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技人才】量子力學裡程碑與二次革命

2020-12-04 中國科大新聞網

量子理論是迄今最成功的物理學理論。基於量子理論所開發出來的電腦、手機、雷射、和平利用核能和量子技術,其造福人類社會已半個多世紀。然而,有關量子世界的種種奇異特性人們依然迷惑不解,爭論不休。量子理論誕生100多年來,人們不斷追問量子理論能為人類「做什麼」,並大獲成功,而量子世界「為什麼」是這樣的卻知之甚微。最近幾十年,量子信息的發展為人類提供了探索量子世界奧秘的新原理,新方法,人們有望在量子理論誕生第二個百年內解開量子世界神秘面紗。「量子力學二次革命」的戰鼓已經敲響。這場新的革命中,除了繼續問「做什麼」,更重要是去追問「為什麼」。

 

作者簡介

   郭光燦,物理學家,中國量子光學和量子信息開創者、奠基人。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2001年郭光燦作為首席科學家申請到中國量子信息領域第一個科技部「973」項目,該項目的實施奠定了我國量子信息蓬勃發展的基礎。他組建的這支研究隊伍先後培養出5位中科院院士和十多位科技部「973」項目首席科學家。

  

郭光燦創建了中國量子信息領域第一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並帶領團隊提出「量子避錯編碼原理」、「概率量子克隆原理」,在國際上引起很大反響;提出「利用光腔製備兩原子糾纏的方案」,被201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法國科學家沙吉·哈羅徹實驗證實;研製成功國內首個光纖量子密鑰系統;實驗上首次同時觀察到光子的波動性和粒子性,挑戰玻爾互補原理設定的界限;研製成功8光子量子糾纏態,首次演示6光子糾纏的非局域性;研製成功國際上迄今性能最好的固態量子存儲器;首次在宏觀尺度無漏洞地驗證可用於判別宏觀和微觀界限的LG不等式;研究成功可同時實現快速操控和長相干時間的新型量子比特編碼等。

 

量子理論誕生背景

 

19世紀末,整個物理學界十分樂觀地認為,物理學已經發展得登峰造極,所有的物理學現象,除兩個問題以外,都可由當時的物理學理論圓滿地解釋;而這兩個例外的問題也遲早會被圓滿解釋。然而,出乎人們意料,這兩個問題後來成了「籠罩在物理學上空的兩朵烏雲」。其中一朵「烏雲」是黑體輻射所導致的「紫外災難」,正是對這朵「烏雲」的研究,催生了量子理論。另一朵「烏雲」是麥可遜-莫雷實驗導致的「以太說」破滅,而相對論的誕生讓這朵「烏雲」消失殆盡。量子理論和相對論也成為現代物理學兩大支柱。

  

普朗克於1900年提出「量子」概念,宣告「量子」時代誕生。

 

量子力學建立裡程碑事件

 

1900年,普朗克(Max Plank)假設能量的吸收和發射是量子化的,首次提出量子的概念「Quanta」,並以此解決了著名的黑體輻射問題。普朗克也因此獲得1918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1905年,愛因斯坦(A. Einstein)以「光量子」為基礎給出了光電效應的正確解釋,並進一步提出光子(photon)的概念。愛因斯坦因光電效應的理論貢獻獲得19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光電效應實驗主要由密立根(A. Millikan) 完成,他也因油滴實驗和光電效應實驗獲得192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許多量子現象被發現,量子理論逐漸被科學界所接受,包括:康普頓(Compton)散射(1927年諾獎),拉曼(Raman)效應(1930諾獎)和賽曼(Zeeman)效應(1902諾獎)。

  

1925年,海森堡(1932年諾獎), 玻恩(1954諾獎)和約爾丹(Jordan),提出矩陣動力學 (海森堡方程),這是第一個自洽的量子力學動力學方程。

  

 1925-1926年,薛丁格(1933年諾獎)提出著名的薛丁格方程用以描述波函數的動力學行為。

  

1927年,狄拉克(1933諾獎)提出狄拉克符號(量子態),以及量子態會形成希爾伯特(Hilbert)空間,並指出薛丁格方程和海森堡方程的等價性。

  

1932年,馮•諾依曼將量子力學建立在嚴格的數學框架之下。

  

1948年,費曼(1965諾獎)提出量子力學的路徑積分公式。費曼路徑積分公式不同於薛丁格方程和海森堡方程(它們是從哈密頓量出發的),它是從拉格朗日量出發,並基於作用量原理的公式。

 

量子理論基礎(解釋)裡程碑事件

  

1924年,德布羅意(1929諾獎)提出波粒二象性假說。

   1924-1925, 泡利(1945諾獎)提出「泡利不相容原理」。

   1926年,玻恩提出波函數的概率解釋。

   1927年,玻爾提出了互補原理。

   1927年, 海森堡提出了測不準原理。

   1920年代-1930年代 ,量子力學的哥本哈根解釋形成。

   1920年代-1930年代,玻爾-愛因斯坦論戰。

   1935年,薛丁格提出被稱為『薛丁格貓』的佯謬。

   1935年,愛因斯坦等提出 EPR佯謬,對量子力學的完備性提出質疑。

   1952年, 玻姆提出玻姆力學(1927年,德布羅意有類似想法)以解決傳統量子力學的不確定性問題。玻姆力學是確定性的、非定域隱變量理論。

   1964年,貝爾提出貝爾不等式,這是可以直接實驗判定的不等式,進而可以實驗區分量子力學和局域隱變量理論。貝爾不等式將量子理論基礎的哲學討論重新拉回到物理學。

   1982年,阿斯派克特( Aspect)等人首先對貝爾不等式進行了實驗檢測,實驗結果支持量子力學。

   1985年,萊格特(A. J. Leggett)和加格(A. Garg)提出L-G不等式,可用於對宏觀實在性的檢驗。

   1980年代,祖瑞克(Zurek)等將退相干理論用於解釋量子測量中的波包塌縮(1930年代,馮•諾依曼有類似的想法)。

   2015年,在不同系統中實現無漏洞的貝爾不等式檢測,實驗結果支持量子力學。

 

當前研究熱點與難點

  

量子理論是迄今最成功的物理學理論。基於量子理論所開發出來的電腦、手機、雷射、和平利用核能和量子技術,其造福人類社會已半個多世紀。然而,有關量子世界的種種奇異特性人們依然迷惑不解,爭論不休。量子理論誕生100多年來,人們不斷追問量子理論能為人類「做什麼」,並大獲成功,而量子世界「為什麼」是這樣的卻知之甚微。最近幾十年,量子信息的發展為人類提供了探索量子世界奧秘的新原理,新方法,人們有望在量子理論誕生第二個百年內解開量子世界神秘面紗。「量子力學二次革命」的戰鼓已經敲響。這場新的革命中,除了繼續問「做什麼」,更重要是去追問「為什麼」。當前科學界關注的熱點問題有如下幾個方面:

 

1.量子世界與經典世界的界限問題(薛丁格貓佯謬)

  

量子世界和經典世界遵循著不同的物理規律。然而,我們知道任意經典世界的物理系統都是由大量的微觀粒子組成。「少量」微觀粒子的行為由量子力學描述,而「大量」微觀粒子組成的經典系統卻遵循經典力學。那麼,經典世界和量子世界的界限在哪裡?更具體的問題是: 薛丁格的貓態在何種宏觀的尺度上存在?在量子世界和經典世界的邊界附近是否有新的物理?當前的實驗物理學家們正在努力製備更大的宏觀疊加態,以期對這一問題進行研究。

 

2.量子測量問題

  

 量子測量是量子力學基礎的核心問題之一。量子力學的哥本哈根解釋中,量子測量包含一個波包塌縮的過程,這一塌縮過程無法由量子動力學過程來描述。這就使得整個的量子力學需要有兩個不同的過程:么正演化和波包塌縮,這是不可接受的。更大的問題在於,對這個塌縮過程人們知之甚微。為此,物理學家們嘗試了各種能將波包塌縮過程去掉的量子測量理論,比如,退相干理論、多世界理論等。然而到現在為止,人們還沒有找到一種滿意的量子測量理論。

 

3.隱變量和非局域問題

  

量子力學測量結果的隨機性也是人們對量子力學不滿意的重要原因之一。隨機性與經典世界的實在性經驗相違背。為消除隨機性,人們就設想量子力學僅僅是一個唯象理論,它有一個更深層的隱變量理論,量子力學的隨機性是由隱變量的隨機性確定的。人們嘗試了不同的隱變量理論,比如,貝爾的局域隱變量理論和玻姆的導引波隱變量理論。人們已經發現局域隱變量理論與量子力學是不相容的,這說明量子力學是非定域的。那麼,量子力學和非定域的隱變量理論(如玻姆力學)哪個才是微觀世界更基本的理論呢?物理學家們正在設計實驗來區分和檢驗量子力學與非局域隱變量理論。

 

4.量子力學與因果律

  

因果律是公認的物理學中最重要的原理之一,狹義相對論建立了不同事件之間的因果關係。按照因果律原則,人們研究發現,不同二能級系統之間的CHSH關聯可以達到4,而量子力學所能達到的上限是。一個很自然的問題是:為什麼量子力學的關聯被限制住了?這裡面有什麼新的物理原理?人們是否能夠按這個新的原理來重構量子力學?在這方面,物理學家們已經開始了一些嘗試,比如,引入信息因果。

 

5.量子力學與相對論的融合

 

  量子力學和相對論是近代物理最重要的兩大支柱。然而,這兩大支柱之間的融合卻是當今物理學最大的困難。然而,量子信息理論的發展為這兩個理論的融合提供了契機。新的研究發現量子糾纏在空間幾何化中可能起著關鍵性的作用,量子糾纏可能是空間的起源。基於這一新的思路,物理學家們正在研究量子力學和相對論的融合問題,而且很有可能取得突破。

 

作者:郭光燦 韓永建 2016-02-22 中國科技人才

http://www.italents.cn/journal/239.html

相關焦點

  • 量子力學造就第三次科學革命,加快量子科技發展
    10月16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量子科技研究和應用前景舉行第二十四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近年來,量子科技發展突飛猛進,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前沿領域。加快發展量子科技,對促進高質量發展、保障國家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 量子力學將迎「二次革命」 科學家重新審視量子世界
    原標題:量子力學將迎「二次革命」   「自量子力學誕生以來,人們主要在做一件事:求解薛丁格方程。這促使了雷射、電晶體、核能等的產生。」中科院院士、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主任郭光燦這樣評價量子力學的第一個100年:「人們只關注能『做什麼』,不去問『為什麼』。」   然而,量子信息的發展打破了僵局。
  • 對話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校長薛其坤:量子科技革命是重大...
    描述微觀粒子的運動狀態和運動規律的學問,就是量子力學。上面提到的測不準原理和波粒二象性是量子力學的一些基本概念,這些概念很難用常識去理解。量子力學的發展歷程比較漫長,已經有110多年的歷史了。衛星從地球的某一個位置到達月球附近,其運動的軌跡在大家印象中是連續的。但是在量子力學中,描述粒子狀態的物理量的取值是不連續的,像臺階一樣。不連續的最小間隔,實際上就對應量子的概念。
  • ...拓扑打開量子力學二次革命-李政道,量子,電荷,弗蘭克·維爾切克...
    李政道研究所成立後,著力在粒子物理、天體物理宇宙學、量子科學與技術三大領域開展研究和交流,以提升我國在基礎物理及相關前沿領域的話語權和影響力。  2004年,弗蘭克·維爾切克因為在夸克粒子理論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被授予當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他的研究涉及凝聚態物理、天體物理和粒子物理等多個方面。
  • 量子力學將迎「二次革命」:追問「為什麼」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主任郭光燦這樣評價量子力學的第一個100年:「人們只關注能『做什麼』,不去問『為什麼』。」 然而,量子信息的發展打破了僵局。量子糾纏、非局域性等新概念,促使科學家開始重新審視量子世界的本質。 「新實驗方法和手段的出現,提供了更多研究量子世界奧秘的有效工具,對量子力學的基礎問題進行實驗研究成為可能。」郭光燦說。
  • 聚焦科技革命 量子科技助力醫學發展
    近年來,量子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已經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前沿領域。不久前,中共中央政治局舉行第二十四次集體學習,將量子科技提升至國家戰略計劃,強調了量子科技發展具有重大科學意義和戰略價值,將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向,要加強量子科技發展戰略謀劃和系統布局,把握大趨勢,下好先手棋。
  • 【每日科普】刷屏的量子科技究竟是什麼「棋
    近年來,量子科技發展突飛猛進,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前沿領域。加快發展量子科技,對促進高質量發展、保障國家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基於對單個量子態的操控,量子科學技術出現了新的方向和新的生命力,正在迎來持續量子革命的第二次高潮,也可以說是第二次量子革命。比如,通過用量子態作為信息的載體,量子力學不僅像以前那樣為信息技術提供硬體基礎,而且還提供了軟體基礎。
  • 從量子力學到第二次量子科技革命,「詭異」理論已接近產業化 | 新...
    中共中央政治局近日就量子科技研究和應用前景舉行了第二十四次集體學習。什麼是量子科技?其科學原理和發展態勢如何?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採訪了多位科學家。據介紹,第二次量子科技革命上世紀末興起以來,量子通信、量子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已處於產業化前夜,有望引發具有深遠影響的產業變革。
  • 從量子力學到第二次量子科技革命,「詭異」理論已接近產業化|新科普
    中共中央政治局近日就量子科技研究和應用前景舉行了第二十四次集體學習什麼是量子科技?其科學原理和發展態勢如何?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採訪了多位科學家。據介紹,第二次量子科技革命上世紀末興起以來,量子通信、量子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已處於產業化前夜,有望引發具有深遠影響的產業變革。
  • WUNP大自然體系創始人:量子科技革命將是第四次科技革命
    人類科技革命歷史,從以蒸氣機為基礎的第一次科技革命,到第二次以電力為基礎的科技革命,到第三次以電子為基礎的科技革命,到第四次是以量子為基礎的科技革命。之前所提第四次科技革命是以信息、或以人工智慧等等提法將成為偽命題。隨著物理科技和信息科技以及生物工程的創新發展,量子科技的應用領域將越來越廣泛。
  • WUNP大自然體系創始人:量子科技革命將是第四次科技革命。
    顧名思議:量子科技,是微觀世界中電子運動所產生的磁能和超微粒子所產生的非連續能量波動的本原態,是能量波動的最小單位。人類科技革命歷史,從以蒸氣機為基礎的第一次科技革命,到第二次以電力為基礎的科技革命,到第三次以電子為基礎的科技革命,到第四次是以量子為基礎的科技革命。之前所提第四次科技革命是以信息、或以人工智慧等等提法將成為偽命題。隨著物理科技和信息科技以及生物工程的創新發展,量子科技的應用領域將越來越廣泛。
  • 中科大傳喜訊,潘建偉再創裡程碑,中國在量子領域又取得新的成果
    不過中國卻有一群科學家整天研究這些神秘的學問,並且攀上了一座又一座「量子高峰」,連戰連捷。 近日,中科大傳喜訊,中國在量子領域又取得新的成果,潘建偉與多位院士再立新功。據中國科技大學網站8月27日消息,中科大院士潘建偉等人在與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學等單位的科研人員合作下,經過多方驗證,終於在國際上首次在關閉定域性、測量獨立性以及糾纏源獨立性等漏洞的基礎上,實驗實現了對量子網絡中的二元隱變量理論的實驗檢驗,為量子網絡中量子非定域性的實驗研究以及應用提供了一個有效的方法論。
  • 量子科技賽道,中國處在什麼位置?
    繼5G之後,又一個新鮮的名詞引起大家的關注——量子科技。從頂層設計、戰略投資再到人才培養……近年來,全球多國在量子科技領域持續投入。什麼是量子科技?在量子科技賽道中,中國處在什麼位置?到底什麼是量子科技?
  • 什麼是量子科技?今年以來在量子通信領域,中國學者「捷報頻傳」
    ,全球多國近年來在量子科技領域持續投入。解讀量子科技還要從量子力學說起。量子力學發源於20世紀初,是研究物質世界微觀粒子運動規律的物理學分支,如果一個物理量存在最小的不可分割的基本單位,則這個物理量是量子化的。量子力學中有一些「違背常理」的特點,如著名的難知死活的「薛丁格的貓」等。但相關理論不斷獲得實驗支持,在一百多年裡催生了許多重大發明——原子彈、雷射、電晶體、核磁共振、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等,改變了世界面貌。
  • 為啥要集體學習量子科技?來看看量子科技到底是啥
    2020-10-25 10:17:39 來源:經濟日報近日,一條特別的新聞引起大眾關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量子科技研究和應用前景舉行第二十四次集體學習。量子是能表現出某物質或物理量特性的最小單元。量子力學是描述微觀物理世界的物理理論。
  • 【科普】連量子力學都不懂,還說知道量子科技?
    是人類探究微觀世界的重大成果,量子科技發展具有重大科學意義和戰略價值,是一項對傳統技術體系產生衝擊、進行重構的重大顛覆性技術創新,將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向。今天我們來研究一下:什麼是量子?為什麼說量子力學是量子科技的基礎?量子科技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什麼改變?
  • 第二次量子革命意味著什麼
    為了解決這個難題,量子力學之父普朗克提出,光的能量可以分成不連續的最小基本能量元,從而拉開了量子世界的帷幕。愛因斯坦也因為提出光電效應的量子解釋,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海森堡、薛丁格、玻爾等科學家基本完成了量子力學的理論框架。第一次量子革命催生了電晶體、雷射、核磁共振、全球定位系統等現代技術,使人類進入資訊時代。也是在這一次信息革命中,美國在全世界奠定了霸主地位。
  • 「前途」無量的量子科技,將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充分認識推動量子科技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加強量子科技發展戰略謀劃和系統布局,把握大趨勢,下好先手棋。揭開量子的神秘面紗,人們愈來愈認識到,量子科技代表著人類社會未來,是事關國家安全和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性領域,是對傳統技術體系產生衝擊、進行重構的重大顛覆性技術創新,將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可謂「前途」無量。
  • 量子科技意味著什麼?
    「深刻認識推進量子科技發展重大意義,加強量子科技發展戰略謀劃和系統布局。」周末,量子科技引爆了中國市場。比如統計人數時只能說1個人,但不能說半個人,那對統計人數來說,一個人就是一個量子。當某個東西只能離散變化,我們就說它是「量子化」的。而量子力學不僅研究原子、分子、雷射這些微觀對象,還研究導電性、導熱性、硬度、晶體結構等宏觀物質,涉及現代社會的方方面面,是和相對論是二十世紀的兩個最重要的科學革命。
  • 為啥要集體學習量子科技
    來源:經濟日報近日,一條特別的新聞引起大眾關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量子科技研究和應用前景舉行第二十四次集體學習。量子是能表現出某物質或物理量特性的最小單元。量子力學是描述微觀物理世界的物理理論。在這個神奇的物理框架內,包含了太多不可思議的現象:從微觀世界判定薛丁格的貓是既死又活,到相隔千裡的兩個粒子可以瞬間心有靈犀地糾纏……量子力學奇奧難解,其研究結果總與人們的習慣思維背道而馳。甚至有人感慨:有1000個物理學家,就有1000種關於量子力學的觀點。中共中央政治局為啥要集體學習量子科技?首先,量子科技是重大顛覆性技術創新,將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