰子」。在他看來,量子力學的概率特徵是其理論不完備的表現,愛因斯坦生前曾一直並堅信其背後一定有著更為深層的物理原理能對此給出解釋,直至他於 1955 年去世,問題也仍未得到解答。


但是,迄今為止最為宏大的貝爾實驗再次驗證了量子力學的可靠性:圍繞量子力學中頗為關鍵的一個漏洞——選擇漏洞,一個國際小組將他們的貝爾實驗「外包」給宇宙,讓宇宙參與生產隨機數,以獲取最大的隨機性。


除此之外,中國科技大學的潘建偉所領導的中國團隊也在他們的實驗中對包括選擇漏洞在內的量子力學所有三個漏洞都做了一定的探索。


這些實驗或許很快就能證明,整個世界或許都遵循著這一愛因斯坦生前並不喜歡的理論。



(來源:Quanta Magazine)


量子力學「填不完的漏洞」


在檢驗量子力學上,一個很有名的實驗是貝爾實驗,其發起人是北愛爾蘭理論物理學家約翰·貝爾。


1964 年,約翰·貝爾終於為實驗學家們提供了一種可行的量子力學檢驗方法。在貝爾實驗中,由一個糾纏光子源分別向愛麗絲鮑勃兩個接收者發送光子,每個觀察者獲得這對糾纏光子中的一個。愛麗絲和鮑勃將分別測量所接受光子偏振性(極性),然後對比測量結果來判斷兩個測量結果之間是否存在相關性。


在大多數貝爾實驗中,這一特定量子屬性都被選為了「某一特定有效方向上的極化」。


經典物理認為兩個光子的測量結果間沒有任何聯繫,在貝爾實驗中,任何認可真實性和局部性的理論都預測測量結果間的相關性存在一個最大值。而量子力學的非局部性則允許測量間的相關性超出這一最大值。


首個較為完整的貝爾實驗於上世紀 70 年代被完成,結論是客觀實在性和局部性的崩塌,量子力學獲得勝利。



(來源:Resonance Science Foundation)


但這些早期貝爾實驗不能完全排除「隱藏理論」的存在。例如,如果進行實驗的兩人,愛麗絲和鮑勃相距不夠遠,以光速傳播的「隱藏」影響就可能會導致愛麗絲的測量結果對鮑勃的測量構成影響。


除了剛才所提到的局部性漏洞,早期貝爾實驗還存在一個抽樣漏洞和一個選擇漏洞。抽樣漏洞指的是假如愛麗絲和鮑勃使用的探測器效率很低,僅能檢測到一小部分光子,實驗結果就可能會產出一個本不存在的相關性,而選擇漏洞則與愛麗絲和鮑勃選擇的測量設定是否完全獨立有關,因為哪怕是一丁點的選擇相關性都會摧毀實驗的完整性。


雖然在 2015 年有一系列實驗稱它們通過將愛麗絲和鮑勃在太空中分開足夠遠的一段距離,並為觀測者分配備高速隨機數字生成器和高效探測器成功填補了上述三個漏洞,並得出結果表明量子力學依然正確。


但澳大利亞國立大學(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的 Michael Hall 早在 2011 年就已提出「隨機數生成器可能在效果上不足以填補選擇漏洞」,認為如果隨機數生成器和光子發射源在過去通過某種隱藏機制進行過交互,觀察者的測量設定,甚至光子本身的一些屬性就會因此受到影響,進而使實驗觀測到一些本不該存在的相關性。


西班牙光子科學研究所(Institute of Photonic Sciences)的 Morgan Mitchell 說:「當時,如何能確保隨機數生成器與光子源間未存在過關聯成了業界的一大難題,甚至給人一種『選擇漏洞或許根本就無法填補』的感覺。」


但 Mitchell 和同事後來提出了一個具有創新性的可能解決方案:將測量設定的選擇外包給玩視頻遊戲玩家。在「大貝爾實驗(the Big Bell Test)」中,每個遊戲玩家都需要快速生成 0 和 1 的序列,科學家會用機器學習算法則會嘗試預測玩家的選擇,按生成序列的可預測性給出玩家的得分(越不可測得分就越高)。


2016 年 11 月 30 日,大約 10 萬名玩家在遊戲中生成了近 1 億個隨機數字,這些數字被傳給了全球各地的 13 個不同版本的貝爾實驗。



圖丨the Big Bell Test(來源:the Big Bell Test)


而正如大貝爾實驗團隊於今年年初所透露的那樣,所有的實驗結果都表明量子力學成立。Mitchell 說:「如果人類有自由意志,那大貝爾實驗就已經填補了選擇漏洞。」


然而,人有自由意志是一個極為哲學的假設,眼下並不可靠,但也確實有一個辦法能繞開這個問題。


時空中的每個事件,例如愛麗絲和鮑勃進行測量,都有一個「過去光錐(past light cone)」:一個時空體積,一個以小於等於光速的速度傳播,能影響事件結果的「隱藏因素」,而通過儘可能地降低用於生成測量設定的隨機事件與過去相關性,也就是儘可能的縮小「過去光錐」的體積,我們便能繞過自由意志的假設,以一種相對可靠的方法填上選擇漏洞。



這便是麻省理工學院的 Andrew Friedman、David Kaiser 和哈維姆德學院(Harvey Mudd College)的Jason Gallicchio 所提出的一個替代方案。


 David Kaiser 說:「我們試圖將隨機數生成工作外包給宇宙本身,以獲取最大的隨機性。」


宇宙生成的實驗


他們所進行的這個實驗是迄今為止最大的一次量子力學檢驗實驗


實驗計劃用 6 臺望遠鏡和一系列光學設備收集由一些星繫於數十億年前所發出的光,將驗證範圍擴大至了整個宇宙時空,進而判斷愛因斯坦生前的著名觀點,「量子力學的怪異之處不過是因為我們的認知還不完整」是否正確。


這個方案的設想很簡單,但也很激進。


愛麗絲和鮑勃可以用望遠鏡接收由遙遠天體所發出的光子,並利用每個光子的顏色屬性為生成決定測量設定的隨機數字。例如,較閾值波長更紅的光子可在兩個極化方向中的一個方向上觸發測量,而較閾值波長更藍的光子則可在另一個方向上觸發測量。通過使用宇宙本身的光子來設定測量參數,並證明量子力學依然有效,我們便能證明在光向地球傳播的過程中沒有任何「隱藏因素」能影響測量的設定。


為了將這一設想付諸實踐,Kaiser 和同事與博士生 Dominik Rauch 的主管、奧地利量子光學和量子信息研究所的 Anton Zeilinger 合作進行了多次嘗試。在第一次實驗中,他們將糾纏光子源放置在了維也納 Boltzmanngasse 研究所的屋頂上,而愛麗絲和鮑勃則分別位於兩座建築中。鮑勃在自然資源和生命科學大學(University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Life Sciences,)的五樓,位於光子源以北約 1150 米,愛麗絲位於奧地利國家銀行的九樓,位於光子源以南約 550 米。


圖丨自然資源和生命科學大學(來源:自然資源和生命科學大學)


每當夜晚降臨,位於兩地的研究人員就會用小型望遠鏡分別觀察天空中南北兩個方向上的恆星,而望遠鏡所收集到的光子信息則會被光纖傳給一個能測量波長的儀器,如果光子的波長小於 700 納米,儀器會以一種方式生成結果(比如生成數字 1),反之亦然,進而根據天體所放出的光子隨機生成 0 和 1 來設置測量參數。


而與之前所有的實驗一樣,維也納屋頂實驗(the Vienna rooftop experiment)也表明量子力學正確,以及在光子到達地球的 600 年左右的時間裡不存在能對觀測設定構成影響的「隱藏因素」。


(來源:麻省理工科技評論)


但 Kaiser 和同事原本所提出的計劃較維也納屋頂實驗要更為宏大,想用距地球數十億光年的類星體作為隨機數生成器。


研究團隊成員,Thomas Scheidl 說:「類星體是離我們最遠的物體之一,其光強可讓它被光學望遠鏡觀測到,但我們需要更大的望遠鏡才能進行試驗。」


與維也納屋頂實驗一樣,新的實驗也需要三個不同的地理位置,用以安置位於兩地的愛麗絲和鮑勃,以及位於他們之間的糾纏光子源。


位於 La Palma 的 Roque de los Muchachos 山頂上建有大型望遠鏡,對實驗來說有著近乎完美的配置。愛麗絲會用義大利的伽利略國家望遠鏡(the Galileo National Telescope)收集光子,鮑勃會用由荷蘭、西班牙和英國聯合資助的 William Herschel 望遠鏡收集光子,而一個放有用於產生糾纏光子對的光學儀器,由貨櫃製成的臨時辦公室則位於斯堪地那維亞北歐光學望遠鏡的停車場上,這個位置幾乎正好在愛麗絲和鮑勃中間,與二者分別相距約 500 米。


實驗中,愛麗絲和鮑勃所觀察的類星體分別距地球 78 億光年和 122 億光年,研究人員總共收集並分析了近一萬八千對光子的數據,結果又一次表明了量子力學是正確的。


圖丨位於加那利群島拉帕爾馬的義大利伽利略國家望遠鏡(來源:哈佛 - 史密森尼天體物理中心)


如果愛因斯坦的假象宇宙真的存在,那它可能還不在我們的搜尋範圍內


由於兩個類星體在天空中處於不同的方位,它們的過去光錐在僅重疊了約 131.5 億光年,排除了 96% 的可能「隱藏因素」影響。


Kaiser 說:「實際上,它們的過去光錐一直延伸至了宇宙誕生時的大爆炸。」


圖 | (來源:麻省理工科技評論)


但問題仍然存在,儘管實驗解決了局部性漏洞問題,並將選擇漏洞問題最小化,抽樣漏洞依然存在。


實驗需要通過空氣將光子從光源傳輸到 Alice 和 Bob,這意味著需要足夠多光子才能保證探測器的檢測率達標。Kaiser 說:「我們甚至都沒能嘗試著去填補抽樣漏洞。」


與此同時,由 Zeilinger 的前學生、中國科技大學的潘建偉所領導的中國團隊在他們的實驗中對所有三個漏洞都做採取了一些措施。


他們通過用光纖將糾纏光子從光子源傳輸給位於上海郊區的愛麗絲和鮑勃,進而最大限度地減少光子的損失,並用距地球約 11 光年的恆星所發出的光產生隨機數用以設定觀測參數,其結果也表明量子力學是正確的。


目前,兩個團隊正在考慮如何進一步控制漏洞對實驗結果的影響,例如通過用由大爆炸產生,來自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光子設定觀測參數。Kaiser 說:「這是一個十分誘人但又很暗實現的設想,要知道,宇宙中沒有比背景輻射更老的光子了。」


雖然兩個團隊的實驗並不能完全肯定的說愛因斯坦的想法是錯的,但大多數物理學家都已對量子力學的可靠性形成了一種共識,並不會對實驗結果感到驚訝,可他們也並不排除愛因斯坦正確的可能性,只是如果愛因斯坦所設想的宇宙假如真的存在,它現在應該已經被排擠到了宇宙的一個小角落。


有關量子力學的疑問可能還會跟以前一樣深不可測。但對 Kaiser 來說,這正是他們值得慶祝的原因。Kaiser 說:「我覺得現在的量子理論看起來跟以前一樣好,它依然很棒。」

 

-End-


參考:

https://www.newscientist.com/article/mg24032040-100-einstein-was-wrong-why-normal-physics-cant-explain-reality/


加入DeepTech讀書會聽更多科技好書

相關焦點

  • 愛因斯坦一生中最大的錯誤是哪個?宇宙常數還是量子力學?
    愛因斯坦犯過兩個最大的錯誤,一個是他承認的宇宙常數問題,另一個是他一起開創,但卻愛恨交加反對了一輩子的量子力學。著名的愛因斯坦研究專家亞伯拉罕·帕斯在《愛因斯坦曾住在這裡》一書中說就算1925年後,愛因斯坦改行釣魚以度過餘生,這對科學來說也沒什麼損失。下面來看偉大的愛因斯坦到底犯了多大錯,居然淪落到釣魚都沒啥影響?
  • 【蠢萌卻又智慧的荷蘭人】TU Delft攻克愛因斯坦未解難題,無漏洞驗證貝爾理論
    居然有比光快那麼多的東西,愛因斯坦表示無法接受。其實不用比光速快很多,只要有超光速的東西出現,他就會不接受。他一直無法相信量子糾纏會如此運作,他堅信,一對糾纏態的粒子更像是一雙手套。 把一雙手套分開放置於兩隻箱子中,然後一隻箱子交給你保管,另一隻箱子隨便放置在哪裡。你打開箱子,看到左手手套,那麼肯定就知道另外一隻箱子裡裝的是右手的手套。這一點也不神秘,你打開箱子,顯然不會影響到另一隻箱子裡的手套。
  • 網友問:愛因斯坦是量子力學的創始人,最後為何又反對量子力學?
    愛因斯坦是量子力學的創始人之一,他解釋光電效應的論文還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量子力學本是一個泛概念,在量子力學誕生之初,波爾等人建立起來的量子力學系統稱為根本哈根詮釋。但是在量子力學根本哈根詮釋中,是完全禁止你知道過程的,愛因斯坦正是無法接受這點,所以他非常反對哥本哈根解釋,並說出了那句著名的話——上帝不擲骰子!
  • 愛因斯坦為啥特別反對「哥本哈根學派」的量子力學觀點?
    而我們知道在宏觀世界,我們可以利用牛頓力學去預言一個物體將來某時某刻一定會發生什麼,但是為啥微觀世界就是這麼不給力,只能給我一個概率值?所以這就引發了一個爭論:量子力學到底是不是完備的,爭論的其中一方當然就是愛因斯坦、薛丁格、德布羅意等,另一方就是哥本哈根學派的波爾、波恩和海森堡等人。
  • 量子力學迫使上帝擲骰子?愛因斯坦:上帝才不帶這樣玩
    在牛頓力學統治的兩百年內,人們也只能用經典力學認識一些接近生活實際的自然現象,如果牽扯到微觀領域,也只能以牛頓力學為基礎來推測了。不對,應該是猜測了!隨著電子顯微鏡的發展,科學家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微觀世界的現象。人們猜測了分子和原子的存在,隨後得到了驗證。此後又發現了電子的存在,發現者叫湯姆森。他認為電子就像葡萄乾一樣均勻地鑲嵌在原子的內部。
  • 貝爾不等式實驗真的能證明愛因斯坦錯了嗎
    作者:亞馬遜的蝴蝶(Butterfly_of_Amazon)上一篇文章《愛因斯坦和玻爾的爭論最後誰贏了》中,物理學家們按照貝爾指出的方向做了大量的實驗,實驗結果指向愛因斯坦是錯的。寫文章的過程也是我對貝爾不等式逐步理解深入的過程。文章成稿後,我意識到還有個問題必須要解釋清楚,而這個問題,在我看過的其它科普文章中都沒有提及。
  • 量子糾纏真的能超光速傳遞信息?——愛因斯坦的EPR悖論詳解
    因此愛因斯坦認為,量子力學是不完備的,肯定在哪裡存在問題或未知因素。玻爾等人看到這篇質疑的論文一定嚇得不輕。這其實不能怪愛因斯坦冥頑不靈,在他在世時,他所提出的EPR悖論並沒有能被實驗室通過實驗所證實或推翻,他所堅信的隱變量也從來沒有被證偽。因為沒有人能設計出一個可行方案能對其進行驗證,雖然當時已經基本沒有人懷疑量子力學的完備性。但作為一個具有獨立思維的偉大科學家,他始終堅守這自己的信念——宇宙是可理解的。
  • 世紀之戰:愛因斯坦和玻爾就「量子力學」大戰3回合,誰贏了?
    不過這次會議多少是個轉折點,愛因斯坦終於承認了玻爾對量子力學的解釋不存在邏輯上的缺陷,他的主攻方向從找出量子力學的不自洽性,轉到證明量子力學的不完備性上了。 第3回合 EPR佯謬影響深遠 1935年,這場論戰達到了它的頂峰,一篇題為《能認為量子力學對物理實在的描述是完備的嗎?》
  • 愛因斯坦算不算是量子力學的奠基人之一?
    可能很多人都知道愛因斯坦和量子力學的旗手玻爾之間的爭論,也聽說過他的不相信「上帝在擲骰子」,如果只看這兩點,容易讓人錯誤的認為愛因斯坦不是量子力學的奠基人之一。其實愛因斯坦對量子力學的建立有著巨大的貢獻,包括量子力學的奠基。
  • 為何愛因斯坦會說「上帝不會擲骰子」?這回他錯了
    這一假說解決了過去幾百年關於光的波動性與粒子性爭論,這也讓愛因斯坦成為了舊量子論的先驅者。我們之所以稱他為舊量子論的先驅是因為愛因斯坦並沒有將量子理論完全發掘出來,這就導致了後來量子論乃至量子力學的話語權都轉移到了以玻爾為首的哥本哈根學派。
  • 貝爾不等式:愛因斯坦與哥本哈根學派的最終裁決者
    愛因斯坦對海森堡的不確定性原理以及量子力學用統計或概率方法解釋波函數,和它所伴隨的非連續性波函數坍縮極為不滿,他認為這是由量子力學主要的描述方式不完備所造成的,從而限制了對客觀世界的完備認識,所以只能得出不確定性結果。所以愛因斯坦發表了這篇論文。
  • 愛因斯坦改行去釣魚,對科學也沒什麼損失,他這是犯了多大錯誤?
    愛因斯坦犯過兩個最大的錯誤,一個是他承認的宇宙常數問題,另一個是他一起開創,但卻愛恨交加反對了一輩子的量子力學。著名的愛因斯坦研究專家亞伯拉罕·帕斯在《愛因斯坦曾住在這裡》一書中說就算1925年後,愛因斯坦改行釣魚以度過餘生,這對科學來說也沒什麼損失。下面來看偉大的愛因斯坦到底犯了多大錯,居然淪落到釣魚都沒啥影響?
  • 量子力學英雄譜|玻爾茲曼|量子力學|費米-狄拉克|粒子|愛因斯坦
    曹則賢(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量子力學也是自然科學史上被實驗證明最精確的一個理論,但是量子的觀念,沒有人能夠理解。我說的沒有人能夠理解,絕不是指像我們這個層次的人,而是說連量子力學的創始人都不能理解。
  • 避免不一致思維模型——愛因斯坦晚年為何不接受量子力學
    二十世紀上半期是量子力學的誕生和成熟期,物理學家們發現,對一個量子系統作單個測量,在原則上不能得到精確的結果,而只能得到獲得某種結果的概率是多少。對於量子力學測量的上述不可精確預期性或隨機性存在好幾種不同的解釋。其中有兩個主要派別。一是以波爾為代表的「哥本哈根學派」。二是以愛因斯坦為代表的少數非正統派。
  • 愛因斯坦尚未統一電磁力,量子力學就橫空出世了
    量子力學誕生愛因斯坦最初的統一之夢尚且只局限在統一引力與電磁力,然而這兩種力尚未完成統一,物理史上一場更加翻天覆地的新理論誕生了,它就是量子力學。無論是相對論還是電磁理論,都無法解釋原子裡面各種微觀粒子的運動。正是在這種環境下,量子力學誕生了。
  • 接近神的量子力學,在中國的發展你絕對想不到
    一 貝爾實驗,將愛因斯坦請下神壇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是20世紀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雖然他的理論研究,大部分人處於看不懂的狀態,但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的大名,想必人人都聽說過。其實,量子力學的創立,也有愛因斯坦的功勞,但愛因斯坦對量子力學的一個判斷,即量子力學並不存在真正的隨機,其背後有著不為人知的「局域隱變量」,從提出來開始,就遭到了挑戰。與愛因斯坦針鋒相對的,是量子力學的另一位大佬尼爾斯·亨利克·戴維·玻爾,玻爾認為,世界上不存在「局域隱變量」,量子力學的隨機是任何手段都無法操縱的真隨機。
  • 一口氣讀懂量子力學說了什麼?
    量子力學給我們人類的宇宙觀帶來了深刻的影響,它闡述的每一條理論都那麼深刻且具有顛覆性,我們在宏觀世界根深蒂固的確定性、空間的局域性和因果論均被打破,所以我們很難想像和理解亞原子世界到底發生著什麼,本文從一枚燈泡觸發量子世界開始到驗證貝爾不等式不成立確立玻爾的勝利,簡要回顧量子革命歷史,讓你一片文章了解量子力學說了什麼?我們開始吧。
  • 愛因斯坦說過:「上帝不會擲骰子」,這一次他真的錯了
    為了研究不依賴於物質具體物性的熱輻射規律,物理學家們定義了一種理想物體—— 黑體(black body),以此作為熱輻射研究的標準物體。但現實世界不存在這種理想的黑體。瑞利-金斯公式試圖使用傳統物理理論來解釋,但是怎麼算都與實驗不符,因為實驗測量單色輻出度的數據不正確,沒有考慮到電磁波的穿透問題,誤認為探測器吸收了黑體輻射出的電磁波的全部能量。
  • 【中國科技人才】量子力學裡程碑與二次革命
    1920年代-1930年代 ,量子力學的哥本哈根解釋形成。   1920年代-1930年代,玻爾-愛因斯坦論戰。   1935年,薛丁格提出被稱為『薛丁格貓』的佯謬。   1935年,愛因斯坦等提出 EPR佯謬,對量子力學的完備性提出質疑。
  • 隱藏著量子力學的墨鏡
    在上面這問題上,貝爾不等式和馬呂斯定律代表的量子力學好像達成了哲學友誼,但是他們馬上就要撕成塑料兄弟花。這就是貝爾不等式和量子力學發生的嚴重分歧,也是愛因斯坦-波多爾斯基-羅森佯謬在21世紀對量子力學發出的又一次猛烈攻擊。所以,到底是貝爺錯了,還是量子力學錯了,這又怎麼樣呢,還影響我邊看手機邊摳腳嗎?還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