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認識推進量子科技發展重大意義,加強量子科技發展戰略謀劃和系統布局。」周末,量子科技引爆了中國市場。
量子科技是什麼?
「量子」跟我們中學接觸的原子、電子、原子核、質子、中子等不是一個維度的概念。量子是一個數學概念,代表離散變化的最小單元。比如統計人數時只能說1個人,但不能說半個人,那對統計人數來說,一個人就是一個量子。當某個東西只能離散變化,我們就說它是「量子化」的。而量子力學不僅研究原子、分子、雷射這些微觀對象,還研究導電性、導熱性、硬度、晶體結構等宏觀物質,涉及現代社會的方方面面,是和相對論是二十世紀的兩個最重要的科學革命。而最近被媒體熱議的量子科技則是量子力學和信息科技的交叉學科,做個比喻,經典比特是個「開關」,只有開和關兩種狀態,那量子比特是個「旋鈕」,有無數個狀態。
玻爾是量子理論的奠基人,得出量子理論的三大基本準則:
態疊加世界:在量子世界,一切事物處於不同狀態,各種狀態可以並存。貓可能活著也可能死了,貓也可能既活著也死了。
測不準原理:疊加態不可能精確測量,這個不可能是宇宙的終極規律,或許就是我們的這個三維宇宙的終點。
觀察者原理:一個物體都會有一個最終狀態,而這個最終狀態並非取決於物體本身,而是取決於誰來觀察,從什麼角度。
這三條準則完全推翻了經典物理學依賴的數學之美,最要命的是第三條,你的成績好不好,你的錢多不多,並不取決於實際幹了什麼,而是你看到了什麼,頗有唯心論的意思。以至於老對手愛因斯坦反駁:我不相信上帝用骰子來決定宇宙!玻爾則以「不要告訴上帝怎麼做」予以回應。
量子科技有多厲害?
谷歌曾稱,世界第一的超級計算機要算一萬年的實驗,量子計算機只用200秒就能算完;目前全球一年產生的數據需要百億TB的存儲量才能完成,而未來的量子存儲設備,可能只需指甲蓋大小就能存儲人類幾百年的信息數據。
而更多量子領域的現象還未得到科學解釋:超導體,完全屏蔽磁場;超流體,內部摩擦力為零;時間晶體,經典時空對稱破缺;不用光的反射成像;可以通過光改變引力為斥力的卡西米爾效應;單原子酶催化,背後量子隧穿現象等等。可以說,量子科技就是人類科學認知的極限。
科技發展到今天,我們看到的世界,僅僅是整個世界的5%。這和1000年前人類不知道有電場、磁場,以為天圓地方是一樣的。隨著量子科技的發展,指不定哪一天暗物質、暗能量、量子糾纏都能得到解釋。
中國的量子科技應用
量子科技目前有兩個最主要的應用,一是量子通信,二是量子計算。
我國目前研究的量子通信手段被稱為量子密鑰分發,使用的密鑰還是完全隨機並只可使用一次,已被嚴格證明是一種絕對安全的通信方式。從目前的人類認知來看,這是一種完美的信息保密形式。隨著2016年8月我國「墨子號」實驗衛星成功發射,量子通信的網絡開始迅速鋪張開來,2017年世界首個遠距離量子保密通信骨幹網「京滬幹線」正式建成開通。
墨子號量子衛星的發射和量子通信京滬幹線的建設,標誌著中國的量子通信接近了產業化。自從人類進入近代社會以來,這是第一次由中國創造一個新的產業。我們在許多產業做到了世界第一,例如高鐵、電信、超算,固然都很了不起,但這些產業都是別人開創的,我們是在別人的框架裡後來居上。只有量子通信,在國際上是沒有先例的。這個中國首創的產業是一座裡程碑,歷史意義十分重大。
而在難度更大的量子計算領域,目前主要參與研發的都是像百度和阿里這樣的巨頭。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清華大學等高校近年來都在量子計算領域取得一些階段性成果。百度、阿里巴巴、騰訊、華為等科技企業也相繼出臺了量子計算研究計劃。相比量子通信,量子計算的發展程度要低得多,還處於演示階段,尚未造出有實用價值的量子計算機。
在量子通信方面,中國領先,歐洲和美國也投入了很多努力,在跟隨中國發展。在量子計算方面,歐美領先,中國也不斷做出重要的成果,最近接近了並駕齊驅。如果這兩個領域相比較,整體而言量子計算的重要性高於量子通信,但離實用也更遠。
儘管量子科技現在受到了國家層面的重視,但目前只能說是一步先手棋。我們還需要更多時間、人才、研發投入等等,才能把這一產業發揚光大。